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861/X
国际标准刊号:1002-6002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查看中国环境监测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四川动物》畜牧科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期刊

  【杂志简介】

  《中国环境监测》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

  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部级优秀期刊一等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监测管理、优化布点、采样技术、质量保证、污染源监测、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监测仪器。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城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监测技术进展 李悦,邵敏,陆思华,LI Yue,SHAO Min,LU Si-hua

  基于区位商的我国流域水质污染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茜,罗海江,胡昊,史宇,张建辉,于洋,陈远航,LI Qian,LUO Haijiang,HU Hao,SHI Yu,ZHANG Jianhui,YU Yang,CHEN Yuanhang

  美国加州南岸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借鉴 姚玉刚,顾钧,康晓风,张仁泉,邹强,YAO Yugang,GU Jun,KANG Xiaofeng,ZHANG Renquan,ZOU Qiang

  电解铝企业阳极残渣、阳极残极浸出毒性鉴别及管理建议 徐浩,傅成诚,徐瑞,XU Hao,FU Cheng-cheng,XU Rui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阴琨,李中宇,赵然,许人骥,白雪,刘廷良,吕怡兵,滕恩江,杨琦,王业耀,YIN Kun,LI Zhongyu,ZHAO Ran,XU Renji,BAI Xue,LIU Tingliang,LYU Yibing,TENG Enjiang,YANG Qi,Wang Yeyao

  北京市PM2.5质量浓度特征及组分化学质量闭合研究 李泓,李广,刘茜,白志鹏,杨文,韩斌,王飞,王婉,LI Hong,LI Guang,LIU Qian,BAI Zhipeng,YANG Wen,HAN Bin,WANG Fei,WANG Wan

  2013年苏州春季一次重污染天气的过程分析 丁铭,邹强,郁建桥,DING Ming,ZOU Qiang,YU Jianqiao

  广东某铅锌矿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水平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价 杨立辉,柯钊跃,谢志宜,于群,YANG Li-hui,KE Zhao-yue,XIE Zhi-yi,YU Qun

  上海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考核评分方法研究和应用 胡鸣,赵倩彪,伏晴艳,HU Ming,ZHAO Qian-biao,FU Qing-yan

  污水处理厂氮排放特征 赵银慧,李莉娜,景立新,唐桂刚,ZHAO Yin-hui,LI Li-na,JING Li-xin,TANG Gui-gang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邱立莉,李曼,齐文启,敬红,杨伟伟,QIU Li-li,LI Man,QI Wen-qi,JING Hong,YANG Wei-wei

  基于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陈雨艳,杨坪,余恒,张秋劲,李纳,黄胜红,王英英,CHEN Yu-yan,YANG Ping,YU Heng,ZHANG Qiu-jin,Li Na,HUANG Sheng-hong,WANG Ying-ying

  模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杜军凯,傅尧,李晓星,DU Junkai,FU Yao,LI Xiaoxing

  BDE-47在土壤矿物质与有机质上的吸附解吸特征 张美芳,樊孝俊,ZHANG Mei-fang,FAN Xiao-jun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这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据统计,我国煤矿发生较多的事故主要是顶板事故,占我国煤矿事故四成以上,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事故中,以瓦斯为主体,其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事故的近一半左右。而这些事故中,都与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矿井地质工作是所有煤矿技术和工艺的前提。尤其是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地址工作更加彰显重要性。良好的矿井地质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很多矿井事故的发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以保护建设单位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一、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煤矿生产要以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程序为基础,而矿井地质工作所收集的资料和技术成果是这些规范制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对煤层的状态、结构、水文等特征达到准确的了解,才能提出合理的设计,保证生产的安全、有效、有序的完成。

  中国环境监测最新期刊目录

美国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的发展应用及启示————作者:张春雷;舒安杰;赵良;周群博;李启明;邱波;杨阳;王利国;黄海威;

摘要:为了推动我国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研究了美国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我国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发展的工作建议。研究表明,美国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制定了详细的法规标准,为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的...

基于卫星遥感叶绿素产品的湖北省典型湖库水华预警监测研究————作者:张媛;熊晶;汤敏喆;张煦;

摘要:以湖北省典型湖库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了适用于湖北省典型湖库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并在2023年2—10月开展了水华预警业务化应用示范。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精度较高,能有效预警湖北省湖库水华的发生。(2)湖北省大多数湖库在监测时段内的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均未达到水华预警级别,但龙感湖、斧头湖以及丹江口支流部分水域有触发预警的情况,存在水华发生风险。(...

静态箱法与分流法在切割器评价中的差异研究————作者:刘佳琪;张国城;王瑜;吴丹;田莹;潘一廷;屈晓虎;张艳伟;

摘要:静态箱法和分流法作为PM2.5/PM10切割器性能评价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在国内计量机构中均有应用,但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一直未被报道和引起重视。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某一旋风式PM2.5切割器进行评价,得到的Da50(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粒子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分别为2.38 μm和2.31 μm,显示出明...

青藏高原东坡四峨山区域黑碳浓度特征与来源解析————作者:原之荷;曾思影;张小玲;李君泽;何雨璐;袁亮;王婧怡;

摘要:黑碳是重要的大气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成分,对气候、环境与健康都有不利影响。基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青藏高原东坡四峨山区域(山区农村)黑碳浓度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黑碳的浓度变化特征和来源,并与同期成都市区黑碳浓度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四峨山区域黑碳平均浓度为2.26 μg/m3,比城市地区低0.72 μg/m3。四峨山区域黑碳月平均浓...

我国碳市场实施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作者:王军霞;夏青;刘通浩;孙国翠;

摘要:“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建设并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双碳”目标的有效政策手段。我国碳市场分为地区试点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前者为后者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和参考。该文基于我国碳市场“试点先行—全国推广”的实践路径展开分析,指出全国碳市场虽起步较晚,但通过制度优化实现碳价格稳中有升、交易规模持续扩容的阶段性成效。当前碳市场存在碳价激励作用相对有限、交易主体及产品略显单一、交易制度不够完...

挥发性有机物罐采样法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作者:余楠;袁华明;樊禄;袁娇阳;张鹏辉;杨嘉伟;谭丽;陈波;

摘要:介绍了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关键设备的核查方法。选用氮中57组分气体标准物质,建立浓缩仪的进样通道吸附性、苏玛罐一致性及吸附性的核查方法,通过比对结果相对偏差,判断浓缩仪通路及苏玛罐对数据的影响;使用氮中异丁烷气体标准物质建立了稀释装置稀释比核查方法,通过与瓶装标气比对相对偏差,判断稀释仪的稀释倍数及混匀情况是否异常。该方法可以有效判断样品分析时,异常数据的来源,大幅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分析————作者:车祥;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区域VOCs排放快速筛查,但尚缺少对各类VOCs走航监测技术特点的研究,以及在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分析。基于实验室测试,探讨了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PI-TOF)原理走航监测设备定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曲线的稳定性。在模拟工作条件下,多数污染物测值平均误差超过30%,且在50 d内各污染物监测浓度下降3.5%~59.6%,平均下降37.8%。提...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色散红外CO2浓度观测仪的校准方案————作者:卢芷若;曹畅;李旭辉;胡凝;肖薇;徐家平;刘远泽;

摘要:利用非色散红外CO2浓度观测仪器进行高密度组网观测是准确量化城市CO2排放量和明晰城市大气CO2浓度时空变化精细特征的重要手段。基于一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非色散红外CO2浓度观测仪器,开展了跨季节的外场平行比对实验,明确了环境要素对该仪器的影响。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校准效果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

S波段气象雷达电磁辐射选频与非选频监测模式对比分析————作者:陈雅芬;吴科庆;王亮;穆晨旸;范梦池;

摘要:常规的电磁辐射监测仪分为选频和非选频2种,其测量原理、测量频段和测试精度各不相同,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监测场景。分别用2种监测模式对某气象雷达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探索2种测量设备的优缺点与监测结果的差异性,以便在未来雷达设施辐射环境监测中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更科学地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结果显示:如果目的仅是监测某个特定雷达产生的辐射,为了应对多源辐射干扰,宜采用选频监测技术,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

以延安市为例探讨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作者:李贝;张起明;温倩倩;康晶;王刚;季红超;罗海江;

摘要:根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2006年以来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林地生态用地增加、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减少,“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整体上呈现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的特点,林地生态用地大范围增加,中心城区的其他生产用地和城...

环境空气PM2.5中汞的高效检测及风险评估————作者:徐冬梅;史绵红;王鑫;吴明胤;张敏;

摘要:为实现环境空气PM2.5中汞的标准化采样与快速分析,建立了一种特氟龙滤膜采样-直接进样-测汞仪检测PM2.5中汞的检测方法。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系统考察了方法的应用可行性(标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在测量范围为0~5 ng时,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2 ng,不同含量水平实际样品的相对偏差为0.4%~6...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的眉山市一次PM2.5污染过程及气象成因分析————作者:罗静兰;陈宁;吕莲;胡超;高艺珂;

摘要:利用无人机对眉山市2022年12月21—25日污染过程中的污染物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垂直观测,并结合同期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空气质量数据和HYSPLIT的48 h后向轨迹,对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污染过程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日PM2.5/PM10范围为0.80~0.90,此次污染过程主要为PM2.5

集成学习算法结合经验模型预测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作者:杏艳;宋新宇;李飞;李茂刚;郭琦;张霖琳;

摘要:城市污染排放的智能化监测对于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具有复杂的非线性、随机性和趋势性特点,因此,基于传统单变量模型的预测,难以满足城市污染排放精准预测的需求。为提高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结合经验模型的城市污染物排放数据智能化精准预测方法,收集了陕西省2017—2021年各市(区)污染物排放数据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多个决策树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

基于SF6示踪检测的华北某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分析————作者:王伟;韦煜;卢毓鹏;杜斌;牛澍;牟祺;

摘要:为明确华北某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扩散规律、影响因素及影响范围,采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示踪检测气体开展示踪检测实验。SF6气体在烟囱70 m监测平台处释放,在下风向距离释放源1、2、4、7、10 km处,分别布设3、6、15、10、8个采样点位。结果表明:在当地主导风西南风、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及北部山脉阻挡等条件下,采样区域东北方向4~7 km范围内点位的...

“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作者:朱南华诺娃;游代安;徐宁宁;张静;滕佳华;张建辉;王霓妮;

摘要:《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三步走”目标,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架构,即通过“叠加、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4个层次和“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周期、多要素综...

基于EnMAP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烃类指数在塑料大棚分布提取中的应用————作者:李旭文;郭金金;姜晟;王甜甜;颜瑾;吉鑫;张蓓蓓;魏高磊;朱泽斌;潘振宇;

摘要:利用德国EnMAP卫星HSI传感器获取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24年4月22日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探索了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使用价值。基于1 728nm附近塑料烃类分子振动导致的倍频吸收谷光谱特征,利用EnMAP HSI在该波长区域的波段组合构建了遥感烃类指数(HI),实现了农田温室塑料大棚分布信息的大范围快速、准确提取。初步应用效果表明:EnMAP HSI数据以其丰富的高光谱信息,能够在农业农村污...

福建省东南地区环境γ辐射时空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作者:梁美霞;陆智新;陈东军;林晓东;黄丽华;

摘要:了解和掌握福建省东南地区环境γ辐射累积剂量本底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评价福建省东南地区环境γ辐射本底水平提供参考。2019—2020年在福建省东南地区设置25个监测点,采用热释光剂量片累积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研究周期内,环境γ辐射剂量率排序为泉州(126.99±14.00) nGy/h﹥漳州(118.07±13.53)nGy/h﹥厦门(114...

“十三五”期间巢湖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作者:刘阳;张劲松;王欢;孙亚敏;唐萍;余晓美;

摘要:采用LOESS回归、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巢湖叶绿素a浓度、主要营养盐及水文气象的变化趋势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为西高东低(2018年除外),且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东半湖的叶绿素a浓度显著上升,西半湖的叶绿素a浓度在2017年之前较低,在2018—2019年呈快速上升趋势。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略高,空间分布呈...

南京市生态空间结构及连通性动态变化分析————作者:朱希希;侯玉婧;王甜甜;张宗祥;黄辉;王树祥;

摘要:基于1990—2020年7期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转移矩阵、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南京市生态用地结构与景观连通性的关系以及重要生态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南京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土地来源,1990—2020年,生态景观组分数量增加近5倍,等效连通面积(ECA)下降了24.24%,网络连通度(DOC)降低了3.48%,表明生态用地...

利用AI Earth平台和Sentinel-2 MSI数据进行江苏省重点湖库蓝藻水华与水生植物时空监测————作者:姜明岑;李文攀;解鑫;张虎军;宋挺;

摘要:蓝藻水华已成为湖泊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及水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水生植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基础营养角色,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结合阿里巴巴达摩院AI Earth平台和欧洲航天局Sentinel-2 MSI数据,基于物候学原理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型湖库的蓝藻水华和水生植物自动识别业务系统,并对江苏省12个存在蓝藻水华风险的湖库的蓝藻水华和水生植物...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