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7年,是由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社科学术刊物,当时为季刊,属于内部刊物,仅在统战系统发行,并与全国各兄弟社院交流。我院学报是以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为重点,并反映统一战线工作和社会主义学院建设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统战理论刊物。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坚持“双百”方针,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巩固和发展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自身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战理论研究、多党合作理论研究、统战部长论坛、人民政协工作、实践中来统战工作经验交流、建言立论、中华文化、科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经济理论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民营经济展望、观察与思考、社会大视野、史海钩沉、促膝谈心、荆楚英才荆楚统战人物风采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2.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来稿请提交约200字的内容摘要,3-6个关键词。来稿请用打印稿,并提交软盘。
3.来稿的作者简介务必齐全(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如是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来源和批号。、
4.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稿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注释请用页下注。、
5.参考文献排于文尾。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阅读推荐: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宣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评介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各种思潮,为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服务。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征稿选题
摘要:<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推出2025年重点征稿选题,竭诚欢迎广大学者惠赐佳作。本刊常设栏目和2025年重点选题如下。一、常设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党外知识分子...
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究————作者:李一格;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推进,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型实践形态,而传统的社区服务模式多有局限,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建构并探索新的适配模式,使社会工作服务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载体和重要途径。文章聚焦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新模式,在阐明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价值蕴意的基础上,剖析传统服务模式的限度及社会...
以长江文化赋能湖北文化统战工作————作者:朱喆;陈晓;
摘要: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文化内蕴的多元、和合、开放等特性契合新时代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成为新时代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文化基因,为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湖北省作为长江文化的关枢之地,处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开展文化统战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深挖长江文化统战资源,打造长江文化统战品牌,实现长江文化与文化统战工作的双向互...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本体诠释与方法论探析————作者:杨川渝;韩美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民族事务治理理论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和高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加强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
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作者:申来津;徐子杰;
摘要: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国家文化安全有着深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邓小平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涵盖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物质基础、制度机制、舆论阵地等,对当前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抵御各种文化风险挑战、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杨真真;周小斌;
摘要:推动武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现实需要,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途经。武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着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亮点品牌、创新文旅新业态、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营造良好旅游环境,进一步助力武汉加快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知名文化旅...
汉口紫阳书院的社会关怀与实践————作者:刘芝庆;
摘要:汉口紫阳书院蕴含了教育经世致用、化民成俗的传统理想;兼具会馆经营特色,其经营既有商业思维,同时也关注在地发展与社会福利工作;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其创建到改造,其建筑设计与相关人文景观,已成为当时的地标地景。汉口紫阳书院的社会关怀与实践,对新时代促进“修齐治平”家国情怀的创造性转化、推动高校塑造融入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具有借鉴意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鲜活实践与创新意蕴————作者:姬海龙;
摘要: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新时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党通过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内容供给机制、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过程监督与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党员教育长效化;通过优化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机制、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相衔接的制度机制从严管理党员;通过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党支部投入保障等健全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发挥机制。新时代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探究————作者:许传红;陈思奇;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有效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业生产现代化、经营现代化、环境现代化、人才现代化等,旨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通过研发智慧农具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壮大“新农人”队伍以构建农业现代化的智力支撑、通过...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效能研究————作者:许奕锋;
摘要: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新时代提升参政党地方组织效能这一命题的提出,表明参政党建设需要改变侧重于组织数量上的发展逻辑,转向以组织效能发挥为主线驱动民主党派组织能力建设的升级和优化。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本文旨在探析参政党地方组织效能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初步...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初探————作者:彭廷洪;王红玉;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扎根中国、指向中国,“中国”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起点、理论逻辑起点、实践逻辑起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内核是人民民主,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民主集中制是其根本组织原则。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呈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效能的实践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作者:杜志章;徐东辉;屈宜凡;王璐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建立在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人民政协工作具体实际的基础之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及中国传统治理智慧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赋能统战工作的思考——以黄石矿冶文化统战为例————作者:周一明;
摘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统战意蕴及其时代价值,对以文赋能促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石矿冶文化统战工作为例,探索挖掘和利用矿冶文化赋能统战工作的新路径。文章认为,依托黄石矿冶文化开展统战工作,需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黄石矿冶统战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加强黄石矿冶统战文化内容挖掘和研究阐释、实施黄石矿冶统战文化精品工程上着力
中华民族经济的逻辑基础与理论目标————作者:徐光木;
摘要:中华民族经济作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济学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范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通过理论溯源、实践考察与目标解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中华民族经济的三重维度:在理论渊源层面,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为根基、西方经济学方法为批判性借鉴的复合型理论框架;在实践演进层面,揭示其发展轨迹与中...
智库专家
摘要:<正>彭庆军,中南民族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民族问题、边疆城市治理、涉民族因素风险隐患防范研究。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民委重点委托项目等10余项,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
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以满汉文化交融为例————作者:李学保;陈思含;
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满汉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生动案例。满汉通过政治文化传承,服饰、饮食和节庆文化共享,凝聚和推动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通过文化交汇与融合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维系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民营经济促进法:固根本、利长远、稳预期——论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的重大意义————作者:郭伦德;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意义重大,对于促进“两个健康”具有固根本、利长远、稳预期的功能和价值。第一次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使确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体系实现了从宪法到部门法到具体法的贯通,进一步巩固了民营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根基。第一次把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个方面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律,有利...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新型政党制度叙事逻辑与路径构建————作者:崔晓彤;
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文化使命,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力的强劲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重要成果。新型政党制度的叙事逻辑是对其制度结构、优势、功能、实践等内在逻辑在叙事维度的集中呈现。受西方文化形成的旧式政党叙事话语的影响,新型政党制度叙事逻辑的构建存在效果不佳、传播不利等困境。为此,要将新型政党制度叙事逻辑的构建置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通过明确叙事根本指...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推动侨乡文化保护传承的经验启示————作者:陈业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推进侨务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理念,推动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这些理念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这一重要成果的形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源自习近平同志在地方探索的经验积累。本文从侨乡文化保护传承的视角,梳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各地工作期间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理念与实践,为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圆共享中国梦提供启示
基层治理视角下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作者:齐春雷;
摘要:当前,正值将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国家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亟需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支撑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但长期以来,多党合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依然存在,其基层实践的实然效果和应然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新型政党制度基层实践和基层治理在价值目标、方式方法、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从而为二者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将新型政...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 北大核心中国人才上半月
- 省级求是
- 省级新长征(党建版)
- 省级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福建党史月刊
- 省级上海党史与党建
- 国家级前进论坛
- 省级领导文萃
- 省级学理论
- 省级警察天地
- 北大核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国家级四川党的建设
- 省级海峡通讯
- 学报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 国家级民主
- 南大核心社会科学家
- 省级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人事天地
- 国家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省级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青年学报
- 国家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 省级浙江人大杂志
- 北大核心法学杂志
- 省级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江淮法治
- 省级新前程
- 省级金陵法律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