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09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10年3月创刊,是面向国内外征稿及发行的汽车专业学术期刊,设综述展望、汽车安全、汽车节能与环保等栏目,涉及化学、医学、材料学、生物学、燃烧学、智能模拟和机械等多个领域,刊登能代表国内外汽车领域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验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编委会由50余位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任主任委员,倪维斗、郭孔辉、卢秉恒、钟志华等院士任副主任委员,陈清泉、衣宝廉、林忠钦等院士任委员,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Albert I. King和大圣泰弘 (日本)、永井正夫 (日本) 、Rolf D. Reitz (美国)、Richard Stone (英国)、Henning Wallentowitz (德国)等国际著名学者任特约委员。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继2012年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PD)等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后,2013年又在国内数据库收录上取得了新进展,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综述展望、汽车安全、汽车节能与环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阅读推荐:汽车科技
《汽车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技情报所主办。以展示汽车科技成果,报道汽车行业信息,汇集汽车专家论述,传播汽车实用技术为宗旨,以准确、及时传递科技信息为已任。本刊除为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教师及在校大学生提供权威性、科学性的科技信息外,还为汽车爱好者和使用者提供具有知识性、史料性、信息性等内容的文章及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主要栏目:特稿、设计研究、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设备工装、管理、使用维修。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光储充移动式充电机器人研发综述————作者:李舜酩;王昌荣;史文贝;
摘要:为满足迅速增加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光储充移动式充电机器人成为重要的研发方向。该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研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运作模式,以及光储充系统的构架与核心优势、移动式充电机器人的分类和场景适配,分析了光储充移动式充电机器人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梳理了移动式充电机器人在自主充电、路径规划、充电口识别并插入等3个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优势和欠缺;综述了光储充移...
一体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电磁阀建模与仿真————作者:赵欣宇;熊璐;卓桂荣;李靖;舒强;潘光亮;
摘要:为了探究一体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One Box EHB)中增压阀与减压阀的工作特性,该文提出增压阀与减压阀多物理场耦合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并设计试验台架进行验证。根据增压阀与减压阀的结构和原理,对增压阀和减压阀物理场特性进行建模;对增压阀进行电磁场、流场、运动场多场耦合仿真和试验验证;对减压阀进行了电路、电磁场、运动场场路耦合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增压阀耦合场仿真模型的流量仿真误差小于1.5 m...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风液双循环优化设计————作者:刘金祎;王炎;庞英杰;于瑞广;牟瑞涛;卢兰光;李亚伦;王贺武;张立磊;李明明;
摘要:为提升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从温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温差动态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风液双循环热管理系统。在中低温环境下依靠风冷调节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依靠风液复合冷却调节电池温度。围绕风量、风温、冷却液温度、流量等4个因素,开展仿真实验;通过一维、三维联合仿真,优化换热结构,分析温升、温均性能参数影响显著性。结果表明:在2倍额定大功率放电工况下,与传统底面冷板结构相比,本文的风...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MPC智能车辆轨迹跟踪仿真————作者:王琳;陈清华;业红玲;王鹏飞;徐驰;钱爱文;
摘要: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的权重矩阵通常依赖人工经验调参,难以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MPC权重矩阵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建立MPC智能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权重系数对车辆轨迹跟踪性能的影响,构造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BP神经网络自适应MPC控制器与Carsim联合仿真,最后从不同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2个方面设计双移线...
追尾碰撞下车用机械按摩座椅对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作者:朱慧婷;牟燕燕;兰晹;项磊;杨洁;程志华;王军良;杨娜;
摘要:为了评估机械按摩座椅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可能带来的潜在致伤风险,该文采用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模型,针对普通车用座椅和机械按摩座椅,依据仿真模型进行追尾碰撞试验,并着重对乘员的头部、颈部、胸部及腰椎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 ms合成加速度作为胸部损伤评价指标,机械按摩座椅与普通座椅的数据分别为26.6 g与27.7 g,均满足要求。对于归一化颈部损伤准则(Nij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轻型商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作者:张韬;陈玉国;秦玉福;王言子;王阳;马瑞; 摘要:为了满足轻型商用车制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线控制动(BBW)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线控制动系统基本构型,建立制动力、传动效率和执行机构末端运动速度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目标函数的权重,线性加权获得多目标综合优化函数。基于该综合优化函数,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目标函数最优值,得到线控制动系统结构优化参数,使线控制动系统结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太阳光照下夹层风挡玻璃吸能特性仿真研究————作者:张沛霖;李一兵; 摘要:为了研究太阳光照对夹层风挡玻璃吸能特性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太阳光照影响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层温度,进而影响夹层玻璃力学性能的光热—力学耦合仿真模型。对太阳光照下玻璃升温过程进行光热建模,将中间层温度结果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实验转化为PVB中间层模量,将其作为头模型—风挡玻璃碰撞有限元模型的输入,计算风挡玻璃的吸能能力和行人保护性能。结果表明:在夏天风挡玻璃透射太阳功率为700 W/m<... 基于模糊MPC的无人矿卡横向控制————作者:宗健壮;吴光强;毛礼波;桂雨晖; 摘要:为了应对转向迟滞,提高无人矿卡横向控制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模型预测控制(FMPC)的无人矿卡横向控制算法。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跟踪误差模型,设计基于动态预瞄时间的车辆状态预测方法,根据预瞄后的车辆状态计算跟踪误差。进一步,通过结合模糊控制,设计了基于横向误差与航向角误差自适应调节权重矩阵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利用硬件在环仿真实验与实车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硬件在环仿真... 端到端的多任务车辆自动驾驶行为决策模型————作者:欧阳德霖;邱一凡;王英臣;阳亮;闵海根;王文军;李国法; 摘要:针对自动驾驶决策任务中时空特征处理和任务间依赖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窗口自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驾驶决策模型。通过窗口自注意力计算输入序列的时空特征,结合多任务学习和损失权重分配,提取驾驶视频特征并预测车速和转向角。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车辆转向角预测和速度预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6.32%和85.36%,优于FMNet、Swin-Transformer和MobileT-DSM等模型,且计算量仅为5... 基于SIMP和GRSM算法的重型货车车架多目标结构优化————作者:张逍;刘勇;蒋雪生;廖益龙;何锋; 摘要:为了解决重型货车车架的变形开裂问题,对车架进行高强度轻量化的多目标结构优化研究。以某11 m重型货车车架为研究对象,通过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固体各向同性惩罚微结构材料法(SIMP)对原车架进行多工况多目标拓扑优化,找到车架的最佳受力结构。利用全局响应面法(GRSM)对车架进行多目标尺寸优化,以降低车架质量。在满载弯曲、满载扭转、满载转弯和满载制动工况下,对车架进行静力学... 基于融合感知的自动驾驶汽车AEB控制研究————作者:高超俊;李祎承;蔡英凤;王海;蒋金; 摘要:针对现有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在复杂场景中易出现障碍物误识别、未充分考量前车加速度干扰及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视觉与激光雷达(LiDAR)感知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分级AEB控制策略获得期望的制动减速度,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对车辆的制动器主缸压力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提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能够在复杂场景中准确识别障碍物;控制器能够使...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入口匝道流量调控方法————作者:韩雨;陈志轩;王翊萱;李春杰;雷伟;焦彦利;刘攀; 摘要:针对当前基于强化学习的匝道控制方法对策略训练中的学习成本、策略迁移性等研究不充分,导致控制策略难以在实际中应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匝道控制策略优化的强化学习方法,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可移植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匝道控制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选取雄安新区对外主干路网中荣乌高速公路某合流区瓶颈作为实验场景,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将训练过程中控制策略的表现与经典...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学术期刊(2023年改为双月刊),公开发行。每论文配有唯一的DOI号。现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包括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俄罗斯的《文摘杂志》(AJ, VINITI, Abstracts Journal)、《... 基于跟驰对的CO2排放特性的生态车辆跟驰策略————作者:于谦;郭圆圆;杨鸣鹏;张玉婷;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的生态车辆跟驰(ECF)策略,探索其跟驰行为的CO2排放。基于车辆轨迹数据,提取多测度的跟驰行为特征参数。建立了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利用加性解释(SHAP)算法计算并分析了跟驰行为特征参数对跟驰过程中CO2排放量的影响规律。标定了人工驾驶车辆的智能驾驶员模型,并基于城市交通仿真(SUMO)平台以及... 基于SQP和GRNN的商用客车动力学参数自适应辨识————作者:房熙博;宁一高;赵轩;周猛;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和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的自适应辨识策略,用于获取商用客车动力学参数并对其实时辨识。建立GRNN模型,用SQP算法获取GRNN模型的训练集对其进行训练,使其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自适应辨识出关键参数;搭建Truck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参数模型,在正弦波转角工况下,采用该模型... 基于声学频谱-时域信息融合的噪声环境中应急车辆检测————作者:李昊;周浩; 摘要:为实现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车外应急车辆警笛声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频谱—时域特征融合的车载检测方法。对输入声音信号执行快速Fourier变换并计算对数Mel谱图以获得频域特征;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在时域中建模声音波形,得到其时域表示。利用坐标注意力网络对频域与时域特征进行融合与增强,并将融合结果输入分类器以实现检测。在公开和实采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LSAD-EVSRN数据集上,受试者工作特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稿件要求(节录,2025年) 摘要:<正>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具有创新;文字流畅,结构合理,立论科学推理严谨;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包括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如果为涉密项目产出论文,作者须提交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批意见。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要签订《出版合同》,全体作者应在《出版合同》上签名。如果为涉密项目产出论文,作者须提交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批意见。为保... 基于深度生成网络的夜间车道线检测方法————作者:刘国盛;苏欣儿;王建锋;刘臻玮; 摘要:为保障夜间车辆的安全行驶,准确识别夜间车道线并做出车道偏离预警,提出了用于夜间图像增强的深度生成网络EnhanceGAN和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车道线检测网络AttentiveLSTR的夜间车道线检测方法,并进行实车实验。深度生成网络EnhanceGAN将改进后的UNet作为网络的生成器,采用两层嵌套的U形结构扩大感受野,添加Markov局部判别器和组合损失函数增强车道线边缘、纹理等细...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网联车辆盲区通行策略————作者:黎子源;刘强;李鼎立;李子龙; 摘要:为防止车辆通过视觉盲区时与盲区窜出的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网联车辆(ICV)盲区通行策略方法。针对典型的盲区场景建立了数学描述模型;兼顾车辆通行安全,效率和舒适3个指标,基于“深度双Q网络”(DDQN)计了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该模型采用即碰时间(TTC)的指标,建立了一套具有物理可解释性的奖励函数,模型输出为车辆的油门和刹车踏板深度。在3个典型场景中开展了车辆通行仿真实验... 基于自适应分割网络的隧道车道线检测————作者:王一飞;李勇杭;张雅丽;王畅;王泰琪;袁华智; 摘要:针对隧道场景中传统图像分割方案存在依赖先验知识、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割网络的车道线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照特征的子区域规划方法,通过提取光照特征信号来自适应地判断多区域分割必要性并实时给出对应的子区域配置方案;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Otsu的车道线区域分割方法,各子区域可独立地根据光照程度调节分割阈值,实现对车道线区域的精确分割;最后设计了一种动态感兴趣区域更新方法,根据前...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