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育刊物投稿作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5 15:42 热度:

  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学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的独当其任的任务,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可见,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由学习到掌握,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本人认为,关键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心教育刊物,作文, 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从正确认识理解和语言出发,学会阅读;从正确地运用语言出发,学会写作,直到个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才算在素质教育中”尽了分内的责任.”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教学不在是过去的”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高中”的模式.当今的作文教学负担着”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重任,作文教学要达到培养分才的目的,智力因素即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是指日可待了.何为思维?哪些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作文智力的提高呢?

  1 影响作文教学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力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尽心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中的要发展哪些思维能力呢?

  (1)从接受信息着眼,斯文能力主要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学生写记叙文,要通过一定的感性活动,获取有关的感性材料;学生学习散文〈故都的秋〉,要通过语言文字直接接受信息.教授程度如何,表现在接受能力的高低.教授信息阶段是思维加工过程的准备阶段.这种能力的强弱高低,直接影响思维加工.

  (2)从储存信息着眼,思维能力主要是思维主体的记忆力.从形式上看,可以将记忆力分为机械记忆,逻辑记忆,联想记忆等.记忆力强可以加工准备材料,提供”信息库”,可以对加工的结果的储存提供手段,可储存大量信息,对思维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以抗没援朝这一重大历史实践为题材,塑造”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群体形象,揭示50年代英雄的精神世界和力量源泉,要在比较短的篇幅中表现出来这一重大主题,必须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精心构思,以求一滴水见大海的效果。本文巧妙艺术构思主题要体现在对全场的鸟 与特写镜头的描摹相结合。学生将以上写法熟记与心,并保留在记忆仓库里,一旦协作类似的作文,就会对其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3)从输出信息看,思维主要表现为主体对思维加工后结果的输出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把思维结果直接运用与指导实践的能力上。《思考的威力》所举鲁班通过被带齿的野叶子划破手指,联想生智,发明了锔子的故事。正是将思维结果用来指导创造发明实践的典型事例。

  2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强化语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讲:“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朱熹也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都是说想象力的重要性。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送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则是人们对过去的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达加以改造,构成新意识或观念的心理过程,语感同想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课文内容鼻烟会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闪而过,产生自身其竟之感,引起情感的共鸣,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象与提高。另外,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悦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去联想,使学生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激活敏锐语感。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激活语感:仿写句子,修改句子,填充词序,编造“魔鬼辞典”,创作“咏物诗”,辨别歧义句,补写对联,别出心载地鉴赏诗歌。在写作教学中,可设计讨论文中议论段四步六句法的写作训练的模式,迫使学生探空心思去联想或想象:第一步用过渡,衍接上下文:第二步用排比句,点名意义,或横向延伸,或纵向开掘,但必须写满二句,第三步引用跟眼或诗文佐证观点:第四步用一个精彩句子点明中心论点,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言论就会较前深刻,学生的言语就会比较流畅。教学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活动性,训练学生逆向求异思维,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苏轼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说“大抵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自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2)常思索,“反常获得”来发展灵感思维。

  三国时期曹植曾写过一首“七步诗”.诗人郭沫若用“反弹琵琶 ”的方法,从反常的方向触发了灵感,突然想到,“站在豆的一方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示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方面说,不正是敢于牺牲的表示吗?”于是,当这样的灵感溢满心灵,他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萁豆,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的“豆萁”,以反常而又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最后的反诘句,高度肯定了豆萁的自我牺牲精神,读来实在叫人耳目一新。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可提出这类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这样写也可以,是否还有更好的写法呢?这种看法真有道理吗?能否有例外?多提类似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同学的写作深入思考,作文的提法,措辞就会准确、严密少犯逻辑错误。问多了,学生思考多了,就会激发灵感思维。

  (3)设立口头作文,坚持从口述到写作。口头作文能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   口头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七年级,每节语文课前让1―2个同学讲1―2分钟内容,可以是故事,新闻或者是见闻,要求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地讲。第二阶段是八年级,除了每节语文课前几分钟外,每周还有一节作文课专门训练口头作文。这一阶段每次训练都规定一个范围,一定的数字,要求学生口述生动有趣,使听众愿意听,听清楚,受感染辅助一定的表情和动作。同时还要求用文字把口述的内容写下来。第三阶段是九年级,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口述的内容是评论性的或鉴赏性的,而且要抓住重点,不能泛泛而谈,口述的时间、自数要求更高一些。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发现口头作文训练好了书面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4)利用多媒体,漫画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利用多媒体,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隐性效应。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参加 “环保征文”时为了让学生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我设制了CAI课件《湄江河的昨天今天》。教学过程中用CAI课件先展示第一组画面,昨天的湄江河:清澈的河水,成群的鸭鹅在追逐戏戏,两岸碧绿的菜畦,金黄的稻田,整齐划一;桑树垂柳,摇曳生姿,飞鸟云集,鸟语花香。学生看后个个面露喜色,赞叹不已。那么今天的湄江河又如何?学生观看第二组画面――湄江和的今天,画面上呈现的是:乌黑、浑浊的河水,成堆发臭的垃圾,光秃秃的堤岸,捂嘴掩鼻的行人等,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和语言。通过观察具体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晌午思维,大部分同学写出了较为感人的文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改变传统的“笔批笔改”的批改方法,采用不动笔墨的“面批面改”,创造机会让学生直接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面批面改”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也能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上,及时进行点拨等,使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上(错别字、语病、内容不具体等)都消灭在草稿上,眷写到作文本上的文章可以说是“成品”。老师浏览一遍,分个等级,为评讲课增添写素材。

  总之,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往往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选择去

  写作,很多时候学生发出的是“小学时都写过的了”,“又写这个”的呼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好好思考:为什么非得引导学生去写那些陈词老调,主题单一的文章去应付考试呢?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改革,去写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加富有创意的主题呢?为什么不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到阅览室、图书馆,到工厂企业,到社区农村,到山川河流,到沸腾的生活中,去学习生活,认识社会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少中学生能够积极地、独立地去观察,去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使每个环节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新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作文的乐趣,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黄汉清等主编.1992年中学语言教育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伟鹏主编.1999年中学语言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标题:心教育刊物投稿作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16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