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草业学报

《草业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2-1105/S
国际标准刊号:1004-5759
主办单位:中国草业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草业学会
查看草业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草地学报》农业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草地学报》农业核心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草业学报》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草学会主办、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95年被甘肃省科委评为质量审读优秀期刊,1996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SCD)定为来源期刊。1998年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评为质量达标期刊,199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为国内重要刊物,2000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执行优秀奖。

  《草业学报》被英国CABI文献数据库定为来源期刊;部分文章被《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并于2002年被定为CSCD核心期刊;《草业学报》继续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以电子期刊的形式公开发行,发行量逐年上升,使《草业学报》所载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由于刊物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12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草业学报》的影响因子上升为1.676,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位,在全国被统计的1534种期刊中排名第八位,荣获“第二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

  《草业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林牧渔、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200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高寒草甸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响应的模拟 李东,罗旭鹏,曹广民,吴琴,卓玛措,李惠梅,杨永梅,庞炳坤,LI Dong,LUO Xu-Peng,CAO Guang-Min,WU Qin,ZHUO Ma-Cuo,LI Hui-Mei,YANG Yong-Mei,PANG Bing-Kun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宋丽萍,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SONG Li-Ping,LUO Zhu-Zhu,LI Ling-Ling,CAI Li-Qun,ZHANG Ren-Zhi,NIU Yi-Ning

  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何玮,郭琳微,樊鹏辉,郭斌,傅艳萍,尉亚辉,HE Wei,GUO Lin-Wei,FAN Peng-Hui,GUO Bin,FU Yan-Ping,WEI Ya-Hui

  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及其综合评价分析 王业社,陈立军,杨贤均,段林东,WANG Ye-She,CHEN Li-Jun,YANG Xian-Jun,DUAN Lin-Dong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刘龙昌,杜改改,司卫杰,王菲,罗海军,周正军,LIU Long-Chang,DU Gai-Gai,SI Wei-Jie,WANG Fei,LUO Hai-Jun,ZHOU Zheng-Jun

  高光合效率小豆筛选与营养价值评价 邹长明,王允青,曹卫东,张晓红,刘英,杨杰,唐杉,ZOU Chang-Ming,WANG Yun-Qing,CAO Wei-Dong,ZHANG Xiao-Hong,LIU Ying,YANG Jie,TANG Shan

  苜蓿根瘤菌对不同形态磷利用效率的研究 刘卢生,玉永雄,郭蕾,胡艳,周磊,王荣,LIU Lu-Sheng,YU Yong-Xiong,GUO Lei,HU Yan,ZHOU Lei,WANG Rong

  不同品种小麦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时振振,李胜,马绍英,王雅梅,苏李维,唐斌,赵生琴,苏利荣,SHI Zhen-Zhen,LI Sheng,MA Shao-Ying,WANG Ya-Mei,SU Li-Wei,TANG Bin,ZHAO Sheng-Qin,SU Li-Rong

  农艺师论文范文:蓝莓外植体消毒的几种方法对比研究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种类消毒剂、不同消毒时间对蓝莓茎段消毒效果,以筛选出最适合蓝莓消毒的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合蓝莓外植体消毒的方法:0.1%HgCl2浸泡9min。本研究结果将为蓝莓外植体消毒提供借鉴。

  关键词:蓝莓,外植体,消毒

  蓝莓,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果实中花青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很高(杨红澎,2010),能使心血管的功能有所改善,积累的胆固醇的量有所下降。一些专家学者为了产业化快速培育蓝莓种苗,已经开展了对其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刘太林,2012)。

  草业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春季黑茎病和蚜虫复合发生对紫花苜蓿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作者:白美婷;李应德;陈倩华;冯艳丽;冯海明;段廷玉;

摘要:病虫害是限制紫花苜蓿生产的重要因素,春季黑茎病和豌豆蚜是我国苜蓿种植区广泛发生的病虫害,二者复合发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如何尚不得知。本试验在兰州大学景泰草地农业观测研究站建立紫花苜蓿春季黑茎病、豌豆蚜、春季黑茎病+豌豆蚜复合发生、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等处理,以田间自然生长为对照。研究发现病原菌处理和病原菌+蚜虫处理的春季黑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了54.67%~82.67%和20.93%~4...

“凹凸棒-有机基质”菌肥载体最佳配比的筛选及对紫花苜蓿的促生效果研究————作者:李文秀;姚拓;李昌宁;贾倩民;何傲蕾;周杨;

摘要:为了探究凹凸棒加有机基质作为菌肥载体的可行性以及制作菌肥时菌液的最佳添加量。本试验通过向有机基质中添加不同梯度凹凸棒(分别为5%、7.5%、10%)作为菌肥载体,然后向其中添加不同梯度菌液(分别为25%、27.5%、30%)制作成固体菌肥;通过测定菌肥货架期及紫花苜蓿盆栽试验验证菌肥促生效果,确定凹凸棒添加量以及菌液添加量。结果显示:菌肥保存180 d后,不同载体菌肥有效活菌数均大于2×10~8 ...

籽实青贮的研究与利用进展————作者:吴娟燕;田静;郭香;黄莉莹;张建国;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肉类消费比重逐年攀升,而口粮作物占比下降。为满足消费需求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调整,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关键。籽实青贮作为一种有效的籽实饲料保存方法,具备高干物质回收率、节约劳动力、减少能源消耗的优势,成为缓解饲料资源紧缺现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籽实青贮的文献及团队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籽实青贮的发酵品质影响因素,包括收获期、...

准噶尔荒漠梭梭和柽柳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作者:马红钰;周小国;王宝;宋渝川;艾克热木·阿不拉提江;蒋邵丽;闵九洲;赵红梅;程军回;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显著受到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soil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 abundance, SMFGA)变化的影响。目前,有关荒漠生态系统灌木根际土壤中SMFGA的变化特征仍所知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两种共存的优势灌木梭梭和柽柳为目标植物,在采集二者根际和株间空地表层土壤(0~10 cm)的基础上,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与土壤碳...

镉污染土壤中水稻的镉富集特征和生长响应————作者:卢天一;艾艳梅;汪洋;那萌;徐尚起;周际海;

摘要:近年来,土壤镉(Cd)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Cd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水稻为对象,设置不添加Cd(对照,CK),添加低Cd(0.5 mg·kg-1)、中Cd(2.5 mg·kg-1)和高Cd(10 mg·kg-1)4种处理,解析Cd污染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生理生化特性和Cd富集能...

全株饲料桑添加量对川白獭兔幼兔肠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作者:王红林;文斌;左艳春;张凯;吴子周;严旭;袁正才;邓榆川;肖蔹;陈慧;寇晶;傅祥超;杜周和;

摘要:为探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饲料桑对川白獭兔肠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1132.80±54.73) g]、健康状况良好的川白獭兔幼兔15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兔。分别饲喂对应5种全价饲粮,即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6%、12%、18%和24%饲料桑。结果表明:添加12%组回肠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最高,添...

禾本科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作者:汤珊珊;胡敏;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禾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百喜草、黑麦草、高羊茅和苏丹草4种禾草,通过盆栽种植试验,结合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禾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速效磷(A...

青藏高原剥离草甸不同堆存方式对根系活性的影响————作者:耿玉刚;杨红梅;王文武;罗睿杰;赵保国;陈江红;秦昌盛;陈锐银;

摘要:随着青藏高原地区资源开发的加速,特别是光伏电站建设的推进,草甸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不同堆存方式对青藏高原地区剥离草甸根系活性的影响,探索最佳的草甸根系保护措施。本研究选取了平铺法、镂空法、支架法、三层重叠法、五层重叠法和水土保持方案支架法(以下简称“水保支架法”),通过综合分析这6种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草甸根系活性,评估其对剥离草甸保护的效果。测定了不同堆存方式下的土壤pH值、...

磷添加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根系构型以及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作者:郭亮;胡雨彤;廖雨;龚成毓;杨晓燕;管上淇;鞠成琦;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磷添加和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对羊草根系构型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根袋盆栽方法,设置4个磷水平处理(P0:0 mg·kg-1, P1:11.32 mg·kg-1, P2:22.63 mg·kg-1, P3:33.95 mg...

添加乳酸菌对柑桔劣果和玉米秸混合青贮发酵特性和气味特征的影响————作者:李荣荣;蔡瑞;徐曦;田蕊;

摘要:饲料气味在动物采食喜好、采食量以及生产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饲料中气味特征的研究极为有限。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添加(LPA组)和不添加(CK组)植物乳杆菌接种剂对柑桔劣果和玉米秸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细菌菌群结构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组,LPA组显著降低了青贮pH、乙酸和氨态氮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l...

氮磷配施对甘肃省武威灌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作者:樊文娟;宋建超;张小娟;盛宇航;史金涛;张龙骥;鱼小军;

摘要:为探明氮磷配施对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影响,为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武威灌区以陇中1号扁蓿豆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0(N0)、47(N1)、94(N2)和141(N3) kg·hm-2,4个磷肥水平0(P0)、60(P...

苜蓿种子田间作小黑麦对饲草产量、水分利用及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作者:张译尹;王斌;王腾飞;兰剑;胡海英;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水位高引起苜蓿营养生长过盛,限制了其生殖生长,造成种子产量低等问题,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年9月在紫花苜蓿种子田间作小黑麦,小黑麦的播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90(IMS1)、135(IMS2)、180(IMS3)、225(IMS4)、270 kg·hm-2

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作者:冯斌;杨晓霞;刘玉祯;刘文亭;吕卫东;张艳芬;董全民;

摘要:为明晰中度放牧条件家畜类型及其组合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并探究中度放牧下高寒草地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度放牧强度,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处理和1个禁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重要值较大的12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棘孢木霉bai5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促生作用研究————作者:杜化迎;张玉洲;赵楠;虎妍;王一冬;刘腾达;顾沛雯;于泽洋;

摘要:为挖掘对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有益菌株,本研究采用稀释分离法从白桦根围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真菌bai5,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以紫花苜蓿常见的7种根腐病病原菌(燕麦镰刀菌FAV-7、木贼镰刀菌FEQ-10、锐顶镰刀菌FAC-11、厚垣镰刀菌FCH-13、三线镰刀菌FTR-14、尖孢镰刀菌FOX-15、茄病镰刀菌FSO-16)为靶标菌,利用两点对峙法、固体稀释...

带型配置对青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体冠层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毛海龙;邰继承;杨恒山;张玉芹;张瑞富;王真真;

摘要:以玉米金岭17和大豆东豆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米豆间距设50、60、70 cm三个水平、行比配置设2∶2、2∶4、4∶4、4∶6四个水平,研究不同带型配置对以青贮利用为目的的米豆复合种植体相邻行的冠层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米豆间距和4∶4行比配置可改善米豆复合种植体的地上部冠层光合环境,共同影响光能的分布利用,进而促进米豆复合种植体相邻行玉米的光合物质...

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组成及其固碳途径差异分析————作者:彭浩;董宝珠;马利娟;于晓东;张艺帆;李晓芳;

摘要: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可以同化大气CO2并将碳固定于土壤中。与湿润区生态系统相比,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但当前碳评估模型主要研究植物固碳,往往忽略了土壤微生物的固碳代谢,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特征。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土壤微生物为对象,剖析了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固碳途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类型草原土壤中共有14个固碳微生物类群...

不同修复材料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张琨;乔建霞;李金升;王育鹏;刘克思;

摘要:为阐明不同修复材料作用下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以不添加任何材料的退化高寒草地为对照(CK),设置氮肥(22 g·m-2)、生物炭(4 kg·m-2)和微生物菌剂(250 mL·m-2)共3个修复材料处理,探究修复材料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材料对地上植被生物量有显著促...

有机-无机改良物料对盐碱地土壤质量及湖南稷子产量的影响————作者:张邦彦;谢小伟;张朝辉;武晋民;王彬;许兴;

摘要:为探究有机-无机改良物料配施对盐碱土的改良培肥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拉丁方设计,设置CK(不施土壤改良物料)、PM(磷石膏22.5 t·hm-2+腐熟羊粪15 t·hm-2]、CM(过磷酸钙300 kg·hm-2+腐熟羊粪15 t·hm-2)、PCM1(磷石膏22.5 t·hm-2...

燕麦种植密度对马唐和稗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唐伟;李子光;赵庆田;孙娟;

摘要:探讨不同燕麦种植密度对杂草马唐和稗草生长及其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杂草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田间研究结果,室内盆栽试验设置3种燕麦种植密度[240,360(推荐密度)和480株·m-2],并对杂草马唐和稗草分别进行单种或混种处理。研究测定植物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燕麦种...

藜麦种子可培养内生真菌鉴定及分析————作者:秦楠;曹瑞鹏;高婧涵;彭玉飞;田淼;吕红;任璐;殷辉;赵晓军;

摘要:藜麦作为一种新引入我国的作物,因其超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瞩目。为明确藜麦种子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功能特性,对4个品种藜麦种子可培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和抑菌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4种藜麦种子中分离到6属9种可培养内生真菌,包含链格孢、黄曲霉、聚多曲霉、布氏镰孢、棒状镰孢、甜菜新凸轮孢、藜新凸轮孢、草酸青霉和斯托尔蓝状菌。链格孢是4个品种都包含...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