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驱动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4-13 09:59 热度:

   摘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弥补了原生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支撑了浙江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成为极具影响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型的,由此产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绿色理念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绿色市场创新、绿色模式创新等途径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绿色创新驱动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关键词:绿色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浙江

  一、引言

  浙江是“经济大省”,但也是“资源小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迅猛发展,弥补了原生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支撑了浙江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成为极具影响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也因此成为“循环经济大省”。但是也应该看到,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型的,大部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规模较小,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由此产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这为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破解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绿色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状况

  (一)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崛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资源短缺,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生资源作为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极大地破解了原生资源匮乏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由于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价格要低于新的原材料价格,因而也降低了产品成本,使浙江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浙江永康的铜加工企业就利用再生铜生产铜板带,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在保证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每吨价格低于用原生铜生产的铜板带2000元。依靠低成本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浙江的民营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完成了资金的初始积累。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因其源于解决原生资源短缺造成的原材料供应不足,民营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利用废旧物资自发解决原料短缺的矛盾,因而改革开放初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低水平的简单利用阶段,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也逐步走上了绿色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创新力度和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争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迈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二)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

  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浙江废旧塑料、废旧纸张和废旧橡胶的再生利用率分别达到50%、80%和60%以上,废旧金属的再生利用水平也很高,金属材料中,40%以上的钢和铜,60%以上的铝和锌都来自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形成了很多有影响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而发展为区域块状经济,有力支撑了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若干具有鲜明特点和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种模式。一是“永康模式”。永康是我国著名的“五金之都”,永康的五金制造产业,起源于其传统的手工业。改革开放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形成了拥有再生金属回收分拣、加工制造、技术研发等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出颇具实力的五金制造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实现了五金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台州模式”。台州被称为“中国再生金属之都”,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拆解利用基地,已形成了从废旧电器回收拆解到加工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为台州的汽车摩托车、服装机械设备及周边地区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依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台州块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民营汽车、摩托车和服装机械的重要生产基地。三是“余姚──慈溪模式”。主要是通过废旧金属和废旧塑料的规模化回收利用,为家用电器、机械仪表、塑料模具等行业提供大量原材料和产品,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仪表等产业成为区域主导产业,该区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三、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

  (一)行业二次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浙江80%以上的再生资源企业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无序回收,回收和分类不规范,回收站点设施简陋,废旧物品随意堆放,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且影响市容市貌,产生环境污染;加工处理技术粗放落后,废品拆解、分拣、加工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为了降低成本,中小企业环保投入少,缺少环保处置的设施和设备,导致废气、废水、废油、废酸、含重金属溶液等废品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再生资源企业往往成为城市环境整治和环保督察的重点对象。

  (二)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

  虽然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已经拥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整体上来看,浙江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由于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和支柱性企业数量偏少,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差,也缺乏实力和能力来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回收环节缺少先进精细的分拣技术,使得分拣粗放低效,加工利用技术水平不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差,工艺流程落后,污染较严重,再生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比例远低于其他行业。

  (三)行业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还需提升

  浙江再生资源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正规的龙头骨干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浙江再生资源企业仍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经营为主,回收效率低,资源分散,无序竞争和无照经营等问题仍然存在,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技术研发、安全环保等投入少,甚至钻政策法规空子,对正规再生资源企业造成冲击,这些都不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和规范化发展,亟须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规范。浙江再生资源经营品种繁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大部分品种都缺乏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安全检测标准。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如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品种,以及拆解利用和深加工环节,标准缺失的情况更为突出。由于缺乏标准,再生资源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环保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消费者对再生资源产品不了解,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等存在误解和疑虑,这些问题也制约了浙江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四、绿色创新驱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一)绿色理念创新

  绿色理念创新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前提。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社会,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理念决定行动,通过绿色理念创新,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使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彻底转变粗放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保证。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要加大绿色技术研发的力度,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效率,加强材料、设备、工艺、产品的绿色创新,加快污染防治和安全处置的技术研发,在整个产业链上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要强化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学研协同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绿色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快研发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绿色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速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绿色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生态责任,构建生态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绿色制度、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形成经济和生态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承担生态责任成为企业的内在约束和自觉追求,从而有效地规范和激发企业的绿色发展行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绿色制度是一个整体,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如绿色产权制度、绿色采购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绿色营销制度、绿色分配制度等。在管理上,要强化制度的权威,形成一整套与绿色制度相适应的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加强绿色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保证绿色制度得到切实有力的贯彻执行。

  (四)绿色市场创新

  绿色市场创新也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层面要倡导社会公众逐步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开展垃圾分类,使用和消费绿色再生资源产品。在产业层面,要激励产业发展的主体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要面向市场,采用绿色技术,设计和开发消费者喜爱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绿色品牌营销,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绿色发展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流程及全产业链的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绿色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绿色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驱动创新作用,引导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再生资源交易透明化和便利化。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模式及路径,引导资源循环利用回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再生资源绿色产品提供信息发布与推广、信息查询及产品交易全套服务,要充分发挥线上回收的作用,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的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要积极运用网上金融为结算转账工具,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金融风险。通过绿色模式创新,有效整合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企业线上和线下的综合竞争力,助力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顺利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堃.论绿色创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116—119.

  [2]杨静,张台秋.“行动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基于绿色转型企业的案例研究[J].江淮论坛,2012(5):54—59,83.

  [3]郑红霞,王毅,黄宝荣.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2):142—l52.

  [4]彭绪庶.转轨期再生资源管理基本制度构建[J].生态经济,2016,32(4):117—122.

  [5]程会强.再生资源行业升级创新促进绿色发展[J].资源再生,2016(10):48—51.

  [6]姚海琳,张翠虹.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演进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8,40(3):567—579.

  《绿色创新驱动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来源:《中国经贸导刊》,作者:贾建新

文章标题:绿色创新驱动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4545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