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470/D
国际标准刊号:1674-5205
主办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主管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查看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下一本期杂志:法制与经济(下旬)广西政法期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制现代化、法律制度探微、法学新问题研究、域外法评、长安法史、立法研究、法律实践等栏目,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连续六届荣获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2011)、北大核心期刊(2008)、北大核心期刊(2004)、北大核心期刊(2000)、北大核心期刊(1996)、北大核心期刊(1992)。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法学热点、司法实践、法律制度比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征稿要求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阅读推荐:天津法学

  《天津法学》天津市法学杂志发表,创刊于1985年,是由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期刊。在贯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注重倾听时代的呼声,反映时代的要求,回答时代的课题。为提高法学理论水平提供评说园地,为完善法律体系提供有益学说,为提高司法实践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新高考》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论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作者:刘志强;

摘要:人权领域“知识系统”工程面临的“知识破碎”困境,是构建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问题。“两个结合”视域下的方法论,主要解决理论自觉与主体自觉问题。第一个结合重构人权知识的普遍性,第二个结合明晰知识生产的主体性,两者于时空维度互为表里。人权标识性概念是自主人权概念体系的精粹,提炼于三个基础上:在理论价值上选择“合作”路径;在历史基石上整合“生存”和“发展”权利;在实践拓展上立足“现代化”革新。合作的...

矫正趋利性刑事执法:论侦查管辖的完善————作者:郭烁;

摘要:当前我国刑事执法实践中频现的“趋利性执法”现象,暴露出侦查管辖制度的深层次缺陷:管辖连接点泛化导致管辖权归属不定,指定管辖滥用引发“侦查绑定审判”风险,管辖权异议制度阙如导致权利救济缺失。法定法官原则旨在强调管辖秩序的稳定。基于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侦查中心主义”的要求,应当引入法定法官原则并将其修订为法定管辖原则,将“法定化”与“审判中心”作为侦查管辖的改革方向。首先,应当在《刑事诉讼法...

酌定不起诉与《刑法》第37条的关系————作者:张明楷;

摘要:刑法理论通常将《刑法》第37条理解为关于免除处罚的规定,进而讨论行为人不具备刑法规定的免除处罚的具体情节时,能否直接根据《刑法》第37条的规定对其免除处罚。肯定说虽然具有实质的合理性,但导致《刑法》第37条与第63条第2款存在明显的冲突。应当认为,《刑法》第37条但书前的表述是关于酌定不起诉的实体法规定,而不是关于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后宣告免除处罚的规定;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即不具有特殊...

《民法典》从自治法到治理法的定位转变及其影响——以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视角————作者:许中缘;

摘要:寻求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标识性概念”是建构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除了解决德国潘德克顿民法典形式理性的痼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承担着建设法治国家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传统德国民法以财产法为核心、以形式理性为基础构建价值中立的民法体系,但这一民法体系轻视社会治理价值,难以满足中国法治建设的需求。《民法典》在承袭近现代民法精粹的基础上,拓展出了有别于传统自治法的...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动态扩展、析出风险与法律规制————作者:王文玉;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有机聚合,通过可行性论证、伦理审查等前置关口的脑机接口应用呈现动态扩展的趋势:从治疗领域扩展到增强领域,从行动面向扩展到感知面向。在应用方式上,侵入式应用展现出再次兴起的态势。技术的动态扩展带来了个人能力商品化,情感和表达的自主性难以得到保障,知情同意权被虚置等风险。为此,应当遵循尊重自主、公平使用、负责任创新原则建构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在具体法律规制路径的设计上,应通过分层分类...

论《公司法》回购法定事由的废除————作者:张其鉴;

摘要:国内司法实践和《九民纪要》将约定触发对赌条件时由目标公司回购投资人股份的“回购型对赌”限缩为减资型回购。这既背离当事人本意,也因法定减资涉及组织法和债权人保护程序而陷入履行及执行困境。这种限缩做法的症结在于,司法裁判者在鼓励投融资法政策下认定对赌约定原则上有效的倾向,与既有《公司法》回购制度法定事由之间不可调和。审视我国严格限制回购的法定事由可知,其在比较法上已总体实现了缓和主义或废除主义转向,我...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制度构造————作者:王玎;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个人信息达到规定数量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的活动作为安全评估制度适用的条件。但在实践中,由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规定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要求不同,个人信息、重要数据的类型存在差异,数据出境场景多样,导致安全评估制度目的不清、制度规定错位、适用规则混乱以及实践部门对行政救济机制的误解等问题。对此,应澄清数据出境安全评...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框架分析————作者:张卫平;

摘要:建构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是当下及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法治发展的重要议题。要建构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就必须了解形塑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的若干因素,知晓这些因素对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形塑过程的作用机制。这些形塑因素主要包括民法学知识体系、特定法律体制、纠纷解决传统、诉讼实践与理论的互动等。构建自主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推动民事诉讼实践与理论的有效互动,不断生...

论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诉性”————作者:周敏;

摘要:坚守法律监督职能定位的同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运用法学方法论,从法理研究视角理解并把握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诉性”要素及其要求,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系统审视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性质定位及其与其他国家权力配置的规范,可以清晰地发现检察公益诉讼“可诉性”所具有的正当基础。以检察公益诉讼“可诉性”为导向,可以阐释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在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度、方式、价...

唐宋时期效力叙复法的实践与转型————作者:陈玺;

摘要:因赦叙复和因功叙复是唐宋时期效力叙复的两条基本路径。赦叙在宋代逐渐成为效力叙复主流方式,叙复条件与唐代相较实质存在降格趋势。尽管如此,效力人功绩在叙复实践中仍然受到高度关注。官僚降责叙复行为,实质是中国古代行政决策、信息传递和文书运行相互配合并共同完成的政务过程。钩沉唐宋叙复的时代变迁、效力叙复的文书表达和效力叙复的法律实践,能够为考察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依据,为当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历...

从本质主义到原旨主义:行政许可界定路径之反思————作者:陈鹏;

摘要:某一行政措施是否属于行政许可,在司法实践中时常面临争议,法院的裁判也存在诸多分歧。赋权解禁说、行政管理说、时间指向说等试图抽象出行政许可之本质的界定路径,但皆有不周之处。考察《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原意,可以发现立法者原本就倾向于将性质模糊的行政措施从宽界定为行政许可。从实定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将此等措施界定为行政许可,对该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带来的额外限制以及对私人主体造成的额外不利后果较为有限,因而具有...

习近平法治思想五年来的创新发展————作者:张文显;

摘要: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又破解了新问题、积累了新经验、创造出新成就,这些新鲜的实践创造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发展。五年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秉持“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结合”的科学范式、“体系化学理化”的研...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累进式法律规制————作者:文禹衡;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引发了过度监控、歧视、隐私侵害和数据泄露等法律风险。人脸识别法律治理问题可以类型化地表述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问题和人脸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前者可分为人脸识别技术准入、人脸识别设备部署和拟识别人脸技术信息运用的规制三个层次,后者属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范畴的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应选择“基于向善”“基于风险”和“基于权利”三种治理路径,将目的合法...

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反思————作者:石春雷;

摘要:公益诉讼为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一套全新方案,制度运行多年后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方向也出现一些偏差。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和治理优势,其他主体无法取代。考察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规范和实践不难发现,社会组织在公益诉讼中面临主观意愿不强、诉讼成本高昂、主体资格门槛高、参与空间被挤压等系列困境,呈现日益萎缩和边缘化趋势。为了激活社会组织...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与中国国际私法的抉择————作者:房沫;

摘要:作为现代国际私法的立法精神和追求,最密切联系原则为各国立法所确认,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条却实际否认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在于裁判者在司法过程中对法律适用规则的偏离进行修正,以原则之名取代规则,这一司法修正的本质决定了其必然与司法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权共生。但是,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的高门槛要求同样制约着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权,只要遵循法律原则适用的基本要求,不但不会损害已有法...

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的体系化建构————作者:周辉;

摘要: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的体系化建构是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统一学科名称、推动中国网络法治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律制度是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实践基础和研究重点,目前已经形成网络法、数字法、智能法、信息法的支撑框架。网络与信息法学基础理论以新型主体、新式客体、新类内容为特点推进法律关系理论演变,赋予传统法律命题新内涵,并发展出本学科的核心范畴。在研究范式上,应统筹研究法律规范与平台规范...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基石————作者:公丕祥;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制度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政治体制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政治体制基石作用,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国家治...

辅助性原则的共同体传统————作者:张天白;

摘要:辅助性原则作为一项分配不同层级间治理权力的宪法原则,在欧盟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理论界,辅助性原则首要回应的是民主的最优边界问题,并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理解路径:一是效率路径,强调其在提升行政效率与治理效能方面的作用;二是共同体路径,关注其对地方自主治理及公民民主参与的意义。国内学界在引介和应用辅助性原则时,多聚焦于其效率面向,较少关注其更深层次的共同体传统。若要全面把握辅助性原则...

婚内赠与视角下夫妻财产约定规则的优化————作者:曹薇薇;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第5条并未改变《婚姻法》时代遗留的夫妻约定财产规则简单笼统、婚内财产赠与性质不清、司法裁判说理不一等问题。第5条提出了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32条不一样的思路,要求法官综合考虑夫妻关系存续时间、生活情况、养育事实、离婚过错、对家庭贡献等因素作出裁判。第5条跳出家事法和财产法二...

大数据相关性对法律因果关系的挑战————作者:黎四奇;

摘要: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而且代表着人类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与观念。大数据思维下,“是什么”比“为什么”的研究更能激发人们的关注与兴趣,人们已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关注的重点开始从因果关系转向相关关系。本质上,正义应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表达。虽然相关性有助于促进法律正义效能的最大化,但是权责利的模糊分切、事前干预也易于导致否定人之为人的意志与选择自由的后果。大数据相关性的思维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探索知识与法律...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