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温州大学学报》是温州大学交流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温州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温州大学交流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全文收录期刊,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8年,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3555;国内统一刊号:CN33-1345/C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孔融与荀彧之辨--兼论李纲的“才性”观 王志强,WANG Zhiqiang
论《大浴女》的女性意识 陶丽君,金文兵,TAO Lijun,JIN Wenbing
陈敬容诗歌的色彩意象解读 李春秋,LI Chunqiu
小说《第七天》创作诗学探究 田义,TIAN Yi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的《香港的情与爱》 余海艳,YU Haiyan
从经理的法律地位谈劳动合同立法调整 胡新建,HU Xinjian
我国企业与美国337调查:困局与应对 王娜,WANG Na
论习惯法的概念与作用 刘桂丽,LIU Guili
经济法基本范畴的宪法基础--以经济法起源与现代宪法理念为视角 廖呈钱,LIAO Chengqian
失望与希望:元末陈高诗歌所反映的内心世界 张建松,ZHANG Jiansong
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 付登舟,FU Dengzhou
论张太后化解正嘉之交皇位继承危机 林延清,赵腾,LIN Yanqing,Zhao Teng
习仲勋主政西北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张梦婷,ZHANG Mengting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践探析--以温州社区为例 陈和,CHEN He
助推产业升级的政府权力边界研究--以温州为例 宾雪花,BIN Xuehua
微电影的广告美学特性 蔡贻象,邱小平,CAI Yixiang,QIU Xiaoping
《公理日报》和《热血日报》之比较考证 何霞,罗文军,HE Xia,LUO Wenjun
精神返乡与价值探寻--对《二十四城记》《出梁庄记》的互文性解读 马春光,MA Chunguang
中国电化教育投稿:民航科技英语句法特点及翻译技巧
【摘 要】民航事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翻译是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民航科技英语为例,从语法和句式两方面探讨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民航科技英语,语法表达,句式表达,翻译技巧
【Abstract】Rapid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calls for practitioners to improv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of which translation skills is an important part. Taking Civil Aviation Scientific English as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syntax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es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Civil Aviation Scientific English; Grammar; Sentence; Translation
温州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姻亲涉入下的家族企业创新:探索式还是利用式?————作者:余向前;任徐龙;
摘要:姻亲关系参与管理会对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依据家族代理理论框架,聚焦双元创新视角,以浙江省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职位由姻亲关系人员担任时,会导致家族企业在探索式创新方面的动力明显下降,而在利用式创新方面的动机明显上升;子女的加入管理会减轻姻亲成员对公司探索性创新活动的消极态度,却可能增强其推动利用性创新的意愿;营商环境的改善减轻了姻亲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的消极态度,...
代际传承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余向前;黄文隆;
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代际传承和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是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助推新质生产力,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以2011―2022年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代际传承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代际传承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股权制衡度是产生其效应的两个路径。此外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当...
论我国野生动物刑事保护中的行政权限制——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为例————作者:丁岩林;刘晓宇;
摘要:当前,在我国野生动物刑事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显失公正的判决,主要是行政权介入刑事领域所致。聚焦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和非法狩猎罪之相关案例及规范分析,在野生动物刑事保护领域中行政权的扩张性介入会架空刑法规范,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性判断缺位,实质性地降低犯罪门槛的危害后果。立法和司法界应当通过构建明确的空白罪状参照规则,将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相融合,对刑事违法性进行独立判断等途径,明晰野生动物刑事...
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反思与展望————作者:赵诗华;
摘要:推进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思想上克服“拿来主义”长期造成的文化本位意识和主体意识不足,直面美学学科及其知识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中西马”的关系、文化本位与审美自主三个基本问题。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扎根中国当代社会与文艺实际,提出了以别现代为标识的“内审美”“境界生成”“别现代审美形态”“生命股权美感论”等带有原创性的美学范畴及概念,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为新时代推进中国...
《刑法修正案(十二)》中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的规范适用研究————作者:张永强;彭荣鑫;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二)》虽增设了行贿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以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但其具体适用面临着外部衔接不畅、评价功能不明及认定标准模糊等困境。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刑事政策为指引,从刑罚裁量原理出发,厘清行贿罪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规范目的,并依据刑罚正当性根据明确其适用的理性边界,可消解从重处罚情节适用的困境。在外部衔接上,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与特别从宽制度并不冲突,但会对“不予移送起诉”制...
《监察法》修改背景下高校腐败犯罪治理的困境及对策————作者:严磊;
摘要:新修改的《监察法》明确了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治理导向,完善了高校腐败犯罪治理的实定法规则并强调了涉案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具体要求,为系统完善高校腐败犯罪治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指引。当前,高校腐败犯罪存在一定的治理难度,原因在于涉及领域多元导致腐败风险较高、信息公开不足导致腐败趋于隐蔽、业务覆盖分散导致涉案范围广泛。对此,应当通过完善高校内部监督机制实现风险预防、加强高校外部监督力量推动信息公开以及优化腐败...
斡旋型受贿罪适用难题的教义学阐释————作者:魏汉涛;徐艺峰;
摘要:斡旋型受贿罪作为权钱交易的间接形态,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疑难问题。该罪的核心要件“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其内涵要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解读,形式上包括三个维度,即存在请托人、行为人与被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三方关系;行为人与被利用人之间不存在职务隶属或制约关系;行为人对被利用人的影响力须来源于职权或地位而非私人关系;实质层面则要上升到“钱权交易”的本质。该罪的另一核心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
监察体制改革下行政监督的转型——基于行政效能的分析————作者:袁士杰;吴航;
摘要:在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强化行政监督与提升行政效能已成为行政管理改革中的关键议题。监察体制的重塑推动行政监督主体由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转变,监督客体则由“对事监督”迈向“对人监督”。以行政效能为评估标准,主体转型展现出合署办公的协同效应与监督客观性的提升,但监督机制衔接仍存障碍;对象转型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与全面性,但行政人员的消极应对与保守倾向依然突出。通过设立行政效能监察室、完善行政人...
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优化路径——以生态修复为视角————作者:李梁;田玉潇;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现有环境法律责任体系难以适应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尤其在生态损害修复与治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此,应以“惩罚、修复、赔偿”三位一体的体系化设计为指导,构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多元环境法律责任体系。在民事责任中,明确“修复优先”原则,通过完善累进式赔偿制度和激励公益诉讼机制,保障受损生态的实际恢复;在行政责任中,强化综合性惩戒措施,推进跨区域协同机制和修复激励机制的实施;在刑事责任中...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摘要:<正>《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温州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优秀稿件将通过知网平台进行网络首发。本刊执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全文(包括图、表、...
社会保险服务对参保人多维获得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作者:谢和均;冯荣广;张梦;沈月;黄仁秋;
摘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能否及多大程度提高参保人的获得感是检验其施行效果的重要标尺。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显著提高了参保人的经济、政治和公共服务获得感。分险种结果显示,社会保险获得感效应主要来源于养老、医疗和生育保险,其中仅养老保险显著提升了参保人所有维度的获得感,其余险种仅在部分获得感维度上表现出积极效应;分城乡结果显示,社会保险对城市和农村参保...
预测性信息披露义务人更新义务的完善————作者:刘辉;唐毅;
摘要:预测性信息是基于既有事实与合理推论的未来趋势性陈述,当预测性信息的制作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时,披露义务人应履行更新义务。预测性信息更新义务源自诚信原则,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外,尚未形成体系化框架,以致内涵模糊且缺乏稳定性。在证券监管与司法实践中,预测性信息更新义务的具体适用条件与履行时限亦不明确。要确保预测性信息更新义务在证券司法与监管中的正确适用,...
高校地方研究院共生发展的结构与路径————作者:熊琳;
摘要:高校地方研究院作为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关键纽带,是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效能释放依赖于多元主体的协同共生。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与共生界面四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地方研究院存在定位模糊、协同不足、环境支撑薄弱、界面机制失效等问题。通过理论推演与分析,提出“价值共识重构、协同范式创新、环境系统赋能、界面传导优化”的全链条路径体系,为高校地方研究院突破现实...
区域、产业、教育协同赋能新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作者:金庆良;
摘要:因应新质生产力引发的经济业态发展,人才素质构成发生“新”和“质”的内涵式变化,也加剧了教育人才供给侧与新业态发展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新质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受到了制度激励不足和资源难有效衔接的现实制约。为了实现新质人才培养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需要区域、产业与教育三方科学定位,通过制度生态构建、资源耦合反哺、价值共生实现协同赋能新质人才培养。高校作为三方协同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实现...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枫桥式检察室”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进路————作者:陈以拓;
摘要:传统检察室在基层治理中存在两大履职困境,即治理定位模糊与治理效能薄弱,需明确治理定位与提升治理效能。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枫桥式检察室”建设,能为破解传统检察室的履职困境提供新的方法,通过基层检察实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从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中,提炼适配的理念,作为“枫桥式检察室”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枫桥式检察室”以“四维治理”理念重构职能,侧重从基层检察的不同职能推进“四维治理”,...
我国廉洁规范的现实局限、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径——基于对“蝇贪蚁腐”有效治理的思考————作者:任江;吴舒颖;
摘要:在我国既有规范体系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廉洁规范可作为惩治“蝇贪蚁腐”行为的主要依据,但囿于廉洁规范内涵与外延的模糊,导致其未能充分发挥实践功能。廉洁规范实践功能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廉洁概念的丰富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与“洁”,具有指引个人道德修养与衡量治国理政成效的双重含义并深入人心。廉洁的丰富内涵为当代廉洁规范发挥行为指引与行为评价功能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廉洁规范的法律解释,应立足廉洁概念...
离职证明的劳动法功能定位与转向————作者:饶志静;周云帆;
摘要:离职证明出具细则的立法滞后与空白导致功能定位不清,这在司法实践中观点林立,使证明本身的记载内容争议及法律责任认定难以形成统一的裁审路径。离职证明在劳动领域中出具,在劳动力市场中流通,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益平衡保护问题。而如今的离职证明已不再局限于《劳动合同法》的原初安排,实际包揽了信息披露功能与推荐评价功能。借鉴比较法中关于推荐信与离职书面证明的制度经验,现行法应明确离职证明应当记载、可以记载...
青年“轻社交”的行为审视和纾解路径————作者:毕红梅;张好;
摘要:当代青年的人际交往正呈现出“轻量化”样态,具体表现为特定的目的、流动的对象、明确的边界和单纯的意义。“轻社交”现象背后,是社会环境变迁、个体需求改变、群体圈层共振和数字媒介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当前青年社交样态的变迁,有必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构建和谐交往环境,提高青年社交质量,引导合理社交需求,形成协调价值共识
设区的市“基层治理”立法现状与困境纾解————作者:钱玉文;聂国庆;
摘要:“基层治理”立法事项正呈现出治理类法规、民生保障类法规、矛盾纠纷化解类法规日益增多的特征。现阶段,“基层治理”立法权限范围不清,存在立法事项法律概念缺失、与其他立法事项之间界限模糊、在实践中有滥用的风险等立法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语义学上的“基层治理”内涵难以精准把握、政策文件中的“基层治理”衡量标准抽象、《立法法》中的“基层治理”尚不足以成为法律概念。事实上,基层的纵向空间为设区的市本级及以下所有...
道德生活意义感的多维意蕴探析————作者:关朝;
摘要:在道德生活中,人类既是意义的创造者,更是意义的体验者。道德生活意义感既包括主体对道德生活直观理解下的感性意愿,也包括主体对道德生活反思抽象下的理性认知。作为一种综合性精神形态,道德生活意义感涵盖了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欲求、意向、感悟、信念等多方面内容。道德生活意义感的多维性源自主体认识能力的多维性以及道德生活本身的多维性。总体上看,道德生活意义感首先表现为主体的感性体验,即存在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国学吉林
- 北大核心中国文学研究
- 省级乡音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研究
- 省级度假旅游
- 省级艺术中国
- 省级翠苑
- 国家级出版参考
- 北大核心长城
- 省级记者观察
- 省级世界时装之苑
- 省级沧桑
- 北大核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省级典藏
- 省级文明指南
- 北大核心北方文物
- 省级电影世界
- 国家级新闻采编
- 省级西湖
- 国家级音乐爱好者
- 省级新闻与写作
- 省级美苑
- 省级创新
- 省级社团管理研究
- 国家级中华文化画报
- 省级动脑
- 省级笑林
- 省级钟山
- 北大核心科学与社会
- 省级诗书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