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辽宁政法杂志,1999年创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遵循繁荣公安司法理论,交流公安司法工作经验,以为公安司法教学和实践服务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公安学研究、法学研究、理论探索、计算机与写作、中国武术研究、图书馆学研究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组稿,非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中国社会导刊》社会科学杂志创开于1990,以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疏导社会矛盾为己任;以独到的发现、精当的选择、系统的概括、完整的背景、理性的评价、典雅的形式为读者提供眼界大开的新闻为工作理念。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轻罪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实践、反思与完善————作者:闫召华;郭傲寒;
摘要:轻罪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通过三机关集中办案、全流程程序简化、数字化赋能、办案人员专业化等举措,显著提升办案效率。然而,该机制在实践中面临多重风险:过度提速易侵蚀被追诉人权利,三机关集中办案可能异化为联合办案,案件退出机制缺失导致程序转换不畅,试点缺少法律授权引发正当性质疑。对此,建议在第四次修法中增设“轻罪案件特别程序”专章,同时通过构建梯度化期限机制、强化前端法律监督、畅通程序退出机制、完...
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于阔源;刘艺;
摘要: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国内外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亟需构建与风险挑战治理需求相适应的先进战斗力质态。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在公安领域的新实践。现有研究主要从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概念定义、内涵特征、生成逻辑、影响因素和实践路径几方面展开,归纳出政治引领、法治强警、数智赋能与人才培养四条实践路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丰富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理论基础,加强实证分析,因地制宜探索公安机关...
基于SWOT分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外环境与防范对策————作者:乔顺利;魏燚淼;
摘要: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社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角度,多次提出加强文化安全建设的要求。研究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已成为当前重要议题。基于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我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部优势条件,把握我国文化资源储备丰富、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潜在文化消费市场等优势,抓住国际社会日趋重视文化建设的外部机...
技术黑箱与规则重构:刑事诉讼中深度伪造证据的审查困境及路径选择————作者:潘金贵;杨洪彬;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伪造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滥用对传统证据审查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技术黑箱特性导致证据真实性存疑、算法与司法审查权的结构性冲突以及现行法律规范与技术发展的脱节。深度伪造证据通过高度仿真的视听内容突破传统伪证识别逻辑,引发真实性审查标准模糊、技术依赖症加剧司法权让渡、证明责任分配失衡及证据链断裂等系统性风险。为应对上述风险挑战,亟须构建“制度—技术”协同治理框架:推动深...
辽宁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与新时代法治精神融合研究————作者:高平;凌秋千;
摘要:探索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与新时代法治精神融合,是法治辽宁建设的时代所需。将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与新时代法治精神深度链接,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的核心内涵,推动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地方司法实践全过程,将红色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打造新时代平安辽宁法治文化新名片
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研究————作者:万晓玲;
摘要:《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了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但对于《民法典》第1235条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否同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问题,学界始终争论不休。通过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等法学解释方法对《民法典》第1232条和第1235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可行性,但应遵循审慎而有限原则,确保法律的公平正义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质效提升研究——以检察建议书为切入点————作者:熊鑫;
摘要:“大综合一体化”治理背景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因具备多维属性优势,更容易满足检察履职新要求,但其在实践中暴露出定位模糊、刚性不足、专业度规范度不够等短板。通过提升检察建议书的规范性、专业性,完善程序、考核机制,探索联动机制,激发文书、数据、程序与制度的驱动力,可以提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实践效能
生态环境领域“无主观过错不罚”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作者:陈昶;王涛;付忠;
摘要: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33条确立了“无主观过错不罚”原则,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赋能行政执法工作的整体质效。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中,“无主观过错不罚”原则呈现出“非处罚”趋势普遍性、当事人举证“无主观过错”主动性以及“不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柔性执法现实表征,同时也面临着当事人举证效果存在局限性、“足以证明”判断标准存在模糊性、例外情形适用规则不一等适用困境。在充分考辨上述问题...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研究————作者:田苗苗;杜鹏;
摘要:将罪错未成年人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依据其个体特征差异建立分级干预机制,是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体系公正、高效与人道化发展的必然路径。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三类,处置方式也根据教育对象、教育类型、教育主体以及场所的不同分为干预、矫治、刑罚三个等级。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多部门联动、精准化干预,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
论出罪依据的法律规范排他性————作者:金玺;
摘要:出罪依据的法律规范排他性,是指出罪只能依据法律而不能依据伦理道德等法律之外的其他社会规范,这是我国《刑法》第3条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现代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出罪依据伦理道德之说,与出罪依据的法律规范排他性存在冲突。出罪依据伦理道德与唐代以来已被摒弃的“春秋决狱”并无二致,即以伦理道德标准否定、替代法律标准,纵容司法类推,误导人们在...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启动机制的检视与优化————作者:刘显鹏;詹爱军;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启动机制作为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公益受损、节约司法资源上功不可没。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启动机制主要包含启动主体、启动目的、启动程序以及启动标准等内容。当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启动机制主要存在案件线索来源有限、行政机关履职标准模糊以及检察机关调查核实困难等问题。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启动机...
检察提前介入监察:理论基础、机制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邢晓芸;
摘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职务犯罪监察调查,是监察体制改革后监检工作衔接的重要内容。监检“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为提前介入提供了宪法依据,以破解重大、疑难、复杂职务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难题为逻辑起点,其法理基础在于检察机关为履行审查起诉职能,在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程序前介入调查,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提前介入机制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但是由于目前实务部门对于检察机关提...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基层检察听证实践审视与完善————作者:周少华;占宜婷;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听证工作。检察听证不仅是检察机关探索开展检察权运行外部制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贯彻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理念的具体举措,还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检察实践。当前,不同地域检察机关检察听证工作存在主客体上的局限性以及民主建设上的差异性。为更好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检察机关应完善听证员库建设和管理,优化听证工作流程,提升检察人员履职能力,加强区域间...
基层检察机关听证实践研究——以L省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听证实践为样本————作者:席照生;李景波;王镭;运胜雷;
摘要:检察听证是新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司法办案方式、促进治理体系完善的有力抓手。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把检察听证作为创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积极主动开展听证工作,检察听证数量、覆盖范围、听证室和听证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但听证公开程度、听证员选任、听证方式、听证程序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检察机关应在拓展公开途径、明确听证范围、加...
《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贪污贿赂案件特别程序之整合————作者:程照锦;
摘要: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在即,此次修改是重构我国贪污贿赂案件特别程序的良机。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和缺席审判程序关系紧密,其立法渊源和背景相似,均适用于被追诉人不在案的情形。两个程序既存在竞合空间,也存在诉讼客体不同、证明标准不同等区别。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具备双重属性,既是刑事缺席程序,也是特殊的涉案财物处理程序。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另行设立与特别程序的特殊定位,使得对贪污贿赂案件特别程序的整合成为可能。整...
我国监狱罪犯医疗保障体系化问题研究————作者:张子君;丁玉婷;郝梦迪;
摘要:目前,我国监狱罪犯医疗矛盾主要呈现五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短缺与罪犯医疗需求增加;二是监狱医疗条件有限与罪犯医疗诉求无限;三是罪犯医疗权利法定与医疗诊治标准不明;四是医疗罪犯心态恶意与安全免费医疗制度漏洞;五是“老病残”服刑人员人数激增,导致医疗费用激增。回溯我国相关历史制度,罪犯医疗保障从唐初的“悯囚制度”至近现代形成了体系化罪犯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域外监狱医疗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具有政府...
网络辱骂恐吓型寻衅滋事罪的限缩适用研究————作者:梅传强;李媛;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逐渐增多,网络辱骂恐吓型寻衅滋事罪的条文规定应运而生。实证研究表明,网络辱骂恐吓型寻衅滋事罪呈现“情节恶劣”标准认定多样化、案件数量较侮辱罪整体偏高、无罪判决数量整体较少的泛化扩张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情节恶劣”标准模糊、“破坏社会秩序”的法益内涵阐释不清以及罪与非罪行刑衔接程序不完善所致。基于刑法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双重考量,有必要对该罪的...
网络虚假信息犯罪刑法规制的解释路径————作者:吴润其;李振林;
摘要:网络的发展重塑了信息传播路径,对虚假信息类犯罪的刑法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拓展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提高了虚假信息的影响力,使现有规范体系的保护漏洞日益凸显。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显著提升,现行刑法的保护力度与规制范围日显不足。网络传播的“重新中心化”发展趋势亦使现有虚假信息类犯罪的惩处标准难以与之匹配。面对网络虚假信息犯罪的现实挑战,提出针对性应对方案尤为重要。网络虚假信息犯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要素的解释与限缩————作者:章林;
摘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认定在理论与实务中存在分歧。本罪应当作为量刑规则的独立化,在因果共犯论的意义上依附于上游犯罪的法益侵害性,“明知”要素的认定也受到正犯的限制。对“明知”的解释应当遵循核心语义并适度扩散,以明确知道为中心,在特殊情形下通过推定知道认定为明知。实务中推定是认定“明知”的主要手段,应当严格限定推定的依据,将推定的基础事实类型化为被帮助者网络犯罪行为的征表事实、帮助者与被帮...
《民法典》视野下彩礼认定标准研究——彩礼与恋爱赠与物的区分————作者:金眉;
摘要:作为源起于先秦的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彩礼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改善,彩礼数额逐年攀升、名目翻新,但仍然担当着与历史上聘财相同的聘定意义。因此,仅以赠礼价值大小来认定是否属于彩礼显属不当。彩礼的认定要素应当包括习俗性、定亲性、性别限定和交付时间限定,避免出现泛彩礼认定的现象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民族学刊
- 省级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防
- 省级档案天地
- 省级广西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 国家级环球军事
- 省级湘潮(下半月)
- 省级人民中国
- 省级残疾人研究
- 学报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当代贵州制度与路径
- 省级西北民族论丛
- 省级新视野
- 省级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精神文明导刊
- 省级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 省级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省级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省级中国市政工程
- 省级东方行政论坛
- 国家级未来与发展
- 省级现代领导
- 北大核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国家级当代海军
- 省级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新视野
- 国家级科技与法律
- 国家级北京人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