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肝脏病杂志》是全国性的肝脏病专业的医学学术期刊,是国内首批获得处方药广告许可的医药专业媒体。本刊同时创办了中华肝病网、《肝博士》杂志,在肝病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发展空间。本刊反映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的生理,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 预防工作者和基础学科科技人员阅读。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分别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ChinaInfo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检索系统CBMDISC》和世界消化学网。
已被国际上最权威的科技信息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报告显示:本刊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均逐年上升,杂志知名度不断提高,是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诊疗技术、述评、专论、临床精粹、科研信息、基层医院论坛、综述、讲座、国际交流、会议纪要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肝癌的生物治疗 吕桂帅,谈冶雄,王红阳,Lv Guishuai,Tan Yexiong,Wang Hongyang
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程飞飞,杨智,钱程,Cheng Feifei,Yang Zhi,Qian Cheng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比较 李伟,张大志,Li Wei,Zhang Dazhi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优化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率研究 陈新月,尚佳,杨瑞锋,谢青,高志良,徐小元,窦晓光,龚国忠,陈国凤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与血清HBV DNA、HBsAg、ALT、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谢琴秀,江晓平,张亚飞,胡向阳,李旭,李家斌,朱圣涛,蔡文婕
焦磷酸测序试剂盒检测HBV耐药的性能评价及临床适用性 陈简,刘颖,郑志丹,申笙,隋少飞,陈华,周彬,孙剑
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 詹柱,张大志,胡鹏,周智,邓勇,欧江,温海平,曾维琼
可解脱球囊治疗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王承恩,孙成建,王彦华,刘彤晖,解玲玲,任伟超,Wang Cheng'en,Sun Chengjian,Wang Yanhua,Liu Tonghui,Xie Lingling,Ren Weichao
水通道蛋白9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李传飞,陈小凤,张文广,刘佳,吕琳,梅浙川,Li Chuanfei,Chen Xiaofeng,Zhang Wenguang,Liu Jia,Lv Lin,Mei Zhechuan
血色病肝脏铁沉积的病理特点分析 孙磊,王鹏,张亮,滕晓英,周新刚,齐立明,郎振为,刘红刚
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忠臣,吴丽丽,陈霞,陈玲玲,王国平,颜海帆,Zhang Zhongchen,Wu Lili,Chen Xia,Chen Lingling,Wang Guoping,Yan Haifan
3113例婴儿非溶血性黄疸病因回顾性分析 彭小蓉,许红梅,Peng Xiaorong,Xu Hongmei
副主任中药师职称论文范文:PD―L1抑制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研究
摘 要】目前已证实I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耐受缺失有关,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I型糖尿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起主导作用。PD-L1已被证实为免疫负性调节受体 PD-1的配体,文献证明PD-L1在免疫负性调节及外周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在前期构建PD-L1表达载体和初步研究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PD-L1对同种淋巴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通过建立稳定表达PD-L1胰岛细胞株,观察PD-L1对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关键词】副主任中药师职称论文范文,I型糖尿病,PD-L1,NIT-1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 -2(PD-L2)已被证实为PD-1的配体[2]。由于PD-L1在非淋巴组织的表达提示PD-L1可以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或B细胞,同时(或者)调节靶器官的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PD-L1信号可以介导T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攻击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抗体阻断PD-1:PD-L1这条通路可促进NOD鼠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3]。本实验在前期构建PD-L1表达载体和初步研究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PD-L1对同种淋巴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通过建立稳定表达PD-L1胰岛细胞株,观察PD-L1对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PD-L1修饰胰岛细胞移植重建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中华肝脏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异种肝脏移植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作者:谢炎;王迪;蒋文涛;
摘要:肝脏移植是各类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而供肝短缺是影响肝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异种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的潜在途径。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动物的基因, 提高其与人的生理相容性, 联合新型免疫抑制药物降低排斥反应发生, 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由于肝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更为复杂, 肝脏异种移植相较于心脏或肾脏, 种间不相容的问题更加突出, 术后出现的异种排斥、凝血障碍等相关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隐源性肝硬化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作者:纪童童;樊亚楠;王哲;贺鸣;于岩岩;徐京杭;
摘要:目的比较隐源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以期为隐源性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2020年期间隐源性肝硬化住院患者(207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临床基线资料。将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 按照年龄范围(±5岁)、入院年份相同进行1∶1匹配, 分析组间的临床基本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
GIT1高表达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作者:苏兵兵;张弛;韦宝森;曹俊;彭睿;屠道远;蒋国庆;金圣杰;柏斗胜;
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IT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预后及其相关M2型巨噬细胞浸润在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的HCC完全手术切除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根据GIT1表达量分为高表达组(48例)和低表达组(92例)。通过Cox回归分析HC...
肝癌组织异种移植成瘤性的影响因素————作者:柴梦音;豆双双;寇卜心;霍云飞;高明慧;李全维;刘晓霓;
摘要:目的建立肝癌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 探讨肝癌PDX模型成瘤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将获取的肝癌组织接种于NPG小鼠腋部皮下, 建立PDX模型;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综合医疗信息系统, 采集60例肝癌患者人口学特征数据及其相关临床检查数据;采用橡翼TM-808基因检测试剂,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例患者肝癌样本进行测序;采用SPSS 17.0统计软...
男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作者:刘洋;刘诗曼;李涵;谭浩铅;刘俊英;
摘要:目的研究男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2月接受治疗的男性肝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同期于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睾酮和雌二醇对男性肝衰竭患者分级的诊断价值, COX回归分析其对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因子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戊型肝炎1例————作者:纪童童;王泰龄;邢卉春;任媛媛;于岩岩;姚甜甜;王飒;徐京杭;
摘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DRESS), 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般可自发康复。现报道1例由米诺环素引起的DRESS综合征, 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伴肝脏、骨骼肌和甲状腺受累, 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然而, 患者随后出现了急性戊型肝炎, 并迅速进展至肝衰竭倾向, 后经过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后好转。虽然急性戊型肝炎多为自限性...
固有性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在免疫介导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白立心;郝万坤;黎璟睿;李少飞;张立婷;李俊峰;
摘要: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调控紊乱有关。近年来, 研究者们在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中关注到固有性自然杀伤T细胞(iNKT)的独特作用。iNKT细胞是一特殊淋巴细胞亚群, 通过桥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对免疫调节至关重要。iNKT细胞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 但其作用复杂, 既可能促进肝损伤, 也可能保护肝脏免受伤害。现就iNKT细胞在免疫介导肝损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
外泌体介导细胞间通信参与肝癌肿瘤微环境重塑和侵袭转移调控的研究进展————作者:钟珂晴;任万华;李涛;
摘要: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TMEs)是由肝癌细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基质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等组成的动态网络系统, 在肝癌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外泌体在肝癌TMEs重塑中和在侵袭转移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载体, 介导肝癌细胞之间以及与其他基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通信, 在肝癌免疫抑制性TMEs形成、新生血管生成和低氧耐受以及肝癌细胞间异质性协调...
吉尔伯特综合征与常见药物代谢间相互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作者:盛大程;梁晨;郑素军;
摘要:吉尔伯特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 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UGT1A1酶活性降低, 临床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常被认作是一种良性疾病。吉尔伯特综合征患病率高达人群的5%~10%, 其与临床常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值得关注:一方面, 部分药物可增强或降低UGT1A1酶活性, 引发胆红素水平降低或升高;另一方面, UGT1A1酶活性的降低也可改变部分药物代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受损的研究现状————作者:朱鑫月;周玉付;朱诗国;
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造成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4亿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 但现有的抗病毒疗法仅能实现对HBV复制的控制而无法实现对HBV的清除, 因此严重影响疾病预后。免疫疗法凭借其作用持久和效应安全的优势, 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身为固有免疫细胞之一的自然杀伤细胞在靶向HBV感染的细胞、彻底清除HBV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杀伤细胞不仅可以直接识...
本期导读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主要病因之一, 细菌感染也是肝衰竭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中, 腹腔感染(IAI)可进一步加剧ACLF的重症化。俞晓玲等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ACLF(HBV-ACLF)合并IAI 282例患者的病原学特征、耐药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提示这类患者的病原微生物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为主, 且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早期干预、避免炎症指标的升高是预防H...
肝硬化合并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作者:李文聪;赵素贤;刘世恒;韩芳;南月敏;
摘要: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但肝硬化并非PVT发生的唯一原因, 识别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现报道1例以肝硬化伴腹腔积液就诊的患者, 发现同时合并PVT, 其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脾脏增大但血小板计数升高, 经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并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后, 考虑PVT主要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 以期提高肝病科医师对肝硬化并发PVT潜在...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前诊断增殖型肝细胞癌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其价值评价————作者:陈凤喜;郭大静;徐阳;成杰;李依蔓;陈国蕾;李晓明;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增殖型肝细胞癌(HCC)的列线图模型, 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1月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证实为增殖型(178例)及非增殖型HCC(378例)患者的术前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病理资料。评估增殖型与非增殖型HCC患者的MRI...
HBV-ACLF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研究————作者:俞晓玲;谢洪宝;罗伊勤;曾永毅;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腹腔感染(IAI)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内科收治的HBV-ACLF患者282例, 合并IAI且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作为感染组(141例), 同期收治的未合并IAI患者作为未感染组(14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
易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作者:陈丽芳;万义鹏;肖利明;李丹;温志立;杨玲玲;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 是因铜转运ATP酶β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 以肝脏、神经及精神系统症状最为常见。由于Wilson病可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界面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肝脏病理特点, 且临床指标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 常导致难以与AIH相鉴别。现报道1例易误诊为AIH的Wilson病, ...
万古霉素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尝试:抗生素亦是免疫调节剂————作者:郭丽萍;王位蓉;王邦茂;周璐;
摘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胆管炎症和同心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特发性肝病, 目前尚无任何药物治疗能够改变PSC的自然病程。PSC易伴发炎症性肠病, 其机制尚不清楚。口服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对PSC和合并的炎症性肠病有效, 万古霉素应用最为广泛。分析万古霉素在PSC中应用的病例报道及临床研究, 旨在为临床上万古霉素治疗PSC以及深入探索PSC新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门静脉血栓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者:靳珂珂;韩莹;闫一杰;吕翎娜;刘燕娜;何杨兰;丁惠国;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的临床资料, 以增强CT检查为诊断PVT及其分型的依据;以基线无PVT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形成PVT, 分为PVT组和对照组, 纳入PVT组99例, 对照组168例, 随访时间为52.0(46.7, 57....
2024年度药物性肝损伤领域研究进展————作者:支阳;董一诺;茅益民;
摘要:2024年, 国内有4部药物性肝损伤(DILI)领域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对《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是很好的补充, 有利于基层和其他学科医务人员提高对DILI的认知, 并规范诊疗。同样, DILI的研究也取得进展, 现对特定类别药物的肝毒性、特殊人群中的DILI和风险因素、药物的肝脏安全性信号、再激发等进行概述
基于TCGA数据库和实验验证分析肝细胞癌中 PIKFYVE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作者:文丽梅;郭娅丽;郑董璇;侯强;代武;高翔;杨建华;
摘要: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临床样本的实验验证分析肝细胞癌(HCC)中含FYVE的磷酸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424例临床样本数据资料(包括HCC组织374例, 非肿瘤肝组织50例), 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PIKFYVE基因表达与HCC患者生存预后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通过PIKF...
利福昔明对野百合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小鼠的疗效及其机制————作者:赵思;肖江强;张晗;凃晶晶;殷芹;诸葛宇征;
摘要:目的探讨利福昔明处理对于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小鼠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 分别予以对照溶剂、野百合碱及利福昔明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 比较3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肝酶、炎症因子、凋亡因子的差异;比较3组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利福昔明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沈阳医学院学报》
- 国家级《医学与社会》
- 国家级《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省级教育生物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民间疗法》
- 北大核心《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 国家级《肝脏》
- 国家级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 国家级《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北大核心《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 省级《时珍国药研究》
- 国家级《中国科学美容》
- 省级《肿瘤基础与临床》
- 省级《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浙江预防医学》
- 国家级中国妇幼卫生
- 省级肝胆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心理与行为研究
- 北大核心《中国老年学杂志》
- 北大核心《江西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卒中杂志》
- 北大核心《放射学实践》
- 国家级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
- 省级《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 国家级《糖尿病新世界》
- 省级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 北大核心《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省级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