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震译丛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世界地震译丛

世界地震译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2368/P
国际标准刊号:1003-3238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上一本期杂志:水运科学研究交通运输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国外机车车辆工艺国家级机车工业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地震科技期刊,创刊于1970年,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

  《世界地震译丛》本刊主要报道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预报、地震前兆、震源物理、岩石实验、地震减灾、地学观测及数据处理、地电地磁以及石油物探、矿山与地震和核电站选址与地震等方面的重要论文,力求权威、准确、迅速。

  世界地震译丛杂志栏目设置

  综述、论文、讲座、消息

  世界地震译丛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杂志社简介

  1、《世界地震译丛》本刊主要译载世界上地震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要求来稿具有针对性(可引进)、及时性、先进性和权威性,并能用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2、《世界地震译丛》向本刊投稿,请寄激光样和原文复印件并将以Word文档录载的译文通过本刊电子信箱发送。选题一般可选最近一二年的研究成果。选题可由译者提供,也可由本刊编辑部推荐。欢迎投稿或来函联系。

  3、《世界地震译丛》外国人名一般都用原文,不必译出。外国地名必须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译出。如在该手册上查不到,可保留原文,不必勉强译出。

  4、文稿中的计量一般用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母、符号要按规定使用大小写,物理量用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为物理量时用斜体,否则用正体。

  5、原文中的图例、图注等图中文字都需译出。图可不描,但应在译文相应位置空出3或4行,图的译文仿照原文放在下面的位置上。原文中的表题、表注和表内文字都需译出。

  阅读推荐:工程地质学报

  《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地质科技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工程地质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营、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世界地震译丛最新期刊目录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战略规划(2019~2023年)————作者:G.P.Hayes;P.S.Earle;H.M.Benz;D.J.Wald;W.L.Yeck;姬运达;梁姗姗;李旭茂;陈经纶;邹立晔;刘艳琼;苗春兰;张雪梅;

摘要:世界各地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自20世纪初叶以来,数百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生命损失和(或)数百万美元或更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大多数地震并未使美国及其领土直接受灾,但是通过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减小美国境内所发生地震的影响。在美国政府内部,这一职责落在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的肩上,该中心对国内外地震的监测和报告负有法定责任。NEIC自1966年...

复杂天然断裂带流体流动数值模拟:对天然及人工诱发地震起始的意义————作者:T.Snell;N.De Paola;J.van Hunen;S.Nielsen;C.Collettini;张伟;高翔;刘海浩;

摘要:活动断层系统中的孔隙流体超压会驱动流体流动,并最终导致断层强度降低和地震活动。由不同破裂模式(例如,脆性与韧性)引起的变形会影响断层带的渗透率,从而影响流体流动和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当前的数值模拟技术主要针对流体流动对断层再活化以及相关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然而在地震起始阶段,对于孔隙流体压力是否影响从慢速无震断层滑动到快速地震断层滑动过渡的过程,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中,我们对天然断层中的超压状态下超临...

众包触发快速可靠的地震定位————作者:R.J.Steed;A.Fuenzalida;R.Bossu;I.Bondár;A.Heinloo;A.Dupont;J.Saul;A.Strollo;辛雪侠;高翔;

摘要:在许多情况下,地震发生后通常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在线发布地震位置。通过监视众多网站、应用程序(App)或推特(Twitter),可以使用众包检测地震波形数据中的地震,并降低误检风险,从而加快有感地震的信息发布。我们展示了这种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快速可靠的地震信息。我们利用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地震对该系统进行了回溯性测试,发现在103s以内成功地确定了50%的地震,比GEOFON...

一种估计环境噪声互相关中台间相速度与群速度频散的联合方法————作者:R.Hawkins;M.Sambridge;冯刚;王凌;高翔;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提取勒夫波和瑞利波的群速度与相速度频散的方法。该方法以谱元的形式表示路径平均地球模型,地球模型以密度、横波速度、径向各向异性和VP/VS比等参数表征。为防止误判相位,首先使用启发式方法自动估计一个初步的频散曲线;然后,在频率域对台站对之间的噪声相关函数(NCF)进行更准确的拟合。对于信噪比较好的高质量互相关,该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拟合噪声...

页岩中水力压裂扩展的微震机理研究————作者:B.H.Zhang;X.P.Tian;B.X.Ji;J.Z.Zhao;Z.M.Zhu;S.D.Yin;白永福;高翔;李华玥;

摘要: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衡量水力压裂作用。由于微震释放机制的复杂性,很难获得对其统一的理论认识。基于地震学原理,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页岩水力压裂扩展造成微震的机制进行研究。理论上,岩石破裂过程取决于水力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通过反演得到矩张量的特征方程及其特征值,从而确定震源点的破裂机制。通过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试验和声发射实验获得岩石破裂过程的基本规律。利用声发射信号的主频特性和初始...

2020年《世界地震译丛》总目次

摘要:<正>~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稿约————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方面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2本刊涉及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的许多领域,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大气...

欢迎订阅2021年度《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期刊简介:本刊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1970年创刊,2021年第一期将由原刊名《世界地震译丛》变更为本刊名。报道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涉及:地球物理学、行星物理学、空间及大气物理学等。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本刊设有:综述、科研快报、技术报道、...

面向风险世界的科学——美国地质调查局风险研究与应用计划————作者:K.A.Ludwig;D.W.Ramsey;N.J.Wood;A.B.Pennaz;J.W.Godt;N.G.Plant;N.Luco;T.A.Koenig;K.W.Hudnut;D.K.Davis;P.R.Bright;司政亚;姜丛;王骞;

摘要: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滑坡、飓风、干旱、洪水、山火、地磁暴和流行病)会在灾害事件发生后的数年内给人类社区、经济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灾害能夺去生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经济活动损失以及威胁国家安全。灾害还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影响范围远超直接作用区域,甚至波及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和城市化的变化可能加剧灾害影响。由于灾害事件的潜在危害性,减轻社会重要...

用持续时间模型改进震群活动期间的地震预报————作者:A.L.Llenos;N.J.van der Elst;宋程;毕金孟;

摘要:震群对可操作的地震预报提出了挑战,因为它们主要是由瞬时的外部过程驱动的,例如流体流动,其行为和持续时间很难预测。本文中,我们基于给定区域内先前多个震群的实际统计,开发了一个震群持续时间模型,以估计震群可能持续多长时间。我们通过美国南加州地区已被识别的索尔顿海槽震群验证了这个方法,发现震群平均持续约7天,并且在震群发生的前14天中每天具有相对恒定的15%~16%的终止几率。编目震群的持续时间呈指数分...

确定尼泊尔地震震前电磁前兆的多种实验方法————作者:S.Sharma;R.P.Singh;D.Pundhir;B.Singh;孙春仙;叶学;许炳;

摘要:实验数据来自三种不同的技术:(i)利用钻孔天线测量的地下固定频率(VLF)电场;(ii)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iii)SoftPAL监测的电离层下固定频率(f=19.8kHz)海军通信台站NWC发射信号的VLF振幅,分析了2015年4月25日(M=7.8)和5月12日(M=7.3)发生的两次尼泊尔大地震。VLF电场数据和VLF发射信号数据取自印度的马图...

2010年4月14日中国玉树MS7.1地震前热红外亮温异常————作者:T.Xie;C.L.Kang;W.Y.Ma;贾丽华;郭晓燕;曹凤娟;

摘要:本文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可能与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发生的玉树地震(MS=7.1)有关的地震亮温异常。分析数据为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空间区域范围28.1°~38.1°N,91.7°~101.7°E内的中国地球同步气象卫星FY-2E每日观测的亮温数据。小波变换是一种分析非稳态功率的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识别异常功率。结果...

高频波形匹配反演震源机制解及其在小震级诱发地震中的应用————作者:J.L.Li;H.J.Zhang;H.S.Kuleli;M.N.Toksoz;许鑫;李振月;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稀疏地表台阵记录的高频全波形信息得到近震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波形反演中,除同时使观测波形与模拟波形之间震相和振幅的匹配度最大外,还利用了P波初动及平均S/P振幅比来更好地约束模拟和观测波形之间的匹配度。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四种约束的目标函数,并利用优化的网格搜索法在震源参数(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可能取值范围内搜索。为加快计算速度,预先计算了所有可能的震源位置上各地震矩张量分量对...

注入诱发地震:利用高应力路径储层和温度诱发应力预处理降低诱发地震风险的策略————作者:B.Fryer;G.Siddiqi;L.Laloui;孙春仙;叶学;

摘要:如果应力路径足够高,正断层应力机制下的流体注入可以稳定储层。当储层由于注入而显著冷却时,这种稳定性将消失。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发剪切储层的策略,以减少诱发大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包括初始应力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储层被冷却,压力增加受到限制。这一过程降低了水平总应力,从而也降低了差异应力。然后,储层受到孔隙压力快速增加的刺激,在较低的差异应力下导致剪切破坏,...

快速地震关联与定位————作者:M.Zhang;W.L.Ellsworth;G.C.Beroza;赵明;

摘要:快速震相关联和事件定位对实时地震监测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自动关联地震震相并同时对地震事件进行定位的方法(简称REAL)。REAL综合了基于到时和基于波形的检测定位方法的优点。它关联不同震相到时的同时,通过首先计数P波、S波到时个数、其次计算走时残差的方式来实现定位。只要有足够的到时个数在理论走时窗之内,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到时自动关联到特定地震。地震位置确定在对应拥有最多拾取个数的网格点,如果...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模型的中国北京延怀地区1720年沙城地震(MS7.0)强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作者:G.Q.Wang;X.Y.Zhou;李奇;

摘要: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法(3D-FD)、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模拟了中国北京延怀地区1720年沙城地震(MS7.0)地震波传播,并用超级计算机Hitachi-SR8000计算模拟结果(http://www.Irz-muenchen.de)。本文将随机有限断层模型应用到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中。随机有限断层的基本思想是将断层平面分为数个子断层(或单元、子源)。大地震产生的能量是由子断层经过合适...

伊豆—小笠原俯冲带板片的形态与形变研究————作者:H.J.Zhang;F.Wang;R.Myhill;H.Guo;刘思青;

摘要: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为俯冲板片的形态、形变与流变(间接)提供了独特的约束条件。本文利用远震双差P波成像技术对伊豆—小笠原板片的复杂结构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成像,结果显示位于26.5°N~28°N之间的地幔过渡带(MTZ)中存在一个板片撕裂。撕裂以北,板片在MTZ发生折叠,在褶皱枢纽的正上方,剪切带内初期的黏性耗散形成了P波衰减区。撕裂以南,在MTZ底部板片发生翻转且平铺于MTZ的底部。2015年小笠原地震...

编码激励信号在岩石超声波速度检测中的应用————作者:H.Z.Wu;W.Zhu;T.M.He;Z.Y.Liu;X.W.Lan;兰晓雯;朱维;

摘要:岩石超声波速度的准确检测需要观测波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编码激励技术(CET)能够在不损失分辨率的情况下提高SNR。本研究介绍了相位编码激励原理,并对巴克(Barker)码和戈莱(Golay)码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CET虽然能提高信噪比,但信噪比增益(GSNR)低于理论值。红砂岩和花岗岩的超声波速度检测实验证明,巴克码比戈莱码激励信号具有更好的脉冲压缩性能。另外,巴克编...

地震预测和预报有什么不同?————作者:L.Burch;于海英;

摘要:<正>地震预测必须指出地震将要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并为制定地震响应计划提供充足的具体信息。例如,"明天早上7:45将会发生地震"这句话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几乎肯定是正确的,但它是没有地震预测价值的。同样,如果说在某个活跃的断层上终将发生大地震,这样的报告也是毫无用处的。尽管这是真的,但提供这样的信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没有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只是发表这样一个声明就不能称其为地...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稿约————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方面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