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强度与环境》是关于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报道内容为振动、冲击、碰撞、失重、噪声等环境条件和结构静、动、热强度,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的理论和试验报告;有关传感器、仪器、设备研制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报告,以及上述专业国内外发展情况与动向的述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航空、航天专业、结构强度、力学环境工程、可靠性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非线性系统的频响函数分析 吴家驹,张鹏飞,付玮,丁富海,WU Jiaju,ZHANG Pengfei,FU Wei,DING Fuhai
弹性体水下发射试验的仿真研究 魏洪亮,徐志程,陆宏志,赵静,惠俊鹏,李巍,WEI Hongliang,XU Zhicheng,LU Hongzhi,ZHAO Jing,HUI Junpeng,LI Wei
火箭复合材料结构的噪声振动环境复现与特性研究 郭百森,吕海波,李明,赵振军,GUO Baisen,LYU Haibo,LI Ming,ZHAO Zhenjun
用于钻机支撑连接的螺栓疲劳寿命分析 赵克利,李鑫,李光志,雷永亮,ZHAO Keli,LI Xin,LI Guangzhi,LEI Yongliang
全样本并-串联系统屏蔽数据的统计分析 徐晓岭,王一帆,王蓉华,顾蓓青,XU Xiaoling,WANG Yifang,WANG Ronghua,GU Beiqing
空间有效载荷产品随机振动再验收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 伏洪勇,付碧红,贾艳梅,陶新,刘洋,FU Hongyong,FU Bihong,JIA Yanmei,TAO Xin,LIU Yang
基于MSC.Nastran/HyperWorks的薄壁圆筒隔框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李宇峰,晏明生,安宁,孙文杰,周进雄,LI Yufeng,YAN Mingsheng,AN Ning,SUN Wenjie,ZHOU Jinxiong
某飞机气密座舱球面框设计研究 苏雁飞,赵占文,梁尚清,SU Yanfei,ZHAO Zhanwen,LIANG Shangqing
一种用于标定过载敏感装置的小型高精度过载离心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吴瑞斌,师培峰,孙海波,WU Ruibin,SHI Peifeng,SUN Haibo
职称评定论文范文: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地质样品的应用
【摘 要】大自然神奇莫测,特别是微观元素,上个世纪很多科学家就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研究,但方法比较落后,技术跟不上,对微观世界的了解有些片面和客观,本文通过介绍目前较为先进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介绍了它的特点和原理以及跟其他方法的比较。让我们对世界上的微观元素特别是地质样品有了更加准确认识和了解。我们也探索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其前景的优越性。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地质样品,应用
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现代的分析仪器,其已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地学研究中,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并且分析结果精密准确、多元素可以同时测定等优点,这些都符合地质勘测研究的要求,而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地质样品的勘测和检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现代检测方法。
强度与环境最新期刊目录
随机载荷下电路板振动特性与引脚应力优化方法研究————作者:胡彬;孙韵韵;巫世晶;
摘要:随着航天电子设备向高性能化发展,在随机载荷等因素影响下,电路板的引脚附近容易出现开裂导致电子设备失效。本文以电路板为研究对象,研究随机载荷下电路板振动特性与引脚应力的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包含元器件和引脚的PCB基板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电路板各阶固有频率和对应振型的理论值;其次,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锤击法,测量电路板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然...
液位测量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吴毓伟;王晓晖;肖纳;吴旷达;宫文然;
摘要:液位测量是石油、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中非常广泛的需求,根据其被测液体的各类属性,适用的液位测量方法也丰富多样。液位测量方法根据是否与被测液体接触而分两大类:接触式液位测量方法和非接触式液位测量方法,一般接触式液位测量方法相较之下使用较为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而非接触式液位测量方法可以在易燃易爆、超低温、高压等应用场景下使用,以防被测液体对测量设备本身的影响。本文分析各类液位测量的方法的原理及...
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的运载火箭动特性梁模型研究————作者:罗震宇;邱静宇;周遇仁;刘建;狄文斌;冀宾;
摘要:针对不同蒙皮加筋结构的运载火箭动特性快速预测问题,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一种考虑火箭筒段细节尺寸的运载火箭等效梁模型,用于快速预测运载火箭的动特性。该梁模型中,不同的筋条形式(正交筋、三交筋、桁条)被当作不同刚度的铺层,在蒙皮上进行“平铺堆叠”。使用典型筒段的有限元模型和全箭试验结果验证该等效梁模型的计算偏差。结果表明,该梁模型在一阶弯曲、扭转、纵向模态频率计算上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通过有限...
基于U-Net的动态结构响应重构————作者:凡逸飞;贾亮;胡金龙;崔高伟;
摘要:在实际工程中,准确且全面地监测结构动态响应是保障装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实际应用中传感器数量有限,获取完整的动态响应信息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动态响应重构方法,通过测量点的响应推断结构其他位置的响应。所构建的深度学习网络以多通道传感器数据为输入,输出未知点的动态响应,并基于U-Net架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整合了优化的RevIN层、自注意力机制和跳跃连接...
基于折纹管的捕获器设计与冲击响应分析————作者:明世朝;周益典;牛飞;姚重阳;杨东生;许俊伟;宋志博;严旭;
摘要:火工连接装置是舱段分离常用的点式分离装置,为保护舱内仪器不被分离后的螺栓损坏,需安装捕获器装置以捕获高速飞行下的螺栓。常用的捕获器存在捕获器断裂且螺栓飞出的风险,究其原因是分离后螺栓的冲击能量未被有效的耗散。为此,本文基于折纹管优异的吸能性能,提出了一种包含折纹管结构的新型捕获器。通过仿真分析得知,折纹管捕获器可通过发生钻石模式来耗散螺栓冲击能量,有效降低了捕获器外侧壳体的冲击响应。此外,经过捕获...
微重力环境下低温推进剂贮存过程热质传递特性研究————作者:贾洲侠;王磊;姚艺豪;高飞;李志强;
摘要:低温推进剂在航天任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安全可靠的贮存技术成为制约其长期在轨应用的关键。由于贮存温度远低于周围环境温度,航天器布局漏热促进了低温推进剂蒸发,使得贮箱压力升高,引起贮存安全隐患。本研究聚焦微重力条件下低温推进剂贮存中压力上升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问题,开发了自定义函数研究微重力环境下低温推进剂贮存中的压力上升规律和温度分层现象。建立了适应于液氢低温推进剂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气液相变模型,开...
“冲击动力学分析与试验”专刊征稿
摘要:<正>冲击动力学作为力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进展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应用的不断发展,其研究对于理解材料和结构在强瞬态、高量级冲击环境下的行为至关重要。《强度与环境》作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力学领域科技核心期刊,为促进冲击动力学领域技术发展、学术成果转化,征集冲击动力学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通讯和综述评论。一、专刊主编本期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索涛教授担任专刊...
结构刚度对水击压力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作者:陈香言;赵雷洋;苏浩;原凯;李明;
摘要:飞行器高速出水过程中发生空泡溃灭,附着水拍击飞行器物面,形成压力冲击。由于飞行器结构刚度的不同,其压力响应也存在较大不同。本文设计了模拟空泡溃灭的地面试验装置,采用钢板、铝板模拟不同刚度边界,开展了不同脉宽下的冲击试验,分析了滤波对水击压力响应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结构刚度下水击压力响应差异
复杂支承边界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作者:田瑞;韩涛;常亮;聂小华;
摘要:研究了基于微分变换法(DTM)求解典型梁、复杂弹性边界梁及跨中含附加弹性支承梁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的问题,详细推导了多种不同支承类型梁结构固有频率的计算方程,并分别采用微分变换法和理论方法计算了四种典型支承边界梁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验证了DTM方法的计算精度。同时,结合具体算例研究了边界支承刚度、跨中附加弹性支承刚度及位置对梁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DTM求解梁结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不...
封装焊点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综述————作者:邢睿思;王龙;侯传涛;
摘要:新型微互连与三维封装技术不断推动航天电子产品向高性能、小型化方向发展,封装焊点作为结构薄弱环节从毫米级向微米级转化,加剧了焊点失效问题的严重性,需要深入理解焊点失效机理,完善焊点寿命预测模型,提升焊点可靠性评估水平。本文梳理了材料蠕变-疲劳寿命预测基础理论,总结了热循环载荷下焊点寿命预测模型的具体形式与模型特点,分析了蠕变-疲劳载荷下模型的预测能力与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理解焊点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发展...
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轴向压缩破坏的数值模拟————作者:刘立鹏;严实;武婧书;马壮;张博雅;吴海瑞;邵颖峰;
摘要:通过试验及模拟对单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UD-CFRP)的轴向压缩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含纤维初始偏角缺陷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引入了纤维和基体的拉压失效不对称及界面的失效准则;系统研究了纤维、基体和界面性能,纤维初始偏角及纤维直径等各项参数对UD-CFRP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轴向压缩强度主要是由纤维初始偏角,基体和界面剪切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随着...
基于模态综合法的时频结合抗冲击设计分析研究————作者:郑照明月;邓新蕴;郭东;张研;霍忆辛;张平平;
摘要:水下非接触爆炸等因素引起的舰船冲击对大型舰船装备的破坏具有严酷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态综合法的时频结合抗冲设计分析方法。通过模态综合法建立了缩聚后的舰船装备动力学模型;根据时域模拟法和弹簧阻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获取了柔性边界下的冲击时域输入条件;通过仿真和坐标变换关系提取子结构薄弱环节处的冲击响应,给出了柔性边界下的大型舰船装备抗冲击设计结论和改进建议
装备实验室模拟高温与太阳辐射综合环境方法研究————作者:张俊楠;袁玉华;武玉玉;
摘要:为解决装备高温与太阳辐射环境考核“靠天吃饭”的窘境,本文基于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装备特性,提出一种高温与太阳辐射综合环境模拟技术方案。通过实验室和自然环境两种状态仿真比对,验证了试验条件的合理性,并按此开展了某装备高温与太阳辐射综合环境试验。结果表明加载方法有效模拟了温度和太阳辐射条件,装备表面材料响应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相近,技术方案可行。实验室模拟方案探索了一条装备自然环境条件实验室考核的新路线,对同...
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约束条件中子衍射测量试验件优化方法————作者:吴雨轩;南宫自军;王亮;周江帆;杨东生;
摘要:机载悬挂物早期疲劳损伤检测是其寿命评估的难点之一,为研究该问题,对机载悬挂物局部试验件进行疲劳与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量试验。针对中子衍射测量窗口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与疲劳试验寿命评估准确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一种多约束下基于响应面法的试验件优化方法。首先根据试验方案确定两类约束和试验件疲劳危险部位基准应力,然后选取合适的设计点仿真并拟合疲劳危险部位应力的响应面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切割区域进行优化,最后校核...
大跨度分支飞行器动特性理论建模方法研究————作者:秦琪;马彦会;赵黄达;段妍;张皓;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越来越多的内装载荷任务需求,当飞行器内装载荷为大跨度、弱连接时,出现的分支模态对姿态控制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弹性约束边界理论,采用“傅里叶级数+增补函数”作为横向弯曲位移假设函数,分别建立了主梁、分支梁及二者之间弹性连接的动特性理论计算模型,有效拓展了分支结构飞行器的模态预示方法。与有限元方法对比,前五阶模态频率偏差不超过2.5%
火工冲击下多层蜂窝隔冲环抗冲击性能与优化研究————作者:胡迪科;陈燕毫;刘飞星;刘志鹏;赵建平;董龙雷;
摘要: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器对冲击环境下的隔冲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得益于周期性拓扑与特殊的折叠机制,蜂窝结构拥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并广泛应用于航天结构缓冲。本文针对火工冲击环境,设计了基于多层矩形蜂窝、多层三角形蜂窝及六边形蜂窝的缓冲装置。首先,对三种构型蜂窝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数值分析软件LS-DYNA对蜂窝铝结构进行抗冲击性能分析,对比研究了三种不同构型蜂窝减冲效率。并进一步探究了蜂窝尺...
铺贴金属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击损伤特性研究————作者:万华亮;曾小苗;宋志敏;
摘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击防护,是当今航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工程领域,广泛采用金属网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击防护。在本文中,针对于铺贴金属网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展基于雷击试验方法的雷击损伤特性研究。针对铺贴金属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与蜂窝夹层结构,施加组合电流波形的雷电流分量,用来评估金属铜网的雷击损伤抑制能力。研究表明,雷击损伤区域呈现出明显的椭圆形状,碳纤维复合材料仅出现少量树脂基体的烧蚀损伤,...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刚度预测模型及振动特性分析————作者:杨慧毅;刘久周;李东武;郭宁;徐超;
摘要:在动态载荷作用下,螺栓连接部位会发生微小振幅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的长期累积容易导致连接界面磨损、预紧力衰退、以及连接刚度降低,进而显著影响装配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增加结构响应预测难度和控制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连接刚度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利用分形接触理论及有限元方法重构真实粗糙表面,其后进行接触分析以获得接触刚度。然后采用弹簧表面模型模拟真实粗糙表面的接触刚度,并将其集成于连...
基于FBG的探针式TFBG-SPR应变传感器————作者:匡江平;王则力;张勐;贾平岗;安国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BG的探针式倾斜光纤光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TFBG-SPR)应变传感器,用于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变。该传感器利用SPR损耗峰作为温度传感单元,并采用倾斜光栅纤芯模式作为应变传感单元。通过观测共振峰的偏移及纤芯模式波长的变化,实现了对应变和温度变化的监测。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可达到-251.3pm/℃,应变灵敏度为1.3pm/με。该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弱...
基于空气环境下静态氧化试验的C/SiC复合材料氧化行为与机理研究————作者:李继远;蒋仲禾;赵桂成;刘宝瑞;李尧;艾士刚;
摘要: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SiC)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摸清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氧化时间下的氧化行为与机理是开展C/SiC复合材料热结构设计的前提。本文针对C/SiC复合材料开展静态氧化试验,系统研究了在400℃~1200℃范围内的静态氧化行为,获取了材料的氧化动力学参数。采用高温热重分析仪(TGA),获取C/SiC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大功率变流技术
- 省级《建筑施工》
- 北大核心《系统科学与数学》
- 国家级《中国设备工程》
- 省级《建设监理》
- 省级《青海气象》
- 省级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国家级摩托车信息
- 北大核心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 北大核心《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有色金属
- 省级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山东水利科技
- 国家级旅游纵览
- 省级《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拳击与格斗
- 国家级水电厂自动化
- 省级上海金属钢铁分册
- 北大核心《东北大学学报》
- 省级《化工设计通讯》
- 北大核心《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 省级《安徽科技》
- 国家级国际化工信息
- 北大核心《生物加工过程》
- 省级大众用电
- 省级光子技术
- 国家级《中国煤层气》
- 省级沙棘科教纵横
- 省级《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热固性树脂》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