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书法》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书法》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书法刊物。旨在介绍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指导读者学习和欣赏,为提高中华民族书法篆刻艺术水平服务。内容现代与古代兼顾,书法为主,刻印为副,作品和文字并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时空、视野、翰墨、经典等。
2014年03期目录参考:
1 《黄庭经》曾熙临本 上海图书馆藏品 1
2 立德为文铸书魂 杨天才 22
3 从当代书法家“自作诗词”说开去 章钟鸣 23
4 艺苑教师杂谈 杨吉平 24
5 书法批评的文风亟待改变 葛复昌 25
6 王羲之不仅仅是书法家 范美俊 24
7 我成“艺术家”了? 谢芳田 25
8 唐韩愈撰《窦牟墓志》 郭茂育 顾 涛 26-34
9 世家女子多风流——魏晋南北朝书法世家中的女性书家管窥 杨晓萍 34-36
10 唐代女性书家掠影 常 春 37-41
11 明清名妓的笔墨表情 盛诗澜 42-47
12 略论中国近现代女性书法 李天天 48-83
13 “润笔”“润格”刍议 刘高潮 51
14 从发表文章到创作书法 徐建融 52-53
15 名家临名帖——吴大澂临《虢季子白盘》(上) 62-63
16 书概释义(五十六) 冯亦吾注 64
17 朵云印评点评 唐存才 65
18 朵云书翰点评 黄 明 66-67
19 名胜印迹 泰山名胜印 主持人 陈 岩 68-69
20 竹堂笔记(六) 孟会祥 70-71
21 雅集“衡山”觅停云(下) 顾村言 76-79
2015论文征稿范文:严歌苓小说中的移民形象之比较
摘 要:移民形象经常活跃于现当代小说中,尤其是有过移民经历的作家笔下,严歌苓就在她的小说中刻画了一个个立体、丰满的移民形象,她们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些移民形象的不同与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和作者自身经历有关。
关键词:2015论文征稿,移民形象,严歌苓小说
一、移民形象概说
移民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并长期居住、生活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这类人物形象经常活跃于现当代小说中,尤其是有过移民经历的作家笔下。
书法最新期刊目录
卷首语
摘要:<正>在中国艺术史上,赵之谦以书、画、印全面的艺术创作与修养著称。其书法,五体皆精,尤以取法北碑的碑派书风成就最高,迥出时流,独树一帜;其绘画,山水、花鸟均自具堂庑,花卉蔬果,笔墨酣畅,开清末写意花果以金石入画的先河;其篆刻,广采博收,变化多样,气息浑厚恬静,别创新格,为清末民初的篆刻艺术开辟了宽阔的前景。虽然赵之谦一生并未将艺事作为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但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却也造就了他...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边界————作者:龙开胜;
摘要:<正>当代书法的审美争议,已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美丑之辩"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试金石,捋清这其中的边界,对当代书法发展有积极意义。一书法美学的本体构建:工具与文字的二元根基中国书法艺术体系的形成,本质上源于物质媒介与汉字系统的双重规定性。这一双重根基不仅奠定了书法美学的理论框架,更深刻地塑造了其独特的审美特质与文化内涵。毛笔作为核心书写工具,其物理特性构成了书法美学的物质基础
陆维钊手订《教学纲要》发微————作者:葛复昌;
摘要:手订《教学纲要》深刻、全面地体现了陆维钊书法教育理念。这份文献将书法教育逻辑化、理论化、体系化,使得高等书法教育具备了"古典—现代"相融会的立场,是陆维钊在深入挖掘、提纯书法所自有的逻辑体系领域所作出的开拓性成果。不仅对认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历程意义重大,对当下本科高等书法教育的镜鉴价值同样历久弥新
铭刻经典·刘禹锡《秋词·其一》
摘要:<正>倪永创作札记唐代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此次以刘禹锡《秋词》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入印,取法西周金文之古拙、凝练与浑厚,将诗句的哲思转化为金石语言的立体表达,在方寸之间重构“秋兴”。印文采用“二二三”结构,将七字分为三组,这样的布局...
赵熙早期书风刍议——以新见《赵熙日记》稿本为例————作者:胥润东;
摘要:受制于材料的缺乏,目前学界对于赵熙书法的研究一般局限在中晚期书作,并由此导致了诸多有关其早期书风形成发展论述的缺失与偏差。新见《赵熙日记》稿本不仅记录了赵熙早年研习书法的情况,而且也是这一时期赵熙在帖学传统下受不同书家影响形成的多样书法面貌的直观体现,为探讨赵熙早期书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撑
常从遗迹论书脉:碑学运动中的姚茫父————作者:卢礼文;
摘要:经过阮元的奠基、包世臣和康有为的推动,碑学运动日渐兴盛,形成与帖学分庭抗礼的局面。姚茫父的碑学成就不容小觑,他通过广收晋代碑刻及其复制品以期考证传世书法的真伪,实际上他是在清代经学研究的延长线上把这一金石学方法用到了书法史(专门史)领域,主要是为了解决书法史问题,用碑刻书法(碑学)考证传世书法(帖学),使得书法史研究获得独立于经学和史学的独立地位
侯开嘉教授执教川大三十年研讨会述评————作者:杨帆;
摘要:<正>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方兴未艾,涌现出一大批书法教育家、书法研究人才和代表性成果。侯开嘉教授作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其自一九九六年在四川大学开创书法教育起,迄今已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研究人才,在教学、创作、学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更好地总结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经验得失,在二○二五年侯开嘉教授执教四川大学三十年之际,由四川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
刘涛《魏晋新书风——简斋书法史论稿》跋————作者:陈硕;
摘要:<正>多年前初读严耕望名著《治史三书》,便对其中《治史经验谈》的一些朴实平允的言说印象深刻,以为是历尽甘苦的心得之论,如“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等。今读刘涛(以下简称“作者”)的著作,每有若合符契之感
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作品选————作者:傅绍尉;唐运乐;谢兴华;蒋奎;王浩华;王玺;樊利杰;贾明昊;马如飞;唐永平;颉江泊;孙晓芳;李妙华;秦健;倪春虎;肖玉锋;武盼龙;李爱玲;袁文甲;朱睿;
摘要:<正>~
明张宏《延陵挂剑图》————作者:卢辅圣;
摘要:<正>纸本设色高一百八十点八厘米,宽五十点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张宏(一五七七—一六六六后),字君度,号鹤涧道人。吴县人。擅山水,师沈周而参元人意,往往笔力峭拔,墨色淹润,林嶂重叠而不坠佻靡。他的写生作品更具天然之态,多数作品则结合临古与写生两个方面来达到『思』和『景』的统一。他亦作写意人物,皆生动别致。虽然身份是职业画师,在吴中的名气却很大,许多文人学士也推重其画艺
姚华篆书《五百三千》七言联
摘要:<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寄藏)释文:五百里中有作者,三千年后誉斯文。■为"五百""三千"之合文。见《虢季子白盘》及《大盂鼎》。此盖仿自"小臣""小鱼""下门"等篆法。"誉"字见《齐侯镈》,愙斋释"与",其实乃"誉"之异文耳。集鼎彝名文为楹帖记。姚华
清赵之谦手札选
摘要:<正>崇本堂藏释文:子继兄长赐览:去年抵京后,不发一书,欲得君家侍郎一复音耳。奈前后往拜,皆不得见。渠秩渐尊,而事又忙,万不能分片刻暇与山野之夫闲话,且住城内,早往则值入署,迟往又畏闭门,断不能不相左。惟渠今年正月贺岁,则荷先施,大约尊事断不致无着也。竹邨先生《仪礼正义》,板在京师,尚未刷印,闻之即往求刷印,而价值太昂,(每部须六金。)又必得刷十部或二十部。弟去年冒失入都,本无多资,兼...
学诗与习字————作者:王星琦;
摘要:<正>一近年来,许多朋友在学作旧体诗词,其中有不少的年轻人,更多则是退休的老先生,大家常在一起谈论为诗之甘苦以及得失的心理体验,如切如磋,斟字酌句,乐曷犹之!今人作旧体诗词,必先读古人的作品,多读而详雒诵,继而由模拟而入,渐趋熟悉格律与平仄,方始得其门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近于痴魔,终能为大观园雅女们所首肯,令其参与诗社活动。曹雪芹既写了香菱沉耽于诗的"痴"和"呆",也写...
唐五代颜真卿书法的经典化————作者:周再新;蒋雅媛;
摘要:经典是在被选择、取法和阐释的过程中形成的,书法经典的形成过程也不例外。作为盛、中唐重要的官员和卓越的书法家,颜真卿书法在中晚唐时期已经确立其经典地位,五代时进一步通过杨凝式等被巩固。唐五代对颜真卿书法的经典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颜真卿书法的不断批评阐释中成为经典;二是在被世人不断的临摹学习中成为经典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册
摘要:<正>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上之回》,所中溢。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何从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闲。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朵云印评————作者:王义骅;
摘要:<正>此印看似有点功夫,实则作者还缺乏篆书基本功底,只会刻而不知篆。现在很多刻工稳一路的印都是从王福庵入手,往往刻得多写得少,刻得很工却不知篆法,以致于越刻越板。可以说浪费了大好青春,却只得了个形似。此印粗看刻得挺工整的,仔细一看却很生硬。“万”字中间一块稍松了一点,下部右边不知为何要多弯一下。“里”字上部左右撑得太满,可以往中间收一收。“悲”字上面两竖往同一方向弯曲,笔断意连的效果一...
《书法》杂志2024年度“书法评论奖”颁奖典礼暨当代书法评论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作者:李剑锋 ;王丽雯;
摘要:<正>2025年8月4日,由《书法》杂志主办的《书法》杂志2024年度“书法评论奖”颁奖典礼暨当代书法评论座谈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书法创作、研究、评论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书法》《书法研究》副主编杨勇主持。当前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真情实感、具有学理性和思辨性的书法评论。优秀的书法评论也是书法事业的组成部分,书法界需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审视当代书法评论,...
米芾《郡官帖》再探————作者:张庆;
摘要:<正>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存《郡官帖》,又称《不二禅师帖》。八行七十四字,全文如下:黻启。前人回,郡官访及,方下船着公服,又欲即行,故草草数字,必不怪也。辄假小舟至郭送彦诚观师还寺,舟至即西,至幸如期,少顷至也。余到润留书复古次。百冗草草。芾顿首。不二禅师故人。曹宝麟考证此帖米芾当书于杭州观察推官任。水赉佑则在其《米芾书法年表》中,归于元丰八年(一〇八五),两位学者结论接近。近有学者...
书画同源与画学书法——《学书札记》之九十九————作者:徐建融;
摘要:<正>"书画同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优秀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画记》中提出来的,其含义有三:一是书(文)与画的起源相同,都缘于"象形";二是(六籍)与画的功用相同,都是在教化;三是(书法)与画的用笔相同,都讲究"守其神,其一,合造化之功"而"意存笔先,画尽意"。尤以第三条最为关键,为后世奉为圭臬
愚盦印象——祝嘉篆刻风格述略————作者:王皓;
摘要:<正>在近现代篆刻艺术的浩瀚星空中,祝嘉宛如一颗耀眼而独特的星辰,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篆刻史册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祝嘉(一八九九—一九九五),原名朝会,字燕秋,亦署乙秋,在书法碑学理论方面,祝嘉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集大成者,被学界尊为继包世臣、康有为之后碑学第一人。所著《书学》《书学史》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与史料支撑。本文聚焦于祝嘉在篆刻艺术领域的理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音乐天地
- 省级中华手工
- 北大核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省级湘潮
- 省级西部论坛
- 省级西南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土族
- 省级图书情报研究情报
- 北大核心东疆学刊
- 省级新闻出版交流
- 省级小小说选刊
- 省级贡嘎山
- 北大核心中国比较文学
- 省级艺术评鉴
- 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论坛
- 省级校园歌声
- 省级山西文学
- 省级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 省级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 省级晋阳学刊
- 省级图书与情报
- 省级现代妇女(理论版)
- 国家级军事史林
- 省级中外文摘
- 北大核心收获
- 省级华夏地理
- 省级档案与史学
- 省级大庆社会科学
- 省级山花
- 省级当代美术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