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人口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043/C
国际标准刊号:1000-7881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看中国人口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就业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天文爱好者杂志编辑部

   《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人口科学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及时反映人口与劳动领域及交叉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学发展的重要窗口,它为国家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信息和对策。

  《中国人口科学》为了适应人口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人口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实行部分论文的匿名审稿制,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受到人口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誉为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期刊,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中国人口科学》着重刊登具有较高质量的人口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 主要栏目: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与社会、国际人口比较、人口与生态环境。获奖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奖。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与社会、国际人口比较、人口与生态环境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国人口科学》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中国人口科学》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中国人口科学》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阅读推荐:人口与发展

  《人口与发展》是一本由北京大学主办,以人口、老龄、健康、劳动、统计、计划生育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学术期刊,自2000年改版扩版以来,以其一流的学术水准、严格规范的编辑体例受到学术界的推崇与好评。

  中国人口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人口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学术期刊,连续被中国知网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人口科学》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中国人口科学》着重刊登高质量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等...

职业流动的工资效应——基于任务分析框架的发现————作者:王瑜;郭恺钊;

摘要:职业流动是社会性流动的重要形式,更是提高劳动力要素配置水平的关键过程。文章基于任务分析框架,借助职业间任务距离刻画异质性职业流动,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职业流动对工资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间任务距离的增加将抑制工资增长,证实了职业流动存在工资惩罚效应。40~60岁、城镇户口、高中及以下、被动流动的劳动者面临的工资惩罚效应更大,而职...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人口科学》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四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该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队列红利——基于教育和经验回报的测算————作者:李冰冰;曲玥;程杰;

摘要:中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文章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队列红利”分析框架,同时考虑教育回报、经验回报及不同队列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测算了新进入劳动力市场队列和即将退出队列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CULS)测算发现,教育回报率从2001年的6.50%上升至2010年的9.57%,2010~2023年保持在9%以上;2005年以前经验回报极低...

“35岁现象”存在吗——基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作者:付伟豪;刘相波;崔慧敏;

摘要:准确研判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35岁现象”,对于优化就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2~2022年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收入、就业、工作转换、工作搜寻四个方面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35岁现象”并非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指标在35岁后的快速恶化趋势,而是源自劳动者失业风险逐步上升与工作转换能力衰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预期。具体而言:(1)各年龄组内劳动者收入随...

地方养老服务立法对养老方式转变的影响——结构功能主义视域下的准自然实验————作者:王永梅;苗鑫;何锦前;赵福乾;

摘要:2014年以来,地方人大着力通过养老服务立法为养老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文章以结构功能主义框架为指导,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2020年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交叠DID模型,分析了地方养老服务立法对养老方式转变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养老服务立法在夯实家庭养老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养老水平,相应效应具有普适性,但对城镇老人和中等教育水平的老人选择社会养老方式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技术嵌入养老:智慧健康养老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作者:张元梦;王尚瑞;马青山;

摘要:智慧健康养老作为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新型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高品质智能产品和服务,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健康养老政策对老年人不同维度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施智慧健康养老政策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与过去一年相比的健康状况,也有助于降低抑郁风险;(2)智慧健康养老政策通过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家庭...

老年劳动参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作者:周晓蒙;姜琛;周越;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针对老年劳动供给和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老年劳动参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劳动参与对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参与均能延缓认知衰退且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身体健康效应和心理健康效应是老年劳动参与对认知功能发挥积极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其中,农...

中国老年人口失能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再估计————作者:李逸超;米红;

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和2008~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构建了有信息先验的贝叶斯多状态模型,刻画了死亡概率修正后老年人口健康状态转移规律,测度了分城乡失能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中国老年人失能预期寿命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在绝对水平上,城镇老人轻度、中度与重度失能预期寿命显著长于乡村老人。在...

认识中国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理论、经验和政策————作者:蔡昉;

摘要: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是人口老龄化的派生结果,相应趋势与区域发展差异相互影响,以致一些地区形成未富先老的特征。未富先老既是老龄化一般趋势中的一种特例,也体现老龄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特征。国家或区域间的人口转变差异和人口迁移流动性只要足够大,就有可能导致区域人口特征差异和人口增减分化。文章以国际经验为参照,分析了中国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现状、特点和成因,探讨了人口重新配置的趋同及趋异效应。研究指出,在区...

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常态化帮扶:制度逻辑与治理转型————作者:王小林;金冉;

摘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制度,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了一个低收入问题治理分析框架,使用城乡住户调查等数据,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相对性和多维不平等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对A省H市改革试点的调研,总结了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的经验与问题。文章认为,在转型过渡阶段,低收入人口帮扶的目标应向全面提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发展能力及韧性转变。然而,这一过程仍面临诸多...

机器人应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作者:苏妍;逯进;贺晓丽;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愈发显现。文章使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机器人应用与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相应效应突出地表现在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稳定性和福利保障水平等方面;(2)机器人应用可通过提升技能需求、提高生产率和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来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3)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对中老年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来自CHARLS数据的证据————作者:汪伟;吴梦萱;王建楠;余玲铮;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机器人应用引发的就业结构与劳动技能需求变化如何影响中老年劳动者的退休决策,已成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采用2011、2013、2015和2018年4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机器人安装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中老年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中老年劳动者的延迟退休意愿与意愿延迟退休时长。机器...

中国细分行业的就业核算研究:数据比较、重构与应用————作者:封永刚;项智取;

摘要:就业规模扩大难以为继时,就业在行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当前的各种非专项就业统计,只能同时满足“行业细分性”“时期连续性”“方法科学性”中的两项特性,就业配置研究的数据基础不够完善。囿于此,学界衍生出将多种来源的数据交叉互补的折中方法,以构建满足三项特性的细分行业就业数据。文章发现不同就业统计的设计差异明显,统计结果难以保持一致,强制交叉互补会引发较大的核算偏误。人口调查的就...

《中国人口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学术期刊,连续被中国知网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人口科学》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生育支持组合对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态度的影响——基于线上调查实验数据的发现————作者:陈滔;胡安宁;

摘要:全面认识生育支持措施的组合效应,是现阶段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前提。文章基于调查实验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生育支持措施组合对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的经济支持、时间支持、照料支持均正向影响二孩生育态度,但从组合效应来看,不同支持措施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较高的经济支持与照料支持相结合能够产生正向协同效应,强化对二孩生育态度的积极作用;但延长产假与...

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国生育年龄模式的变动与国际比较————作者:何雨辰;於嘉;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理解生育水平的变动,文章利用历年人口普查与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引入生命周期视角,刻画了中国生育年龄模式的变动及其城乡差异,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适龄生育期(20~29岁)女性的累积生育水平从1990年的1.73逐步下降至2010年的1.04、2020年的0.77;在生命周期视角下,10年后相应队列女性到达晚育期(30~39岁)时的生育...

国内大型社会调查数据中的流动人口结构比较分析————作者:周皓;雷琳旋;

摘要:数据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比较了国内6个大型社会调查中“流动人口”的定义,探讨了各流动人口样本结构与全国总体的差异,并基于相同的模型设置呈现了样本结构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社会调查对流动人口的定义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应不同的研究总体;(2)不同调查估计的流动人口比例差异较大,且省际和省内县际流动的比例远低于小普查;(3)各调查中的流动人口样本,...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人口科学》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四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该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中国人口科学》着重刊登高质量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

社会调查中的“观众效应”:在场旁观者对老年人作答表现的影响————作者:马琦峰;吴一敏;杜鹏;

摘要:在社会调查中,老年人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而言,其作答表现更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从而损害调查的数据质量、研究发现及政策决策的有效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关于老龄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决策高度依赖调查数据质量。为此,文章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例,使用社会促进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调查环境中旁观者因素对老年人作答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旁观者数量负向预测老年人作答信息的缺失程度,正向预...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