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水平

所属栏目:2010年10月 发布日期:2010-11-03 09:51 热度:

  摘要:创办一流军事院校关键在人才。本文从当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在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础上,从教育引导、方法手段、机制创新、营造环境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水平
  1引言
  创办一流军事院校关键在人才。履行好院校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历史使命,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建名牌高等军事学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机遇,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
  2教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广大教员政治上坚定可靠,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拔尖人才队伍渐成规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高职干部评任矛盾比较突出。总装去年开始实行评任分开制度,明确要求:已满(超)编的单位,按照不增加新的超编且要逐步减少超编的原则申报任职指标;其中已任命专业技术职务和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已达到或超过编制总数130%的单位,原则上不得申请评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未来3-5年,各院校的高职干部队伍主要是解决超编问题,大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基本上没有机会评任高职,队伍活力将受到较大影响。
  二是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这些人员中目前能够在全军叫得响,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名师名家还不够多,称得上“领军人物”的更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从学历结构上来看,目前8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都是在本院取得的博士学位,在院外取得博士学位的、特别是国内外名牌院校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还比较少。
  三是对优秀人才的引力不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许多地方单位对优秀人才给予高薪重奖,允许兼职兼薪,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高薪、高福利对高素质人才形成了极大诱惑。军队院校无论从生活待遇还是科研环境都无法与其相比,致使在同等条件下引进优秀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引进渠道不畅通,补充起来十分困难。
  四是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呼唤高素质复合型的军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是院校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这不仅要求大家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还要对部队装备建设情况、对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需求有深刻的了解。目前教员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甚至很多东西学员知道的,教员不知道,学员不知道的,教员更不知道,致使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弱。
  五是任职经历普遍单一。目前各院校教员队伍中,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比例比较低,90%以上的教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既没有基层工作实践,也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更谈不上部队任职经历。
  六是人才群体的整体效益还没有很好发挥。近年来,广大教员奋发拼搏,刻苦攻关,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群体。但站在更高要求和在全军横向比较起来,总装院校人才群体的创新精神、协作意识还要继续加强,人才群体的整体效益比较低下。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有的是受现实大环境的影响,但归结起来,根本上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机制还不够健全,培养还不够得力,方法还不够科学,对此必须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3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后一个时期,教员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里既有宏观层面的基本考虑,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正确把握教员的成才方向。一是热爱学院。这是每个教员都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要对学院的前途、单位的发展和国防教育事业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实意为学院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二是敬业奉献。要教育引导大家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及时调整那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把全部精力、全部心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力戒浮躁、淡泊名利,为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和推进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三是团结协作。科技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优秀的教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胸怀,善于团结同道合力攻关。四是严谨求实。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投机取巧,贪图虚名,追名逐利的人在学术上是很难取得成就的,要使全体教员始终保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作风,使自己取得的成果经得起同行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突出建设重点,努力培养造就新一代领军人物。一是继续更新观念。立足军队和院校建设实际,大胆吸取地方名牌院校经验,牢固树立人才靠培养、人才靠教育、人才靠爱护的正确观念,大力选拔、培养和使用好优秀人才群体。二是加大资助力度。要鼓励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开阔眼界,跟踪学术前沿。三是超常规引进拔尖人才。拔尖人才固然可以由现有人才中遴选进行系统培养,但周期长,难度大,投入高,不确定性强。四是设立柔性流动岗位。即使我们短期内不能直接引进院士级别的重量级专家,也要根据承担任务、学科发展和人才供需状况,灵活设置一些临时岗位或叫流动岗位,聘用军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有高深学术造诣的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这些岗位工作。
  三是构建培训体系,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有效手段努力实现培训工作的四个转变:一是培训目标上要由提高学历向提高素质转变。目前各院校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已经成为主体,大幅度提高教员的学历层次已经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二是培训模式上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应是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选择国内外名牌院校集中进行培训,改变过去完全由干部个人联系、凭个人意愿攻读学位的状况。三是培训方法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采取“短期应急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国内名牌院校培训”和“出国留学培训”相结合等办法,加大对各类中青年骨干的培训力度。四是培训渠道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既要依托军队院校这一主渠道,也要利用社会乃至国外教育资源进行培养。
  四是注重岗位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坚持在关键岗位上锻炼人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敢于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放手让年轻人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担当课题负责人,为他们创造直接与国际国内顶尖高手交流的机会,不断把年轻人才推向学科专业建设的最前沿,以此推动人才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跃升。二是在重大活动中摔打干部。要把完成总部赋予的任务与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要把年轻骨干在参与部队重大活动、重要演习中的表现作为工作实绩纳入考核范围,鼓励年轻骨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抓好交流任职和代职工作。确实把交流任职和代职工作作为提高教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从指导思想上把部队任职经历作为干部成长的重要环节,采取硬性措施调动积极性。
  五是加大宏观调控,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才群体。一是优化人才资源组合。良好的人才组合能够产生最佳的群体效益,在人才群体中,各类人才的知识才能应当具有互补性,人才整合不一定都追求“强强联手”,重要的是“优势互补”。二是要加大倾斜力度。对承担重要任务,从事的科研学术工作已经或将来有可能产生重大成果的人才群体,要给予政策倾斜,不仅在人员的调整使用、培养提高上要提供“绿色通道”,而且在岗位津贴的遴选、调职调级、职务评审、各类优秀人才的推荐上,要优先考虑,予以重点扶持。三是确保任务牵引。今后在科研立项、任务分配等各方面,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论证,特别对“杀手锏”武器装备的开发研制,高新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任务的承担,一方面要拓宽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另一方面也要打破内部壁垒和利益之争,站有利于人才群体强势崛起的高度,合理进行任务分配。
  六是完善工作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以任期评审、年度考核和遴选拔尖人才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机制,准确衡量工作绩效,遴选优秀人才。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构建政策透明的人才竞争平台,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良好的政策效应。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精心谋划,突出解决好目前教员队伍整体上呈现的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在人才的使用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及时给予重奖,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让广大教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优化工作环境。既要防止给部分专业技术造诣深、并不擅长做领导工作的干部配上一个行政职务,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地从事技术工作,也要避免把一些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在其职级发展受限时照顾性地安排到专业技术岗位上来,这都会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要给他们相对较长的科研周期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厚积薄发者,真正让优秀人才潜心做学问、优雅做学问。二是优化学术环境。要鼓励和支持教员打破领导、老师、权威的界限,抛弃门户之见,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开展无拘无束的学术争鸣,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创立新学说、探索新领域。三是优化生活环境。一个奋斗在一线的教员,如果每天都要为衣食住行操心,为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奔波,就很难保证其事业上不分心,在其他单位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时不动心。特别在单位的各种福利待遇上,要把教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如分房、用车、安排疗养、配备营具等,即使在职级待遇相同的情况下,领导和机关干部也要自觉向后排。四是优化人文环境。除了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外,各级领导要做教员成长的热心人、浇水人、领路人,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多交朋友,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多方奔走,主动协调,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造良好的氛围和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孔燕,王武伟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陈小莉.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军队[J].政工理论研究,2006(5):87288.
  [3]卜松林,蒋乾麟.军队政治工作学原理新编[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6.
  [4]陆雷.注重军校学员队严格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艺术[J].政工学刊,2007:42243.
  [5]张小龙,蔡敏.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院校管理体系[J]前沿理论,2007

文章标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news/csjs/201010/50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无相关信息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