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9:05:16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北大核心

Chinese Rural Econom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14.707
综合影响因子:10.904
邮发:2-850
官网:https://zgncjj.ajcass.com/
主编:张晓山

  中国农村经济最新期刊目录

“空壳社”形成之谜:政府补贴视角的分析————作者:黄斌;刘宇婷;钟真;

摘要:中国农民合作社何以出现大量“空壳社”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探索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利用2014-2020年农民合作社面板数据,以时段法建构“空壳社”识别策略,从政府补贴视角探讨“空壳社”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补贴总体降低了“空壳社”形成的可能性,避免了合作社存续状态的“空壳化”,对合作社发展有正向激励效应;第二,政府补贴激励效应的显现伴随着激励扭曲效应,包括合作社为寻补贴而“...

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能否带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基于流转交易半径的考察————作者:关晨;赵一夫;迟成媛;蔡键;

摘要:在当前的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关系型契约交易与市场型契约交易并存但彼此割裂的现象较为普遍,这通常被视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交易半径过小的表征。鉴于此,本文拟从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影响农地流转交易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农地流转交易特征形成-农地交易半径扩大”的理论框架,旨在揭示农地流转交易从关系型向市场型的演变过程。同时,本文利用2021年广东省12个市31个村的水稻种植户的地...

粮改饲补贴政策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作者:王术坤;胡植尧;刘长全;林文声;

摘要:粮改饲政策通过补贴养殖企业撬动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新型补贴模式。本文基于县级统计数据、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和粮改饲专题调查数据,评估了粮改饲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县级层面,粮改饲政策激励农户扩大了玉米播种面积,但在整体上没有实现跨作物的结构调整;在农户层面,粮改饲政策促使农户提高了青贮玉米的播种面积,引导农户由种植籽粒玉米转向种植青贮玉米...

土耳其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成效与启示————作者:魏敏;郑思达;

摘要:土耳其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土耳其始终坚持凯末尔主义民族经济体系原则,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农民、农业合作社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发展,成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结构从传统单一农业部门向农林牧渔现代化综合农业体系两次成功转型,跻身全球农业大国行列。土耳其历经百年农业现代化实践,尤其是通过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和乡村建设三条路径,实现了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与价值链纵向...

土地托管对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的影响:基于要素竞争的视角————作者:郑旭媛;蔡丽明;黄开兴;李婉君;黄季焜;

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有限要素竞争视角下,土地规模经营不同形式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本文基于2018-2022年华北粮食主产区土地托管主体与种粮大户生产经营状况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近年来新兴的土地托管对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托管主体与种粮大户在要素使用上形成竞争,尤其是在数量有限又不可移动的土地要素使用方面,出现土地...

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意愿为什么不高?——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作者:刘媛;熊柴;蔡继明;

摘要:当前,中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落户意愿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落户政策供给与落户需求意愿存在结构性错配。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根据城镇规模进行异质性分析。在区分暂居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基础上,讨论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渐进形成过程。研究发现:中间阻碍因素和城镇户...

惠泽乡里:乡村创业活动提升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作用机制————作者:刘志阳;李天旭;

摘要: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提升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途径。本文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探讨了乡村创业活动对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基于多源地理POI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数据,本文构建了2012-2021年24454个乡镇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乡村创业活动显著促进了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增长。机制分析表明,乡村创业活动对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府层面的...

数字金融使用何以影响家庭农场的韧性——以种植类家庭农场为例————作者:彭澎;朱丽;骆俊同;朱爽;

摘要:家庭农场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家庭农场的韧性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种植类家庭农场为例,借助2021年和2023年对江苏省南部、中部与北部共7个县(市、区)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数字金融使用情况对家庭农场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种植类家庭农场使用数字金融可以促进家庭农场韧性提升,包括提升缓冲力、适应力和转型力。第二,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高土地经营...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作者:吴业苗;

摘要:农民生活及其改善是中国城镇化的现实问题和应有之义。城镇化拓展了农民生活空间,使农民整体生活状况向好,尤其是进城农民的生活因城镇化而得到了极大改善。本文基于城镇化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和农民不断追求城镇美好生活的需要,阐述农民在以小城镇、城市、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的在地化、脱域化和扎根化的城镇生活图景。在此基础上,检视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民生服务均等化、乡村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这...

特色农业发展的县域共同富裕效应————作者:杨学儒;王少妆;

摘要: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增收富农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国1466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特色农业发展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以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不平等或城乡收入差距表征共同富裕,还是以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的综合性指标测量共同富裕,特色农业发展都显著促进了县域共同富裕。作用机制方面,特色农业发展能够通过促...

缓解还是加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者:邱峰;杨浩;庄天慧;

摘要:本文基于2013-2023年的CHFS数据,利用个体收入相对剥夺指数来检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能缓解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动态趋势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短期政策效应比长期政策效应更为突出。第二,机制分析表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通过经济聚集和产业融合创造出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县域...

向上流动预期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吗?——基于五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作者:邓睿;冯楠淋;

摘要:向上流动预期不仅是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居民社会流动的心理映射,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基于2013-2021年五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全面评估了向上流动预期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因果识别及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向上流动预期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自评身体健康水平,降低农村居民心情抑郁或沮丧的发生概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健康问题对其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

种子选育视角的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及对建设种业强国的启示————作者:陈卫洪;刘纯;马志懿;

摘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基于种子选育视角的中华农耕文明思想智慧为建设种业强国提供了丰富滋养。从种子选育视角来看,中华农耕文明历史发展脉络历经起源、发展、成熟、转折与复兴五大阶段,各阶段种子选育与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并对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中华农耕文明蕴含“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以种子安全为核心”的粮食安全观念,“革故鼎新”的育种科技创新理念,以及“汇民智...

需求端环保压力感知对供给端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的经验证据————作者:万兆;蔡真;刘冲;

摘要:绿色创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落脚点,而环保压力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技术构建环保压力感知变量,研究了需求端环保压力感知对供给端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客户环保压力感知可以显著促进供应商增加绿色创新数量和提高绿色创新重视程度。供应商管理层环保意识提升、绿色创新收益不确定性降低、积极实施内部变革...

产权激励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研究——基于云南省88村的调研数据————作者:许志华;朱雨晴;陈骥;李淑琴;王楚薇;

摘要: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产权激励视角,结合随机对照试验法和多边界离散选择模型等方法,通过收集云南省88个村庄1344份农户问卷,调查农户对乡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的投资意愿,实证探究产权激励对农户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农户更加偏好规模较小、投资不高、收益较大的建设项目,结果意识与生态价值观念越强的农户越倾向参与乡村生态旅...

扶贫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基于双主体资源编排理论的柞水县木耳产业案例分析————作者:欧阳鑫;檀学文;吴根;

摘要:后扶贫时期扶贫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尽管这已是共识,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机制路径仍旧存在认知“黑箱”。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了双主体资源编排与产业发展动态模型,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的多期行动逻辑和动态角色演变机制,阐释了扶贫产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具体路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扶贫开发政策向落后地区提供的大量帮扶支持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资源编排能力,地方政府率先成...

经济学逻辑下的农业强国:内涵阐释、国际经验与中国的进路————作者:李军;才子倩;王秀清;

摘要:农业强国的经济学逻辑表现为:在农业分工与交换高度深化背景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和农业风险应对力的不断增强。本文以这一基本逻辑为主线,基于劳动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两个维度系统讨论了农业强国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本文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测算了2019年世界各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指数,认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八个国家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强国。中国要实现从农业大...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农村创业扩散何以驱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作者:薛永基;杨晨钰婧;张园圆;

摘要:农村创业扩散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聚焦嘉鱼县生态鸡产业集群,探讨农村创业扩散如何突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现实约束,并最终驱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发现:首先,农业产业集群在产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分别面临参与意愿低、规模扩张难和同质竞争强的约束。其次,带动型、帮扶型和自主型创业扩散是破解相应约束的...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作者:马翠萍;

摘要: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本文以国家33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在归纳总结地方政府有关土地入市制度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激励约束视角探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顶层制度框架内,通过因地制宜扩展土地入市范围、创新土地入市模式、扩大土地入市用途、探索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举措,积极响应中央政...

新一轮土地确权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跨部门配置效应————作者:吴佳璇;王晓兵;陆岐楠;

摘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和乡镇层面的土地确权时间数据,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对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确权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外出非农就业,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同的农户具有异质性影响:总体上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低,土地确权对其家庭中劳动力外出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强。这说明,土地确权使不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具有...

  中国农村经济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