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46/TQ
国际标准刊号:1001-9278
主办单位: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查看中国塑料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数学物理学报》杂志信息
下一本期杂志:《离子交换与吸附》杂志编辑部

  【杂志简介】

  《中国塑料》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美国化学(CA)收录。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包括:综述、材料与性能、加工与应用、助剂、标准与测试、塑料与环境、展会报道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聚苯乙烯泡沫阻燃研究 杨溢锴;粟宇豪;辛菲;许国志; 1-8

  2 生命科学公司——拜耳进一步聚焦研发 8

  3 TOPAS COC树脂——性能优越的新型预充注射器材料 8

  4 水滑石类稳定剂热稳定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使用途径 王佳翰;郎春燕;陈小平; 9-13

  5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 13

  6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13

  7 芳香性聚酰亚胺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孟宪娇;杨云峰;王利萍;王俊峰;强敬峰; 14-18

  8 2015年EPP市场及应用论坛 18

  9 PA6/GF/SP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徐先锋;曾玲升;刘烁;包永忠;张嘉敏; 19-23

  10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 李珊珊;何继敏;颜克福;金晓明;龙洪生; 24-29

  11 霍尼韦尔UOP在中国第二套丙烷脱氢装置在浙江绍兴三锦石化有限公司成功开车 29

  12 科莱恩发布ColorForward 2016内饰指南:新材料迎合更广泛的纤维用户 29

  13 全氟聚醚改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刘婷;黄安民;朱志勇;伍海斌;杨春浩; 30-35

  14 内循环四缸直锁二板式注塑机为塑料装备行业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 35

  15 多层光干涉彩虹膜生产技术转让 35

  16 PS/PLA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及其发泡行为研究 刘本刚;刘燕;杜中杰; 36-41

  17 吸水对PE-HD/竹粉复合材料防霉性能的影响 冯静;施庆珊;陈娟;林小平; 42-47

  18 PHBH/PLA共混物相容性研究 周迎鑫;刁晓倩;翁云宣;张敏;靳玉娟; 48-53

  工程师职称论文: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对现代工业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重视。当今社会对产品的包装设计格外关注,包装的好坏与美观与否对产品的销量和价值实现的程度起了重要作用。应对当前这一趋势,我们对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包装,分析,建议

  引言

  在设计人性化目标与追逐商业利益的催使下,美观、优秀的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商品的价值的。一个好的包装设计还可以诱发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随着超级市场流通机制的普及与发展,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选择比较,再进行购买。也正因此,商品包装设计的视觉魅力就成为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中国塑料最新期刊目录

多环境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基体结构黏结强度及路用性能研究————作者:陈自强;张绍成;张桂铭;白丛启;李国良;

摘要: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碎石封层结构骨架层基体结构在干燥、自然及潮湿等不同环境作用下的黏结力学性能。通过研究得出基体结构在湿润条件、自然条件及干燥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强度分析,找出适合预裹覆的最佳沥青用量,同时给出早期适合预裹覆的环境条件,即湿润条件,确定了该工艺作为碎石封层的第一阶段施工工艺;同时将3种条件,按相同碎石撒布率及理论最佳沥青撒布量,在室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最佳的碎石封层整体结构最佳施工条件,...

基于机器学习的熔融沉积成型表面质量预测控制研究进展————作者:程伟;赵永强;庞嘉尧;何勇;余乐;

摘要:分析了表面缺陷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参数,从过程预测控制模型构建和结果预测控制优化2个方面综述了机器学习在熔融沉积成型(FDM)各阶段的预测控制成效。最后,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侵彻断面形成机理分析————作者:党帅营;郭超;赵硕;魏燊;张轶督;刘艳萍;

摘要:以注塑和吹塑成型的有机玻璃观察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服役环境下经聚能切割索侵彻断裂的有机玻璃结构件断面进行微观形貌、结构分析和动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注塑样品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而吹塑样品则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揭示了粒子侵彻过程中高温致分子链降解/断裂和冲击波破坏的两阶段失效机制,为有机玻璃结构件成型过程调控和服役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PPC/PHBV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研究————作者:闵家璇;江学良;游峰;陆刚;

摘要: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2.6 MPa,是纯PPC的2倍以上;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

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研究————作者:盛宏航;吴薇;范文州;李雪华;程浩;

摘要:在不同冲击能量下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对6种不同结构的层合板进行冲击实验,对冲击后的层合板实物进行损伤样貌观察,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20 J冲击能量层合板的内部损伤形貌。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冲击能量下,(CGGG)s具有最高的极限载荷以及能量吸收。纤维混杂比相同条件下,冲击面为玻璃纤维时,冲击面纤维损伤程度更小;冲击面为碳纤维时,层合板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层合板冲...

HVA/改性蒙脱土/SBS高黏复合改性沥青耐久性研究————作者:刘岚彬;刘召伟;孙吉书;郭艳芳;濮夏天;

摘要:为了改善高黏沥青的耐久性,采用自制改性蒙脱土、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与高熔点乙烯共聚物(HVA)制备了改性蒙脱土高黏复合改性沥青(GM-HVA)。通过黏韧性分析、短期老化、多重应力蠕变与热稳定性分析试验,将GM-HVA、蒙脱土高黏复合改性沥青(M-HVA)和含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的进口高黏改性沥青(TPS)对比。结果发现,GM-HVA具有更大的黏度、更强的韧性、更优的抗热氧老化能...

超支化聚己内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共混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作者:张雨森;帖锐;李紫鸣;廖保胜;郭润奇;靳玉娟;张哲;蒋苏臣;

摘要: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行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性能、力学和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结果表明,PLA/滑石粉/HPCL的结晶度随着H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

速溶可食性膜的制备及生产工艺参数优化————作者:付凤梅;金义;魏嘉彧;邱彤;罗擎英;刘耀文;

摘要: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高直链玉米淀粉(HAMS)和可溶性淀粉(SS)为膜材料,甘油(Gl)为增塑剂,以溶解时间为筛选指标优化材料配比,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压延机和自动包装机对膜进行制备和包装,通过测定膜的各项性能来确定不同制膜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CS为0.50 g,SS为0.50 g,Gl为1.25 g,CMC为4.00 g时,膜的溶解时间达到最短,为18.86 s。在挤出...

聚苯乙烯化学发泡注射成型研究————作者:朱大韶;罗宝树;徐敬一;杨雅凤;王武聪;汪胜旺;陈剑波;葛福炯;

摘要:通过调整液压控制和设计新型螺杆,用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将常规的200吨的ENGEL注射成型机改造为可用于化学发泡的微泡注射成型机。用国产的环保化学发泡剂(F200E),和通用聚苯乙烯(GPPS)制成了平均泡孔直径为38μm,发泡倍率1.12,泡孔密度为5.92×10~6个/cm3的微泡件。在自由流动的流长比测试模具中,测得化学发泡件的流长比主要与注射速度和有无发泡有关,而化...

木质素在聚合物中的应用————作者:李燕;阿不来提·阿不力米提;姜伊桐;李鸿环;买买提江·依米提;

摘要:从木质素的结构出发,简要阐述了木质素本身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木质素特有功能在聚合物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木质素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氯盐冻融作用下损伤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作者:金清平;曾东垚;刘运蝶;

摘要:通过对24个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CFFT)柱在3.5%(质量分数,下同)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在此之前,对12个CFFT柱进行了切割初始损伤,研究在氯盐冻融作用下切割损伤后CFFT柱轴压性能,评估氯盐冻融作用下损伤CFFT柱轴压强度衰减情况。结果表明:损伤CFFT柱较无损CFFT柱进入征兆期更早,2种CFFT柱在轴压作用下的荷载-应变曲线趋势一致,均为双线性曲线,随着...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非金属智能连续管承压力学行为研究————作者:张学敏;张雪茹;李厚补;陈衍华;孙琦尧;

摘要:采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了DN50/PN1.6 MPa非金属智能连续管在内压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并分析了增强层中纤维体积分数、光纤不锈钢铠装层厚度及增强层层数等制造工艺参数对管道各结构层及管内缆线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N50/PN1.6 MPa非金属智能连续管在2.5 MPa内压下(约1.5倍公称压力)管内缆线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可确保其功能性,正常服役;该结构管道的极限内压约为10 MPa,其失效形式...

玻璃钢夹砂管层间界面损伤及力学特性研究————作者:胡立周;孙颖晖;贾莹洁;王清洲;

摘要:采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原位拉伸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研究玻璃钢夹砂管(FRPM管)层间界面破坏及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试样失效破坏主要表现为层间界面及其局域发生损伤开裂;由SEM实时观测试样层间界面损伤行为表现为近界面端大而凸的颗粒先发生脱湿,附近区域颗粒相互作用,颗粒/基体界面大范围脱粘并贯穿至树脂基体内部,最终宏观表现为层间分离,而远界面颗粒对界面开裂几乎无影响;由数字图像处理发现...

噻唑基有机磷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环氧树脂性能研究————作者:栾金明;魏子豪;刘恬希;严石静;徐伟华;

摘要: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噻唑基有机磷阻燃剂(D-P-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D-P-A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固化体系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P-A为目标结构产物并具有良好的催化成炭效应,当阻燃环氧树脂的磷含量为0.8%(质量分数,下同)时,垂直燃烧测试可以通过UL94 V-0级,热释放速率峰...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作者:张宁;李先铭;李改花;张红霞;杨笑春;于静;

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

磷酸哌嗪-三聚氰胺磷酸盐阻燃剂及阻燃聚丙烯的制备————作者:周雷;

摘要:采用二磷酸哌嗪和三聚氰胺磷酸盐为原料热缩聚反应制备磷酸哌嗪-三聚氰胺磷酸盐膨胀型阻燃剂,并用于制备阻燃聚丙烯材料。采用核磁共振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了阻燃剂的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表征了阻燃剂及阻燃聚丙烯的热稳定性,研究了阻燃剂配比和含量对聚丙烯材料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分析中端基磷峰(-10.45)、中间磷峰(-23.67)和红外光谱分析中P—O—P的特征峰(86...

照相机支架注塑模具设计————作者:金华军;

摘要:照相机支架产品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外观面要求无任何缺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有较高的难度。经工艺验证,采用动模潜伏浇口,塑料熔体通过产品上增加的工艺薄片进入型腔,以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该产品有4处需要设计侧向抽芯与分型结构,其中2处为动模侧的斜向侧抽。借鉴双分型面模具结构的分型原理,采用固定在支承板上的斜抽块作为传动元件,利用支承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开模力驱动斜向侧滑块在斜抽块的斜向T型槽内运动,迫使...

聚砜膜材料研究进展————作者:谢爽;

摘要:作为特种工程塑料的聚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市场不断扩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聚砜膜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材料工程、生物技术和医学、水净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并进一步对聚砜及膜产品以及单体进行了展望

掺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SBS改性沥青研究进展————作者:杜杰贵;王鹏;李懿峰;李鸿翔;李松;

摘要:讨论了掺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制备方法,分析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对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讨论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对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湿法橡胶沥青存储稳定性研究综述————作者:尚云龙;王东浩;任志彬;

摘要:湿法橡胶沥青作为一种环保型道路材料,契合了“减少(Reduce)、重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3R)环保策略的理念。本文综述了湿法橡胶沥青在高温存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稳定性问题,特别是针对沥青与橡胶颗粒之间的密度差异所引发的挑战。首先,详细阐述了橡胶沥青的制备过程,强调了其采用废橡胶作为原料的环保性质,并指出了其对环境友好的重要意义;其次,深入探讨了湿法橡胶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应...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