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AMI核心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3.500
综合影响因子:1.971
邮发:82-952
官网:https://sdjm.cbpt.cnki.net
主编:吴卫星
平均出版时滞:195.938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公共数据开放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作者:郝楠;张昕怡;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从政策层面有效推动企业就业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公共数据开放政策对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数据开放政策的实施能够提升企业就业水平;(2)该政策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营运效率来促进就业;(3)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越明显;(4)该政策对国有企业、服务业和东部地区的...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基于技术扩散与服务业集聚视角————作者:张亚萍;刘军;

摘要:服务业作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意义。以2013—2022年286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创造性毁灭”理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多部门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数字技术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提升技术扩散效应和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而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数字创新要素、高...

海外供应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出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作者:高晓彤;白雪洁;汪子豪;

摘要:基于2006—2014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可以考察经济冲击下海外供应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出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供应网络地位较高的企业,危机时期发生出口中断和退出的概率较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海外供应网络地位越高,企业在危机时期越能够获取稳定的中间投入,进而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提升出口稳定性;并且当中间品的进口需求弹性较小、进口市场数量较少和国内替代程度较低时,企业...

政府与市场如何协同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作者:赵聪慧;何思锦;

摘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协同。为探究影响数字经济活力的因素与组态路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进行组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政府和市场层面的9个前因变量,有7个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条件组态,可以归纳出3种路径,其中,政府与市场协同驱动是最重要的路径,包含5条不同的组态;(2)新型基础设施和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存在于每条组态中,说明政府的前瞻布局与引领对...

数字化领导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的理论视角————作者:张恒;高中华;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领导力已成为推动组织数字化转型和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要素,并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然而,目前鲜有研究从组织的微观视角出发探讨数字化领导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为此,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深入剖析数字化领导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适用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化领导力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数字化领导力通过激发员工学习目标导...

国内大循环何以推动地区技术创新?————作者:李美玲;张立杰;

摘要: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贸易促使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表现出贸易活动、贸易结构、创新成果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

数字技术创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城市数字专利的经验证据————作者:王连;檀晶;李钰焜;

摘要:数字技术创新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将数字技术创新的区位因素引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在理论上阐述了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国际专利分类(IPC)层面识别出2009—2022年全国239个城市53万余件数字技术申请专利,通过构建改进收敛性分析模型对数字技术创新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路径...

土地财政、双重目标约束与制造企业创新意愿————作者:钟文;杨俊;

摘要: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重要体现必然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与企业的创新意愿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以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目标的双重目标约束对两者关系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抑制了企业创新意愿,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创新质量:效应及作用机制————作者:张航燕;杨卓茵;

摘要: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创新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摆脱技术困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全国2 852家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分析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化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并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高技术研发投...

数字贸易能提升产业链韧性吗?————作者:伍先福;段步婧;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驱力。基于2011—2022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可对数字贸易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效应进行有效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贸易驱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效果因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设置批次...

大数据发展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姚树俊;孙铁丹;

摘要:大数据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2006—2022年中国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结果显示:(1)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对固定资产合理投资优化了资本要素,进而提高碳减排效率;(2)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鼓...

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框架与未来展望————作者:柳学信;吴鑫玉;孔晓旭;

摘要:加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不仅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与转型挑战的关键前提,而且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助力国家气候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采用“概念界定—热点主题—驱动机制—衍生后果—行动方向—研究展望”的框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气候风险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解析。首先,借助权威组织与核心文献界定气候风险的内涵并厘清核心研究主题,归纳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其次,构建理论研究框架...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作者:朱晨;王泽凯;张抗私;

摘要: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层面多次强调要实现更加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新质生产力概念直接响应了这一政策目标。利用熵值法测算城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可以探究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作用机制与细分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等客观维度的就业质量...

中国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与动态关联研究————作者:李玉婷;李洪霞;刘自敏;

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践行凸显了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基于松弛变量测度(SBM)模型对省域高耗能产业及细分行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运用达格姆(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Markov)链、空间收敛分析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探究其时空分异与动态关联,能为政府精准制定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政策、转变高耗能行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

制度复杂性框架下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例————作者:师迪文;程德俊;赖秀萍;

摘要: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目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的阶段,如何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框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要素组态并提炼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存在3类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组合,分别为“政...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林寿富;谢艳晴;

摘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

ESG表现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作者:姚正海;李昊泽;姚佩怡;

摘要: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维持供应链稳定、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ESG表现是否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ESG表现对其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ESG表现可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并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融资约束、增强高管薪酬激励来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作者:谷均怡;李熠璇;赵心慧;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着力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来推动代际收入流动,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属性能够促进农村家庭子代从事非农职业进而帮助其实现职业向上流动。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村家庭...

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经验证据————作者:周家正;赵家章;

摘要:以2011—2020年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试验区建设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创新研发、推动产业集聚以及优化制度环境是试验区建设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作者:田新豹;李欣;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双非硕士,导一学生二作通讯。投稿到录用历经五个多月,初审十天后,编辑部提了一些小意见,修改了一次。后进入外审阶段,等了一个多月,专家审回,给了十二天修改时间,后又送外审,但没看到第二轮外审意见就进入终审,第一次外审修回到终审耗时一个多月。终审两个多月,再次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且按期刊要求修改格式,修改后三天就通过邮件通知录用了!刊出时间待定,整体速度还是很快。感谢编辑部老师的辛勤付出。

    2024-10-29 19:14
  • 奔跑的辣椒酱

    首先说明是非常好的一次投稿体验~ 在投递编辑部另一本期刊时,收到了尝试改投本期刊的建议。全流程共历经初审、复审、外审、外审修改、外审、终审等环节,流程规范,系统更新及时。 其中,初审和复审为一周左右,外审一个月多点,外审修改严格限制在两周,第二次外审在一个月内,终审一个月多点。自投稿至录用历时4个月左右,录用后半年左右见刊。 编辑部老师沟通友善,外审建议十分中肯,期刊偏好的话题希望更大,祝好运~

    2024-08-14 14:13
  • 带头大哥666

    只能说运气比较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的初审和终审的专家效率很高,我的1个月不到就发录用通知了。编辑人很好,很容易沟通,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邮件都非常好说话。个人觉得只要很客气的询问,编辑不会不高兴的,毕竟速度快点对于他们的口碑是有好处的。

    2024-08-09 16:1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今年4月3日投稿,一周后就退稿了,看不到任何意见

    2024-05-09 11:44
  • Yangming_ak

    23年5月投稿,10月录用,24年第3期见刊。中间外审意见返修两次,编辑部意见修改一次。流程比较顺利,但终审时间较长,且有退稿可能性。好像有稿酬,无版面费。

    2024-04-14 10:23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C刊吗?
A:还不是C刊,目前还被CSSCI拓展版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