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5:05:29

消费经济

消费经济

CSSCI北大核心

Consumer Economic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
复合影响因子:5.473
综合影响因子:2.884
邮发:42-89
官网:xfjy.cbpt.cnki.net
主编:刘长庚
平均出版时滞:72.04166

  消费经济最新期刊目录

消费者信任哪种“外卖”监管?——质量监管、信息获取与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作者:宁可;陆梦婷;刘增金;

摘要:网络餐饮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就餐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食品安全隐患,亟待重视。本文结合上海市15个行政区1018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质量监管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监管、平台监管、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均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遭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主要通过加强信息搜索与信息提供实现。进一步分析显示,质量监管对非学生群体及非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餐饮食品...

电子商务进农村与县域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作者:韩佳玲;孟猛;

摘要: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激发内需潜力的重要支撑,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年、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电子商务进农村对县域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效果及其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显著促进县域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以时间换空间:超时工作与家庭消费行为的适应性————作者:贾男;廖飘雪;

摘要:本文从劳动力市场演变和劳动者时间配置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超时工作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特别是线上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否与工作时间延长有关,本文为理解中国线上消费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扩展了经典的消费–闲暇模型,引入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两种方式,推导结果表明,工作时间延长将增加线上消费的比重,可能对家庭总消费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

国际贸易网络地位与绿色产品出口————作者:刘红;邓铭宣;邰仲文;

摘要:绿色贸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在全球经贸格局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提升绿色出口水平,成为一国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一。文章聚焦于国际贸易网络地位与绿色产品出口间的深层联系,使用2007—2021年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数据,构建“年份–出口国–进口国–产品”四个维度数据集,综合考察一国贸易网络PageRank中心度提高对其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地位的提...

中国居民家庭消费习惯形成的再分析————作者:吕朝凤;刘思涓;苏虹;

摘要:本文将消费习惯因素纳入消费者偏好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动态优化模型,并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参数估计,实证检验了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是否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当期消费决策确实受到前期消费模式的显著影响;采用两个地理环境变量和同群消费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发现,习惯形成程度参数为0.65—0.9,后者要远远大于利用宏观数据的估计结果。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东部地区的家...

2025年消费经济领域重点选题方向

摘要:<正>本刊欢迎经济学领域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局限于消费主题。编辑部鼓励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研究,关注典型事实梳理及深度分析,重视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特别欢迎选题重大、立意新颖、紧扣理论前沿和社会实践的学术论文。2025年消费经济领域重点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扩大消费长效机制(2)消费、贸易与双循

首发经济何以赋能消费结构升级?————作者:张洪昌;田子豪;邱蓉;

摘要:高质量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和拉动力。通过尝试性构建首发经济衡量指标,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详细考察了首发经济与消费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发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方面,首发经济主要通过提高产品创新程度、提升居民消费倾向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

人格的力量:非认知能力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作者:李军;孙中玉;

摘要: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逐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行为愈发谨慎,不利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非认知能力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为人格特质,具有耐心、风险偏好等特征,在不确定性背景下能有效提振消费。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了户主非认知能力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纠正可能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非认知能力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预防性储蓄、提高低...

数字平台发展何以带动城市创业?————作者:别朝霞;刘文静;唐艳艳;

摘要:数字平台发展深刻影响着创业模式的变化,在中国持续推进“双创”战略的背景下,厘清数字平台如何影响创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平台使用情况、数字平台业务规模和技术与设施支持三个维度构建数字平台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研究数字平台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且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

提振消费的成效、机制、经验与对策——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笔谈————作者:邹红;孙伟增;彭冲;金杨华;韩雷;

摘要:2024年12月11日—12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强调“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振消费既是短期稳增长的首要任务,也是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消费经济》编辑部策划专题笔谈,为大力提...

中国县域消费突围的特征、困境及路径——基于美团全国县域消费大数据的分析————作者:彭云;倪晓畅;刘佳昊;

摘要:县域消费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本文借鉴消费三要素分析框架,基于2019—2023年美团平台涉及的1000多个县域的消费数据和1400余份消费者调查问卷,对当前县域消费的特征、动力、主要困境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县域消费规模逐年扩容,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力,消费内容趋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渠道呈现线上化发展趋势。县域消费动力主要源于县域商业供给体系优化、新...

服务消费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第二十七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作者:陈雯;漆萍;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描绘了壮阔蓝图,强调扩大内需,构建消费增长长效机制。2024年11月30日,由(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主办,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科研处以及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十七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西...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与老年人消费福利增进————作者:李立清;彭德顺;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20年五期面板数据,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准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对老年人消费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显著促进了老年人的消费规模增长,并降低了生存型消费占比,提高了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促进了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试点对低龄老年人、低收入...

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典型样态和政策路径————作者:王春娟;郭凯歌;山少男;

摘要:城市商圈是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和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内在推力和外在拉力两个层面构建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圆环模型,基于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并以北京某区域级商圈为例进行实践分析,提出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当构建智...

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碳排放效应:消费者责任视角————作者:刘慧文;陈甄妮;

摘要:贸易往来是驱动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潜在影响着碳排放格局。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驱动的碳排放及行业分布特征,识别了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碳排放责任的重点行业,对各行业在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中承担的碳排放责任与经济收益平衡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不仅驱动了信息技术等数字服务类产业的碳排放,也通过消费需求...

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内大循环畅通——兼论国内国际市场的协同效应————作者:李美玲;张立杰;艾院祥;

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中国国内贸易视角,运用城市尺度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度国内大循环,使用2012—2021年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构成的32385对城市组,探讨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到显著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建设具有强劲的“示范作用”,并通过“辐射带动”推进了与其他...

家庭能源转型与居民健康表现——基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健康的考察————作者:马旭东;聂槿城;

摘要: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探讨能源转型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能源转型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能源转型显著改善了居民的身心健康,该结论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回归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家庭能源转型能够通过家居环境改善效应和能源贫困缓解效...

健康冲击、医患“红包”与患者福利————作者:高鹏;郑延瑾;

摘要: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实证检验了健康冲击背景下患者向医生赠送红包这一人情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冲击显著提高了患者向医生赠送红包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城镇地区和低于50岁的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医疗服务对于患者向医生赠送红包的行为起到了显著影响,而患者的疾病种类、治疗意愿、医疗保障水平以及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加剧了患者...

中国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机制与缴费负担————作者:高凯;

摘要:目前中国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体呈现出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各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差异背后的制度逻辑,文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既具有类似于医疗保险“一年管一年”的社会风险分担属性,又具有类似于养老保险的老年失能风险不断累积的基金积累属性,长期护理保险介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之间独特的制度属性决定了长期护理风险分担应该采用现收现付社会风险共担和基金积累个人风险自负相结合的方式。文章提出中国多层次...

初次分配中的合理劳动报酬份额:议价能力和数字技术视角————作者:李静;谢喆;

摘要:合理分配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报酬比重是走向内需循环经济的关键。从存量上看,劳资双方相对议价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总剩余福利的分配;从增量上看,资本边际产出与劳动边际产出的增长率之差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借助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来测算劳资双方相对议价能力,发现资方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优势地位,并分析了工会和管理层结构对相对议价能力形成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消费经济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