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物理

《物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957/O4
国际标准刊号:0379-4148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
主管单位: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
查看物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断块油气田》矿业期刊论文

  【基础信息】

  《物理》杂志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出版的物理学综合性期刊,197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集学术交流、知识传播与信息服务为一体,在国内物理学期刊中独树一帜。曾用刊名:物理通报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研究快讯、评述、前沿进展、物理学和高新技术、实验技术、讲座、物理学史学和物理学家、物理教育。

  杂志最新一期目录参考:

  百年光子--纪念爱因斯坦“光量子论”诞生110周年 段开敏,郭光灿,DUAN Kai-Min,GUO Guang-Can

  LHCb实验观测到五夸克态 高原宁

  微型等离子体的太赫兹科技探究 刘抗,F.Buccheri,张希成,LIU Kang,BUCCHERI Fabrizio,ZHANG Xi-Cheng

  光子诱导多铁性薄膜非接触式信息读取新方法 顾俊星,金奎娟,GU Jun-Xing,JIN Kui-Juan

  超强超短激光及其应用新进展 李儒新,冷雨欣,徐至展,LI Ru-Xin,LENG Yu-Xin,XU Zhi-Zhan

  单原子激光操控研究进展 詹明生,ZHAN Ming-Sheng

  最大能隙拓扑绝缘体 宋志刚,杨金波,吕劲

  登陆稳定岛 周书华

  制作量子温度计的秘诀 朱星

  利用X射线对分子动态成像 王树峰

  我的科学人生 戴希

  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系列之四内蕴几何 张天蓉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十五内-外 曹则贤

  地震:一个惊天大案的七条线索*--与物理学家谈地震预报 吴忠良

  2014-2015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获奖者工作介绍 中国物理学会办公室

  中级工程师论文:高层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要点

  摘 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监理现状,并针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监理,探究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高层住宅,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1强化施工测量放样监理独立复核

  施工单位进场后,对建设单位提供的高层住宅红线桩位、定位点和高程点进行复核,与建设单位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签字记录,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处理,确认后方可正式实施桩位号放样。组成平面轴线控制网,设置控制桩,施工测量成果上报监理组。监理组在独立复核中发现施工单位的设置仅有两个高程控制点,不符合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一个测区范围不应少于3个点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增加设置两个,形成闭合线路使高程测量精度满足误差要求,后续高程控制达到较好的效果。

  物理最新期刊目录

封面故事

摘要:<正>大规模纠缠态的制备是量子计算、通信和计量等量子技术的核心挑战。集成量子光学为实现片上量子光态的编码、处理与探测提供了理想平台。封面工作报道了国际上首个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簇态量子纠缠。该芯片通过亚阈值运转的量子微梳产生多模压缩真空光频梳,在数百兆赫兹边带频率范围内验证了八模态不可分性,并基于van Loock—Furusawa判据的违背证实了超模多体纠缠特性

《物理》有奖征集封面素材

摘要:<正>为充分体现物理科学的独特之美,本刊编辑部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踊跃投寄与物理学相关的封面素材。要求图片清晰,色泽饱满,富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很好的物理科学内涵。一经选用,均有稿酬并赠阅该年度《物理》杂志。请将封面素材以附件形式发至:physics@iphy.ac.cn;联系电话:010-82649029

粲物理实验研究未来装置的展望————作者:陈缮真;周小蓉;李刚;

摘要:过去50年,粲物理研究以含粲夸克的粒子(如粲介子、粲重子及粲偶素态)为核心,揭示了强、弱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并为探索新物理提供了独特窗口。粲夸克作为唯一可形成束缚态并研究弱衰变的“上型”夸克,其研究依赖于加速器实验,目前主要依托BESⅢ、BelleⅡ、LHCb等实验。面向未来,粲物理将依托新一代的高亮度实验装置,包括中国超级陶粲装置(STCF)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两个装置将形成互补...

从“滑”到“超滑”:原子尺度上冰的润滑行为————作者:洪嘉妮;赵正朴;田野;江颖;

摘要:为什么冰面如此光滑,这一问题困扰科学家已逾百年。文章利用高分辨率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原子尺度上解析了自然界最常见的六角冰表面结构,首次揭示其表面由六角密堆积与立方密堆积纳米晶畴交替有序排列,形成一种长程有序的周期性超结构。这些由缺陷组成的晶畴边界显著促进了冰表面的局部预融化,使其在低至-153℃的温度下即开始融化,表现出润滑行为。进一步地将体相六角冰“压缩”至二维极限,在石墨烯和氮化硼表...

固体中电子隧穿研究的奇妙旅程————作者:林志忠;

摘要:<正>1前言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固体中的量子隧穿现象,得主共三位:(1)江崎玲于奈(Leo Esaki,1925年生),他在半导体实验中发现了单电子的量子隧穿现象;(2)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 1929年生),他在超导体实验中发现了单电子的量子隧穿现象;(3)布莱恩·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 1940年生),他在理论上预测了超导隧道结的超导电流(...

北京谱仪Ⅲ实验上的粲强子研究————作者:柯百谦;李培荣;马海龙;董燎原;

摘要:含粲强子包括由一个粲夸克(c)与一个反轻夸克(■,■,■)组成的粲介子或与一对轻夸克组成的粲重子。处于强作用力基态的粲强子又被称为基态粲介子(D0,D+,Ds+)与基态粲重子(Λc+)。基态粲强子的衰变模式由会发生夸克味道改变的弱相互作用主导。这使得基态粲强子的衰变模...

北京谱仪实验上辉煌的陶-R-QCD物理————作者:张建勇;周小蓉;

摘要:北京谱仪作为高精度前沿实验,在陶粲能区做出了重要工作,包括:R值的高精度测量;陶轻子质量的测定;重子对阈值附近截面反常行为和振荡效应的观测;用粲偶素的扫描数据测量电磁作用与强作用的相位差,并且确定χc1的电子道分宽度等。这些结果为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新数据分析方法在BESⅢ实验的应用————作者:李科;苑长征;

摘要:自1974年发现J/ψ粒子至今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加速器技术和探测器技术的发展,高能物理实验收集的数据在数量和复杂度上都有多个量级的提升。如今北京谱仪Ⅲ实验收集的J/ψ粒子超过1010个,比当年丁肇中发现J粒子的实验统计量提高了8个数量级,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先进计算技术和算法的加持下也经历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统计方法到决策树和深度学习,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方式从海量数据...

理论物理学家提出新型“仲粒子”————作者:鲁大为;

摘要:<正>这种被称为“仲粒子”(paraparticle)的新粒子具有迥异于玻色子与费米子的统计特性,理论预测它有可能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1)。美国莱斯大学的Kaden Hazzard与其前研究生、现就职于德国马克·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Zhiyuan Wang合作提出了一类名为“仲粒子”的新型粒子。他们的计算表明,仲粒子表现出的量子特性与人们熟知的玻色子(如光子)和费米子(如...

量子里程碑:1916年密立根对普朗克常数的测量————作者:汪力;

摘要:<正>该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光子的存在,但密立根直到职业生涯后期才接受这一事实。罗伯特·密立根1916年关于普朗克常数测量的论文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今天,这篇论文所承载的历史仍然值得玩味:对于这个事实上验证了量子理论并在7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密立根本人的解读和认知却有一个纠结的过程

冯·诺伊曼——公理化量子力学的人————作者:曹则贤;

摘要:冯·诺伊曼是罕有的天才,对数学、逻辑学、量子力学、气象学、博弈论、高速计算机器、经济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冯·诺伊曼在1927—1929年间公理化量子力学的努力,为量子力学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冯·诺伊曼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包括希尔伯特空间、算子理论、测量理论等,在其本人那里不过是搂草打兔子式的副业,但单凭那些成就就足以确立他在当代数学物理领域的杰出地位

实现室温超导的可行性路径探讨————作者:罗会仟;

摘要:室温超导作为物理学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近年来,关于室温超导的报道既屡见不鲜亦充满争议,反映了人们对实现室温超导的热切期待。文章介绍了超导现象的基本特征、判定方法和典型材料,总结了“室温超导”相关的多起乌龙事件背后的经验教训。作者依据个人经验,提出了实现室温超导的10条可行性科学路径;最后表达了对室温超导的一些理性思考。作者认为,随着各类超导材料的不断涌现,室温超...

在北京谱仪Ⅲ实验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作者:尤郑昀;赵明刚;王大勇;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北京谱仪Ⅲ实验中通过稀有过程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现象的研究。基于北京谱仪Ⅲ采集的大量J/ψ、ψ(3686)、ψ(3770)等粲偶素数据样本,可以寻找粲偶素弱衰变、粲夸克的味道改变中性流、带电轻子味道破坏,以及重子数、轻子数、C宇称、CP宇称破坏等。另外,也可以寻找暗物质与不可见衰变,以及超出标准模型的轻奇特态等稀有过程。这些研究为在陶粲能区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很多独特的机会...

招生招聘

摘要:<正>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创立最早的物理学科之一。百年来,追求卓越,名家辈出,为我国物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学科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

专题导读————作者:陈缮真;沈肖雁;李海波;

摘要:<正>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J/ψ粒子的发现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事件。1974年11月,丁肇中教授率领团队在美国东海岸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发现了这一粒子,而远在西海岸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伯顿·里克特教授率领团队几乎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粒子。J/ψ粒子是由一对正反粲夸克组成的,丁肇中与伯顿·里克特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粲夸克的存在,也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粲”量子数的诞生————作者:邢志忠;

摘要:1964年6月,布约肯和格拉肖合作完成了题为“基本粒子与SU(4)对称性”的论文,提出一种全新的量子数:“粲”量子数,对应一种全新的基本粒子——当时还属于假想粒子的“粲”夸克。但是随后的各种高能物理实验始终没有观测到“粲”强子,直到1974年11月,由粲夸克及其反粒子构成的束缚态——“粲夸克偶素”J/ψ粒子被丁肇中和里克特各自带领的实验组独立发现。这一在粒子物理学史上称作“十一月革命”的重要发现,...

粲夸克的实验发现————作者:陈缮真;

摘要:文章回顾了粲夸克的实验发现历程。20世纪60年代,卡比博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混合角理论,解释了奇异粒子的衰变,但无法完全解释K介子衰变速率的异常。1970年,格拉肖等人基于Glashow—Illiopolos—Maiani机制,预言了粲夸克的存在以解决这一矛盾。1974年,丁肇中团队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通过质子—铍靶实验发现了质量约3.1 Ge V的J粒子,而里克特团队在斯坦福SPEAR对撞机上独...

J/ψ衰变中轻强子物理探秘————作者:刘北江;黄燕萍;房双世;

摘要:北京谱仪BESⅢ实验利用所采集的100亿J/ψ事例,为研究轻强子物理,探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强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文章对BESⅢ实验中轻强子物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除了在轻奇特态寻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例如发现X(2370)和η1(1855)等新粒子,BESⅢ实验还通过J/ψ衰变中的超子—反超子对的量子纠缠进行了超子极化和CP破坏的研究,给出了目前最精确的检验结果,为理解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

发现短寿命超重核————作者:周书华;

摘要:<正>1991年,一个由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组成的正式委员会规定,原子要成为新元素,其原子核必须至少存活10-14s,能有足够长的时间使其电子配置进它们的壳层中。已知最重的两种元素(tennessineh)和(oganesson)的半衰期在几毫秒左右,比原子存在的极限长11个数量级。最近,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Khuyagaatar Jadambaa及其同事发现了一个...

一对重夸克,一类新物质————作者:郭玉萍;刘智青;朱凯;

摘要:J/ψ粒子的发现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标准模型的广泛接受,还为后续粲偶素及类粲偶素的研究打开了大门。北京谱仪Ⅲ实验在粲偶素与类粲偶素方面进行的研究包括但不局限于:寻找新的粒子,确定粒子的内部结构、质量与宽度、跃迁与衰变,寻找新的产生和衰变过程等,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物理成果。文章将着重介绍北京谱仪Ⅲ实验关于粲偶素与类粲偶素的代表性工作,包括精确测量ηc(1S)粒子共振参数、发现D波自...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