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地质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世界核地质科学

世界核地质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914/TL
国际标准刊号:1672-0636
主办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核电》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核工业》工程师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世界核地质科学》始终坚持国家科技期刊办刊方针,紧紧围绕我国核地质学中心工作和发展前沿,及时跟踪和报道核地质理论、技术,为我国核地质工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为世界各国核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为我国核地质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铀金矿地质科研、找矿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在新形势下,该刊将一如既往,继续办好本刊,为我国核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编辑质量奖、编排规划奖、办刊条件奖”(92)

  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93)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核地质、遥感、物化探、核废处置、分析测试。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我国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一) 童航寿,TONG Hang-shou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宗乃山隆起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王桂珍,WANG Gui-zhen

  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氧化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辛秀,许强,何中波,XIN Xiu,XU Qiang,HE Zhong-bo

  相山铀矿田牛头山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王建国,陈荣清,谢国发,吉高萍,马英英,WANG Jian-guo,CHEN Rong-qing,XIE Guo-fa,JI Gao-ping,MA Ying-ying

  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王海龙,郭永海,WANG Hai-long,GUO Yong-hai

  新场岩体定压力压水试验数据解译方法的对比 张明,季瑞利,苏锐,李杰彪,周志超,ZHANG Ming,JI Rui-li,SU Rui,LI Jie-biao,ZHOU Zhi-chao

  基于超声波钻孔电视的深部岩体结构面特征研究 王锡勇,苏锐,陈亮,田霄,WANG Xi-yong,SU Rui,CHEN Liang,TIAN Xiao

  多源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秦凯,赵英俊,陆冬华,张东辉,吴文欢,QIN Kai,ZHAO Ying-jun,LU Dong-hua,ZHANG Dong-Hui,WU Wen-huan

  锶稀释剂同位素比值质量分馏效应的校正方法初探 王晓明,崔建勇,刘宇昂,裴玲云,WANG Xiao-ming,CUI Jian-yong,LIU Yu-ang,PEI Ling-yun

  云南省职称评定论文:地下室结构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 要:笔者从建筑结构专业角度展开分析,介绍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当中的应用,分析了现在结构技术当中的迹象技术指标的评价方法,并且对绿色施工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了,还对节能减排等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为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要求,建筑行业开始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笔者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当中的应用。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对当地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技术作为现在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建设理念。如果将这种新型的建筑管理理念有效的利用到建筑施工当中去,就会节约建筑当中能源及资源,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地下室结构建筑当中的应用算是最成熟的,笔者对地下室结构当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世界核地质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作者:杜继龙;徐元进;

摘要:准确预测滑坡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工作。通过量化评价因子和使用耦合模型研究了滑坡易发性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RF)、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和随机森林耦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F-CNN)评价结果准确率分别为78.4%、83.6%和86.4%。研究表明:1)采用多模型的方法显著提升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其中RF-CNN相比于RF和CNN模型评价准确率分别提高8%和2.8%。2)使用...

铜鼓岭—清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作者:张从伟;陈旸;瞿洪宝;姜海滨;宋家伟;伍德明;朱钰;

摘要:为了解铜鼓岭—清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污染程度,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关键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种评估方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全面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铜鼓岭-清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Cu、 Pb、 Zn、 Cr、 Cd、 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37~27....

某铀矿床镭-氡平衡系数的计算与探讨————作者:张江旭;

摘要:某铀矿床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的一处典型砂岩型铀矿床,其发现对提升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γ测井因镭-氡放射性平衡破坏而导致的铀含量解释偏差问题,系统开展了镭-氡平衡系数的实测与评估工作。研究通过在矿区布设参数孔,采用物探参数孔实测法与矿心对比法,对矿体内镭-氡平衡状态进行观测与计算。结果显示:矿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镭-氡平衡破坏。测量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上、下亚段矿体的...

不同时间尺度下TBM隧道施工利用率分析————作者:伊提哈尔·居来提;龚秋明;谢兴飞;吴根生;

摘要: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利用率是隧道施工工期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其合理评估有利于工程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工程管理。基于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二标TBM施工段,收集并分析了TBM利用率、停机工序时间占比及掘进速度等数据,探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及围岩等级对TBM利用率及掘进速度的影响规律。随时间尺度的增加,TBM利用率显著下降,岩体因素造成的停机占比显著上升。不同尺间尺度下利用率随围岩等级降低而下降,而施工...

漠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与找矿方向————作者:邢作昌;孙纪萍;林效宾;李明阳;李研;周思宇;

摘要:漠河盆地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砂岩型铀矿勘查空白区之一,在铀资源保障难度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其成矿潜力如何是急需回答的迫切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分析盆地的铀源、构造和建造等基础铀成矿环境,认为盆地具备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盆地的找矿方向。其找矿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找矿类型应以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兼顾基底古河道型砂岩型铀矿。分类型提出十八站—绥安站地段、二十五站—北极村地段是层间氧化带型...

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铀成矿作用及找矿前景————作者:张宇宏;孙红庆;戴佳文;赵生辉;刘松林;李彦强;白强;

摘要:东昆仑成矿带作为青海省最主要的成矿带,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找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区域内各种类型矿产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一直从未间断。随着发现我国西北地区首个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独立矿床——海德乌拉铀矿床,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本区的铀矿勘查进展、铀成矿作用研究。通过收集区内铀矿勘查的相关资料数据,在分析铀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重点阐述典型铀矿床(点)最新的铀矿勘查成果及认识,归纳总结区内地质-构造演化与...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长期安全评价模拟软件综述————作者:王郑;张晓影;戴振学;王驹;王子豪;

摘要:深地质处置作为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案,已在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为确保处置库系统在万年乃至更长地质时间尺度下的安全性,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价研究至关重要。其中,基于核素反应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模拟放射性核素的释放、迁移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的辐射影响,已成为安全评价体系中最具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手段。系统综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领域的主流模拟软件,从理论框架、数值算法、功能...

基于线框参数优化的金属干扰环境下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作者:苏彦龙;

摘要:在具有大型金属体的井下巷道施工时会使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效果受到金属体的干扰。为将金属干扰体后方的深部异常地质体识别出来,研究矿井瞬变电磁法中不同线框装置参数对金属干扰体的压制效果及探测盲区范围,并进一步探究金属干扰体的影响距离。发现增大线框边长或者增加发射线圈匝数,可以有效压制干扰,提高对深部地质体的分辨率;线框边长越大探测盲区越大;金属干扰的响应强度随着线框与金属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线框与金属体...

高放废物处置库新场预选地段及南部下游地区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作者:李杰彪;周志超;赵敬波;张明;季瑞利;吉子健;直越昊;田震;

摘要:水文地质条件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长期性能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开展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尤为重要。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新场预选地段及南部下游地区为研究区,综合采用多种环境同位素、地下水动力学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区内地下水循环交替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浅部松散岩类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现代大气降水,年龄一般小于30 a;深部基岩裂隙水交替、运移十分缓慢,地下实验室场址内深部地下水14C表...

基于侵入试验的不同磨损滚刀下北山花岗岩破岩机理研究————作者:郑植;马洪素;殷丽君;孙健;王驹;

摘要:不同磨损量滚刀的破岩机理是TBM换刀的重要理论依据,为研究不同磨损量滚刀破岩时滚刀力与贯入度(侵入深度)的对应关系、破岩效率,并获得完整极硬岩条件下不同磨损量的单把滚刀破岩机理,采用不同刃宽表征不同磨损量,选择刃宽为17 mm的新刀与4种不同刃宽的平刃磨损刀对尺寸为420 mm×400 mm×500 mm北山花岗岩进行组合累次侵入破岩试验,并对各刀侵入试验全过程、侵入力、破岩体积及比能进行分析。试...

某退役铀尾矿库渗水中放射性调查结果与分析————作者:张锦 ;钟春明 ;高翔 ;张鑫 ;

摘要:监测某退役铀尾矿库渗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分析尾矿库在2020—2024年内渗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调查渗水和监测井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相关性,以评价铀尾矿库渗水对周边地下水的辐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渗水中U天然范围介于15.1~397μg·L-1之间,226Ra范围介于0.008~0.176 Bq·L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作者:王果;刘波;白一鸣;王龙辉;李华明;芦帅帅;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为我国第二大能源盆地,发现了多个大型、特大型铀矿床。盆地内下白垩统环河组上段为主要的找矿层位。通过铀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铀矿化特征、成矿机理,建立成矿模式。下白垩统环河组3个叠加体系域组成细-粗-细的地层结构,为后期铀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建造基础。在成矿早期氧化带的规模有限,主要的蚀变矿物为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

棉花坑矿床9号带南段不同标高矿体变化规律及成矿环境探讨————作者:姜春晖;周堂波;郭新文;周航兵;王志;

摘要:棉花坑矿床9号带南段位于诸广岩体中部,岩体为富铀岩体,断裂带经过多期次构造活动及多期次热液叠加,形成有利的成矿、储矿场所,断裂带内发育较好的铀矿化。通过对前人施工的探矿工程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对9号带南段不同标高矿体品位、厚度参数进行统计,绘制品位、厚度垂向变化分布图等,分析矿体空间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体向深部品位呈变富趋势,矿体厚度局部变化(变宽)但总体稳定,较高品位、高品位矿段出...

黔西南雄武地区大梨树铀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作者:陈秀旺;彭松;范云飞;王琼;程俊义;卢平;

摘要:大梨树铀矿位于雄武背斜南东翼鲁坎断层之上的碳酸盐岩型铀矿,以往研究程度较低。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集槽探、钻孔中的样品,开展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研究表明:矿体受NE向断层及其旁侧的Si-Ca结构面控制,与有机质关系密切;铀矿石中的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铀石,铀矿物与黄铁矿及“黑色”的有机质紧密共生;矿石及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V、Cr、Co、Ni、Cu、Zn和Mo等元素富集,稀土...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铀矿勘查信息化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孙瑜;

摘要:在数字化经济发展背景下,铀矿勘查数字化转型正面临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多源数据整合困难,技术碎片化,数据流与业务流脱节等核心矛盾。聚焦数字勘查技术应用需求,提出“业务逻辑重构—数据资产治理—技术中台赋能”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架构模型,并设计“54321工程”总体蓝图,涵盖五类应用系统、四个支撑体系、三种平台、两类中心及一条全流程数据链,以破解“数据—知识—决策”链断裂问题。通过四维协同架构体系实现业务流、...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微动谱比法的横向约束联合反演————作者:王崇龙;彭淼;

摘要:为使相邻测点间的横向物性和层参数分布更加光滑连续,降低单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局限性,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微动谱比法的拟二维横向约束联合反演研究。微动数据采用谱比法进行数值模拟,联合CSAMT基于有限内存拟牛顿法(L-BFGS)反演算法,引入横向约束理论,加入交叉梯度函数实现两种不同物性参数的相互耦合,开发出一套拟二维横向约束联合反演算法,并通过两组理论模型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

单程波动方程照明分析在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李金鑫;赵威;宁媛丽;杨晓柳;朱圣伟;王若雯;

摘要:高品质的野外地震资料是实现地震数据精细处理与地质信息准确解释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是保障数据质量与成像效果的关键。传统观测系统在复杂地质构造区域中易出现能量覆盖不足与成像阴影,制约反射波的识别与目标构造的精细刻画。为提升地震勘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像能力,围绕构造复杂区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参数优化问题,基于单程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正向照明分析优化震源与接收点的布设方案,提...

“有机质与铀及相关元素相互作用”专题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者:邱林飞;

摘要:<正>2025年6月8日,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砂岩型铀矿铀及伴生元素与有机质迁移富集机理(编号:U2167210)”,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有机质与铀及相关元素相互作用”专题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有机质与铀及相关元素相互作用:渗入、渗出砂岩铀成矿理论、配位形式、溶解和沉淀”等科学主题,深入探讨了有机质与铀及相关元素相互...

电位落差法测定铀矿地质样品的氧化-还原电位————作者:张建梅;邓长生;乔浩;

摘要:为实现铀矿地质样品氧化-还原电位的准确测定,对比分析酸性重铬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在铀矿地质样品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探寻更优的测定方法与实验条件,本研究采用电位落差法,系统地对酸性重铬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进行多维度对比,包括溶液稳定性、最佳溶液浓度、样品浸泡时长、固液比和电极平衡时间。碱性高锰酸钾法的样品浸泡时间和电极平衡时间比酸性重铬酸钾法短,能更快达到稳定可靠的电位值。针对强还原...

基于多级分数阶微积分的地震数据解释性高分辨率处理方法————作者:高利君;李海英;杨威;龚伟;李卿卿;

摘要:在地震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数据体是实现沉积盆地薄层砂体和断裂构造精细识别的关键手段。而实际地震成像剖面往往面临低频与高频信号缺失,进而导致地震成像分辨率低,无法有效实现油气及铀煤等矿产资源的有效识别。在信号处理中,有效信号的积分及微分算法分别反应其低频和高频成分。基于此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分数阶微积分方法的解释性高分辨率处理方法。通过分别计算有效信号的不同分数阶成分,获得地震成像剖面中缺...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