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56年。该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依据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出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学术质量,刊发能代表学科水平、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学科研究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文章。
1999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民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核心刊物、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2000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为“全国中心核心期刊”;被教育部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入选期刊,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在200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20位,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第6位。由北京大学2000年6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排序,本刊在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引居第10位。2001年度本刊再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同年,我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在省属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1位。2003年,本刊获中国学术期刊编委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委会颁发的《CAI-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我刊再次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去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在我校文科学报已经同全国大部分高校学报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换关系,地域包括台湾和香港;刊物的发行量也连年上升,目前已发行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山东省优秀期刊
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
全国中心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
栏目设置
主要刊登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教育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以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商志晓,Shang Zhixiao
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实践特色 高继文,赵纪梅,Gao Jiwen,Zhao Jimei
3. 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时代病”之预感 温儒敏,Wen Rumin
4.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 刘传霞,Liu Chuanxia
5. 新历史主义的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探析 李钧,Li Jun
6. 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上) 施龙,Shi Long
7. 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下) 傅元峰,Fu Yuanfeng
8. 忧喜是心火荣枯是眼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 韩立新,Han Lixin
9. 帝国法与近代早期德国的宗教关系(1517-1648) 高宗一,GAO Zongyi
10. 试论中国古代王朝宗室的构造特征 刘军,Liu Jun
11. 教育哲学的存在方式 刘庆昌,Liu Qingchang
12. 作为道德教育理论框架的自由主义:前景与问题 德怀特·鲍伊德,Dwight Boyd
13. 莒文化源远流长 尹盛平
14. 从莒地出土两周十四国金文看莒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孙敬明
15. 大汶口陶罍文字及其相关问题 蔡运章
16. 我国政府网络沟通的问题与对策 李秀忠,Li Xiuzhong
17. 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 王增福,Wang Zengfu
18. 系统科学方法视域下的钢琴演奏理论 王海波,Wang Haibo
19. 拓展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严家炎,Yan Jiayan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黄修己,Huang Xiuji
教师论文发表:基于统计学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言学分析
摘 要: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关键词:字频统计,词性分析,用法分析,功能分析
一、李贺诗歌色彩词的研究概况
李贺善用色彩,古人对此已有研究,但较为零碎,如唐代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宋代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也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①近些年陆续有研究者关注李贺诗歌的色彩词,但多从心理学、色彩学的角度分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很少。程江霞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修辞》、《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法研究》和《李贺诗歌隐性色彩词研究》虽然分别从修辞、句法结构以及隐性色彩角度对李贺诗歌色彩词进行了分析,但较为简略。前人在分析色彩词时也运用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陶庆梅《李贺诗歌风格特争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只是进行了简单罗列,关注的焦点仍在于作品中意象的风格。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李贺的诗歌的色彩词进行再次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逆强化学习“评价塑行为”对齐逻辑的价值叙事————作者:涂良川;
摘要:人工智能与人对齐,既是关乎创造“有益人工智能”、顺利开拓人机共存未来的重大问题,又是以人-机关系为对象对价值观的生成、价值的社会历史效应以及价值本质的技术哲学追问。人工智能作为人创造出来的社会存在,充分利用并发挥了人类社会在价值强化中的奖励策略和优化路径,但由价值符号编码、强化学习技术支持的高级自动化智能系统作为技术系统却重效能轻后果、强决策弱审视、用交互略内生。作为改进和完善强化学习的逆强化学习...
村落共同体与村民自治完善——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角————作者:魏洪秀;
摘要:村民自治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实施40多年来,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环节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的实践效果不甚理想1,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成了“村干部自治”,村民参与动力不足。究其原因,除了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利益结构调整、思想观念变革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也与该制度缺少对中国农村社会本源型...
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垄断隐忧与法治因应————作者:吕桐弢;
摘要:近年来,算力市场的垄断行为引发了全球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竞争关注。算力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内生变量,关乎技术路线选择的深层次控制,具有“虚实结合”资源属性特征,并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有极强的放大效应。算力资源独特的垄断特征,使得传统监管面临的问题日臻严重且复杂。为有效因应算力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各式垄断行为,有必要顺应数字时代的需求,确立包容审慎监管的基本思路,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妥善地寻求平衡;适用必...
德厚行广 忠上惠下——晏子的春秋大义考略————作者:刘长明;
摘要:春秋时期,身相齐国、名显诸侯的晏子,德厚行广,忠上惠下,学富五车堪为侯国人师,行补三君可谓后世楷模,其人、其学、其行尽显春秋大义:崇尚礼治,力倡以礼治国;先民后身,首提以民为本;戒色戒得,数度拒金辞邑;尚俭恶奢,一生清廉如水;宠辱不惊,静笃进退无忧;德厚行广,守正知行合一;智慧劝谏,妙语匡正君失;和而不同,开显和同之辩;利在社稷,彰明天地大义;晏子家风,星耀历史长河;坦荡心胸,成就豁达人生。大哉晏...
数字门槛与界面论——从阿甘本到加洛韦,再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作者:蓝江;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往的主体间性理论已很难解释人类与智能体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是否能将智能体视为主体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溯哲学史上在主体间性之外的一些观念,例如阿甘本的“门槛”概念揭示了媒介的排斥性与悬置功能,而加洛韦的“界面效应”则展现了数字时代异质实体间的动态转译。在加洛韦看来,象征界面的连接力量,体现为不同媒介之间的的转译器。最终,智能时代的传播和交流不再是笛卡尔式...
从身体规训到精神控制——如何走出智能时代技术物操控的藩篱————作者:董金平;
摘要:智能时代的技术物,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思考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社会理论带来巨大冲击。人工智能的能动性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物的概念,在西蒙东的技术物概念的指引下,可以看出工具化阶段、机器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的技术物的特征。技术物体现为外在性和内在性两个方面,外在性体现为人类越来越丧失主导地位,越来越消逝在技术物的环境之中,内在性则体现为从身体规训到精神控制的演变。最终,如果我们需要避免人类堕...
清代民国北京话疑问代词“多少”“多”“多么”研究————作者:张俊阁;
摘要:从汉语发展史来看,清代民国时期北京话中疑问代词“多少”“多”“多么”使用最为充分、用法最为全面。语料显示出这三个词既有源流关系,又有句法差异,还有量度的变化及主观语义和语用的不同
算法、想象与仪式:交友软件的空间生产与人际关系建构————作者:张一潇;张洪忠;
摘要:伴随互联网发展,人际关系的维系转向媒介空间,交友软件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重要平台。与之相应,探讨交友软件如何在媒介空间中建立人际连接成为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命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强弱关系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交友软件由算法空间、想象空间、仪式空间组成,潜关系、弱关系、强关系在三重空间的交叠下形成。算法空间中,匹配功能、界面设计等算法构成社交的“基础设施”,促成潜关系用户建立连接,并塑造社交氛围与用户期...
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话剧跨文化交流研究————作者:陈军;
摘要:话剧作为外来的艺术样式,跨文化改编(含改译)和演出一直是其有机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必然牵涉到跨文化交流和接受的问题,需要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话剧的跨文化接受既包括中国观众对外国戏剧/文化的接受,也包括本土话剧在他国的接受,两者都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如何接受和理解来自其他文化的戏剧作品问题。中国话剧的跨文化接受因其历史语境和接受主体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和障碍性,但也有其广泛存在的基...
“数字助农”:互联网平台嵌入乡村社会的边界冲突及其敏捷治理实践————作者:陈瑞华;
摘要: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助农行动,与其早期进入乡村社会进行商业探索时产生的边界冲突有关,平台试图通过助农解决冲突、确立合法性,同时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平台自身发展与乡村社会环境的变迁,数字助农逐渐由被动的问题应对转向主动的价值引领,助农的核心理念也从工具理性主导转向多元主体价值共创。这意味着数字助农不仅是互联网平台化解边界冲突的手段,更是探索和建构社会公共价值的践行过程。在此过程中,数字助农逐渐呈现出鲜明的...
建构中国话剧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的知识体系————作者:陈吉德;
摘要:建构话剧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的知识体系,应该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核心,以人民性、典范性为标准,全面系统地研究百余年来中国话剧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历史演进以及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这不仅能深化对中国话剧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还能为当代话剧创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促进中国话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对话和交流
《资本论》中的“繁荣”范畴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刘新刚;林怡爽;
摘要:马克思深入经济关系层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虚假繁荣现象及其背后的自由主义繁荣观进行了深刻批判。以往学界多关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业危机”“货币危机”等危机“显性爆发”时期的探讨,而较少关注马克思在其中对危机“隐性征兆”阶段的考察,由此也导致对马克思关于“繁荣”范畴认识的忽视。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市场在其繁荣阶段已然孕育了危机的因素,此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类因素继续演化的结...
共享用工中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作者:雷杰淇;
摘要:共享用工作为近年兴起的新型用工模式,对其究竟构成一重劳动关系还是双重劳动关系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双重劳动关系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却长期处于“定义不清”“价值不明”的尴尬状态中。厘清双重劳动关系的法律性质,是探讨共享用工是否成立双重劳动关系的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共享用工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本质上是劳动关系认定的延伸,单一维度的分析对结论的支撑力不足。通过三重维度考察共享劳动的过程和内容...
中国认知传播研究的演进轨迹: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透视————作者:卜彦芳;
摘要:认知传播是认知科学与传播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传播活动中人脑和心智的认知加工机制、信息处理模式及其内在规律。认知传播概念引入中国并逐步发展,体现了跨学科融合与创新的特点,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与中国本土语境相契合的研究路径和方法。目前理论基础和学科框架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从库恩范式理论视角对中国认知传播研究的梳理可以发...
人机关系中的情感调适:以智能语音交互的认知生产为例————作者:晏青;刘钰;
摘要:人机交互转向认知传播范式,赋予人机交互从社会关系到亲密关系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与用户之间存在双向调适过程。既有研究缺乏基于语音的人机关系考察,并对人机交互从认知满足到情感关系的生成过程观照甚少。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人机关系可以在功能助手、拟社会互动和亲密关系三者之间动态转化。这一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模式下由人工智能的情境效应与用户的预期效应共同作用而成的,并根据匹配程度调适为不...
抗战的“文体”与“风景”:以《文汇报·世纪风》论争为中心————作者:邱雪松;
摘要:1938年,柯灵在所主持的副刊《文汇报·世纪风》刊发内迁作家叶圣陶的古体诗与丰子恺的家信,此举引发孤岛青年不满,最终爆发了一场在《文汇报》与《华美晨报》间展开的论争。“文体”与“风景”的问题化,实质是彼此不同文艺观念在抗战语境的碰撞所致。不同于1938年底大后方“与抗战无关论”的争论,这场以左翼青年与中间立场作家各为两造的论争能迅即结束,既有来自发难方的主动停止,更在于叶圣陶、丰子恺的宽容理解,并...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调适————作者:马一德;汪婷;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保护构成结构性挑战。企业数据在训练数据中隐性扩散、在模型应用中失控流转,引发商业秘密流动失控风险,并导致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面临双重制度困境:保密性因保密意愿否定与技术不可控性遭遇主客观解构,秘密性因输出结果相似性与数据可及性而趋于形式化。由此引发的传统法律规则与技术特性之间的适配性危机亟待破解。与此同时,数字时代催生了商业秘密保护理论的三重范式转型,即数据控...
媒介即认知:人工智能时代认知传播的技术现象学范式演进————作者:朱婧雯;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深刻改写了以媒介为中心的传播生态。技术现象学理论脉络下媒介生态研究作为当前智能传播认识论范式的理论基础,存在囿于传统传播学框架、与人工智能媒介技术应用实践适配性不足等“解释盲区”问题。“媒介即认知”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传播研究的技术现象学演进范式,在理论上,延续前人工智能时代传播范式下“媒介即信息”“媒介即隐喻”的技术现象学阐释,回应智能传播情境重构技术-知觉尺度关系带来“认...
中国共产党把握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的历史逻辑与哲学基础————作者:孙占元;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在准确分析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把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主要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假日————作者:徐晓伟;
摘要:<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文物春秋
- 省级中国卡通
- 省级世界博览
- 省级电影画刊
- 省级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省级天工
- 省级中外文摘
- 省级新闻窗杂志
- 省级群文天地
- 省级贺州学院学报
- 省级北方音乐
- 省级西藏文学
- 省级西南古籍研究
- 省级菏泽学院学报
- 国家级记者摇篮
- 省级百师文摘
- 省级童话世界
- 北大核心芳草
- 省级诗林
- 国家级名作欣赏
- 北大核心中国音乐学
- 省级北方文学
- 省级内蒙古艺术
- 省级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 省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红豆
- 省级河南图书馆学刊
- 省级月读
- 国家级民国春秋
- 北大核心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