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4-1530/R
国际标准刊号:1671-027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放射免疫学杂志中级医学职称评审
下一本期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级外科医生职称评审论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杂志简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月刊)曾用刊名:(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8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主主办的我国惟一的胃肠外科专业学术期刊。追求走“高品位、高标准”发展的道路,办刊宗旨是:在贯彻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胃肠外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促进我国胃肠外科的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重点刊登胃肠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方面的文章;整本杂志彩图随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一定的学术导向性。以从事普通外科和胃肠食管外科以及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教学的高中级工程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收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987;总被引频次:284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90;综合影响因子:0.668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题论坛、专题论著、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手术技巧、诊治指南、文献综述、讲座、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短篇论著一般不超过2000字;讲座、综述、会议纪要、经验交流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进行如下处理:⑴刊登撤销该论文及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⑵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⑶2年内拒绝发表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作者在投稿时必须注明。

  3.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涉及医学伦理问题及是否知情同意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4.要求以电子邮件形式投稿,邮件主题一律写“投稿”,以“Word”文档形式放在邮件的“附件”中发来,若图片太大,可以压缩文件形式发。同时打印1份原稿,文字应为小4号,1.5倍行距。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请自留底稿,除非作者声明,一律不退还原稿(图片除外)。

  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6.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即:是否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往期投稿论文目录:

  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规律的研究及生存分析王存;周总光;徐丹;于永扬;

  检测微淋巴管及其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范跃祖;李光明;黄国平;李新平;

  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张常华;何裕隆;詹文华;陈创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俞谦;

  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宋新明;杨祖立;王磊;汪建平;

  腔内超声与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对比研究鞠海星;李德川;徐栋;钱超文;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熊坤林;龚水根;张伟国;

  2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内镜和病理特点甘嘉亮;唐宗江;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恩藏戈·杰西;詹文华;汪建平;董文广;

  收录论文: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最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与56位正常人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83例PRS患者中62例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PRM)压迹,PRM压迹长度为(3.52±0.65)cm,深度为(1.68±0.49)cm;另外21例患者的静息、力排时ARA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PRS患者PRM较正常人厚度明显增加(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盆腔恶性肿瘤层面优先入路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作者:杨红杰;周远达;江佩师;张智春;曾庆昇;孙轶;

摘要:目的评价盆腔恶性肿瘤层面优先入路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并探索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RFS)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5年3月期间, 于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层面优先入路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层面优先入路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操作遵循"先间隙后血管神经"的原则, 即优先分离全盆腔脏器周围的无血管间隙, 在充分游离并离断相关血管和神经后, ...

负压封闭引流用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会阴部切口全层裂开创面管理的疗效观察————作者:胡根;沈玥帆;浦凌宵;赵振国;仲卫冬;王镇;李威;刘金春;戴丽强;邵国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后会阴部切口全层裂开的患者, 采用负压创面治疗(VSD)技术进行术后全程管理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16例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上海长征医院)13例行PE术且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及全层裂开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使用VSD技术处理会阴部切口全层裂开创面, 观察患者创面愈合...

丙泊酚诱导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一次性分解式软质注射探针治疗复杂性肛瘘————作者:马磊;马洪新;韩兴贵;孙进武;

摘要:目的总结丙泊酚诱导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一次性分解式软质注射探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技术应用于诊断明确而无手术禁忌证的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丙泊酚诱导局部浸润麻醉, 应用一次性分解式软质注射探针(专利号:ZL201410173127.3)的软质导管由外口轻柔导入, 沿体表可触及的条索状硬结穿行, 由直肠肛管内穿出, 根据术前标识, 逐个探查, 若探查内口及瘘管在肛门直肠环以下, 则"V"形切...

复发性直肠癌术后再次盆腔复发转移患者联合骨盆壁扩大全盆切除术1例————作者:刘韦成;李春光;钱群;江从庆;

摘要: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手术技术体系较为复杂, 且术中盆腔大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文通过分享一例复发性直肠癌术后再次盆腔复发转移患者, 分析联合骨盆壁的扩大全盆切除(联合7个分区系统"整块"切除), 泌尿系统重建(结肠代膀胱+输尿管再植), 以及盆底重建(带蒂大网膜瓣游离移植联合基底膜生物补片腹盆腔隔离)术前准备(影像阅片及多学科讨论)、手术规划及制定依据、手术核心操作步骤、...

错配修复完整及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者:严明旭;王雅琪;申丽君;章真;

摘要: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免疫疗法在微卫星不稳定(MSI)的结直肠癌治疗中效果显著, 但在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中ICI单药疗效却并不理想。部分MSS型结直肠癌患者能从各类免疫联合治疗模式中获益。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治疗开始前筛选出能从ICI治疗中获益的MSS型结直肠癌患者, 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疗效成为临床精准治疗的关键环节。本文总结了传统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TMB)、PD...

Dis Colon Rectum 2025年7期摘要

摘要:结肠癌各节段的定义标准化:肿瘤学预后临床决策的Delphi共

安全快捷的盆腔肿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手术策略及功能重建————作者:王刚成;

摘要:盆腔肿瘤侵犯多脏器手术常涉及直肠、膀胱、骶尾骨、子宫及附件等器官的联合切除, 多脏器联合切除术作为局部进展期盆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是唯一有望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或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因盆腔空间狭小、解剖结构复杂、视野暴露及操作难度大, 手术涉及多脏器联合切除时, 具有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创伤重、耗时长、易引发致命性大出血等显著特征。术中安全高效的标本取出策略与精准完善的脏器功能重建技术, 是...

急重症外科的发展过程及其现状与未来趋势————作者:任华建;王健;任建安;

摘要:急诊手术一直是普通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病种包括急腹症和创伤。随着普通外科亚专业的分化发展, 急诊外科开始出现, 但是其发展面临种种难题, 比如医护人手不足、救治能力不够、治疗效果欠佳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约20年前美国开始出现新的救治模式, 成立融创伤、普通外科急诊手术和外科重症为一体的急重症外科, 该模式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外科同道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

直肠癌放疗后近侧扩大切除保肛手术(天河术?)操作标准(2025版)————作者: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

摘要:天河术?是针对放疗后直肠癌的功能性保肛手术, 通过近侧扩大切除至盆腔以外的降结肠, 采用近侧无放射性损伤的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吻合, 可以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然而, 天河术?的规范操作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在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和广东省医...

直肠癌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利”与“弊”————作者:蒋伟忠;池畔;

摘要: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被广泛认为是原发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 TPE也同时面临诸多挑战, 包括可能无法实现R0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可能存在对无癌性粘连、炎性粘连或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过度治疗。在精准医疗时代, 如何提高术前直肠外癌侵犯的精确诊断, 充分应用基因分子分型方法和新型新辅助治疗策略, 进一步提高TPE的R0切除率, ...

全盆腔脏器切除的术前影像评估和手术规划————作者:陶禹;张剑;

摘要:全盆腔脏器切除(TPE)是治疗T4b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及复发直肠癌(LRRC)的重要术式, 其盆腔肿瘤是否可切除依赖术前影像的精准评估, 腹腔探查主要用于排除腹盆腔种植转移。术前评估需通过胸腹部增强CT、肝脏增强MRI、盆腔增强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明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情况和盆腔结构受累程度, 重点识别骨盆壁血管、神经、肌肉受侵平面(侧盆、后盆、盆...

盆底整块切除在局部进展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陈国良;陆瑶;张若昕;苏宁;王治国;邵国益;张剑;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整块切除技术在局部进展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病例数据库, 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于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 收治的局部进展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无盆腔外转移、或仅有寡转移而接受盆腔脏器合并盆底整块切除术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4例(51....

新辅助治疗后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高晓鹏;袁甲;梅相煌;冯智杰;郭欣;季刚;宋炎阳;卫江鹏;

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患者行新辅助治疗后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 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3例,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44例,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66例。男202例(83.1%), 女41例(16.9%);年龄(61...

盆腔放疗继发小肠血管肉瘤1例————作者:曹煜;秦启元;马腾辉;

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继发于盆腔放疗的小肠血管肉瘤患者, 以保守治疗无效的便血和进行性加重的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经过手术切除病变小肠段及回盲部, 目前暂无明显复发转移迹象。希望通过该病例提高这种罕见的放射相关性小肠血管肉瘤个体化诊疗的认识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作者:陈国帅;姜可伟;

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目前已经成为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但在TME手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 目前仍无定论。其争议主要集中在保留LCA是否能够彻底清扫No.253淋巴结、对患者排便、排尿和性功能及预后是否有影响。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目前保留LCA的相关研究进展, 并且结合肠系膜下动脉(IMA)、LCA的解剖特点及临床经验, 探讨保留LCA的必要性及手术中保留LCA的手术技巧

近端胃切除术后改良Toupet-like吻合的初步探索————作者:张延强;贺敬阳;勒蒙蒙;余建法;胡灿;徐志远;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Toupet-like(mToupet-like)吻合的功能性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近端胃切除后, 将距离胃的闭合线1~2 cm处偏大弯侧胃前壁与食管后壁距离闭合线5 cm处采用倒刺线进行浆肌层缝合2~3针行胃与食管固定, 将残胃偏大弯侧置于食管后方;于胃食管固定处向下3 cm偏残胃大弯侧行食管胃前壁手工吻合(或圆型吻合器吻合);Toupet-like折叠为将...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的全程管理1例————作者:赵振国;沈玥帆;浦凌宵;邵国益;

摘要: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部分局部进展期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方式, 因其手术复杂程度高、操作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在临床推广中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分享1例转化治疗失败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例, 系统阐述三大围手术期管理要点:(1)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手术指征的精准把握;(2)术中血管神经束的解剖保护技术;(3)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并发症防控策略。通过完整呈现从术前三维重建评估到术后...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1例————作者:姜铨;李豪杰;刘信攸;卞国春;汪学非;

摘要: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罕见交界性血管肿瘤, 成人发病者较为少见。其好发于躯体浅表或深部, 部分病例发病于腹膜后, 小肠发病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2024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收治的1例以反复发作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病例, 该患者经我院多学科联合诊治后最终行小肠责任病灶切除术, 本文通过回顾该病例的诊疗经过, 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与争议————作者:蓝冰;秦秀森;王辉;

摘要: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预后差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其腹膜转移发生率高达20%~ 30%。尽管根治性切除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但在预防腹膜转移方面仍存在挑战。新辅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其研究热点, 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作为预防腹膜转移的新手段之一, 其价值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HIPEC通过高热效应和高浓度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腹腔内游离肿瘤细胞, 但其预防性使用的效果和风险仍需进一步探讨。早...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2025版)结直肠癌及肛管癌更新要点解读————作者:关子敬;张巍远;王贵玉;

摘要:《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为CACA2025版指南)中结直肠癌及肛管癌相关内容的更新要点包括4个方面。在流行病学方面, 更新了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数据, 调整了筛查年龄建议。在诊断方面, 完善了MRI增强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范围, 新增外周血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建议。在治疗方面, 外科治疗新增了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式和机器人手术适用范围, 新增了经肛全直肠系...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