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期刊投稿高效课堂的生命线之自主学习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5 15:41 热度: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自主学习是保证高效课堂的生命线。

  【摘要】课堂是活动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自主学习是保证高效课堂的生命线。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让学生会学习,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努力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无疑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新作文,高效课堂,预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让学生会学习,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努力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无疑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1学会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的延伸,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预习更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最近的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数学预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上的。

  1.1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 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3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大胆的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让学生尝试练习,自己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预习《身份证编码》时,学生搜集了:身份证前两个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 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等等,还有学生提出了验证码如何计算的问题。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2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数学教师抛弃了以往教学中简单地把知识“复制-粘贴”给学生这一做法,煞费苦心地创造、设计能让学生情绪高昂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春游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红红和明明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自制动画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由分实物入手,让学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个” 的时候,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情绪高涨,勇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二分之一,教师在学生的需求特别强烈时,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高效的。

  又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38+76+2438+(76+24)(88+45)+1245+(88+12),我是这样教学的:(1)出示38+76+24和(88+45)+1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别进行计算;(2)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3)集体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按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与先算 76+24、88+12,哪一种简便?为什么这样计算比较简便?这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律?(4)说一说学习加法运算律有什么作用?这样设计,不仅为下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还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加法运算律的作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也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3合作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能保证课堂的高效。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才能更简便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展开了实验。有的学生将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成两个三角形,剪开,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其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合作学习,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实验中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主动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标志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探究的情境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保证课堂高效。

  4.1营造探究的环境,激发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相信、赏识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探究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必须多鼓励表扬学生, 要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找到正确的方法,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4.2把握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如在教学《合理的分配方案》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四(1)班为了迎接学校举行的乒乓球比赛,组织了15名男同学和10名女同学进行训练,可现在只有6副球拍,应怎样分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训练?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出现了几种方案,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男女混合训练,还有一种是认为女生优先,女生先训练。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我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最终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4.3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他已掌握了正确的思考方法。例如:判断“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6。”这一句话是对还是错,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图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是6和6,也可以是 1和11、2和10、3和9、4和8、5和7,使他们认识到这句话只有加上了“平均分”才能成立。学生在纠正错误方法的同时,又学到了一种判断的方法。

  4.4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践、尝试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演算比较、自学课本等自主探索手段,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在提出“具备怎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的探究问题后,引导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物体和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学生的情绪高涨,小组探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量黑板,有的量桌面,有的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等。小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确,每位同学都非常投入,做到既分工有合作,又体会了合作的乐趣。经过十几分钟的探究,各小组都已总结出了长方形的特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在学生经历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演算比较等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既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 自主学习是一种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自觉自愿的事。作为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自主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曹树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江西高校出版社.

  [4]曾天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标题:新作文期刊投稿高效课堂的生命线之自主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16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