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环保经济类职称论文范文: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04-19 09:58 热度:

  摘 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16个指标的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例确定低碳经济评价结果。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总量、结构、强度、效率、碳汇建设等指标,各指标的最终得分都将限定在0分一100分之间. 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故将评语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低”四个等级。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碳排放

  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大会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2009年达387ppm,并且预测北极海冰到2100年可能完全消失。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和加强合作,以寻求缓解气候变化、发展各种替代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构建全球“责任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的减排压力,湖北作为中部大省,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的现状与关系进行评价,对各地的碳汇和减排工作做出定量评估,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一系列反映资源利用和节约、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内容的指标,对“低碳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

  一、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评价和比较不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导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能够客观的评价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预测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二是能够通过指标信息的反馈找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的因素,从而利于决策者提出有利于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系统性、综合性的策略;三是借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不同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并根据其发展特点提出合适的发展策略。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低碳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工作顺利完成的必备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决策结果很难直接精确计量,因此可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这类问题。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利用科学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客观评价与反映,具体来说,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系统全面性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系统体系,应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各个指标之间应该有机有序,所选取的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要防止所选指标过多过繁,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尽量少的指标反应尽量多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反映整体情况。

  2、可计量性可行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应该具有可测量或可间接计量的特性。即选取的指标应该可以在统计资料中获得,或者可以通过现有数据资料经过计算或推导得出。定性指标也应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之量化。

  3、层次性原则。城市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包括的子要素种类繁多,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必须将其分门别类、划分层次。故在本文中评价经济指标体系时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并按各指标的的内部结构和内容按主要的成分进行提取。

  二、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构架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分析,设计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客观评价的手段和工具。为了系统的分析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16个指标的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从总量、结构、强度、效率、碳汇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低碳经济评价的准则层。 整个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通过两两相比较的方法,比较每一个层次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以数量形式表示出来,从而构造出判断矩阵。这里采用的相互比较的定量度量是T.L.Satty标度法,即层次分析法。在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出发构建了湖北省的低碳评价体系。

  (一)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碳排放总量指标:碳排放总量是指单位、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总和,根据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公式②,碳排放总量指标是评价低碳经济发挥水平的主要指标。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二、三产业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碳排放,主要源自化石燃料,包括原煤、洗精煤、焦煤、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炼厂干气、液化石油气、焦煤煤气等;二是农业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由于湖北省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主要来源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作物。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碳强度)

  2、结构指标 :结构指标主要反映各地区不同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额,据此分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3、能源强度。是每单位GDP消耗的的能源总量,又称为能源强度,主要反映的是能源效率与技术水平。产业不同的能源强度不同;行业不同的能源强度也不相同。通过能源强度指标可以更公平的反映湖北省的碳能源的利用效率。由于三大产业消耗能源的强度不同,如第二产业碳能源消耗总量大,同时生产的社会产值也大,所以要评价湖北省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应该使用综合指标更合理。

  4、效率指标 :效率指标主要反映碳排放的产出能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用碳生产率和碳排放弹性系数来表示。碳生产率是一段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数量与同期碳排放量的比值,反映单位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

  5、碳汇建设: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注:以上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各地区统计年鉴2010。数据说明:以上指标数据中,碳排放总量、产业结构碳排放、人均森林面积、及其他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人均GDP,为《中国统计年鉴2010》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上直接获得,其余数据均通过统计年鉴上数据计算所得。

  从以上权重可以看出,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的三个指标是总量指标,

  结构指标和强度指标,其次是效率指标、碳汇指标、其余指标和以上指标相比较是影响偏小的,但是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也是影响非常重要的。另外还可以分析出权重比较大的指标基本上集中在碳排放总量、第二产业碳排放、和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因此在后边对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分析中我们重点分析这三个主成分。

  (二)赋权理论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科学合理的确定指标权重是综合评价的核心环节。由于各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需要根据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赋予其权重。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大体上来看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要可分为专家咨询法,也叫“德尔菲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一批同领域的专家,

  让他们根据自身经验和对评价问题的主观感受给每个指标确定权重排序,然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初评赋权结果,然后将此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根据初评赋权结果进行第二轮评估,如此反复进行几次,直到专家们的评估意见比较一致时为止。虽然专家咨询法赋权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一般比较稳定,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但是专家咨询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即当评价指标个数比较少时,用专家咨询法赋权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如果评价指标的个数比较多,有可能会造成不好把握分寸,所赋权重稳定性不高的结果。而客观赋权法是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经过一定的分析计算处理而得到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故本文将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相结合赋予指标权重。

  三、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1、湖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得分。由于低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模糊概念,只有通过一定的参照标准作参考,才能相对评定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劣。因此,评价标准确定得合理是否,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凡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二是对没有确定标准的一些指标,考虑国内外已有低碳经济的现状作为标准值,或作为趋势外推。因各个评价指标的产生方法不同,量纲不同,其情况的优劣不能通过简单的数值大小的比较来评判,指标的数据更不能直接用于综合运算。因此,必须先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100分评分制,根据指标数值及其参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质量情况,各指标的最终得分都将限定在0分一100分之间。

  2、数据处理。在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指标的性质不同,有些指标是正指标,有些指标是逆指标,同时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量纲不同,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将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3、正向化处理。本文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许多逆指标,如二氧化碳能源排放强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居民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等。这些逆指标通常要转换为正指标,才能进行测算和比较。指标的正向化主要有倒数法和减法两种方法,其中倒数法是学术界经常采用的方法。由于本文所选指标不可能取值为零,因此对逆指标选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公式如下: 公式中x为逆指标的原始数值,工‘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通过上述正向化处理后,指标的数值越大,就表示该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越好。

  4、无量纲化处理。评价指标经过正向化处理后,其离散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因此指标无法进行直接测算,需要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目前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极差法、极值法、比重法和秩次法等,其中极差法处理后的指标数值在(0.1)之间,便于指标值综合,因此,本文选用极差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二)参照标准的设定。

  ①指标的基础参照值 以国家规定各城市必须达到的指标值,该数值作为判断指标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②指标的理想参照值 以国家对于“生态城市”相关指标的要求,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规划,该数值作为评价指标应努力实现的目标值。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2000—2011年低碳经济总体水平一般,影响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第一产业碳排放比重系数、第二产业碳排放比重系数、第三产业碳排放比重系数、碳排放强、等15个指标。2000—2009年,湖北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GDP由7.6亿元增至2009年的35,51亿元,增长了265.71%。同期碳排放由1346.46万t增至3615.31万t,增长了168.51%。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将增长0.6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依赖能源消耗的增加,而能源消耗的增加是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经济发展是影响碳排放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氧化碳能源排放强度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每年都在上升,且都显著高于前文提到的临界范围,说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多,其动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能耗每年都在下降,说明我国碳生产力在逐步提高,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耗的依赖力在逐步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但两个指标数据仍高于临界范围,离我国规定的临界值仍有一段距离。虽然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效果甚微,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也得到广泛重视,不少学者开始研究低碳经济,但是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尚不完善;各省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弱点。基于以上两个背景,本文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对湖北省的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分析。

  五、主要研究成果

  (1)将不同学者提出的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本人对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并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了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2)对我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上的数据进行了搜集整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整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计算了指标的权重,看出指标对于低碳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卢玉玲.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15一17

  [2]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3]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0(2):82—85

  [4]谢传胜,徐欣,侯文甜,等.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2010,29(8):29—32

  [5]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6]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2:122.123.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联合国全人类发展中国协会、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指导,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

文章标题:经济学环保经济类职称论文范文: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1693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