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193/Q
国际标准刊号:1000-7083
主办单位: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四川动物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生态学杂志》农业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环境监测》农业环境期刊

  【杂志简介】

  《四川动物》杂志创刊于1981年,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动物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以从事动物学、生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广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是:服务经济建设和促进学术繁荣,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反映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动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研究报告、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基础资料与简报、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经济动物与养殖、教学园地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沿海双齿近相手蟹9个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徐敬明;杨明柳;吴斌;阎冰481-488

  大熊猫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整合子研究

  闫国栋;刘颂蕊;侯蓉;高彤彤;王爽;代鹏飞;邓林;林居纯489-493

  黄渤海海域口虾蛄野生资源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丁鸽;张代臻;张华彬;赵玲玲;张蓓蓓;唐伯平494-499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的波动不对称性

  田华香;胡凤霞;胡海洋;燕帅国;赵晓进500-504

  鲤科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鳞片显微研究

  周伟;李明会;李有兰;谢思思505-510+517

  褪黑素对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致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

  黄文捷;冯为;李阳;陈于511-517

  中华齿刺甲抗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

  张凤娟;王岩;汪露;李肇阳;陶波林;马纪518-523

  核心论文代发范文:紫薇扦插生根特征和形态解剖学研究

  摘要:以紫薇岱宗2号品种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和木质化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时期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木质化枝条优于木质化枝条。通过对半木质化枝插穗生根过程进行形态学和解剖观察,表明插穗茎内无根原基, 不定根原基为诱发型的,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与初生射线的交叉处。

  关键词:紫薇,扦插,不定根,解剖学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又名百日红,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洁古朴,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值少花的盛夏,观赏价值很高,花期6至9月,花期较长,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分布于华东、华中与西南地区。紫薇以种子繁殖为主,但是种苗遗传稳定性较差,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易保存,而扦插繁殖是有效的快繁途径。有关紫薇扦插生根形态解剖学研究很少见报道。本试验从不同扦插时期的紫薇生根情况以及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入手,以期对紫薇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四川动物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鸟类分布新记录——印度石鸻————作者:赵旺林;王渊;普布次仁;王新;聂晓伟;

摘要:<正>2024年8月22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果果塘大拐弯附近(95°18′E,29°20′N,海拔820 m),观察到1只石鸻科Burhinidae鸟类(图1)。此鸟腿长,黄色带沙棕色;喙前端黑色,基部黄色;瞳孔黑色,虹膜黄色;翅膀上有3条棕色条纹和2条白色条纹平行相间,黑色飞羽边缘清晰可见,确定为印度石鸻Burhinus indicus

海南省鸟类新记录——栗头(开鸟)————作者:马丁;杨博仁;李丹;

摘要:<正>2024年11月3日18∶00左右,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内(110.764 466°E,19.604 961°N)一棵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观测到1只鹭科Ardeidae鸟类(图1),其体长约45 cm,喙短而粗,全身棕褐色,头顶、冠羽和后颈暗栗色,颈侧、肩和背栗红色,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褐色。经观察并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高山同域鸡形目鸟类的时空分化研究————作者:刘名洋;姚雪岚;李旭琴;赵鹏;李忠伦;李英;蒋勇;阮光发;杨楠;

摘要: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3种高山雉类的...

水蛭共生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及其分离鉴定技术研究现状————作者:李重言;周智威;段佳丽;代锦;吴江;孙群;

摘要:水蛭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和稻田等淡水环境,其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然而,水蛭体内共生的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叮咬或治疗过程进入人体,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共生微生物主要分布于水蛭的口腔、消化道、肾盂和膀胱中。随着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的进步,新型的微生物培养鉴定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理解野生水蛭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代谢途径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阐...

《四川动物》杂志稿约(精简版)(2024年12月修订)

摘要:<正>1本刊性质和稿件范围《四川动物》杂志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动物学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生物科学类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报道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本刊设有研究报告、基础资料、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教学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摘要:<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在住建部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日在四川省民政厅重新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6年成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党支部

圈养马来熊肠道细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作者:周红燕;尹彦强;刘媛;李燕;洪明生;滕明生;刘智豪;袁施彬;王乐;张泽钧;

摘要: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探明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对其饲养管理的意义,本研究对重庆动物园8只圈养马来熊的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门水平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优势菌群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梭状芽孢杆菌属1 Cl...

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 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欢迎订阅2025年第44卷四川动物杂志

摘要:<正>四川动物杂志系四川省动物学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创刊于1981年,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动物学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

湖北省无尾两栖动物三新记录种与宜章臭蛙湖北种群的补充描述————作者:李茂良;胡昌昊;董俊材;李辰亮;吕植桐;姜德纯;李家堂;

摘要:2023年4—7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采集到一系列蛙科Ranidae与角蟾科Megophryidae物种标本,经形态学比较和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中华湍蛙Amolops sinensis、贵师掌突蟾Leptobrachella yunyangensis、桑植角蟾Boulenophrys sangzhiensis 3种湖北省两栖类新记录种,同时确认了宜章...

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研究————作者:王钦;曾旭茂;夏治俊;王硕;吴梦寒;邹鑫华;刘飞;王剑伟;

摘要:基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在赤水河河源段的逐月采样,对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的年龄、生长、繁殖和摄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样本由4个龄组组成,雌雄比1∶0.66。体重(W)和体长(L)关系为:W=3.505×10-6L3.304,经统计检验,b>3,呈正异速生长。用von Bert...

四川木里县发现白化毛冠鹿————作者:付满;中央次尔;罗旭;

摘要:<正>2024年5—9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博窝乡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1只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该个体全身灰白色,头部毛冠浅棕色,虹膜黑色,獠牙不明显(图1:A,B),确定为1只白化雌性毛冠鹿。在同一海拔同一红外相机机位也拍摄到了正常体色的毛冠鹿(图1:C),除毛色有明显差异外,体型和其他形态特征均无较大差异

白星花金龟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处理条件下内参基因筛选————作者:范新源;佟一杰;徐小博;赵政宇;陈新;高梦洁;付恩泽;周歧海;白明;

摘要: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和经济昆虫。采用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20E)处理白星花金龟幼虫,并通过GeNorm、NormFinder、ΔCt法和BestKeeper等方法评估了8个候选内参基因(Rps3、EF-1α、27A、AK、Act、GAPDH、Rps18、Tub)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efFinder的综合排名,Rps3、Rps18和EF-1...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社区犬只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作者:杨琬婧;樊星;燕霞;苏小艳;刘颂蕊;侯蓉;杨梅;陈红;刘梅龄;李林;岳婵娟;

摘要: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其周边村落饲养犬只较多,但犬只感染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情况和数据并不清楚。为掌握大熊猫公园成都片区毗邻的村落犬只弓形虫感染情况及潜在风险因素,于2022—2023年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毗邻的11个村/镇/社区饲养犬只居民进行逐户走访、问卷调查,收集了犬只性别、年龄、犬种数据,并...

安徽省鸟类新记录——三趾鸥————作者:罗星宇;潘扬;杨晨露;汪柳菲;阚明瑞;王雪峰;陈春丽;杨敏;汪骏;

摘要:<正>2024年11月20日13∶50,笔者在安徽省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菜子湖岸边带泥滩地中(117.092 295 44°E,30.749 356 13°N,海拔12 m),发现1具鸥科Laridae鸟类的新鲜尸体(图1),该个体整体呈灰白色,喙黑色且端部略向下弯曲,头、颈部具灰色羽带,后颈有新月形黑色横带,眼后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灰色,具有黑色羽缘和尖端,次级飞羽暗灰色,具有白色尖端,脚黑色...

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更新生长发育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作者:王文玲;刘天骄;李雨芯;郑冰权;何飞;彭波;周世强;李德生;冉江洪;

摘要:2023年4—7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岷山山系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的更新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川箭竹的发笋期约60 d,平均发笋时间为(30.23±0.71) d,平均发笋量为(5.41±0.27)株/m2,活竹密度为(32.72±1.04)株/m2;(2)青川箭竹幼笋-幼竹的高度...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巨蟹蛛记述(蜘蛛目:巨蟹蛛科)————作者:曹锐;张贺;刘杰;王国兵;胡昌昊;

摘要:基于采自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蜘蛛标本,记述了巨蟹蛛科Sparassidae Bertkau, 1872的2个物种:伪遁蛛属Pseudopoda J?ger, 2000的新种,命名为官山伪遁蛛P. guanshanensis Hu, Zhang&Liu, sp. nov和巨蟹蛛属Heteropoda Latreille, 1804的瓶巨蟹蛛H.amphora Fox, 1936。本文提供了这2...

冬眠期和活跃期密点麻蜥不同器官的抗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比较————作者:琚湘瑶;林希楷;钟秋梅;周思宇;王建礼;

摘要:氧化应激是调节种群适应的重要生态和进化驱动力,并可能与动物的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为探究冬眠期蜥蜴不同器官氧化应激的特异性及肠道菌群的可能作用,比较了冬季(冬眠期)和夏季(活跃期)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的脑、肾脏、小肠和前肢肌肉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夏季密点麻蜥的脑、肾脏和骨骼肌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冬季,且脑和骨骼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肾脏和骨骼...

钩盲蛇产卵及孵化报道————作者:崔张波;方国鑫;杨典成;黄松;

摘要:<正>钩盲蛇Indotyphlops braminus (Daudin, 1803)隶属于盲蛇科Typhlopidae印度盲蛇属Indotyphlops,是目前已知全世界体型最小的蛇类之一,也是唯一完全行孤雌生殖的蛇类。全世界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和地区(香港、澳门、台湾、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重庆、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分布海拔0~2 00...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摘要:<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在住建部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日在四川省民政厅重新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6年成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党支部

甘肃省鸟类新记录——黑翅鸢————作者:张亚莉;李佳华;段意诚;彭亮飞;熊能;包新康;

摘要:<正>2022年12月1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火车站泾河湾附近(106°42′30″E,35°32′51″N,海拔1 338 m)拍摄到停栖于电线上撕食1只鼠类的小型猛禽(图1:左),该鸟具有明显的黑色肩部斑块,眼先具黑斑,头顶及翼覆羽灰色,脸及胸腹部白色,虹膜红色,蜡膜黄色,喙黑色,趾黄色。2024年1月14日,于该区域的电线上再次拍摄到该种鸟类(图1:右)。查阅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定...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