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刊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英文机关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出版,是全世界关心中国科技界动态的读者的可靠官方英文信息来源。
【报道内容】
报道内容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各学部的重要活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工作进展、科学发展趋向的评述、科学家就我国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秀科学家的业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新组建的科研组织机构概况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EI数据库
2003年中国期刊收录刊源(核心版)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包括“科学观察”、“学科发展”、“焦点”、“成果与发现”、“人物”及“政策与管理”等。
【刊登内容】
重点刊登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
【主要栏目】
常设栏目有:特稿、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士与学部、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论坛、科学家、合作与交流、新建机构、专题报道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714)科研人员发现基于ⅠⅡⅤ族半导体的新型稀磁体
(714)实验验证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715)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周期性结构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715)金属纳米线集成纳米光学芯片的原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716)“东方超环”高低约束模式转换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16)太阳能电池材料硒化锡纳米线化学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717)新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研究取得新进展
(717)吲哚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研究取得进展
(717)异金属氧卤簇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717)离子液体包二氧化碳型微乳液研究取得新成果
(718)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获得新进展
(718)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手性含硫化合物研究获新进展
(718)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可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19)磁性氧化铁纳米管靶向输送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获进展
(719)科研人员发明新一代高效糖苷化方法
(719)纳米粒子自组装合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20)金属有机骨架分离膜研究取得进展
(720)新型温敏化学荧光传感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岩土工程发表论文范文:现代预应力建筑钢结构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 要:现今,预应力结构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因其拥有价格廉价、结构性能好、造型优美等许多优点,其应用更是广泛。其对我国的建筑结构有了更多的促进,预应力建筑钢结构在其发展上仍然有众多发展的方向,预应力建筑结构钢的应用和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其发展和应用在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预应力,建筑钢结构,应用,发展,典型工程
现如今,在建筑方面,以减少施工工期,扩大空间,减少负重为主。现今社会,烧制粘土砖由于对资源的利用特别大,同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的严重,预应力建筑结构钢的利用慢慢受到关注,减小了对资源的过大利用,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更加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现如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向,更加促进了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最新期刊目录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解密月球背面演化历史
摘要:<正>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4项最新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这4项研究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和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取得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资助布局启示————作者:苏铮;何宁;韩奇;张祺;蒋晓琤;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成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谋局点。为探析DARPA在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资助布局的规律,文章对DARPA 2015—2025财年预算报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DARP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资助布局经验包括:(1)特征鲜明的应用导向;(2)高度灵活的资助体制;(3)项目之间紧密联系。根据上述经验启示,围绕我国科技项目...
关于建设我国环渤海地区“核安全屏障”的建议————作者:庄龙传;王传远 ;秦松;
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环渤海作为中国北部核电部署的核心区域,建设完善的核安全屏障不仅符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要求,也是保障区域海洋生态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然而,目前环渤海地区存在核辐射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健康风险评估数据积累不充分、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污染水排海潜在风险的科学评估,明确了“核安全屏障”的概念,提出了适合环渤海地区需求的核安全屏障...
科学调控人水关系 促进黄河流域人水和谐————作者:王帅;宋爽;刘焱序;武旭同;江恩慧;傅伯杰;
摘要: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与河道断流的态势已得到基本遏制,但人水关系矛盾突出的情势并没有改变,科学调控人水关系成为新时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需求。文章总结了黄河流域人水系统变化的基本情势,认为主要表现为输沙量显著下降、水资源短缺加剧、人水关系显著改变3个特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垂向水循环通量持续增大、自然水资源存量持续减少、局部功能性断流仍然存在、制度影响机制分析不足4项重点挑战。基于对黄河细水长流...
我国社会科技奖励发展逻辑及高影响力发展建议————作者:任晓亚;张志强;
摘要: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建制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我国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围绕国家促进社会科技奖励发展的明确导向,以研究我国社会科技奖励高影响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系统考察了国内外科技奖励制度体系的演进脉络,剖析了国际知名社会科技奖项的运行机制,进而凝练了社会科技奖励的价值使命。同时,重点以我国297项社会科技奖项为研究案例,从设奖层次数量、申报推荐程序、评选标准与评审流程、奖金...
中国院士工作站: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作者:杨沁杰;武圣博;曹聪;
摘要:作为明星科学家深度参与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联合体,院士工作站为企业的技术战略布局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更加高效地融合。文章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时空尺度刻画了2003—2020年院士工作站建设的发展沿革、空间分布规律及创新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院士工作站发展主要分为4个...
美国限制对华科技创业投资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周源;王芝清;高雨辰;薛澜;
摘要:科技创业投资(以下简称“科创投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业务支持,有效分担了创新创业活动的风险,以美资为代表的国外科创投资对企业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领域已经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主战场,收紧对华科创投资限制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了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制裁对华科创投资的法案主要内容,研判美国“特朗普2.0”时期对华限制手段的特征。随后以“双创”提出以来美国投资机构向中国...
鸿蒙操作系统崛起的工程生态分析与启示————作者:王大洲;吕弈诗;傅志寰;
摘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华为作为中国信息科技领军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并逐步构建起鸿蒙生态,为千行百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文章回顾了鸿蒙操作系统及其生态的成长历程,尝试提炼其中的生态建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鸿蒙生态的建构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其背后的生态建设逻辑。鸿蒙系统及其生态构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一次战略突围,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
政策速览(2025年6—7月)
摘要:<正>以发布时间为序6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到75%,智慧设计、数字研发、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环节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能力大幅增强
征稿简则
摘要:<正>《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
欢迎订阅《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正>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态势、问题和建议————作者:穆荣平;郭京京;李雨晨;李强;姜春;冯泽;董国位;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各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全面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概述主要国家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政策与举措,并在梳理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强化技术系统能力、标准引领能力、场景创造能力、人才涌现能力和风险治理...
多主体协同培养半导体人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作者:王素梅;张秋菊;
摘要:半导体产业具有高技术密集性、高资本密集性、技术更新迭代快等显著特征,传统的以高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多主体协同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总结了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比利时微电子中心(IMEC)、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多主体协同培养半导体人才的国际经验,提出探索多元化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半导体人才供...
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概念与发展趋势研究————作者:徐婧;唐川;杨况骏瑜;张娟;黄茹;
摘要: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已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战略性资产,并且是全球科技先进国家战略部署的焦点。研究通过分析美国、欧盟、英国在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相关规划文本,阐明了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相关概念与发展变迁,揭示了美国、欧盟、英国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的规划历程和发展阶段,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将朝着理念生态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多样化、服务全流程化的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发展。针对中国发展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
国外碳预算制度剖析及中国适用性研究————作者:王文军;黄辉泉;赵栩婕;谢鹏程;傅崇辉;张恰恰;
摘要:我国即将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碳预算制度作为碳排放总量管理与经济规划一体化的政策工具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实效。在系统梳理碳预算制度内涵、核心要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国外碳预算制度与我国低碳管理制度的异同,提炼出国际经验中有借鉴价值、参考作用和需要开展本土化创新的要素。建议:(1)定位碳预算制度为我国双碳“1+N”制度体系中链接“1”与“N”行动的政策接驳器;(2)将碳排放...
“十二五”以来我国信息化政策演进研究————作者:吴静;李雨柯 ;孙婷 ;张凤;
摘要:当前,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系统梳理信息化政策的演进特征是进一步优化政策布局的重要参考。文章从政策外部属性到政策内容要素,构建了涵盖政策数量结构、政策发布主体、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4个维度的政策演进特征分析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对“十二五”以来我国中央层面发布的703份信息化政策文件开展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自“十二五”以来我国信息化政策...
装置科学家参与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出成果影响研究————作者:张明泽;樊潇潇;李云龙;李泽霞;
摘要:大科学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科研,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大科学装置”)在大科学时代发挥着重要研究平台作用,向用户提供实验技术支撑,但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以下简称“装置科学家”)在以用户为导向的大科学装置中的团队参与如何提升团队成果绩效尚不明确。文章以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为例,从团队构成视角测度装置科学家参与用户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对大科学装置产出成果影响力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
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摘要:<正>~
战略必争领域的“非对称”赶超:新中国成立初期尖端科技的历史之争及其启示————作者:焦郑珊;孙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对综合国力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在战略必争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其战略意义和重要价值不断被强调。文章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国内生产生活压力的背景下,在关乎国家命运的尖端科技领域探索的历史及围绕其所产生的诸多不同观点,揭示了在战略必争领域实施“非对称”赶超策略对于我国独立自主的...
举国体制攻坚重大科研任务——中国原子能事业的确立与突破(1955—1967年)————作者:陈悦;
摘要:从决议重点发展原子能事业到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中国在此项尖端科技上取得了高效且突出的成就。文章关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原子能科研和生产建设队伍的组建和调整,及形成自主体系的过程,尝试梳理原子能事业建制化的历史脉络,探析国家高层和最高科研机构提出的学科规划、国防任务对原子能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以原子能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事业发展中“举国体制”、学科与产业系统攻关的重要特点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工业催化
- 北大核心洁净煤技术
- 省级矿山测量
- 省级科技创业
- 国家级油气田环境保护
- 北大核心微电机
- 国家级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 国家级世界地震译丛
- 国家级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 省级创新科技
- 国家级工业技术创新
- 省级西北地质科学
- 北大核心现代科学仪器
- 省级染料与染色
- 北大核心台湾海峡
- 北大核心航天器环境工程
- 国家级建材技术与应用
- 国家级测绘标准化
- 省级资源环境与工程
- 北大核心压力容器
- 国家级消防科学与技术
- 北大核心南水北调与水利
- 省级科技经济导刊
- 省级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广西社会科学
- 省级江苏建材
- 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
- 省级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 省级四川地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