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鄱阳湖学刊

鄱阳湖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6-1307/X
国际标准刊号:1674-6848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科学文化评论》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看历史》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鄱阳湖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鄱阳湖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鄱阳湖学刊》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内首家综合性生态学术期刊,于2009年7月底创刊。学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播生态思想,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编辑理念,刊登海内外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多样成果,是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刊物的创办得到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省委书记苏荣同志为刊物撰写发刊词。苏荣书记在发刊词中对《鄱阳湖学刊》寄予殷切期望,指出:在人类迈向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之际,《鄱阳湖学刊》面临的历史机遇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白鹤论坛、文化地理·庐山、生态人类学、生态文明、绿色传统、海外广角。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2014中国生态经济建设·南昌论坛”征文通知 2

  人在自然面前角色的合理定位——从顺从者、征服者向看护者角色的转换 曹孟勤5-12

  清人应对有害动物的策略述评 赵杏根13-18

  从活态史诗《亚鲁王》看苗族的生态伦理思想 蔡熙19-26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 王书明;旷萍27-32

  世界上第一次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会议的意义 丁金光33-39

  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秋兰;马回;郑颖40-47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林忠华48-53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中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启示 刘长松54-63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中国梦 黄娟;汪宗田64-70

  环境保护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环境立法的多重意义 马伟阳71-76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及未来发展 徐明华77-81

  生态批评的绿色化及其方法 胡牧82-90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女性──以小说体自传《一个非理性女人》为例 施经碧91-96

  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解读 张祖群97-104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文学生态考论 余和生;郑莲香105-111

  六朝时期鄱阳湖诗歌初探 王胜奇112-116

  省级期刊投稿影视美术的兴起对于美术研究的挑战

  【摘 要】 近年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是美术界和影视界相互结合的产物,影视美术主要研究影视和美术方面相互重合的问题,随着影视美术的进一步成熟,其在理论上也发展迅速,逐渐建立起一些较为知名的理论体系。影视美术来源于美术领域,影视美术的兴起必然对于美术领域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国内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多方面入手,反映出影视美术的兴起对于美术研究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省级期刊投稿, 影视美术,兴起,美术研究,挑战

  影视美术是美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过去美术界往往是忽视影视美术的发展的,关注的程度明显不够。然而近年来,美术界和影视界合作较多,影视界在国际市场上飞速的发展,各种影视文化在不断传播,然而对于呈现出日渐衰减态势的美术界而言,美术的研究者不得不开始担忧,影视美术的兴起将会给美术领域的研究造成一种无形的冲击,研究课题需要面临新的障碍,并开始质疑许多美术领域的传统理论,对原有的美术理论格局形成一股冲击波。

  鄱阳湖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两岸环境研究的经典建构————作者:黄逸民;马伊林;陈思慈;高明珠;

摘要:文章探讨了英语研究领域的生态批评经典理论在两岸形成本土视角的过程。这种本土视角的形成得益于一批用汉语发表研究成果的学者。他们关注两岸的环境问题,以本土视角而非西方视角从事生态批评研究。两岸的英语文学研究与教学,或被诟病带有新殖民主义色彩,或被认为延续了历史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传统。然而,越来越多的生态批评家、动物研究学者、环境正义学者和生态女性主义者,正努力运用英语来推动社会与政治公平,他们呼吁在...

论生态批评家乔尼·亚当森的食物正义思想————作者:郭茂全;马艺玮;

摘要:乔尼·亚当森是生态批评正义转型极具影响力的学者,近年来她将研究重点拓展到了食物系统领域。她通过分析印第安人、非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文学作品,建构了内涵丰富的食物正义思想。她的健康-食物正义观剖析了少数族裔遭遇的食物非正义生存困境,并从食物获取与健康保障两个维度阐释了食物正义的核心内涵。她的种子-食物正义观深化了食物生产领域的公平性探讨,认为种子正义应建立在土著居民与种子互惠共生的关系之上。她的...

《逃逸行为》的气候危机书写及多重冲突主题————作者:朱新福;

摘要:美国气候小说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作品《逃逸行为》以田纳西州的虚拟小镇为背景,采取双线叙事结构,将帝王蝶突变的迁徙路线与主人公黛拉罗比亚的成长线并置,书写了全球性气候危机与地方性贫困问题。作家一方面追溯了阿巴拉契亚地区长期以来资源诅咒与经济困境的历史,另一方面对当地居民面对环境问题与气候挑战时的复杂心理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探讨了短期利益与长远福祉的冲突、气候危机与否认心理的冲突、愚昧与理性的冲突...

江西传统民居天井结构的形式变迁及其蕴含的人居环境理念————作者:徐颖;

摘要:江西传统民居大部分为天井式民居或拥有天井结构。天井作为家宅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场所,具有采光和通风功能,是一进屋宅的中心,屋宅其余厢房都围绕天井进行布局。江西带有天井的民居成型于明代,其基本形态也于这一时期固定下来,并随不同地域发生变化。江西清代民居中的天井进一步演化,各地差异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了如天井院、天门、书院-住宅一体式天井等多种变体。江西传统民居天井既蕴含着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理...

生态创生:迈向生态文明的宣言————作者:亚历山大·科普金;艾伦·盖尔;胡蓉;

摘要:当今国际社会即将面临一场文明危机,任何纯粹的技术手段都无法帮助人类摆脱困境,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文明的性质,重塑人类共同体价值结构和社会存在形态。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愿景能够为文化与制度的发展提供蓝图,推动人类为地球生命的未来采取有效行动。文章提出了迈向生态文明的宣言,主张强化生态人文力量的国际认同,动员全球力量对抗生态危机。这份宣言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信条和价值准则:生命即生态系统;一切生命皆具...

18世纪中叶约翰·普林格尔的军事医学改革探究——以军事环境史为视角————作者:张宇璇;毛利霞;

摘要:约翰·普林格尔被誉为“英国军事医学之父”。他于18世纪中叶针对陆军医疗体系的诸多弊病,积极推行军事医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注重军队常见病的防治、推进陆军驻地的环境卫生改革、制定标准化陆军军医体系和优化军事医疗资源等方面,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英国陆军伤亡率,而且促进了国际军事医学建设、推动了城市公共卫生建设。普林格尔在其从军经历、战场观察及系统学习西方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重视环境与军队疾病的关联,提出环...

马丁·麦乐西的城市环境史研究————作者:朱守政;

摘要:马丁·麦乐西是城市环境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从市政改革和城市规划角度研究城市史起步,逐渐在研究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基础上意识到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后经与唐纳德·沃斯特就有关环境史是否只以农业生态史为重展开辩论,以及吸收乔尔·塔尔城市网络技术系统和“城市新陈代谢”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环境史研究理论。麦乐西主张城市环境史研究要突破城市围墙,将城市与腹地海洋相联系,从海陆空间内部来讨论城市环境问题,...

江西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作者:谢子平;卢妍洁;周文琪;

摘要:江西是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雄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奠定了江西林业的品牌地位。林业是江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战场。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的省份,江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20年的探索实践中,立足本土实际,通过强化供给体系、完善调查监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江西实践与探索————作者:彭小平;罗斌华;孙志伟;熊瑜;

摘要: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两山”转化的核心载体。江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探索地。新时代,江西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全面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20年评析————作者:陈光炬;邓远建;蒋燕霞;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话语和代表性论断。20年来,“两山”理念从浙江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从愿景到行动,从自发到自觉,深刻地改变了浙江,深度地影响着中国,深远地关联到世界,在全面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东方智慧。文章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选取中国知网(CN...

迈向非现代的多元盖娅主义——论“盖娅假说”的理论发展与可能路径————作者:孔令昊;吴海朝;

摘要:“盖娅假说”推进了自然哲学理论构建,引发了存在论层面的变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关于“盖娅假说”的讨论多停留在“超级有机体”的版本,而忽略了其多样化的理论发展路径。1960年代,洛夫洛克提出第一版“盖娅假说”,用“盖娅”指代作为“超级有机体”的地球,后又与马古利斯共同将“盖娅”修改为“地球生态系统”。布鲁诺·拉图尔发展了第二版“盖娅假说”,他以“临界区”重构盖娅,主张通过行动者网络理论连接人与...

自然诗歌、气候小说与生态批评的发展前景——朱新福教授访谈————作者:朱新福;刘畅;

摘要: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新福教授是国内生态批评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他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生态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自然诗歌中的生态环境主题与国家发展思想研究”和“当代美国气候小说主题批判研究”等,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重点教改课题多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美国生态文学批评...

《鄱阳湖学刊》投稿须知与版权声明

摘要:<正>一、本刊简介《鄱阳湖学刊》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是国内首家综合性生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期刊,2018—2024年连续7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环境科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同时入选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并被世界知名EBSCO学术数据库全文收录。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学术名家、生态人文社会科学专题研究(滚动推出,包括生态哲学研究、环境...

帝国主义、生态帝国主义与绿色帝国主义————作者:亚历杭德罗·佩德雷加尔;内马尼亚·卢基奇 ;李秀兰;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帝国主义与政治生态学之间的关系,剖析生态帝国主义历史演变的特征,并在生物物理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揭示其表面适应性调整即绿色帝国主义的生态社会影响。基于世界体系分析理论,文章首先对帝国主义作出简明扼要的新定义:将其理解为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支配体系,该体系将中心国家置于劳动力、能源和物质资源攫取的一极,而将外围国家置于资源供给的对立极。这种等级化结构揭示出,生态帝国主义实质上是中心国家在...

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者:屈直;陈食霖;

摘要: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民胞物与,万物同一”的环境价值观、“遵循规律,永续发展”的环境发展观和“惜生爱命,仁爱万物”的环境伦理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古人在生产与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规律与自然本身的经验性认识,在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时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展现其生命力和现实适应性。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森林“四库”生态理念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理论特质————作者:张候祥;尹占文;

摘要:森林“四库”生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林业领域的重大理论贡献。该理念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深厚土壤,汲取中国传统森林文化的精髓,依托党长期林业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时代价值。该理念内涵丰富而深刻,体现了水生态智慧的精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保了粮食安全的底线,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理念展现了森林多元功能的有机统一...

生态伦理在生态文明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陈望衡;

摘要:审美情怀的伦理性质决定了生态伦理在生态文明审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帮助人们树立生态公正的观念。生态伦理的核心是生态公正,人类应该尊重动植物的尊严,承担起保护其他物种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责任。二是使人的审美尊重动物自身的特点。生态文明美学将动物与人都视为主体,人们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欣赏动物的美,又要肯定动物自身也有审美的权利。天地间生灵的审美有三种形态,即各美其美、美美相通、美美与共。三是使人的...

从环境美学到生态文明美学——陈望衡教授访谈————作者:陈望衡;张文;

摘要:<正>编者按:陈望衡先生系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美学博士点创点学术领头人、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3年)、德国特里尔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9—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曾任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暨规划中心主任,中华美...

中央苏区的灾荒治理及其基本经验研究————作者:夏方胜;

摘要:中央苏区的灾荒和疫病交织爆发,对军民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其中既有自然环境原因,也受当时群众生活贫困、教育水平低、军队医疗条件差和战争封锁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有效治理灾荒,积极领导军民修筑农田水利,鼓励民众广泛种植小麦、杂粮和蔬菜,激励军民大力种植树木和保护森林,积极发放赈灾物资;为防治疫病,建立疫病上报和隔离制度,提倡接种疫苗,注重卫生防疫...

主持人语————作者:唐伟胜;

摘要:<正>从宽泛意义上讲,当今学界“物转向”的核心主题就是重构人类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一直高扬“人文主义”大旗,强调人类及理性的中心地位,而“万物皆备于我”。“物转向”则试图颠覆这一等级秩序,主张恢复万物的本体地位。比如,思辨实在论强调物的神秘性和偶在性,新物质主义强调物的灵性和活性,后人文主义则强调人类的物质性,借此表明人类只是万物之一种。无论理论家们坚持以上哪一种哲学...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