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1-1538/D
国际标准刊号:1673-6389
主办单位: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上一本期杂志:《太平洋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克山师专学报》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期刊简介】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紧密为统一战线服务,为社院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方向,体现出社院作为“三个基地”(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性质和四川统战工作的特色。

  【办刊宗旨】

  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服务,为社院教育培训服务,着重反映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成果。

  【期刊栏目】

  重要文献学习、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工商联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非公有制经济研究、社院教育与研究、观察与思考、中华文化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柯尊平调研省社院建设发展情况 林耕; 2

  2 统一战线参与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课题组;崔保华;王斌元;凌文; 3-8

  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罗振建; 9-11

  4 协商决策:关于决策与理性逻辑关系的思考 童庆平;聂敬彦; 12-16

  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李海平; 17-20

  6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比较优势 龙翔鹰; 21-23

  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简析 张有恒; 24-26+33

  8 简论构建市县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化军;崔霞; 27-30

  9 权力清单制度视野下政府治理法治化路径探析 张恩娜; 31-33

  10 参政党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路 罗星; 34-38

  11 当前城市民族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沈桂萍; 39-42

  12 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何国君; 43-45

  13 清末川刻话本小说中的孝文化及海外影响研究——以《跻春台》为例 李停停;刘世仁; 46-49

  14 干部教育培训中“项目制教学”的实践及问题探析 谭宏玲;李明;刘伟; 50-52

  15 苏联政治发展道路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曹蓉; 53-57

  16 城乡一体化下基层党风廉政风险预防体系研究 曹军辉;王瑛; 58-61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以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为视角 雷永阔; 62-64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基层实践研讨会在蓉召开 杨帆;邱江; 65

  政治职称论文范文:中国民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民主运行结构的调整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创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新中国初创的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体制已经确立但旧社会的痕迹深厚,在民主运转结构中形成了集权体制,民主机制的作用受到束缚,民主属于粗放式民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有了质量提升的飞跃,这个阶段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已经在国家管理中起重要作用,民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民主要继续提高质量,必须调整它的存在结构而使它的内部矛盾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促使中国民主质量的提升与优化。调整中国民主的运行结构,就是要提高公民的民主素养,强化民主主体的权利,形成合理的国家权力配备体系,加强民主的监督力量。

  关键词:新中国,民主,质量,结构调整,政治职称论文范文

  民主是上层建筑,民主的发展程度,一般都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一致。民主作为社会事物,在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呈现它的基本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它的特征认识它的发展水平。新中国建立的民主制度已经运行60年,得到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但民主的水平还不高,人民群众还不太满意。我们要通过调整民主的运行结构,进一步提升民主的质量以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中国的民主质量才能得到优化。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经济“三稳”目标:发展模式与结构型影响因素————作者:黄寰;李春玉;安博文;

摘要: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三稳”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研究将“三稳”目标纳入统一框架并构建生产系统测度其绩效,识别出6种发展模式:增长幅度最大的“增长优先—物价托底”、增长幅度较大的“增长优先—就业托底”、增长幅度较小的“物价优先—就业托底”、仅能保持正增长的“就业优先—物价托底”、下降趋势较强的“物价优先—增长托底”以及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就业优先—增长托底”。研究发现,不同模式...

乡村振兴视域下成都市乡镇宗祠的活化利用研究————作者:郎玉屏;陈纪;梁佳丽;

摘要:作为农耕文明重要载体的宗祠,在成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语境下呈现出文化功能的嬗变。论文以成都市所辖乡镇乡村振兴为研究视角,系统梳理成都市12个区、5个县级市、3个县辖区范围内现存宗祠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揭示出宗祠保护利用呈现转型成功和窘迫延续的两极分化态势。由于乡镇地区文物保护机制及宗祠文化治理体系的不健全,成都市乡镇宗祠活化利用面临三重困境,研究提出成都市乡镇宗祠活化利用的三方面对策以及乡镇宗祠...

飞地经济与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四川实践————作者:刘璐;颜旭;

摘要:飞地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跨区域协作驱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该模式在四川省等地的实践成效显著。本研究聚焦飞地经济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协同机制,剖析飞地经济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耦合关系,并以四川省为核心案例,考察涉藏地区飞地园区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反向飞地经济模...

马克思对象性理论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作者:梁宇翔;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展开过程。马克思的对象性理论强调,人的感性活动是对象性活动过程,是人通过能动活动创造对象世界,进而确证自身对象性生命本质力量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存在对象性对立冲突的风险,只有以全面的方式占有对象世界,确认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才能真正领会人的生命价值。西方现代化是在人的感性活动中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造成人与对象世界的紧张关系,引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以及国家与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重估————作者:刘彦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首次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的价值重估,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与把握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主体性增强的体现。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党建引领城市老旧小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成都X社区的实践与启示————作者:尤强林;

摘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成为检验“人民城市”治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当前城市老旧小区治理面临着“老旧小区改造难、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难、老旧小区造血难”等问题,需要从“强化社区党建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政治引领能力;强化治理共同体建设,释放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活力;强化精准赋能提能,提升可持续发展治理内驱力”等领域,持续优化党建引领城市老旧小区治理的路径...

《夷坚志》医药故事类型及其成因探析————作者:蒋筱娟;

摘要:《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体量之最,以神鬼怪异为主要内容,其中也记录了大量的医药故事。《夷坚志》志奇录异,何以记载诸多医药叙事,甚至将诸多与志怪无关的医药医方载录入集,这与洪迈的志怪小说创作观密切相关。洪迈肯定志怪小说所具有的娱乐功能,也重视志怪小说的道德教化作用,并主张以史笔作小说,重视志怪故事实用性与真实性。同时,这与宋代统治者对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及宋代医药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宋时产生的大...

红色工业遗产产业智慧化的时代价值、典型案例与实践路径————作者:冯薇;丁小珊;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旨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时代价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红色工业遗产产业智慧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更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工业遗产产业智慧化已逐渐成为提升其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四川绵阳两弹城和攀枝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作为典...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作者:贺盛瑜;周密;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区域,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逐步渗透到农业农村的各个环节,农村区域对物流配送的数字化及灵活化需求持续攀升。针对解决县乡村物流配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问题,本文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县乡村物流配送与数字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县域(区)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县域(区)间县乡村物流...

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省域文旅品牌体系建设研究——以四川省为例————作者:王冲;司嵬;冉杰;曾君;

摘要: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省域文旅品牌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资源转化效率难题的关键路径。针对当前省域文旅品牌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分散化、同质化竞争与数字化滞后等瓶颈,本文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品牌管理”理论框架,结合文旅深度融合与品牌建设理论,探索品牌体系建设的动态机制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省域文旅品牌需以文化基因为核心驱动,通过跨区域协同、消费场景创新与品...

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建设——以X区D村为考察中心————作者:郑洲;刘晓婷;

摘要:新时代推进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建设,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奋力推进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共同体经济思想,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经济活动、共同的治理架构、共同的利益维系四个维度阐释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X区D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发现D村已初步构建起以“产权共有、资源共建、多元共治、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农村社区经济共同...

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依据、成效及完善路径————作者:梁晓宇;李文迪;

摘要: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关乎民主党派自身的政治定位、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更直接影响到多党合作的实践效能发挥。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是多党合作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从夯实理论研究、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机制、实现“两个有机结合”和注重阵地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努...

统一战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及其优势探赜————作者:袁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统一战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

数字技术赋能统战工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作者:程林顺;

摘要:数字新时代要求统战干部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能力,运用前瞻性思维谋划统战工作,以数字变革思维改进传统工作方式方法,把大数据应用于日常工作之中,推动数字技术与统战业务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统战工作能力,不断强化数据驱动,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建构网上网下互补、线上线下合力、链上链下协同的完整形态,发挥数字技术对统战业务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统战工作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推动统战各领域工作高质量...

交通援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探赜————作者:牛高星;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下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党和政府尤为重视西藏的稳定、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的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进行全方位的援助和帮扶,以期改善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理论认知、历史演进与路径选择————作者:杜伟;何鹏飞;

摘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提升农地利用效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价值逻辑、底线逻辑、制度逻辑、行动逻辑探究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理论逻辑,厘清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等五个演进阶段,分析了当前改革试点实践情况与现实困境。本文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应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农民合理用地新需求;落实宅基地所...

统一战线服务广安市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袁廷刚;杨青青;王淏;

摘要:农业在广安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三农”工作关乎全市发展大局。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广安市表现出的对人才、资金及全产业链建设的迫切需求,强烈需要统一战线服务助力。建议发挥统战政治优势,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发挥统战人才优势,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智力;发挥统战资源优势,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聚动力

散杂居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作者:胡欣霞;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我们的一项基础性事业。2024年1月,广元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次实现四川省散居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零的突破。过往实证研究中大多聚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或者多民族聚居地区,鲜少有对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广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个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主要做法,分析影响因素,通过借鉴其他省市民族团结进...

增进共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以国家级非遗“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例————作者:谭宏玲;沙英莫;

摘要:增进共同性、形成共同的文化符号与传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以四川省资中县国家级非遗“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例,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策略。文章剖析了非遗的特性与价值,特别是“中型杖头木偶戏”在形成共同记忆、共同情感、共同愿景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教育普及、文旅融合、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等多维度实践路径的提出,为非遗在促进民族文化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在地化实践——基于四川红军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现状研究————作者:谢尚芸;

摘要: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资政、兴党、育人的重大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行军里程之和达21000里,转战时间达一年零八个月,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红色文化资源。四川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形势喜人、成绩显著,但存有差距和薄弱之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