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303/C
国际标准刊号:1008-8091
主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下一本期杂志:安徽畜牧兽医安徽省畜牧科技期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一本反映高校科研、教学成果,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经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党建、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农村经济研究文史哲、语言与语言教学、法学、企业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双月刊)创刊时间为1955曾,用刊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山东农学院学报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研究————作者:李会勋;白润辉;

摘要:随着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的不断深化,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对于后续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浙江德清、江西永丰等试点地区在不同领域开创出值得借鉴的先行经验,为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还存在着实践样态参差不齐、抵押主体狭窄、抵押数额难以确定、抵押实现方式单一等问题。未来将从加强实践交流、扩展抵押主体、确立抵押评估标准、拓宽实现方式四个方面对宅基地使用权...

债权融资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作者:杨永淼;薄其文;

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攻坚力量,“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为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文章选取2016—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样本,在采用DEA方法测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债权融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效率大部分未达到DEA有效,主要是纯技术效率阻碍了创新效率的增长...

农业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研究————作者:孔东菊;李若琳;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抵押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价值目标、内核思想及发展动能方面具有契合性。但是,各地试点实践对抵押所作的限制抑制了农业新质生产要素的活力,影响了新质劳动者的形成和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为此,可在“三权分置”基本框架下,设计“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或“房屋所有权”单独抵押以及“宅基地期限利用权+房屋期限使用权”抵押的多样化形式,适当放宽受让人范围,以贷款重组替代...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生成路径——基于38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作者:尹溪;李媛;

摘要:基于TOE分析框架探讨多因素协同影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作用机制,并采用QCA方法探寻因地制宜建设数字乡村的多元培育路径。研究发现: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需要多因素协同联动发挥作用,且存在3条有效驱动路径,即“环境压力倒逼型”“创新-有为政府驱动型”和“技术-环境联动型”;其中“技术-环境联动型”具有较为广泛的地区适用性;对比分析地区差异发现,各地区在实现高水平数字乡村建设中并不遵循一致的组态路径...

“一村一品”缘何“南橘北枳”?——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同质化问题的扎根理论研究————作者:林经纬;王思博;徐淑媚;

摘要: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常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本文结合扎根理论,探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有主体差异性的两个案例,通过编码对比分析,探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同质化问题的成因和治理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同质化问题的根源包括政治任务施压、知识鸿沟的局限以及对优质文化发掘程度低等因素。治理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同质化问题,需要以统筹全局的思想,构建政企农协同治理机制,着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

大食物观视角下山东省虚拟耕地盈亏测算与特征研究————作者:冯珂佳;王瑷玲;高莉娜;钟开林;刘健;刘亚秋;

摘要:文章面向大食物观,基于食用农作物自给的假设,构建包括粮、油、菜3种作物的虚拟耕地测算思路,以山东省为研究区,测算各市的虚拟耕地盈亏,并分析其特征,以探明耕地资源盈亏状况,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耕地供需方面,主要供给区为菏泽市、德州市和聊城市,供给量均超过了10000km2;主要需求区为临沂市、青岛市、济南市和潍坊市等,临沂...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作者:刘攀;常美丽;李强;

摘要:本文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经过内生性检验、剔除直辖市、剔除异常值及替换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农民增收。此外,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赋能作用存...

自主性、胜任感、归属感:乡村CEO的心理需要满足——基于留守妇女的实证研究————作者:范征;杨欣;

摘要:留守妇女的职业发展困境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整合框架,构建心理需要满足通过感知行为控制(PBC)与行为态度(AB)影响职业选择行为意愿(BI)的传导模型,突破传统单一中介路径假设。通过对湖南省6个乡镇491名“乡村CEO”的追踪调研,发现:(1)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感、归属感)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感知行...

由缺乏视角到优势视角:乡村振兴策略选择的视角整合————作者:包先康;祝巍铖;

摘要:“半杯水究竟应视为半空的还是半满的”,持缺乏视角者关注的是缺乏,视为“半空”,持优势视角者关注的是现存,视为“半满”。因此,缺乏视角强调“补短板”,优势视角强调“锻优势”。可见,缺乏视角与优势视角各有所长,相反相成。因此,只有当这两种视角相整合,才能找到乡村振兴合理的逻辑进路

黄淮海平原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贺琳琳;周霞;

摘要:在资源节约要求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提高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尤为重要。研究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对黄淮海平原7个省市2000至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从整体来看,黄淮海地区粮食绿色效率水平有所上升,时间上呈前期反复波动、后期整体上涨趋势;空间上呈现效率高值从南向中部转移。(2)财政支农水平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呈显...

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粮食安全——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作者:朱道才;王思维;

摘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具体实践,与保障粮食安全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探索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影响粮食安全的具体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4—2022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2010年开始陆续开展的低碳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

行政式城市化如何影响粮食产能分配——来自撤县设区的经验证据————作者:黄永洲;

摘要:县域是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的重要基层单位,由于县与市辖区职能差异和发展重心不同,撤县设区导致的撤设县身份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市政府对粮食安全责任分配的倾向性。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核心问题:(1)撤县设区与粮食安全责任分配的变更和运行的逻辑是怎样的?(2)行政区划调整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责任的分配倾向?(3)撤县设区引致差异化分配粮食安全责任行为的作用渠道是什么?为解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央地间委...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逻辑机理、现实基础与优化路径————作者:侯爱萍;查慧珠;

摘要: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领域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仍存在制约。为此,需从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精准...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研究————作者:蒲林昌;韩笑;

摘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其核心在于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引领现代农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打造农业强国的关键驱动力。立足这一背景,本文基于2012至2022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引入劳动力配置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机制变量,实证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重向度————作者:周慧;陈继;

摘要: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对我国“三农”工作的实践归因,更是立足国情农情的现实所趋。本文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延展至“逻辑、动力、进路”三重向度予以铺陈。梳理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出赓续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承继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体系、深化认识基层治理“一核多元”行动组态的逻辑表征;而科技强农、产业助农、主体兴农外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直接动力来源。当下应从强化科技驱动力、产业拓展力、主体联动...

来稿须知

摘要:<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乡村治理与振兴、文·史·哲等。本刊热诚欢迎海内外学人惠赐佳作,审稿周期不超过两个月!来稿时敬请注意以下要求: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产业结构调整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高帅;张务伟;

摘要: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厘清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12-2021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鲜明的门槛特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的作用程度呈现出“...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历史与未来————作者:蔡威熙;刘成成;

摘要: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沙入海沉积而成的年轻土地,大部分地区成陆仅有百余年时间。从盐碱荒滩到国际湿地城市,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生动缩影,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图景。将黄河三角洲这一特定区域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中考察,总结黄河三角洲生态保...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学理演进脉络研究————作者:李雨辰;

摘要:马克思国家学说有丰富的学理基础,且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马克思最初在其博士论文中表达过一种“自我意识”哲学,进入职场后又用这种哲学批判现实的普鲁士国家。经历了这些事件,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开始逐步向唯物主义转向。通过清算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并涉猎市民社会,他最终以“实践”观点确立了一种“实践唯物主义”。同时,马克思又试图凭政治经济学研究把握人类历史的整体。经过学理上的一系列变动,马克思国家学说亦逐...

顾颉刚“学术社会”思想的形成——以《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为中心环节的考察————作者:张子帆;

摘要:顾颉刚的“学术社会”思想是一个同时面向学术与社会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较为完整的过程。从1913年顾颉刚考入北大至1926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一九二六年始刊词》的发表,是“学术社会”思想从积淀发轫到正式提出的阶段。1927年《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的发表,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中心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1929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的发表则标志着“学术社会”思想的完...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