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1-08-19 17:22 热度: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作为工程建设获取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测绘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针对如何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要素,提出控制测绘工程的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要素;途径
  
  测绘是采集、量测、分析、处理、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工程测绘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起伏状态,用各种图例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测绘成地形图,或者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要测绘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物地貌虽然复杂多样,但其形状和大小均可看作是由一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所决定的。测绘工程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碎部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工作。
  一测绘工程的发展
  现代测绘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控制,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的网络化,能精确、快速、可靠、实时、遥测、集成简便、安全。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分幅或分区测绘,加快测图进度。现代测绘工程的发展会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测量到人体医学测量,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等等。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要素
  (一)设备的要素
  测量仪器设备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测量工作是在室外进行,受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但影响测量工作的进展和任务的完成,而且会造成仪器损坏。所以对维护好测量仪器非常重要,正确使用、科学保养仪器是保障测量成果质量,了解仪器性能,基本构造和操作方法,加强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仪器使用年限的重要条件,每个测量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仪器落地损坏。安置仪器时根据控制点所在位置,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检查仪器脚架是否可靠,确认连接螺旋连接牢固后,方可松手。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使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在无滤光片的情况下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距部分发光二级管。
  (二)人员的要素
  人员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既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也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客体。测绘工程中人员按岗位来分可以分为测绘工程项目负责人、测绘工程管理负责人、测绘工程技术负责人、校核员、审查员等,各类人员可兼任。测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确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规定考核办法,签发有关的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组织编制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并对设计质量负责。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查机构及质量检查人员对设计质量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绩效管理能有效地调动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和潜力,持续地提高绩效水平。将绩效管理引入测绘工程的人员管理中,发挥测绘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实行收入与效益挂钩,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系统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运行中风险共担,以成本费用落实到人,分配上按劳取酬的基本原则,实行作业承包部分特殊项目采取项目承包。
  (三)文件的要素
  文件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有效动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控,测量、监控和分析这些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管理、资源、产品实现和测量,其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记录。目标管理是企业实现以质量为中心的长期或年度经营目标,强调重点管理,它不代替日常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个人与群体的自我管理与协调,以实现个人或群体目标。设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实现质量方针的重要标志,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文件还应规定职责的分配和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测量仪器规范、确认报告、验证报告、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测量程序、操作规程、允许误差极限、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的细节或清单。
  三控制测绘工程的质量的途径
  (一)检查测绘工程的数据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主要有属性检查、风格检查、图形检查、拓扑检查四种,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属性检查是检查属性数据是否丢失或者不完整,如检查特定字段是否被赋值;检查图层的表结构和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是否相同;检查字段是否在设定的枚举表中等等。风格检查是数据转化过程中最再棘手的问题之一,要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中风格的丢失问题,只有通过要素编码将不同要素对应起来,才能实现风格的转换。图形检查使得图形在进行拓扑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得以纠正。一般包括环状图形面积检查:检查图斑的面积和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不等的情况;错误图形记录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如悬点、缺边等错误的图形一记录;面积检查:检查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的图斑面积与该行政区域面积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等等。拓扑检查使得当从不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向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获得重建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所丢失,能知道需要重新建立拓扑关系。
  (二)确定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设备、人员、文件的数据采集过程上,只有这三大要素同时满足,才能确定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有效。年检和使用前的设备要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要求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掌握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对已知数据的检查和对控制数据的检查。
  (三)控制测绘过程
  测量本身也是一个过程,利用经过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操作,实现测量过程的转化。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野外测绘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有操作人员签署,遵照规程进行图根控制及碎部点数据的采集,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控制测量中,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控制测量中,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操作就是严格依照各项规程由操作员通过仪器设备对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也是对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和属性信息获取的过程。输入的是原始观测数据,操作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过程,输出的是成果数据或图形。各种测绘过程都应按时的填写相关的记录,各种质量记录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实施或运行的主要证据。
  四结语
  建立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注重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运用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寻求质量上乘、顾客满意的测绘产品,通过专业设计可以预知测绘产品的控制精度、成图精度以及各种生产过程中误差及技术指标,采用有效的途径对测绘产品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控制,对使测绘工程质量水平上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管清芝.浅谈工程测绘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9)
  [2]《测绘工程》2004-2005邀稿选题提纲[J].测绘工程,2005,(01)
  [3]何昌华.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3)
  [4]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5]王军胜.关于在工程测量中运用AutoCAD的重要性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

文章标题:略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995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