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为学术性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通信类专业刊物,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1995年创刊。杂志为双月刊,逢双月10日出刊。杂志为大16开本,用纸讲究,装帧精良,封面、封底都作哑光塑封处理,内文彩色印刷,每期发行量为15000份。
杂志力求“新、专、融、实”的办刊特色,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目前,《中兴通讯技术》的发行面覆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合网络通信、中国广电、中国卫通等各大运营商,军队、煤炭、石油、电力等专网部门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电信制造商、新闻媒体、行业主管机构等领域。
杂志通过介绍、探讨通信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传播电信知识,交流推广新业务、新经验,报道通信行业各类信息以加强通信界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展现国内外通信领域发展动态,促进通信领域科研、生产、教学、市场之间的有效联合,发掘和培养技术人才,为振兴民族通信产业做出贡献。
杂志编委会现有编委55人,编委会主任钟义信为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侯为贵为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副主任陈锡生为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教授、知名交换技术专家,编委均为通信领域各专业的著名专家。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以中兴通讯强大的经济、技术与产业化平台为支撑,以中兴通讯的品牌形象与业界知名专家把握的最新通信技术为牵引,以中兴通讯遍布国际120多个国家和国内60余个营销服务网络为延伸,将杂志直达目标客户群。杂志这种企业化运作模式有力地密切了读者、作者及客户间关系,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热切希望与业界朋友一起,共同促进民族信息产业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通信专题、研究论文、海外专栏、开发园地、系列讲座、综合信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专题: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 刘建伟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制高点--献给《中兴通讯技术》创刊20周年 钟义信,ZHONGYixin
云计算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刘权,王涛,LIU Quan,WANG Tao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架构 徐晖,孙韶辉,XU Hui,SUN Shaohui
移动终端高安全可信计算平台架构 刘建伟,程东旭,李妍,LIU Jianwei,CHENG Dongxu,LI Yan
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隐私保护机制 李晖,牛犇,李维皓,LI Hui,NIU Ben,LI Weihao
综合信息 《中国信息产业网》
智能移动终端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杜瑞颖,王持恒,何琨,DU Ruiying,WANG Chiheng,HE Kun
综合信息 《中国信息产业网》
移动数字取证技术 丁丽萍,岳晓萌,李彦峰,DING Liping,YUE Xiaomeng,LI Yanfeng
基于Android移动客户端的互联网数据安全实证研究 何昱晨,石文昌,HE Yuchen,SHI Wenchang
移动互联网安全测评关键技术研究 范红,杜大海,王冠,FAN Hong,DU Dahai,WANG Guan
高移动无线通信干扰的物理层应对思考 陈文,CHEN Wen
对高铁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架构演进的思考 方旭明,FANG Xuming
综合信息 《中国信息产业网》
对无线新技术演进的思考 向际鹰,XIANG Jiying
HSPA+异构网中信道分离技术的时延补偿研究 李红豆,王柯,常永宇,LI Hongdou,WANG Ke,CHANG Yongyu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双月刊)投稿须知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办刊20周年大事记
科技论文投稿:多媒体在护理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误区。如何正确、准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护理教学成为关注话题。本文从媒体教学的误区以及避免误区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技论文投稿,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护理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多媒体以其清晰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启发了学生的灵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感染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中兴通讯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砥砺前行三十载,共绘未来新篇章——祝贺《中兴通讯技术》创刊三十周年————作者:方榕;
摘要:<正>值此《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兴通讯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向杂志编委、青委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与祝贺!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中兴通讯技术》杂志作为公司与行业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见证了中兴通讯从初创到壮大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迁与发展。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满怀信心,继续...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第21—29次编委会掠影
摘要:<正>黄山市第21次编委会2015年8月7—8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第21次编委会在黄山市召开。为纪念创刊20周年,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先生到会并为6位资深编委颁发“特别贡献奖”,为杂志社颁发“合作与传播成就奖”。会议增选15位编委,完成第7届编委会换届。杂志社出版纪念特刊以及创刊20周年纪念画册
热烈祝贺《中兴通讯技术》创刊30周年!————作者:侯为贵;李自学 ;钟义信 ;谈振辉 ;邬贺铨;郑纬民;李乐民;毛军发;张平;王耀南;尼玛扎西;高新波;金石;管海兵;张钦宇;王伶;叶美兰;陈前斌;卢光跃;汪烈军;周万雷;曾文军;
摘要:<正>~
三十韶华,勇立潮头——纪念《中兴通讯技术》创刊三十周年————作者:黄新明;
摘要:<正>1995年6月12日,《中兴新通讯》编辑部在合肥成立,零起步创办学术期刊。三十年后的今天,184期中文刊、91期英文刊整齐排列,串联起2G到6G的技术史诗,如同年轮般镌刻着信息通信产业的每一次心跳。三十年,是一段岁月征程,更是一场与时代的对话,而每五年一期的纪念特刊,既是对过往的凝望,亦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们是办刊人对岁月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初心使命的庄严承诺,并在时光的坐标上,清晰...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办刊30周年大事记
摘要:<正>1995—2000年创刊立业的五年1995年6月,《中兴新通讯》编辑部成立,编委会组建7月,《中兴新通讯》正式创办,获省级刊号,季刊出版1997年1月,《中兴新通讯》改为双月刊2000年7月,《中兴新通讯》获正式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更名为《中兴通讯技术》2001—2005年快速成长的五年2000年10月,《中兴通讯技术》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8月,《中兴通讯技术...
《中兴通讯技术》2026年专题计划
摘要:<正>~
中兴通讯成立40周年大事记
摘要:<正>艰苦创业1985—1992年1985年2月7日,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1986年中兴进军通信领域,ZX-60研发成功,于次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进网许可证,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程控交换机。1989年ZX-500研发成功,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1991年12月,适应中国农话C5局端数字改造的500门数字局用交换机ZX500(A)研...
专题导读————作者:张平;秦晓琦;马楠;
摘要:<正>人工智能在机器终端侧的广泛部署显著提升了机器智能水平,推动6G通信系统中“物联”服务对象从“可联网”的感知设备拓展至“可自主”的智能机器。预计到2030年,以智能车、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通信接入量将超过总接入量的85%。规模庞大的智能机器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感知-传输-计算,完成实时协同与自主决策,其性能关键在于对物理世界状态信息的低开销、高时效追踪处理
YOWOv2网络和统计估计在酿酒中的应用————作者:田源;胡宇佳;颜穗;牟明月;江帆;
摘要:针对酿酒上甑阶段统计布料次数较为耗费人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WOv2与统计估计的上甑布料计数方法。该方法对酿酒师布料动作进行建模,使用YOWOv2模型识别动作并拟合出高斯分布,再基于输出的高斯分布统计上甑布料次数。由于现场环境复杂,深度学习模型存在漏识别的情况,采用统计估计的方法计算布料动作密度和估计漏判区间,补充被遮挡的布料次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克服复杂的酿酒环境,减少作业产生的雾气...
意图驱动的智简通信————作者:戴金晟;秦晓琦;秦海龙;张平;
摘要:随着通信迈入6G时代,传统依赖物理资源扩展的通信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泛在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意图驱动的智简通信系统,融合认知心理学、信息论与人工智能方法,以语义token为基本单元,构建面向信息效用的通信范式。该系统集成智能体的感知、认知与反馈能力,实现异构数据的上下文感知语义建模与压缩传输,重点突破语义编码、意图解析、鲁棒传输与可信解码等关键技术。所提架构适配人—人感知、人—机控制与多机协同等...
基于生成式模型的新型机器语义通信方法研究————作者:承楠;王秀程;沈学民;
摘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隐扩散模型(LDM)的语义通信架构,能够利用预训练生成模型实现无需重新训练的语义特征还原。借助LDM固有的去噪能力,该架构在面对信道噪声扰动和分布外输入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重构性能。此外,该架构支持灵活集成外部大模型资源,显著提升了语义通信系统的演进能力。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图像恢复与语义保真能力,尤其在基于学习的...
面向下一代光网络的光计算技术应用思考————作者:李俊杰;刘宇旸;霍晓莉;
摘要:光计算作为一种基于光子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范式,凭借高并行性、低能耗和大带宽等优势,正成为下一代光网络演进的关键支撑技术。从光计算的架构形式与系统层级双重路径出发,系统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并归纳关键支撑要素与集成模式。在此基础上,聚焦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重点探讨光计算在光信号处理、网络智能优化、通感一体及智算体系等领域的融合路径,揭示其在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潜在价值与发展方向
端边协同的6G内生AI网络————作者:王志勤;周吉喆;韩凯峰;
摘要:面向6G智能终端AI业务原生、融合感知、智能协同业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端边协同的6G内生智能网络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层设计(基础设施层、模型管理层、资源管控层、业务编排层),实现了端边数据管控、模型动态协同及异构资源融合调度,具备“通信+计算+数据+模型”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生智能网络架构基础上,提出了端边智能协同系统评估模型,并围绕数据管控、模型协同、资源调度3个维度,提出了高质量数据集构建、数据管...
面向铁路入侵检测的语义通信技术————作者:郭疆远;陈为;艾渤;
摘要:针对铁路入侵检测中海量视频数据传输效率低、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Transformer的自适应语义通信框架。该框架通过传输与任务高度相关的语义特征并集成信道自适应模块,实现面向特定任务的高效且鲁棒的语义信息传输。在构建的铁路真实场景视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将该框架与传统的视频分离编码及视频联合编码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语义通信框架在不同的高斯白噪声及多种衰落信道条件下均...
6G数字孪生信道的三个使能技术多模态感知、环境知识和大模型————作者:于力;张建华;蔡逸辰;
摘要: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机器类通信(MTC)将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对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建模的精度、实时性与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信道(DTC)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表征范式,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物理信道的高保真映射,为6G系统提供动态环境下的感知、预测与决策支持。为推动DTC从理论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其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多场景泛化能力,首次将信道大模...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的现状与展望————作者:刘根嘉;陈思衡;张文军;
摘要:多智能体协作感知作为人工智能与分布式系统交叉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编队、智能监控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重点讨论了通信机制优化、位姿噪声下的鲁棒性、异构协同、安全与隐私保护及仿真平台等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效通信的便捷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推动多智能体协作感知技术的持续进步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前沿————作者:包义明;林阳;屠要峰;
摘要: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AI技术层面,大模型的架构创新、研发范式变革、多模态大模型算法以及大模型训推基础设施不断突破。同时,AI工程化应用显著加速,端侧AI和具身智能等新型产品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DeepSeek通过在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上的系统级创新,为资源受限环境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了全新路径。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AI算法及模型...
6G:从通信到通感算智融合————作者:刘光毅;
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不仅要在通信性能上有质的飞跃,更需要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首先分析了6G网络的驱动力,包括业务发展需求、网络建设与运维痛点、AI技术引入的挑战。随后,详细阐述了6G网络架构的关键设计转变,包括从多能力烟囱式部署到通感算智多能力一体融合、从单一服务到通感算智多能力差异化服务、从外挂式AI到内生...
AI赋能6G网络安全:架构与关键技术————作者:王瀚洲;金子安;王瑞;刘建伟;
摘要:针对6G网络架构中的需求与挑战,探讨了“主动免疫-孪生互驱-弹性自治-分布协同”的智慧内生安全架构。该架构通过预训练威胁表征模型实现攻击前预判,利用数字孪生构建虚实结合防御体系,借助联邦学习与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域协同机制,形成“感知-决策-验证-优化”的安全闭环。介绍了5项6G网络安全中的关键技术:分布式机器学习、AI大模型、轻量级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数字孪生、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为6G网络的高效可...
6G网络安全专题导读————作者:刘建伟;王景璟;
摘要:<正>6G网络的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更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相比,6G的开放性、智能化和泛在化特征使其面临更复杂的威胁场景,如量子计算攻击、人工智能(AI)驱动的自动化威胁、空天地一体化的安全漏洞等。此外,6G与垂直行业(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了攻击面,使得安全防护的难度显著增加。因此,在6G技术发展的初期,构建面向...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 国家级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 国家级经济数学
- 省级电力电子
- 国家级产业与环境
- 省级WIRED连线
- 国家级网络科技时代
- 北大核心红外与激光工程
- 省级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省级实用影音技术
- 省级计算机周刊
- 北大核心现代雷达
- 国家级世界电信
- 北大核心计算机辅助工程
- 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 国家级电信技术
- 省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无线互联科技
- 国家级电子科学学刊
- 国家级自动化应用
- 国家级中国有线电视
- 北大核心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省级计算机与现代化
- 省级电信建设
- 国家级现代通信
- 省级通讯世界
- 北大核心计算力学学报
- 北大核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省级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电脑乐园学生电脑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