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创刊,1987年批准为正式出版发行刊物,为季刊,限国内发行,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反映中医药学界的医疗,科研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5年被评为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报
2000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图形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业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2003年被国家级检索刊物《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收录源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敦煌研究、藏医藏药、中药研究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寒热并见”大鼠模型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含量变化研究 周尧,宋捷民,Zhou Yao,Song Jiemin
2. 补肾壮筋汤对骨折模型大鼠Runt相关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 徐克武,王长慧,强胜林,于海洋,蔺学仁
3. 李应东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寇宗莉
4. 金涛教授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经验 陈浪,金涛
5. 陈良良教授治疗乳腺癌经验 夏国杰,陈良良
6. 支气管哮喘发病与六气的相关性分析 张景明,陈震霖
7. 风药治疗肿瘤的理论探讨 李欣荣,Li Xinrong
8. 试述从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梅丽君
9.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质量影响研究 李成义,祝永甲,王明伟,李应东,高慧琴,Li Chengyi,Zhu Yongjia,Wang Mingwei,Li Yingdong,Gao Huiqin
10. 开窍复遂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李莉,亓慧敏
11. 黄连解毒汤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肥胖型初发2型糖尿病30例临床研究 纪文娟,杨文军
12. 降糖精颗粒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朱凌波,李靖,Zhu Lingbo,Li Jing
13. 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疗效观察 张艳,牛春花,曹宏泰,潘星,任亚子,李向阳
14. 补肾固齿丸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肾阴亏虚型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邢晓华
15. 中药分期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临床观察 李辉
16. 萎胃康胶囊内服外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5例疗效观察 谢文松
17. 水针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96例临床观察 郑宣,倪月明,谢尚举,李长明,全仁夫,Zheng Xuan,Ni Yueming,Xie Shangju,Li Changming,Quan Renfu
医学论文: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
摘要:通过对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的研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相互对应关系及规律,明确这些关系将有助于提升对方剂学组方配伍规律的进一步的认识,为确立新的治法和组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剂学,医学论文
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是方剂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一门连接中医基础与临床的基础学科,通过对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的研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相互对应关系及规律,方剂学本身包含有非常丰富的辨证思维体系。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实践————作者:李越峰;边甜甜;张育贵;
摘要:目前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改革步伐滞后,现行教学模式与中药炮制专业人才建设衔接度不足。加快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中医文化传承及中药炮制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从教学模式改革、科研创新、建立科研思维训练平台、推进学科师资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库建设、构建中药炮制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中医药...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前景与挑战————作者:王洁;陶仲宾;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教育的融合为医学教育领域带来了智能教学助手和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为广大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等高效的学习方法,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人工智能在目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具体应用,分析人工智能对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从而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金世植骨灵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实验研究————作者:王建军;陶若奇;李旭升;樊艳;
摘要:目的 探究金世植骨灵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 提取成年兔BMMSCs,用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诱导14 d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诱导后的成骨细胞表型;将诱导后的细胞接种到金世植骨灵上,进行体外培养扩增14 d,一部分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另一部分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态、形态结构、...
化学计量学技术在党参药材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作者:刘旭霞;陈正君;王欣;刘文静;刘晓玲;郑婷月;杨扶德;
摘要: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近10年化学计量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党参药材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现状。通过系统总结不同来源党参的品质评价研究,探讨品种、产地、栽培条件、储存条件以及加工方式等对党参品质的影响,为化学计量学技术在党参药材品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目前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技术可以对党参进行鉴别和品质评价,但依然存在研究样品数量较少、安全性研究匮乏、方法复杂等不足。因此,未来亟须全面采集...
王兰英主任医师基于“升白补阳,血板补阴”辨治血液类疾病经验————作者:任德祥;赵敏;张子同;高瑞娇;王兰英;
摘要:介绍王兰英主任医师基于“升白补阳,血板补阴”辨治血液类疾病的经验。其基于中医学阴阳属性特点及西医学基础研究,认为白细胞属阳,血小板属阴。临证辨治时,依照虚则补之的原则,对白细胞减少的血液类疾病多予补阳类药物治疗,对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类疾病多予补阴类药物治疗,再配合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治疗原则,临证收效甚佳。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近20年经方治疗胃肠病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作者:乔蕾颖;蔡晶;梅莉芳;
摘要:目的 采用CiteSpace 6.3.R1对近20年来关于经方治疗胃肠病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为经方治疗胃肠病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促进经方在胃肠病治疗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选择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博士学位论文(CDFD)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CPFD)作为样本文献来源,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
PGC-1α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进展————作者:王茂源;陈甜甜;张蕊;王健;王威;高菁;牛小娟;
摘要:查阅相关文献,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进行概述。认为PGC-1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可加速糖异生诱发肝脏胰岛素抵抗,还能调控骨骼肌和脂肪线粒体功能,影响上下游因子表达,实现多靶点干预;此外,PGC-1α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携带相关基因人群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然而当前研究对疾病不同阶段PGC-1α通路动态变化认识不清,...
雌性红莱菔叶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作者:索德宝;赵云玲;程立岩;张瑞君;
摘要:目的 观察雌性红莱菔叶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巨噬细胞的碳粒廓清能力及鸡红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96只4周龄SPF级雄性C57BL/6纯系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予乌苯美司20 mg/kg),雌性红莱菔叶低(300 mg/kg)、中(500 mg/kg)、高(700 mg/kg)剂量组,共6组,每组1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雌性...
甘肃产锁阳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作者:魏琳琳;王炯蓉;宋伟忠;丁小全;何晓军;
摘要:目的 探讨甘肃产锁阳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8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锁阳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阴性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锁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掺入2.0,4.0,8.0 g/kg剂量锁阳药粉进行喂养,共喂养90 d。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总增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脏器湿重、脏体比以及血常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尿液...
温胆汤学术理蕴与方药化裁论析——陈登铠用方旨义启示————作者:金丽;王尊旺;
摘要: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的考辨,并结合《删繁方》中“腑脏有病从髓生”及“髓虚实”的理论,总结该方适用于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营卫失和所致的虚烦不眠等病症。后世化裁呈现两大方向:一者加酸枣仁、远志、茯苓、黄芩等补虚、清火之品以治失眠,一者增清火、解毒、活血、补气阴之品以疗痰瘀。陈登铠“温胆汤病机三要论”和现代学者“脑-肠轴学说”显著深化与拓展了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理论维度。相较于二陈汤“气(血)...
基于特异性引物和DNA条形码的松花粉及蒲黄鉴定————作者:王孟虎;徐义菁;郭雯雅;吴亚楠;张圣阳;钟明月;陈晨昱;孟祥松;
摘要:目的 利用特异性引物、DNA条形码技术对松花粉、蒲黄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内源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对松花粉、蒲黄进行扩增并测序,获得ITS碱基序列。基于ITS碱基序列设计松花粉、蒲黄特异性引物,并对特异性引物、退火温度、模板量、特异性引物量、循环次数、检测限及混合样品检测能力进行考察。利用协同结合试剂(SYB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松花粉、蒲黄的特异性引物进行验证并做熔解曲线,获...
补骨脂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研究————作者:李待军;罗飞;王引弟;刘佳;彭倩;刘铭佩;戴余雯;果茵茵;黄燕;
摘要:目的 建立补骨脂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20年版通则项下规定,应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进行补骨脂酊微生物限度检查适用性试验。结果 在建立的补骨脂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中,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够正常检出,阴性对照组未检出。结论 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补骨脂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
甘肃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现状分析————作者:王磊;李成明;梁海宁;沈涛;
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37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6家)的中药制剂品种数量,在产、停产品种数量,注册、备案品种数量,申请专利与发表相关论文数量进行水平分析;另对其中6家三级甲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2021年、2022年中药制剂调剂使用人次、销售额进行垂直分析。结果 截至2022年,6家医疗机构共有中药制剂品种251种,其中在...
冶尕西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唇炎临床经验————作者:陈玉娇;倪江涛;冶尕西;
摘要:冶尕西主任医师认为,慢性唇炎的发病多与饮食习惯及体质因素有关,病机多为素体脾胃虚弱,过食辛辣肥甘,致使中焦湿热,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如外感风邪,或胃火炽盛,郁久化热发为本病。治疗上其主张针药结合,以调理脾胃为本,兼清热利湿。针刺方面结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思想,以调理脾胃为治疗原则;中药汤剂运用四妙散加减,以清热利湿。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新安医家郑重光辨治疫病阴阳观探析————作者:宋红元;吴元洁;郑志祥;张玉;徐笑笑;董宇昂;唐絮;程洋;
摘要:通过对清代新安医家郑重光《温疫论补注》《伤寒论证辨》《素圃医案》等著作的研读,归纳其辨治疫病所体现的阴阳观,挖掘新安医学治疗疫病的学术特色。郑重光在辨治疫病时强调阴阳分论,尤重阴证;强调脉诊在判断疫病阴阳时的重要性;重视体质厚薄对疫病阴阳转化的影响;治疗疫病时擅用阳药以温补化阴,留热存阳。其阴阳观补充了中医疫病理论,对现今疫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难经》色脉诊理论探析————作者:鱼旦旦;崔未霞;吴定泽;张文婷;黄振海;王小荣;
摘要:梳理《难经》中关于色脉诊的记载,从《难经》色脉诊理论渊源、色脉诊核心理论体系、临床应用体系3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指出《难经》在继承《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色脉诊理论,明确提出五色与五脉当相参应,简化三部九候为独取寸口,构建了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理论,深化了阴阳五行理论,明确阐述了“色脉相胜”的病理规律,提出了脉诊的量化标准,并强调脉证相应,脉应四时为顺,贵在有胃有根。对《难经》色脉诊理论进行...
郑氏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失眠机制探讨————作者:高鹏鹏;叶建莹;王艳;赵旭春;刘强;赵耀东;
摘要:围绕郑氏温通针法、风池穴与失眠的内在联系探析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温通针法治疗失眠提供理论依据。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是通过“温”心、胆,“补”肝、胆及心经、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之气血,通利脏腑经络气机,使脏腑相合,经络相通,气血通利,神安于舍而寐,对因心、肝、胆功能失常引起的失眠及伴随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疗效确切
十七味归芍合剂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35例临床观察————作者:卢爱民;尹君;于其华;李春峰;龙大伟;
摘要:目的 观察十七味归芍合剂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胫骨平台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肿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十七味归芍合剂辅助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14 d比较2组的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
中药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干预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李文杰;郭琼琼;梁建庆;胡蓉;李金田;
摘要:通过检索并梳理相关文献,对中医药通过调节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以及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概述。发现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补益类中药单体及扶正、解毒、化瘀类中药复方在干预肿瘤发展方面与下调Wnt/β-catenin通路有关,今后应加大中药复方在Wnt/β-catenin通路方面的相关研究,以体现中医学组方的理论特色及优势,为肿瘤...
古典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研究进展————作者:王学琴;赵耀东;成金艳;雷菲菲;郑燕;贾梦婕;
摘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古典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古典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接受度较高。但目前研究中存在临床试验设计不规范、样本量偏少、观察指标简单、缺乏远期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等不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完善观察指标,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加强机制...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分子影像学杂志
- 国家级传染病信息
- 北大核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北大核心实用妇产科杂志
- 省级心理科学进展
- 北大核心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 国家级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 北大核心医学与哲学(A)
- 省级蚌埠医学院学报
- 学报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现代免疫学
- 北大核心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国家级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儿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医学临床研究
- 省级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南大核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省级医学新知杂志
- 省级现代临床医学
- 国家级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北大核心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省级中国实验诊断学
- 国家级中国卫生资源
- 省级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医院管理
- 北大核心心血管病学进展
- 省级特别健康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