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经济驱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作者:李颖慧;孙欣颖;游星;
摘要: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为“两业”融合注入了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的驱动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与农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但稳步上升,区域差异显著。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两业”融合,该结论在内生性控制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研究————作者:洪名勇;姜月;
摘要:提升农户生计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点。文章构建了涵盖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的农户生计韧性指标体系,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深入探究了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能显著提升农户生计韧性,且经过多种检验后结果稳健。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农地确权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和家庭劳动力非...
扶持大龄农民工就业:现实困境与政策构想————作者:杨维诚;肖时花;
摘要:扶持大龄农民工就业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明确共性与特性目标梳理大龄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从“企业—劳动者—市场—政府”的四重视角深入剖析扶持大龄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思路与重点任务。分析表明,第一,大龄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较高,但就业水平与社会保障力度需要协同提升,农村资产利用率...
大食物观下多元食物供给策略选择——进口粮还是进口肉?————作者:魏艳骄;彭阳洋;
摘要: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构建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互动的双循环食物供给体系。文章基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食物系统转型等理论,系统分析我国粮食和肉类供需格局,剖析饲料粮和肉类进口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口粮消费需求逐步稳定,肉类消费占比持续增加;饲料粮成为粮食进口主体,肉类进口同步增长;进口肉类与饲料粮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分析...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挑战、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宋洪远;唐文苏;
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尽管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激活要素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进一步推进改革仍面临土地用途管制刚性、耕地保护政策约束与市场化改革需求相悖离,基层治理能力与改革错配,要素市场化改革陷入“双轨制”困境,以及权益保障失衡,风险传导加剧等问题。因此,提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创新收益分配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
农村电商创业与家庭消费————作者:王奇;晋晓姝;胡雯;
摘要:电商发展为农户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研究农村电商创业的家庭消费效用有助于理解农户电商创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大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等数据,全面评估了农村电商创业的消费增进效果。研究发现,电商创业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家庭总消费,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刺激由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也能通过数字消费习惯培育、降低本地贸易成本等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电商创业对年龄较大、女...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作者:杜家廷;陈姝洁;顾谦农;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
青年电商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作者:王月;霍学喜;阮俊虎;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政策交汇背景下,农村青年电商凭借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本的双重优势,成为重塑中国乡村产业的重要主体。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文章聚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调控与乡土社会文化等要素,系统剖析青年电商在“数字生产力—生产关系”重构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阐释其在资本逻辑、平台垄断、阶层分化与文化异化等深层次矛盾中的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电商通过直播、短视频和社群运营等数字化手段,推动...
中国乡村数字经济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丽双;傅新红;王泽昊;杨锦秀;
摘要:乡村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中国省级统计数据,构建乡村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测算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索造成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22年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由0.156增长至0.329,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异质性显著,空间分布呈“东...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历史经纬、发展主线与推进路径————作者:熊凤水;童政杰;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大国小农”为现实基础,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的发展主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市场激励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嵌入中,实...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典型经验与实施路径————作者:朱玉春;潘子纯;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驱动人地关系重塑的关键基础,更是提升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城乡融合视域下,剖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以空间优化为整治龙头,以人地钱业为整治抓手,以权属调整为制度保障。借鉴城乡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从增强乡村比较优势、发挥乡村后发优势、形成城乡合作伙伴关系三方面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
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否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基于农户数字素养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作者:孔凡斌;谢泳欣;徐彩瑶;翟郡;
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背景下,深入探讨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 032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和农村家庭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效应、制度效应和农户数字素养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首先,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
新时代国家大食物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作者:龙文进;樊胜根;
摘要: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粮食安全观向大食物安全观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食物安全治理现代化既是保障国家大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食物安全治理实现了多方面突破:治理理念从传统粮食安全观向国际食物安全观转变;治理手段逐步走向法治化、市场化、多样化;治理范围从单一的生产环节扩展至农业食物系统全链条;治理主体更加强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协...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者:罗明忠;田齐月;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逻辑基础、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作者:朱晶;臧星月;
摘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起点上,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是关键任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优化和制度变革的新型发展模式,为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内在逻辑,从科技创新、技术采纳、要素配置与制度优化四个维度,分析其现实约束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突破生产潜力瓶颈、优化土地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
数字素养对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作者:朱建军;王慧敏;张复宏;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兼具生产与服务双重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究其服务供给行为,对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场主数字素养对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服务供给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农场主数字素养对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服务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场主数字素养对家庭农...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作者:杜家廷;陈姝洁;顾谦农;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
青年电商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作者:王月;霍学喜;阮俊虎;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政策交汇背景下,农村青年电商凭借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本的双重优势,成为重塑中国乡村产业的重要主体。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文章聚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调控与乡土社会文化等要素,系统剖析青年电商在“数字生产力—生产关系”重构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阐释其在资本逻辑、平台垄断、阶层分化与文化异化等深层次矛盾中的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电商通过直播、短视频和社群运营等数字化手段,推动...
中国乡村数字经济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丽双;傅新红;王泽昊;杨锦秀;
摘要:乡村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中国省级统计数据,构建乡村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测算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索造成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22年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由0.156增长至0.329,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异质性显著,空间分布呈“东...
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理论阐释、现实困境与策略进路————作者:钟钰;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主动权则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之锚,是实现民族复兴、保障人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文章在理论阐释粮食安全主动权基础上,揭示出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要点、现实困境与策略进路。粮食安全主动权涵盖控制性、主导性、灵活性、自主性与前瞻性五大内涵。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要点则在于供给层面的生产规模稳定、进口数量可控、储备调控精准,以及供应层面的进口粮价自主、应急管理及时。现阶段,牢牢把握粮...
农业经济与管理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投稿到录用3个月左右 5.21投稿,一周左右初审通过按要求调整体例等内容。 一个月外审返回,要求一周后修回。 修回后一个月让确认有作者和基金信息。 八月中旬给排版稿让修改细节。 八月底校对 九月见刊 总体来说,编辑态度好,审稿流程快。选题与期刊选题指南相符的话,录用概率挺大
2024-09-10 08:46 -
奔跑的辣椒酱
7月上旬投稿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一个月零几天来了修改通知,没有大的修改,只是按照格式进行修改,8月下旬收到用稿通知,实际上快两个月了,审稿速度算是比较快。编辑打电话来问愿不愿意年底刊发,如果同意,稿件就不要另投,还是非常良心的杂志。
2024-08-23 17:40 -
带头大哥666
基本上浪费时间的期刊,初审返意见,外审一返意见,外审二反意见,然后是终审退稿。大家抵制这个期刊把
2024-06-14 13:13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2023.12.14日投稿,2024.1.04通过初审,然后进行外审,2024.02.04外审一回复意见,2024.02.25外审二回复意见。然后,2024.03.08终审退稿!并且无任何意见!只是说不符合,救命,那你不早点说,浪费我时间
2024-04-08 11:06 -
带头大哥666
第二篇了,第一篇后来被人大转载了。第一篇12月写完,导师一作,硕士二作。四月终审,六月定稿,八月见刊。个人喜欢该期刊
2023-07-02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