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化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燃料与化工

《燃料与化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1-1164/TQ
国际标准刊号:1001-3709
主办单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鞍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
上一本期杂志:《小氮肥》省级科技期刊推荐
下一本期杂志:《染料与染色》化工工程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燃料与化工》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燃料与化工》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燃料与化工》以煤为原料,制取焦炭、煤气、城市燃气、煤气、液化、 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化工环保、自动化、面向煤气及煤化工工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2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

  1994年获冶金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国家“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述、考查报告、煤炭高温干馏技术、煤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深加工技术、国外资料、简讯。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粗萘精制加工工艺技术 程正载,王洋,龚凯,王光华,李文兵,Cheng Zhengzai,Wang Yang,Gong Kai,Wang Guanghua,Li Wenbing

  2. 炼焦煤焦化特性评价指标探讨 鲍俊芳,薛改凤,詹立志,陈鹏,Bao Junfang,Xue Gaifeng,Zhan Lizhi,Chen Peng

  3. 煤调湿与成型煤工艺运行成本分析 李良华,程乐意,张福行,Li Lianghua,Cheng Leyi,Zhang Fuxing

  4. 理论计算法确定炼焦配煤方案的应用 贺小平,邱红,胡中元,易宝群,He Xiaoping,Qiu Hong,Hu Zhongyuan,Yi Baoqun

  5. 调湿煤转运站除尘方式的探讨 鄂宇,宋艳,刘震宇,汪少华,高飞,E Yu,Song Yan,Liu Zhenyu,Wang Shaohua,Gao Fei

  6. 配煤添加高灰低硫及中灰中硫贫煤炼焦的研究 金辉,孟庆波,刘洋,马立强,胡鑫,Jin Hui,Meng Qingbo,Liu Yang,Ma Liqiang,Hu Xin

  7. 大型焦炉荒煤气导出和外逸状况的剖析 龚俊库,Gong Junku

  8. 焦炭钝化剂在高炉炼铁中的应用研究 杨邵鸿,蒋海冰,汪明智,Yang Shaohong,Jiang Haibing,Wang Mingzhi

  9. 水封式推焦机除尘工艺的应用和探讨 周利鹏,高超明,王林,Zhou Lipeng,Gao Chaoming,Wang Lin

  10. 干熄炉环形风道结构改造与探索 赵景,廖在明,Zhao Jing,Liao Zaiming

  11. 负压烘炉煤气烧嘴 王进先,涂宏,王恩阁

  工程师论文投稿炔硒醚的磷氢化反应

  摘要:在催化剂氢氧化铯存在下,DMF做溶剂,室温、空气氛围中亚磷酸二乙酯与炔硒醚不是发生预期的加成反应,而是还原断裂SeCsP键,得到相应的端炔和磷酸硒酯,收率89%~95%.考察了与炔及硒相连的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电性对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反应机理为氢氧化铯与亚磷酸二乙酯反应生成的(EtO)2P-(O)Cs+亲核进攻炔硒醚中的Se生成磷酸硒酯和RC≡C-Cs+,RC≡C-Cs+随后水解得到RC≡CH,同时形成催化剂氢氧化铯.本方法为断裂SeCsP提供了一条新的简便且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工程师论文投稿,氢氧化铯,炔硒醚,亚磷酸二乙酯,磷酸硒酯,合成

  关于炔硒醚脱保护,已经有一些文献报道,如使用正丁基锂或者间氯过氧苯甲酸脱保护[2];使用Cp2TiCl2/itBuMgBr体系脱保护[3];使用三丁基锡烷与偶氮二异丁氰使炔硒醚脱保护等[4].这些方法使用的正丁基锂及格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需要严格的无水操作;间氯过氧苯甲酸及偶氮二异丁氰是易爆的危险物质.因此,发展简便的去硒化方法,对于端炔的制备具有很大意义.

  燃料与化工最新期刊目录

蒙古进口煤煤质特性对炼焦性能的影响分析————作者:孙春凯;曹强;

摘要:采集5个进口煤样,通过单煤炼焦试验和煤质特性分析,研究进口炼焦煤对炼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集煤样分别为焦煤和1/3焦煤,具有低灰、低硫和强黏结性的特点,而胶质体的流动性和结焦性能较差;实验发现进口蒙古焦煤的焦炭反应性较低,而反应后强度较差约为50%。焦炭热强度主要受岩相区间分布、最大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的影响,其中反射率分布对低阶煤的影响更为显著。配入42%进口煤炼焦时发现,其可弥补反射率分布的缺...

炼焦煤热重分析与黏结指数的关系研究————作者:周延明;

摘要:选取了4种炼焦煤,采用热重分析技术分析了它们的挥发分析出规律,同时检测了其黏结指数。结果表明,与最大挥发分析出速率DTGmax及其对应温度Tmax相比,400~550℃温度区间的挥发分析出量VM400~550℃与黏结指数G的相关性极高(R2=0.984),揭示了这一温度区间内挥发分的释放与炼焦煤黏结性的紧密联系...

俄罗斯炼焦煤性质及其替代国内煤种的研究————作者:张亮;曹银平;张小勇;张代林;

摘要:选用几种俄罗斯炼焦煤及国内炼焦煤,在对煤质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将几种俄罗斯炼焦煤以不同比例替代国内同类煤种进行配煤炼制坩埚焦,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俄罗斯炼焦煤相比国内炼焦煤具有黏结性能好、活性组分含量高、煤种较为单一等特点;以一定比例俄罗斯炼焦煤替代国内同类煤种后,能提高配合煤的黏结性,对焦炭的热态性能影响不大,并可提高焦炭光学组织各向异性指数OTI值;黏结性提高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焦炭显微强度降低...

不同粒度煤样所炼坩埚焦质量研究————作者:袁本雄;叶青保;宋巧;魏麟欢;张代林;

摘要:粒度是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煤的粒度影响着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质量、传热和化学反应速率等,从而会影响其工艺性质。通过结合企业几种常用炼焦煤,对不同粒度煤样进行坩埚焦试验,对坩埚焦进行了焦炭质量测定,得出各煤样所炼坩埚焦特征。为实际生产中调整入炉煤粒度分布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焦炭质量

6.78m捣固焦炉筑炉技术探索————作者:鲍杰;李志强;王翀鹤;

摘要:研究了德国tkIS公司设计的炭化室高度6.78m捣固型焦炉的工艺技术特点,介绍了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新技术及效果,可为同类焦炉施工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

捣固焦炉难推焦的研究与治理————作者:李沁兰;晏燕;王晨晖;卓立;李多柏;

摘要:难推焦现象不仅扰乱正常生产,还直接影响焦炭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对炉体造成损坏。结合某厂5.5m捣固焦炉难推焦事故频发的现象,简要分析了出现难推焦的原因,并采取加强配合煤质量管理及炼焦生产操作管理等措施降低了推焦电流,有效防止了推焦过程中电流过大的现象,为顺利推焦提供数据参考,确保生产稳定顺行

炉水的弱氧性全挥发处理在干熄焦余热锅炉的应用————作者:孟守成;刘慧斌;

摘要:干熄焦余热锅炉投产后,锅炉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中钠离子一直处于超标状态,造成了与其配套的2台30 MW高温高压汽轮机出现了积盐倾向,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因此,2台锅炉炉水处理由原低磷酸盐处理改为弱氧性全挥发处理,随后蒸汽中钠离子逐步合格,汽轮机的大修周期得到延长;降低了对除盐水补水的要求,减少了除盐水生产成本;减小了锅炉排污量,节约了除盐水及热能

焦炉煤气制LNG装置补碳增产的研究应用————作者:周顺全;

摘要:天能公司焦炉煤气制LNG装置因原料焦炉煤气中CO、CO2含量较设计值低,LNG产量只有270 t/d。基于现有工艺流程及甲烷化催化剂性能,在不改动现有甲烷化及上游净化装置规模、更新改造LNG液化冷箱装置的条件下,对在焦炉煤气中补碳增产路径进行研究,最终实现LNG日均产量增加约30 t

中水回用技术在鞍钢鲅鱼圈焦化废水的应用————作者:武斌;周鹏;马银华;任美学;代成;

摘要:针对当前鞍钢鲅鱼圈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水质不稳的相关问题,在原有“A2+O+混凝沉淀”和“臭氧催化氧化+BAF”工艺基础上,新增“AOP高级氧化”单元和“超滤+反渗透”膜单元,提升了出水水质。引入中水回用技术后废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解决了焦化废水平衡问题

高压螺杆煤气压缩机排污池VOCs治理————作者:刘印东;孟庆波;

摘要:高压螺杆煤气压缩机排污时伴随大量煤气外逸,周边区域CO频繁超标,存在中毒及着火等安全隐患,同时排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挥发性物质。在保持排污池原有设计的原则下,对4个排污池进行密闭,通过管道连接汇总后,把收集的VOCs和外逸煤气回收至煤气鼓风机前负压煤气主管道,消除了安全隐患,满足环保要求

磷酸洗氨贫液在VOCs尾气酸洗塔中的应用————作者:唐松林;刘红;刘博;

摘要:在使用磷酸洗氨工艺生产浓氨水过程中,处理VOCs尾气的酸洗塔出现了问题。使用母液或贫液代替硫酸进行洗涤,可以满足酸洗塔的工艺要求。不仅能将尾气燃烧后的氮氧化物含量从180 mg/m3降至50 mg/m3,而且能提高浓氨水产量

焦炉煤气生成与成分变化特性研究————作者:保德山;张秋林;

摘要:焦炉煤气成分变化对稳定焦炭品质和煤气深度利用带来了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全炉结焦时间(Ta)和不同配煤条件下焦炉煤气成分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配合煤镜质体反射率(R0)表征焦炉煤气的变化特性。研究发现焦炉煤气中H2和CH4含量随全炉结焦时间延长分别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性,配合煤R0<1.0%和1.0%≤R...

焦炉炉顶区域的设计优化与改造建议————作者:耿宁;陈伟;郝传松;张天宇;王笑非;

摘要:分析了现有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的炉顶区域结构,列举了现存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节能、减排、顺行方面的设计优化与改造建议,希望能使焦炉的热量散失更少,烟气逸散更少,能源利用率更高,结构更稳定,运行更顺畅,一次投资和运维成本更低,工作环境更友好

7.63 m焦炉炉温调节措施优化————作者:王超;隗永强;韩志涛;孙东明;李艳坤;

摘要:某公司7.63 m焦炉为复热式、双联火道、煤气分配同单后双、分段加热、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混合煤气侧入、蓄热室分格单侧烟道的超大型焦炉。根据该公司焦炉自身结构特点和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7.63 m焦炉炉温调节中调节频次较多的喷嘴板调节、煤气孔板调节、小烟道温度调节进行调节措施优化。调节措施优化后,焦炉直行均匀系数K_均得到有效提升、炼焦耗热量有效降低

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焦炉电车无人化改造中的应用————作者:张帆;覃学飞;唐海清;张超跃;

摘要:在焦化企业中,焦炉和干熄焦工艺关联是非常密切的,而人工的操作协调方式存在着滞后性和一些操作判断的错误,无法将工艺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优。湛江钢铁炼铁厂焦化单元在2019年进行了焦炉电车的无人化改造,在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下,取消了焦炉电车操作司机,并且通过对后道工序干熄焦吊车的运行时间结果进行智能判断,对焦炉电车及干熄焦吊车运行路线、运行控制进行智能规划及调控,提高了1#、2

吸附脱硫技术在粗苯脱硫中的应用————作者:梁明;王建林;孙明;周琪;李明峰;

摘要:吸附脱硫技术可有效去除粗苯中的含硫化合物。考察了MCM-41、硅胶、活性炭和Al2O3 4种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其中MCM-41表现出最高的脱硫率,并且该吸附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再生10次后仍表现出较优的脱硫性能

低塔再生在HPF煤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作者:文艳;朱晓渊;颜长青;曾维鹏;

摘要:HPF脱硫工艺广泛应用于焦炉煤气脱硫,但低塔再生在HPF脱硫工艺中的应用较少。通过对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低塔再生HPF脱硫工艺进行分析,为HPF脱硫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焦化VOCs治理回收技术的应用————作者:严万得;

摘要:焦化区域的焦油、苯、氨水等储槽经常排放尾气,尾气中含有氨、苯类、酚类、氰化物等有害物质,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提出了VOCs废气治理方案,以提升环境质量

二沉池结构设计问题及改进措施————作者:余承烈;

摘要:生产中发现,二沉池沉淀效果不理想,生产过程中出现污泥上浮现象。通过计算可知,二沉池的结构设计径高比过小,从而找到了沉淀效果差的根本原因。针对二沉池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醇氨联产系统VOCs气体回用技术研究————作者:李志刚;陈彦汀;翟廉贺;刘辉;

摘要:研究了醇氨联产系统焦炉煤气净化设备、压缩机的各级分离器排污逸散气体回用工艺路线,通过铺设专用回收设备和管道,将收集后的气体输送至醇氨联产系统煤气柜,实现VOCs气体回收利用,提高了生产区域的安全和环保水平,节约了燃料资源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