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所属栏目:电子信息期刊 热度: 时间: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51-1746/TN
国际标准刊号:2095-4980
主办单位:四川省电子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上一本期杂志:信息化纵横电子信息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电子设计技术国家级电子科技杂志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电子信息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信息与电子工程、于2013年1月起更名为《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协办单位为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子学会。本刊面向全国各地从事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人员,为其搭建广泛交流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桥梁,促进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简直的交叉与融合,更快地推动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太赫兹科学技术、探测制导、测控通信与电子对抗、电磁场与微波、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控制、微电子、微系统与物理电子学等、太赫兹科学技术包括太赫兹产生、放大、传输、检测等理论与技术,以及太赫兹在光谱学、通信、雷达、成像、材料检测、天文学、空间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等。敬希广大读者,作者继续关注我刊,踊跃投稿,订阅。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太赫兹科学技术、探测制导、测控通信与电子对抗、电磁场与微波、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控制、微电子、微系统与物理电子学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 论文著作权人应确保所投稿件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著作,并且不涉及侵权和保密问题。若论文发表后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著作权人承担;

  2 立论正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

  3 论文摘要(中英文)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字数控制在150~300字;

  4 关键词应选取能表达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4~8个;

  5 图、表内容全部英文表达,具有自明性,图、表应附上图号、表号,图题、表题中英文双语表达;

  6 参考文献选用公开发表的、并尽量选用近年发表的中外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不少于8篇;

  7 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委重点课题、获奖课题的论文,请注明相关项目名称及批准号,我刊将优先发表;

  阅读推荐:电子测量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将从双月刊改为月刊,使其在所刊载学术论文的科技含量上及新闻的权威性上将有一个本质的提升。从季刊到双月刊再到月刊,无论形式怎样改变,我们办刊的理念没有改变:弘扬科技创新主旋律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贴近创新、贴近应用、贴近读者,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为创新呐喊,为科技鼓呼,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以精品意识打造精品,是我们不断的追求;“反映科技、干预科技、引导科技、丰富科技”从而引领电子测量技术的前进方向,更是我们的执著追求。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用于紧凑型宽带MIMO微带天线的解耦技术————作者:宛郑圆;何翼景;孙厚军;

摘要:针对现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微带天线带宽较窄的问题,提出一种紧凑型宽带高隔离度MIMO微带天线及阵列设计。通过引入交叉式容性栅栏、开口槽和短路通孔,逐步提高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为验证这一概念,对1×2微带天线和2×2阵列进行加工实测。2×2阵列测试的阻抗带宽为44.9%,隔离度优于21.8 dB,测试与仿真结果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基于2×2阵列,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解耦结构在大规模阵列中的适用性。...

基于AVC的配电网群控型台区功率主动调节方法————作者:冯兴隆;韩荣杰;来益博;吕斌;漏亦楠;

摘要:无论是配电网路线结构设计还是网点布置中,均存在电能损耗率较大的问题。为降低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并持续提升电能质量,提出基于自动电压控制(AVC)技术的配电网群控型台区功率主动调节方法。以配电网线路运行的等效负载为基础,对配电网群控型台区不平衡功率分量进行定义;按照负序分量和正序分量进行划分,选择动态指令对应运行模式,在不同的微分增益条件下确定配电网群控型台区功率调节函数;根据调节函数以及不同参数的所属...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5年第8期专栏征稿 主题:能源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摘要:<正>能源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与能源系统的物理规律、技术与业务流程融合创新形成的“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支撑新一代能源体系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新一代能源系统的显著特征是数据驱动的能源生产、运输、高效利用、多能互补、综合人工智能和物理基础原理深度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是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AI技术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可...

140GHz室内环境下通信感知一体化电波传播测量————作者:周旭;杨闯;刘子乐;彭木根;

摘要:面向未来移动网络应用场景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太赫兹(THz)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以其高速率通信、高精确度感知的优势,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THz ISAC性能分析、波形设计与系统架构,缺乏对THz ISAC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为此,选取典型的室内实验室场景,搭建基于伪随机序列相关的时域测量系统,在140 GHz频段对室内太赫兹ISAC信道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数据分析路径...

基于链路质量预测的UANET改进蚁群路由算法————作者:曾囿钧;周劼;刘友江;曹韬;杨大龙;刘羽;

摘要:无人机自组网(UANET)可通过多跳转发增大通信范围,其中路由算法承担数据包传输路径规划的任务。针对高动态网络下,无人机定位偏差带来的定向天线波束对不准所造成的增益衰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质量预测的蚁群路由算法(LQP-ACO)。该算法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全连接神经网络(BiGRU-FCNN)预测无人机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然后根据预测的链路质量,利用蚁群算法寻找最优的2条路径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5年第4期专辑征稿 主题:太赫兹物理、器件及应用

摘要:<正>太赫兹波作为战略频谱资源,已凸现其重大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太赫兹物理、器件及应用的创新研究,促进全国太赫兹相关联行业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计划推出“太赫兹物理、器件及应用”专辑。本专辑由《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与“第十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联合征稿。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和优秀报告人征集符合该专辑方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及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5年第5期专栏征稿 主题: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摘要:<正>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航空航天、物联网、工业4.0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有望摆脱电缆的束缚,通过微波的方式进行能量的无线传输,实现电子设备的灵活供电,同时还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为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无人工厂提供了无限的动力。为进一步促进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相关联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5年第9期专栏征稿 主题:机载太赫兹雷达成像与目标检测识别技术

摘要:<正>低空对地监控是我国公共安全监控和人民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机载探测感知系统与技术是低空对地监控能力实现的核心要素。太赫兹雷达成像为全天候、视频级、高分辨监视提供新的技术与装备,为交通监控、应急救援、安防反恐等领域提供可靠信息来源。如何基于机载太赫兹雷达视频中的动/静目标信息,进行重点区域目标检测、识别、跟踪,值得深入探索。此外,视频SAR与可见光、红外宽谱段集成,还可以视频级高刷新率实现低空对...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5年第11期专栏征稿 主题:太赫兹探测器技术与应用

摘要:<正>高性能太赫兹探测器是太赫兹应用系统必需的核心器件之一,也是开展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必要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几种典型太赫兹探测器技术及其在天文观测、雷达成像、无线通信和大科学装置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凸显了高性能太赫兹探测器技术推动应用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低维材料和里德堡原子等新方法为发展新型太赫兹探测器技术提供了新途径。本专栏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稿,反映太赫兹探测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征稿启事

摘要:<正>《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为电子信息类综合性期刊,其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及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3年创刊,自2008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3年1月更名为《太赫兹科学与电子...

欢迎订阅《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摘要:<正>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980国内刊号:CN51-1746/TN国外发行代号:MO1756邮发代号:62-241本刊2003年创刊,自2022年起每月28日出版,版面为大16开,每期内容约20万字,每期定价20元,全年240元。欢迎订阅或用与本刊报道内容相近的同类刊物交换

FCNN提升电大尺寸目标优化设计中RCS计算速度————作者:杨远鹏;王文卓;郑生全;方重华;

摘要:为在电大尺寸目标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优化设计过程中提升计算目标RCS的速度,采用启发式算法对电大尺寸目标进行低RCS优化设计时,使用电磁仿真软件计算过的模型结果训练一个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优化过程中,当已计算的模型数量足以完成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后,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改进电磁仿真计算。利用神经网络计算速度较电磁仿真更快的特点,实现提升电大尺寸目标低RCS优化设计速度。在本文所选...

《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专栏发刊词

摘要:<正>随着6G研究的进展,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该方向汇集当前太赫兹技术在信道建模、阵列天线设计、雷达成像感知和通感算一体化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推进对太赫兹通感算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验证,积累不同场景下信道测量和建模的数据以及RIS增强实现,并在小型化、3D立体成像、太赫兹组网、移动性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星间通信、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2025第四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 频谱融合·通信新质

摘要:<正>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四届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将于2025年5月22日—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本届大会以“频谱融合·通信新质”为主题,锚定电磁空间的频谱融合与通信新质技术,面向新兴领域快速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空天地海一体化等新兴场景下的电磁频谱态势认知、频谱智能管控、频谱动态共享、低空智联网、分布式协同感知、探测识别、导航定位、卫星频谱监测和管控以及电磁防御等关键技术,通过“政...

太赫兹表面波3D打印金属梯度折射率透镜天线————作者:聂博宇;刘埇;卢宏达;朱少园;吕昕;

摘要:为解决太赫兹频段紧凑型多波束天线结构复杂且制备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两种工作于355 GHz频段的太赫兹龙勃透镜天线和部分麦克斯韦鱼眼(PMFE)透镜天线。两种天线均采用周期性金属钉床结构实现梯度折射率表面波透镜,最小特征结构尺寸达60μm。为调控天线非扫描面波束辐射方向,在两种表面波透镜边缘均加载环形波纹结构;此外,将馈电波导阵列与表面波透镜一体设计,保证天线结构一体性,并采用高精确度(10μm)3...

一种基于链式FIFO的雷达目标检测FPGA实现方法————作者:杭心齐;郭大路;乔灵博;宫辉;

摘要:现有毫米波雷达目标检测主要基于串行处理平台实现,对大尺寸雷达图像处理的速度存在一定瓶颈。本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提出一种以链式先进先出(FIFO)缓冲器为核心,融合图像提取思路的毫米波雷达目标快速检测结构。通过链式FIFO实现多帧数据对齐与并行输出,得到窗口边缘数据;根据自定义窗参数,将边缘数据分区求和并延时缓存,可实现对窗移动前后计算结果的复用,配合流水线式处理结构提高运算效率;对相...

基于信息熵的目标图像信息压缩提取算法————作者:李成龙;娄文忠;丁男希;马文龙;赵飞;张子豪;

摘要:当前图像信息提取面临海量数据传输与信道通信能力的约束。为此,构建了多层图像信息提取系统,克服传输时间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基于信息熵理论,以图像为主的传感信息作为输入的最小信息熵,创立多层目标图像信息提取算法;结合图像特征工程,提高图像的特征提取和推断效果;利用传感器图像数据,提取图像最小体量关键信息。实验验证该算法在不丢失完整有效的信息下,对图像信息压缩比提高至10~6,解决了以低传输量和低传输带宽...

第六届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

摘要:<正>为加强我国复杂电磁环境研究领域学术交流,拓展科研人员研究视野,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我国复杂电磁环境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拟于2025年4月底在湖南长沙市举办第六届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欢迎相关领域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团队、重点实验室等积极组织参与,踊跃投稿。欢迎相关企业申请展位。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基于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的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作者:韩嘉越;何丹萍;朵灏;陈奔;官科;窦建武;

摘要: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成像系统利用多通道获得人体多方位信息,适用于人体安检场景。但在太赫兹MIMO SAR成像系统中,由于天线元素数量众多,如何平衡回波信号模型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成为关键挑战。采用圆柱形合成孔径照射人体获得回波信号,并使用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处理这些回波信号,实现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通过仿真比较2种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物理光学(PO)算法和射线追踪(RT)方...

拐角场景太赫兹信道传输及物理层安全特性研究————作者:苏悦;李达;刘嘉诚;崔家源;孙厚军;马建军;

摘要:随着6G网络的发展,深入研究城市环境中太赫兹信道的传播特性对于设计高效、可靠、安全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建筑拐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弧形)对太赫兹信道传输及其物理层安全的影响。实验采用了太赫兹信道测量系统,在140 GHz、225 GHz和320 GHz三个频率下进行测量,并使用数值仿真和刀口衍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揭示...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