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30 17:43 热度:

  摘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将建设项目分为以污染排放为主项目和以生态影响为主项目两类,实施分类管理,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工作做到按照项目的类别有所侧重、区别对待。污染型项目具体包括工业类、房地产、饮食娱乐服务业等项目。生态型项目具体包括水利、水电、交通、矿山、油田及输油气管线建设、农林、旅游等建设项目。水电类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更侧重于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本文就水电类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识别方法、评价的重点作一论述,依此作为实务参考。
  关键词:环保;建设项目;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
  1.工程分析:
  1.1工程分析的要求:
  确定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物源强和排放量、生态影响程度。
  1.1.2主要采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的数据和资料以及类比工程的资料。
  1.2工程分析重点:
  1.2.1工程概况:流域阶段规划、工程名称性质、位置、规模、工程任务、运行方式、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施工规划布置与进度淹没、占地、移民安置规划、投资、工程特性(水文泥沙水库淹没损失占地,工程规模枢纽建筑施工,经济指标)。
  工程组成:主体(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地下厂房),施工辅助(施工企业仓库生活区施工渣场料厂,施工交通)及水库淹没处理(库底清理移民安置)。
  1.2.2工程方案比选:工程位置、工程规模、工程施工及工程运行方式方案比选,保证技术可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可行。
  1.2.3施工:施工场地布置,料物、渣场、交通运输、机械设备运行,施工营地及人员活动。规划施工工期“三废”、噪声以及开挖弃渣占地破坏植被,新增水土流失,造成水质、噪声、大气污染,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干扰,对工程影响区的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并将对社会、经济、人群健康产生影响,给出源强。
  1.2.4淹没占地:淹没占地范围(永久、临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量变化,对公路铁路影响,森林资源、陆生动植物、文物景观风景影响。
  1.2.5、移民安置:安置方式(生产安置,搬迁安置)专业项目设施改建,城镇与工况企业迁建,带来环境污染。
  1.2.6工程运行:水资源分布改变,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库里及下游减水、脱水段)建筑物阻隔对水生物鱼类产生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现状调查与评价;
  2.2土壤:类型分布、肥力与使用情况;
  2.3水土流失调查:现状,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损失及发展趁势,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2.4陆生与水生生物生态现状调查:生物多样性,列名单,有无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陆生植被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生物物种组成;水生生态: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鱼类资源、水生植物。水生态环境:水质水文,生物群落,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重要水生生物及渔业资源等特别问题的调查。
  2.5景观与文物,列出保护目标要求,工程与景观关系。
  2.6移民安置区:安置位置区域取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与水环境状况。水气声环境现状监测按规范,设监测方案根据有关标准对其现状评价。
  3.影响识别方法:根据工程区域环境特征、工程活动特点采用矩阵法初步判断二者关系。影响因素及环境问题:
  3.1大坝及构筑物建设导致淹没、阻隔、径流变化对生态功能影响,阻断洄游性鱼类通道,形成不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鱼生态水性;
  3.2水沙情势变化及生态影响,引水式电站造成河道减水、脱水,特别是梯级引水中流量减少断流使生态功能衰失。评价等级范围: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分别按导则要求。生态: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和陆地,1级项目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以及施工期辅助场地进行评价。分别评价施工期运行期,1级做后评价。评价重点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活动改变了土地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重点评价。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跨省份调水一般均属1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评价重点增加: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宏观环境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抽水蓄能:工艺是在上下水库间循环抽放,正常运行不产生污染属清洁工艺,评价范围:工程本身涉及的范围,施工期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声、大气及人群健康影响;运行期:工程区域生态恢复和运行抽排水对下游水库影响,重点:生态影响(植被、陆生生态、水生生态)水土流失(弃渣);工程分析要点:上水库蓄水,库区由陆地变水域使原植被淹没;运行期特枯季节对水植物、动物影响;电站管理(生活水),电站非正常排放安装、调试检修排石油类污水等。
  4.影响预测
  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设置专题评价。
  生态环境预测评价:
  4.1类比法:根据已建工程环境影响定性定量类比分析拟建工程影响,类比工程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相似工程规模特性和运行方式,可预测局地气候,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资料调查与实地监测相结合。并辅助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学法、生产力评价法。
  4.2预测内容:
  4.2.1施工期水质:砂石骨料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的影响;空气:炸药爆破施工、机械燃油气的影响;声:砂石骨料加工、交通爆破的影响;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4.2.2运行期水:水文情势影响,泥沙情势影响,水温影响。生态影响预测:局地气候,水生生物多样性(饵料库区减水河段生物量种群减少,鱼类影响,区系组成种群产卵场饵场影响),陆生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水土流失预测。社会环境影响:对用水影响(减水河段用水、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移民安置区影响、对地下水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文永主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刘伟生主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谭民强主编.《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点要点分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文章标题:水电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30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