文学与文化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2-1415/I
国际标准刊号:1674-912X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主管单位:南开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抗日战争研究历史研究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古典文献研究省级文学期刊

   《文学与文化》文学征稿投稿,创刊于2010年,是由南开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文学与文化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文学与文化》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学与文化》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文学与文化》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文学与文化》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阅读推荐:骏马

  《骏马》省级文学期刊投稿,创刊于1980年,是由呼伦贝尔市文联主管、主办的文学刊物。坚持“二为”方向,体现“双百”方针,面向青少年和大众读者,通过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展现时代精神,突出文化特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品味,团结、培养、扶掖“三少”民族作者,繁荣民族文学创作。《骏马》文学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内蒙古新闻出版局批准,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文学与文化》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文学与文化》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文学与文化最新期刊目录

论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土佛教的对外交流————作者:胡大雷;

摘要: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土佛教兴盛,多有与外境的佛教交流。一是中土佛教以创新性观念、寺院建设、与外道的论辩中建立起自信,这是中土佛教域外交流基础。二是中土佛教的西向传播,如吕光伐胡,左末城中图佛与菩萨,乃无胡貌;中土僧人著述以胡书写之,传于西域,及西行求法之士宣扬中土佛教、传播中华文化等。三是西行求法之士,向西土展示了中土僧人的信念,并介绍中华文化。于是,开启中土佛教自我发展的道路

同词异译的文化隐史——以汉译佛典中“江”“河”的译例为中心————作者:湛如;马熙;

摘要: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因地而异:北方称“河”,南方称“江”,偶有称“水”。然而,江与河的区别,是汉语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二者的不同,实导源于南北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构性演进。汉译佛典中,一条河流翻为“某江”还是“某河”,看似是因人而异,其背后却蕴含着不可不深思的文化隐史。对此,本文主要关注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江”在汉唐佛经翻译实践中的从有到“无”;第二“,江”在汉唐梵语集中的从无到有;第三“,江”这一...

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

摘要:<正>孙昌武著南开大学文学院孙昌武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视野广阔,义理精审,考察深入,其系列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中华佛教文学史》(《中华佛教史》之《佛教文学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禅宗十五讲》(中华书局...

胡适《水浒传》研究中狩野直喜与青木正儿的影响因素刍议————作者:宋刚;周昕菀;

摘要:本文聚焦青木正儿与胡适的书信往来中关于《水浒传》考证的讨论,试图厘清狩野直喜和青木正儿对胡适《水浒传》研究的影响。经对史料的梳理,证实青木正儿对胡适于1921年6月完成的《〈水浒传〉后考》提供了较大帮助。青木正儿至少为胡适寄赠过四本《水浒传》在日本译介的相关资料,为《〈水浒传〉后考》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材料。此外,青木正儿所作《日本文学史上的〈水浒〉》及青木为胡适寄赠的狩野直喜《〈水浒〉考》等,对...

唐代琴诗中的魏晋风度————作者:邓婷;

摘要:琴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乐器,与文人雅士有着密切渊源,唐代的涉琴诗因此承载了唐人的理想追求与精神世界。《全唐诗》有相当数量的涉琴诗体现出了魏晋风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人对魏晋风度的接受。他们激赏魏晋名士琴酒相对的洒脱不羁,继承了魏晋“乐琴书以消忧”的自娱,并对魏晋名士携琴采药心生向往。而之所以形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唐代社会的崇道之风为士人提供了与魏晋名士拥有相同人生理想、相似文人气质的契机...

羌族释比戏辨析————作者:李祥林;

摘要:“释比戏”是羌族民俗艺术,与释比、释比经、释比法事相关,无论表演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表现出古朴原始的特征。这种文艺形式,既包括第一人称的代言体扮演,也有第三人称的说唱体剧本;既有从释比经文直接演化而来者,也包括以释比主持仪式活动为主的民间戏剧。本文结合文献和田野,对羌族释比戏的名实、定位、分类等进行了辨析和阐述,希望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探讨,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和研究多民族中国的羌族戏剧文化遗产

歌剧《白毛女》的署名争议与集体创作探析————作者:李瑞山;吴琼;

摘要:歌剧《白毛女》署名于2010年爆发争议(原西战团成员戈焰等称应加上“邵子南原作”字样),使《白毛女》延安创作的相关史实重回研究者视野。梳理新披露的当事人日记等材料,可证邵执笔写作剧本《白毛女人》故事提纲和第一幕,试排后即退出创作组,没有完成《白毛女》初稿创作,故原署名无误。而从更深层次分析,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形式既有集体创作的特点,又保留了个人创作的痕迹,乃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别创作形式,是延安文...

知识统战与沈从文抒情话语的重构————作者:李永东;向宇新;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下江人”在湘西聚集、流散,形成了开放性的地方知识生产语境,“知识”所承担的功能逐渐向民族国家抗战敞开。在湘西知识与下江知识的流动、交互关系中,沈从文的湘西书写呈现出“知识统战”的新风貌。随着沈从文的拟想读者转向战时“国民”,他的文学创作致力于以知识塑造真实的湘西。在“知识统战”的过程中,沈从文有意对前期创作中的抒情话语进行锻造与改换,形成了“抒情—政治”的创作倾向,并赋予其政治远...

夏志清“张爱玲论”修订考评——兼谈《中国现代小说史》方法论之失————作者:李锡龙;高琦;

摘要:1957年夏志清在《文学杂志》初刊《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和《评〈秧歌〉》,1961年两文整合为一章,收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后被学界引称为“张爱玲论”。此文删除初刊的批评文字,对张爱玲从有所保留的肯定改为推崇备至的称赞。这一转变植根于夏志清对《中国现代小说史》整体架构的考虑,他借鉴李维斯品鉴杰作撰写文学史的方法,借张爱玲等作家彰显他的“小说观”,撑起中国现代文学“大传统”的框架。...

紫柏真可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作者:屈丽蕊;高飞;

摘要:紫柏真可文字禅观念针对当时禅门流行的“口耳为心印,帕子为真传”的僵化禅风。他继承了北宋释惠洪的文字禅理论与实践,对“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禅宗宗旨进行了辩证分析与演绎,提出“文字三昧“”文字般若”等观念,丰富并完善了文字禅理论体系。紫柏真可留下大量著述,包括开示语、解经文、缘起、疏、序、记、文、题跋以及拈古、佛赞、偈语、杂文,还有世俗的书信、五七言及歌行体诗歌,发起民间刊刻方册大藏经——《嘉兴藏...

宗教中国化视域下“南柯梦”主题叙事流变研究————作者:王珺;

摘要:“南柯梦”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被多次演绎,由于不同阶段的叙事与不同宗教文化相融合,其主题意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讲述“梦入蚁穴”的“审雨堂”志怪故事,经李公佐、汤显祖等文人不断进行佛教化改造后,转而变为“梦了为觉,情了为佛”的佛教度脱剧,并被《红楼梦》借鉴,通过虚虚实实的表述,将多重幻境营造出一种空灵之境的美学体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宗教文化视角考察,通过对叙事主题不同阶段的互文性分析,为“南...

敦煌变文讲唱形式与骈体————作者:莫道才;钱辉;

摘要:敦煌变文中,无论是佛教故事还是历史故事,都存在着不少的骈体。敦煌变文中的骈体多用于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讲经文中,常用于解释经文;在历史故事变文中,常用于叙事。敦煌变文与骈体相结合,是因为受唐代文风的影响,部分内容被加工为骈体;也是因为变文使用骈体便于现实的讲唱以及对佛教的宣扬。敦煌变文在实际的宣讲活动中使用骈文或韵散结合的文字,使讲唱形式达到声音上、文采上、道理上、典故上的要求。同时...

《警世》诗作者考————作者:杨琳;

摘要:《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八收有吕岩《警世》诗。本文指出《警世》诗的作者并非唐代吕岩,而是北宋的曹文逸。《警世》诗应从《全唐诗》或《全唐五代诗》中剔除,似可补入《全宋诗》当中

“五花马”新辨————作者:王虎;张庆;

摘要:历来对唐人诗歌中提及的“五花马”主要有两种解释,即“五色马”和“五鬃马”。此二说皆有不妥之处,难以令人信服“。五花马”之名源自相马术,古人通过马匹的旋毛等特征判断其良驽、吉凶,而良马旋毛有五处“善旋”。随着相马术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五处“善旋”便逐渐演变为“五花马”,成了珍贵宝马的一种代称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25年第1期要目

摘要:<正>~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25年第2期要目

摘要:<正>~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25年第3期要目

摘要:<正>~

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是以文学及文学与文化关系为主要研讨对象的中文学术期刊,现为季刊,季中出版。二、本刊不定期设置文学思想与文化、小说与小说批评、诗学与词学、文化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跨文化交流、文学文献、学术争鸣、青年论坛等栏目。三、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研究者赐稿。来稿长短不拘,唯以陈言务去、阐说清晰为尚。作者若无高级职称,须经一位本刊编委或两位其他具正高级职称者实名推荐

皮萨列夫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再议————作者:王志耕;

摘要:德·伊·皮萨列夫在俄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种特殊现象,他的批评思想源于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学诗学,但却在19世纪60年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发展为一种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在俄苏批评史上往往被贬称为“皮萨列夫习气”,并被普列汉诺夫视为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思想的背叛。但实质上,皮萨列夫不过是以鲜明的实用主义对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加以祛蔽,他并不一味地否定文学艺术,而是适应时代的需求,要求文...

论弗·邦达连科的肖像批评————作者:李欣;郑永旺;

摘要:19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圣勃夫以人为核心,以传记和作品为路径,绘制了诸多作家肖像。圣勃夫的批评方法也因此被定义为肖像批评。但实际上,肖像批评并非法国文学批评的产物,它早在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批评中业已出现萌芽,并且在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中备受青睐。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弗·邦达连科以作家传记和作品为基础,建构有关作家的文学肖像,是肖像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邦达连科的肖像批评不仅紧随当代文学批评大众化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