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教育与经济》杂志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我国唯一的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推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和新动态。该刊几经调整与发展,不断提高学术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经济学专业权威期刊。
近些年来,该刊编辑部结合学科特点,努力探索具有独自学术特色的办刊新路,积极将杂志推向国际学术市场,加强与国际教育经济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连续组织编发了大批国际、国内教育经济学知名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反映了国际和国内教育经济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受到国外教育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一些国家纷纷订阅《教育与经济》杂志。
目前,《教育与经济》杂志在海外已经发行12个国家,具体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刚果12国,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世界五大洲。我校《教育与经济》杂志也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份中国专业学术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教育与经济热点问题探讨、教育财政与教育资助研究、教育供求问题研究、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 沈红,季俊杰,SHEN Hong,JI Junjie
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分析(续) 詹德赫亚拉·B·G·提拉克,刘丽芳,邓定
3. 高校毕业生的学历与岗位匹配——基于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范皑皑,FAN Ai-ai
4. 县域内初等学校最优规模的估算——以W市辖JX郊县为案例的研究 李祥云,魏萍,张聪聪,LI Xiangyun,WEI Ping,ZHANG Congcong
5.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大规模学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视角 叶庆娜,YE Qingna
6. 论公共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模式的“公式化”现象——以H省为例 刘天佐,陈祥东,LIU Tianzuo,CHEN Xiangdong
7. 基于AHP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卫铁林,WEI Tielin
8.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 何菊莲,李军,赵丹,HE Julian,LI Jun,ZHAO Dan
9. 中国农村教育收敛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韩海彬,李全生,HAN Haibin,LI Quansheng
10.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滞胀研究 彭云飞,邓勤,彭易,PENG Yunfei,DENG Qin,PENG Yi
11. 失业率对教育收益的影响:Burdett-Mortensen模型实证 杨昌锐,王耀峰,YANG Changrui,WANG Yaofeng
12. 当前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闵维方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分析 詹德赫亚拉·B·G·提拉克,刘丽芳,邓定
14. 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钱津
15. 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变化:1989~2009年 胡咏梅,陈纯槿
16. 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崔晓迪
17. 中国教育投入的外溢效益及其计量检验 周胜,刘正良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职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师的转型共识
摘 要:针对转型后的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提出作为一名职业教师,能短时间内转型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培训师,是满足中心培训业务—全面转向企业员工培训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国网,职业教师,企业培训师,转型,共识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谋求转型跨越发展
1958年,创建于职前学历教育的河南电力工业学校,转型到企业员工培训的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可谓是几起几落。但电校人,始终没有放弃办学的理念,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办学思路。
教育与经济最新期刊目录
受益原则还是按能力支付?——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问题研究————作者:李祖民;危汪静;付卫东;
摘要:按照经济学再生产理论,中小学课后服务新增运行成本必须进行合理分担,否则将影响其正常供给。从规范角度看,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成本分担面临负担主体如何确定、分担比例如何划分的合理性考量。课后服务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成本支出的主体责任,利益获得原则决定了由个人、家庭、企业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分担成本的必要性。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发现,家庭最大可承受课后服务成本的54%,而城乡家庭课后服务成本费用实际...
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教育与经济》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发展,坚持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理论、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服务为宗旨。经广泛征求意见,拟定我刊2025年重点选题。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2.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研究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研究4.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稿
摘要:<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相统合,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与经济》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即日起向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征稿
义务教育“质量均等化”与青少年学业表现——基于“首席教师计划”的实证研究————作者:谢尚;张辉;唐琦;
摘要:以“首席教师计划”为例,深入探讨了义务教育“质量均等化”举措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席教师计划显著提升了青少年的整体学业表现,对数学成绩的改善尤为明显,其受益对象为乡村学生,尤其是男孩群体,且没有对城市青少年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该计划显著提升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推动了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该计划仍有的不足是,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并引发了成绩上的性别分化。...
异地高考政策能增加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吗?——来自长三角的证据————作者:刘宁宁;杨菁菁;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境况仍不乐观,探讨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对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异地高考政策正向调节流动人口家...
异地高考与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作者:攸频;范子昂;
摘要:随着家庭化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随迁子女的异地升学问题逐渐凸显。异地高考政策旨在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就地考试机会,对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深远意义。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异地高考有效促进了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异地高考通过降低家庭回迁意愿、...
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影响——基于6个县(市)的实证调查————作者:汪传艳;阎静蓉;程永洲;
摘要:合适的回流时机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研,运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返乡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并未有所好转;返乡年龄的这种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50%及以上分位点处的回流儿童群体;返乡年龄除了对学业适...
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新进展——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作者:刘小强;
摘要:探究教师质量评价要素,揭示高质量教师特征,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主要从间接评价与直接评价两个方面展开,间接评价主要考量教师学历、教师资格证及教师教学经验等外在要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直接评价主要观测教师个体特征、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等内在因素与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关联。总体看,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分析框架,一...
构建与验证:绩效管理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嵌入量表开发研究————作者:王方洲;吴平;
摘要: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措施让高校教师管理陷入困境,探寻全新的绩效提升手段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工作嵌入理论,工作绩效与工作嵌入程度呈正相关,提高嵌入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绩效。本研究通过构建与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工作嵌入维度与测量量表,分析工作嵌入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提升教师工作嵌入水平能积极正向影响工作绩效。...
追逐高学历、青睐理工科和热衷东部飞的真相——高校扩招影响个体高等教育收益的视角————作者:赵庆年;刘克;
摘要:追逐高学历、青睐理工科和热衷到东部地区求学、就业成为现阶段社会普遍现象。本文引入“信号理论”,并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识别高校扩招对个体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的个体收益在缓慢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39.89%;(2)各个层次学历的高等教育个体收益均处于下降趋势,但学历层次越低个体收益下降幅度越大;(3)所有科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个体收益均有所...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作者:徐小洲;潘韵涵;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研究————作者:李兴洲;龙语兮;
摘要: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支持和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遵循指标体系创建的普遍原则和常规做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应当以基本概念为逻辑起点,抓住“可比”“领先”“特色”三个衡量要点,在一定质量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指导下,依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政策规定、评估经验进行创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评估职业教育发展在背景、输入...
数字技术使用、非认知能力与劳动者技能溢价——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关爱萍;姚文鑫;武洪琪;
摘要:将非认知能力纳入数字技术使用对劳动者就业收入和技能溢价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2016-2020年三期CFPS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技术使用、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技能溢价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在数字技术使用对技能溢价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使用与非认知能力均对劳动者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使用提高了劳动者技能溢价,个体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技能溢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
教育何以助推第三次分配公平?——基于教育“经济-人文”双重价值的实证探索————作者:王鑫;刘铖;云如先;
摘要:三次分配是我国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教育在理论上应是贯穿三次分配并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教育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较少关注教育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探索教育在提升个人捐赠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分析发现,教育能显著提高个人的捐赠参与率(10.1%)和捐赠金额(8.4%),捐赠参与率的提升依赖教育“经济—人文”双重价值的协同效应,而捐赠金额...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作者:汪树坤;赵婷婷;
摘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对两者耦合协调及空间作用关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在时空上的差异显著;空间杜宾模型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能够显著推进科技创新效率...
收入流动性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教育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作者:王立成;宗晓华;
摘要:教育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中等收入群体扩容为目标,依据2014年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考察教育对低收入群体跃升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低”)和中等收入群体稳固自身收入阶层地位(“稳中”)的贡献。研究发现:(1)教育可以显著“提低”与“稳中”,但对“稳中”的效应更大。与其他学历层次相比,大学教育的“提低”效应更强;(2)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对“提低”的影响...
零工经济去技能化的教育影响及治理介入————作者:田晓伟;何爽;
摘要:零工经济导致的就业去技能化正在加速成为一种社会的去技能化倾向,这将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选择。技术升级带来的经济周期变化、经济转型和分工演化等因素叠加决定了去技能化的走向与节奏,而其对教育的影响将逐渐演化为人力资本积累迟滞、教育经济价值减损和教育结构失衡三类风险。去技能化将消解教育改革的努力,更会对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共同富裕产生潜在威胁。积极的教育治理是国家介入的渠道,重塑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如何帮助较不利学生?——基于AHP-熵权法的评定————作者:何婧;孙银光;
摘要:我国贫困治理已经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与之相应,贫困生资助重点也应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转向对较不利学生的公正补偿。职业院校国家助学金作为我国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定过程涉及是否体现资助价值取向、是否精准定位资助对象问题,所以需要建构多元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评定方法。本文为解决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程序正义而实质不正义导致的马太效应问题,聚焦分配正义、高效评定和激励较不利学生发展,建构了国...
新学龄人口格局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趋势及路径选择————作者:李新翠;英成金;
摘要:基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队列要素法模拟2020-2050年间我国分城乡各阶段学龄儿童的规模和结构变动。基于学龄人口预测结果和经综合研究确定的生师比,充分考虑教师退休等变动情况,预测我国未来教师需求及待补充情况。研究发现,各学段适龄学生呈现总体减少且不同时段变动趋势不同,师资需求趋势存在典型的学段特征,同学段内城乡师资需求差异明显。为此,建议从多领域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分阶段规划...
人口变动与县中发展战略规划:面向2035的县中教育需求预测————作者:常宝宁;
摘要:县域学龄人口是制定县中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Leslie人口模型,对2025-2035年县中教育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县域高中阶段适龄学生数从2025年的3380.25万人下降到2035年的2295.53万人;县中在校学生数在2025年达到峰值,2025-2030年相对稳定,2031-2035年大幅减少。县中教育资源虽然能满足适龄学生就学的基本需要,但与市域...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热带气象学报》
- 省级《当代旅游》
- 北大核心《船舶力学》
- 北大核心《电焊机》
- 北大核心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表面技术》
- 北大核心《原子核物理评论》
- 省级青海石油
- 北大核心《物探与化探》
- 省级《科技风》
- 省级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 省级吉林建材
- 省级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海洋平台》
- 南大核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山西交通科技
- 国家级 汽车维修与保养
- 北大核心《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 学报《皮革化工》
- 国家级《水利水电技术》
- 北大核心《油田化学》
- 省级《科学发展》
- 省级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三峡环境与生态
- 省级《节能》
- 国家级中国水运下半月
- 省级《世界建筑导报》
- 北大核心《施工技术》
- 国家级《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 省级《环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