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发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09 14:50 热度: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诸多挑战,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也给高校国防精神培养提出了历史性课题。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视域中的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遇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国防事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是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大学生的国防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如何根据形势要求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采取有效的对策回应新的挑战,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经济师论文发表,经济全球化,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

  1国防精神的内涵

  国防精神是国家及其民众在国防实践中形成的与国防建设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标志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的综合。国防精神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是整个国防存在和壮大的思想基础,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防力量既要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又必须有坚强的国防精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国防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在长期的国防斗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反映民族观念,体现着统治阶级意志。国防精神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

  (1)国防精神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力量源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代桓宽在《盐铁记》中讲道,“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我们的古人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随时准备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象征。国防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主权是否能够独立,经济是否能够自主,领土是否能够完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防实力的强大与否,而这种因素归根到底又受到人们国防精神强弱的影响。失去了国防精神,国家将面临受到侵略而灭亡,民族就要受到欺辱而衰败。

  (2)国防精神的主体是国家和民众。一是国家,国防精神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保卫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发展。二是民众,通过全体民众的国防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具有长期的历史承继性和广泛的民众性的国防精神。前者是后者在思想意识中的“折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国防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曾遭受无数次的外敌入侵,尤其是近代屡遭列强的凌辱宰割,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在爱国精神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塑造了人民的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勇于献身、奋斗不息的国防精神。在这些因素中的爱国尚武精神是一个很重要、带根本性的因素。

  (4)国防精神在国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认识形成于实践,国防精神的形成是在国防斗争的长期实践中,人们思想、观念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实践越丰富、越激烈,国防精神的形成就越强烈、越巩固。国防精神就是伴随着国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5)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国防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所包含的内容具有相对的广泛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其中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自强精神、爱军习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等。

  2经济全球化对培养大学生国防精神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逐步的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其价值观、政治观和生活方式,力图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尤其是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和西方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本位价值观,成为西方思想观念向高校渗透的前沿阵地,试图影响和改变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与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弱化了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各国紧密联系,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空前强大起来,整个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各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更加透明,实力差距更加明显,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国防装备与实力是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各国国防形势的认识度,从而激发了大学生的参加国防建设、献身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为高校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3经济全球化视域中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的环境和对象都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载体、方法等不断拓展创新。高校必须根据时代特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拓宽教育渠道,不断增强国防精神培养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保证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目标顺利地实现。

  (1)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战争年代的风雨洗礼,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主要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一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包含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红歌”、“红色影视”所体现出的国防精神等等;二是物质层面的内容,包含静态的革命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的斗争历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灵震撼,使大学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防精神培养是高校进行国防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2)发挥教师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人格魅力。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身的形象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当代社会,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同样是影响国防精神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尤其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对学生满腔热忱,对工作认真严谨,积极地倡导和践行国防精神,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心灵起榜样示范作用。同时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接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利用校园宣传载体的传播功能开展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首先,高校要根据学校的背景和专业的特色精心设计人文景观,布置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的墙壁、走廊、教室、学生公寓等都成为国防精神教育的阵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开辟国防精神教育专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及时向广大学生宣传图文并茂的时事、国防知识、国防法规等,创新国防精神培养的手段。其次,通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国防精神教育活动,如升国旗、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会演等,增强大学生的国防精神信念。

  (4)利用国防类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开展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国防精神培养重视课堂教育和军训教育,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以调动大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好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作用,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广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社团的特点,组建国防类社团。依托社团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如大学生国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航空国防协会、兵器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广泛地开展学生喜爱的国防教育活动,推动国防精神培养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构建自觉关注国防的良好氛围,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加深国防精神的培养。

  总之,经济全球化与国防精神培养并不矛盾,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国防精神教育的过程,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深刻体会国防精神培养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江西省高校国防精神培养模式研究”(09YB37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兴业.国防精神[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2]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周长明.论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4]郑文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8).

  [5]李红.经济全球化对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6]刘建军.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2(4).

文章标题:经济师论文发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12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