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生态科学》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及时报道林业与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反映林业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林业与生态科学》主要刊登林学、生态学、园艺、园林与旅游、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专论与综述等。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林业与生态科学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林业与生态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截叶铁扫帚超嫩梢扦插生根的影响————作者:樊文青;胡一帆;史宝胜;周晓慧;
摘要:从生理生化层面解析截叶铁扫帚扦插繁殖的生根机制,本研究以截叶铁扫帚顶部未木质化的嫩梢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浓度处理下,截叶铁扫帚扦插生根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截叶铁扫帚的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1500 mg/L的NAA速蘸5 s后扦插,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长为9.46 cm,平均根数为2.36条,为本试验最佳扦插处理。在愈伤组织及不定根...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燕山石质山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作者:曹宇朦;卢金平;许中旗;马娇娇;魏浩亮;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燕山石质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燕山北部地区2种植被恢复模式,即人工纯林和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组对比试验(纯林试验组和混交林试验组),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造林16 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之间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基于“胞-链-形”修正模型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评价研究——以宋古城村为例————作者:陈铁铮;周坤;
摘要: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与灵魂,但景观基因“胞-链-形”理论局限于物质景观的探索,未能涵盖非物质景观层面。将非物质文化景观引入景观基因胞中,通过“胞、链、形”间的内在联系修正景观基因“胞-链-形”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和四分图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胞、链、形”3个角度,共计6个维度,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胞-链-形”评价体系,并以宋古城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魏可新;朱琪;李阳;李晓刚;马增旺;李玉灵;
摘要: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 森林公园林木枯倒驱动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作者:胡娟娟;李律己;彭钰雯; 摘要: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2018年98块典型样地调查中的枯倒木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2018年南京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紫金山DEM数据、研究区矢量路网及居民点数据,在计算样地枯倒木蓄积量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地理探测器交互作用分析,进行研究区林木枯倒驱动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98块样地枯倒木蓄积量合计... 饲料桑对盐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作者:贾晨阳;田婕;张通;李红姣; 摘要:为探究饲料桑在盐碱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以1 a生桂109号杂交饲料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对饲料桑幼苗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饲料桑生理指标对不同盐碱胁迫响应的差异,探究其耐盐碱机理。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后,饲料桑幼苗的叶片形态受到抑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加强。此外,其生理生化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T 枝干轮纹病对苹果树体矿质营养的影响————作者:李砚竹;李婷爱;张林尧;戴蓬博;胡同乐;曹克强; 摘要:为了明确枝干轮纹病对苹果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火焰光度计法、钒钼黄比色法、甲亚胺-H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健康植株和发生轮纹病植株叶片组织中11种常见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初步发现钾、锰、锌3种矿质元素含量在健康树和发病树间的叶片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了健康植株和不同发病等级植株间的枝条和叶片中3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发现枝干轮纹病发病等级...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感知恢复性效果及季节性差异研究————作者:孙鑫磊;田宏;冻方明;杨会娟; 摘要:以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典型样地的四季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差异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测量典型样地景观的感知恢复性效果及景观特征的感知,使用SPSS 26.0软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法、多重线性回归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典型样地景观四季恢复性效果差异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各类型城市森林在夏秋季节的感知恢复效果最为显著。其中,近自然林在四季中表现出最佳的恢复性效果,秋季近自然道路林和夏季近自... 自然降温条件下外源ABA对大叶女贞抗寒性的影响————作者:韩霜;杨丽;李继泉;黄大庄;张晓飞; 摘要:为探讨外源ABA对大叶女贞抗寒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喷施不同浓度ABA(100、200、300和400μmol/L)后叶片生理指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自2022年10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的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在降温初期逐渐上升,于11月15日后大幅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持续... 兼性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6对杞柳转运铅、镉的影响————作者:陈平;周健;王倩;苏蓓蓓;黄大庄;牛小云; 摘要:为了探究兼性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6对杞柳转运重金属的作用机制,以水培生根的当年生杞柳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菌株B6不同的接种方式对杞柳转运Pb、C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菌株B6显著促进了Pb的转运,抑制了Cd的转运。(2)杞柳根系与土壤同时接种巨大芽孢杆菌B6对Pb的转运作用高于仅在杞柳根系接种菌株B6,杞柳叶和枝部的促进效果分别提升了65.80%和42.74%。(3)结构方... 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种子的诱变效应————作者:方玉静;韩荣;黄泽维;董梦涵;张芹; 摘要:为深入了解60Co-γ射线对金莲花的诱变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金莲花干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染色体压片技术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技术对金莲花诱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金莲花的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株高、叶面积、根长以及花朵直径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变异率逐渐升高,且60
生物法协同净化养殖场CH4与高氨氮废水及生物强化效果研究————作者:李响;刘臻岳;李雨晴;冯曼;梁学优;陈苗苗;高志岭;刘春敬;范玉婧;
摘要:畜禽养殖场粪污管理是大气甲烷(CH4)的一个重要人为排放源,而利用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是有效控制这一排放的有效策略。甲烷氧化菌的生长依赖于外部氮源的供给,而养殖场废水作为一种高浓度含氮废水,具有作为生物除CH4过程中氮源的巨大潜力。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净化畜禽养殖场CH4排放和养殖废水的生物技术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运行2座生...
中国湿地碳库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作者:肖国良;李天森;
摘要: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巨大的碳汇功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湿地碳库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选取中国知网2003-2023年间的文献数据,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视图等探讨我国湿地碳库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我国湿地碳库领域相关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有机碳、碳储量、碳循环、气候因子等是当前湿地碳库领域...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响应————作者:周琳;杜敏;杨晓楠;张爱军;荣国华;李博文;
摘要:为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选取杨家沟内灌木+草地(GC)、乔木+草地(QC)、乔木+灌木+草地(QGC)和董庄沟内自然恢复草地(C)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结构下土壤水文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草地相比,灌草、乔草、乔灌草对增加土壤黏粒、粉粒,降低土壤砂粒的效果较好,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地。(2)与草地相比,其他3种植被结构的有...
新疆5A级景区生态旅游舒适度研究————作者:周伟梁;
摘要:为了对新疆代表性景区的生态旅游舒适度进行科学化测度,以新疆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将绿视率引入旅游舒适度研究中,在传统旅游舒适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游客温湿度体感、风效体感和绿视率视觉感知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舒适度评价体系。在基于Python语言编程对旅游社交平台游客上传照片进行绿视率识别和新疆各大气象站点气候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疆5A级景区生态旅游舒适度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新疆5A级景区的绿视率普遍...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城市街道微气候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作者:韩萌;陈小平;
摘要:为探究城市街道微气候领域的发展情况,更加精准把握其研究前景,采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6.2.R4和VOSviewer 1.6.19软件,基于2009-2022年度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发表的文献信息,对城市街道微气候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研究热点和趋势前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在各个学科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整体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该领域的研...
资源型城市景观特征识别及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以迁安市为例————作者:崔家豪;徐磊;张贵军;周智;
摘要: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资源型城市景观健康状态,对景观进行科学管护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研究选择土地利用、坡度、高程等8个景观特征要素,使用二阶聚类和格式塔归档法对迁安市进行景观特征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健康-影响-风险”模型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景观特征区域为评价单元,使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景观健康综合指数,分析1995-2020年迁安市景观健康状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作者:张玉霞;汤萃文;郑传贺;苏艳斌;王瑛瑛;
摘要:连古城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未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故开展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分析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便保护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选取连古城保护区2002-2020年4期LandsatTM/ETM+/OLI时间序列影像为研究数据,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
东北红豆杉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作者:刘学;刁云飞;张苏;
摘要:典型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分析东北红豆杉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结构差异,拟为保护区植被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参照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于2023年在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5块40 m×40 m的固定监测样地,以5种典型植物群落即落叶松林(ML1)、蒙古栎林(ML2)、白桦阔叶林(ML3)、针阔混交林(ML4)和阔叶红松林(ML5)为研...
白桦次生林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变化与预测————作者:董中康;杨彩琪;李永宁;付立华;张菲;张岩;
摘要: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期冠层影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林冠开度差异,选择马尔科夫模型、GM(1,1)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回归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对间伐后林冠开度...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南林学院学报
- 省级《北方园艺》
- 省级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省级园艺与种苗
- 省级吉林农业
- 北大核心《气象科技》
- 国家级《林业劳动安全》
- 北大核心《森林与环境学报》
- 省级《农村科技》
- 省级杭州农业与科技
- 国家级《森林与人类》
- 省级山西农业科学
- 省级《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今日养猪业》
- 北大核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热带农业》
- 国家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干旱区地理》
- 国家级中国棉麻流通经济
- 省级《湖南饲料》
- 北大核心《海洋工程》
- 国家级《中国畜牧业》
- 北大核心《西北植物学报》
- 国家级《农村经营管理》
- 省级《现代渔业信息》
- 省级时代农机
- 省级《中国饲料》
- 国家级《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