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科学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保密科学技术

保密科学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948/TP
国际标准刊号:1674-9294
主办单位:国家保密科学技术研究所
主管单位:国家保密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一本期杂志:西北地质科学地质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宠物世界编辑部

   《保密科学技术》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创刊于2010年,是由国家保密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家保密局主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保密科学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之声、技术天地、法规标准、管理之窗、学科建设、国外资讯、科普园地、时讯浏览、权威发布

  保密科学技术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保密科学技术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保密科学技术》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保密科学技术》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保密科学技术》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保密科学技术》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阅读推荐: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我国第一家全面介绍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的大型综合指导性技术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努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产业方向,开辟技术理论园地,提供权威行业咨询,融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技术性、文献性和可读性于一体。面向党政机关、科技界、产业界、工商界、金融界、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干部、信息科技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决策者、市场营销人员、大专院校学生、IT界人士及广大爱好和关心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行业的人士为读者对象。

  保密科学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大模型安全

摘要:<正>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成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本期特别策划以“大模型安全”为题,在分析大模型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大模型安全防护技术、大模型供应链安全防护应用、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漏洞补丁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治理等内容,以期为大模型的安全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浅析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美国政务领域应用的政策和标准————作者:刘阳;

摘要:在全球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运用,以提升其政府工作效率、优化决策过程和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本文剖析了美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应用的背景,详细梳理了美国在政务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各类制度规定,包括行政命令、备忘录和标准规范,这些政策制度共同构建起美国政务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框架,有力保障了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五眼联盟”《安全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报告解读————作者:李艳霄;李霄;

摘要:2024年4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联合发布《安全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报告,从“部署环境安全”“持续保护人工智能系统”“安全人工智能运维”3个方面提出具体操作指南,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本文重点分析了该报告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我国开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智算环境安全防护体系研究————作者:薛曌;潘洁;侯慧芳;陈曦;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智算环境应运而生。在智算环境和人工智能生态中,各参与方对安全有不同的需求和职责。本文分析了当前智算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接入层、资源层、应用层自下而上地探讨了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思路,具体研究了可信计算基础设施、隐私计算、密码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等技术的应用和演进

卫星导航的信号欺骗与防御技术现状与展望————作者:韦庆宇;

摘要:卫星导航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系统及紧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愈发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卫星导航信号的欺骗干扰。本文聚焦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欺骗干扰和防御手段,详细分析了欺骗干扰的技术原理、现状及未来趋势,提出了实操性较强的防御措施和改进方案,旨在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综述————作者:王烨茹;苏冶;周楠;刁品凡;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涵盖数据泄露、对抗性攻击、数据中毒等问题;然后,系统梳理了现阶段主流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创新点,探讨了如何在不影响数据利用价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最后提出了针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时讯浏览

摘要:<正>要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了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安全标准。其中,功能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安全系统的设计、实施、测试等标准。网络安全标准指以确保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为目标的标准。数据安全标准主要包括数...

大模型供应链安全防护应用研究————作者:方圆;

摘要: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对其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挑战。本文研究了大模型应用模式及其供应链相关的安全风险问题,并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安全可靠大模型供应链体系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构建大模型供应链安全防线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风险与治理————作者:王子奇;覃庆玲;郑学欣;王榕;苏品一;刘晓曼;

摘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社会生产力和治理模式,但其引发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战略议题。本文搭建了“应用架构分析—风险全景解构—治理路径设计”的三维研究框架,系统揭示了大模型在内生、外部、应用3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并聚焦政策赋能、制度约束、供应链治理、技术防御、生态协同等方面,构建了复合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治理范式

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漏洞补丁识别技术————作者:顾杜娟;赵童;

摘要:随着开源软件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加剧,漏洞补丁识别技术及其自动化应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生成式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能够在复杂代码和漏洞修复中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高效的修复方案。本文探讨了适合漏洞补丁检测的生成式大模型类型及其面临的挑战,如缺乏专注性、CWE幻觉和复杂的漏洞模式,并提出通过微调、检索增强生成和提示词工程等技术手段优化模型,从而提升漏洞补丁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推动生...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御技术研究————作者:谢铠宇;田士召;陈藩松;林伟诚;孙玉砚;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安全防御技术,着重探讨了现代智能网联汽车在不同作用域中的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并归纳评估了现有的安全防御技术,包括入侵检测系统、加密通信协议、数据保护措施及硬件增强安全技术等,以期帮助业界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系统安全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

支持攻击核查取证的异构冗余构造研究————作者:刘洪涛;

摘要:基于“动态异构冗余”构造的拟态防御技术能够增加信息系统面对未知安全威胁时的抵御能力,虽然该技术能对表现异常的执行体及时清洗重置从而阻断网络攻击进一步蔓延,但执行体表现异常立即被清洗会导致系统安全管理员无法有效开展异常核查与攻击取证工作。本文对现有“动态异构冗余”构造进行改进,引入核查取证模块,增加了“获取快照”等调度指令,改进了异常事件发生时的执行体调度流程,从而使“动态异构冗余”构造具备攻击核查...

大模型安全防护技术探讨————作者:汤博文;周昌令;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兼具高性能、低成本、开源等优势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国内的大规模部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大模型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针对大模型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大模型应用的不同方面提出了模型安全防护策略,并重点讨论了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中的安全解决办法,以保障大模型在私有环境下的服务安全与运行稳定

DeepSeek安全技术探究

摘要:<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兼具高性能、低成本、开源等优势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国内的大规模部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期特别策划以“DeepSeek安全技术探究”为题,重点分析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层安全防线、DeepSeek在大模型建设中的技术赋能与数据安全、DeepSeek模型鲁棒性及性能指标评价、DeepSeek的技术...

从零信任到智能防御:构建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层安全防线————作者:刘纪铖;邹文瞻;

摘要:DeepSeek作为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其本地化部署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从零信任理念出发构建智能防御体系,打造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层安全防线,对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稳定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分析了从零信任到智能防御的理念转变,探讨了构建三层安全防线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发展和广泛应用

DeepSeek在大模型建设中的技术赋能与数据安全研究————作者:贾源;袁得嵛;

摘要:本文从技术原理出发,对DeepSeek在大模型建设中的技术赋能与数据安全策略展开了深度探讨。在技术原理方面,DeepSeek采用混合专家、多头潜在注意力、多令牌预测等创新架构和机制,通过分布式训练框架和混合精度训练等优化策略,实现了模型性能的显著提升。在技术赋能方面,DeepSeek通过降本增效、性能突破和生态共建,推动了技术平权,促进全球协作。在数据安全方面,针对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部署三大阶段...

DeepSeek模型鲁棒性及性能指标评价驱动研究————作者:冉景飞;李俊;阴恒玮;曹国彦;

摘要:本文针对DeepSeek模型,系统构建了性能与鲁棒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了评估工具及其应用流程。性能评估涵盖自然语言理解、推理、文本生成和代码生成4个维度,分别采用GLUE、LogiQA、HellaSwag、MathQA、WMT和HumanEval数据集,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相似度和Pass@1。鲁棒性评估包括输入扰动、对抗攻击和分布外鲁棒性,基于GLUE的sst2子集和Amazon-WILD...

浅析DeepSeek的技术特点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作者:许佳佳;陈星;

摘要:本文对DeepSeek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展开研究,从DeepSeek的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及其对电力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DeepSeek在电力行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电力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德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研究————作者:郝宜家;

摘要:德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相对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德国《安全审查法》,分析了德国如何从安全审查和旅行限制两个方面进行涉密人员管理,并总结了德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特征和原则

域外法中的国家秘密概念探析————作者:汤汉玉;张群;

摘要:国家秘密是保密法律法规的核心概念,但定义只是国家秘密概念的界定方式之一,而且一般都较为原则。本文重点探析了域外法中的国家秘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域外法关于国家秘密范围及其禁止性和排除性规定、密级划分、定密程序等有关规定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