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杂志是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主办、文明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国家原创视觉人文杂志。
《文明》杂志于2001年12月正式创刊,秉承以影像记录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与哲学,截至2014年,《文明》已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
《文明》以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为己任,搭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平台,用中国人的视角关注精彩人文世界。
《文明》作为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重要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文明》作为一本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水准的综合性视觉人文大众兴趣类专业杂志,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将国际内容与本土内容深度融合,同时保持制作水准的国际化。
文明杂志栏目设置
《文明》主要栏目:文明论坛、文明视野、文明经典、特别策划、考古发现、生物圈等。
阅读推荐:纵横
《纵横》(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集中发表回忆录的期刊,也是全国政协惟一一份综合性文史期刊,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
文明最新期刊目录
欢迎订阅2025《文明》杂志
摘要:<正>文明价值中国力量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2001年12月创刊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最大限度地触摸“文明”肌理,绘就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我们有——诸多专家学者的深度参与和支撑;穿越历史碎片和表象的系统思维;使命感铸就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关注、订阅《文明》,品享《文明》杂志为时代奉献的“视觉思想盛宴”
唐代万里长江上的城市走廊 一条展现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脉络————作者:刘士林;
摘要:<正>中国历史上的盛唐时代,不仅盛产诗歌和文章,也是长江流域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繁盛、交通繁忙、商业发达、社会富庶,是文化、教育、学术、文艺繁荣发展的高地,也是展现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一条重要脉络。唐代万里长江上的城市走廊关于唐代长江流域城市的总体情况,主要可从两方面来了解。一是唐代长江流域的城市,因其依长江黄金水道而建的区位优势,普遍呈现出人口众多、规模较...
千锤百炼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传统优势与现代钢铁业的复兴————作者:毛卫民;
摘要:<正>由于具备高温加热带来的早期优势,使得中国自商末周初出现冶铁活动后,很快放弃了低温冶铁流程。高温冶铁技术以生产能力强、质量高著称。先进而发达的冶铁业使中国社会得以持续保持富足、发达的状态。欧洲则直至14世纪才掌握高温冶铁能力,因而在铁器加工方面落后中国上百年乃至2000年。然而,欧洲的工业革命导致了传统铁器向现代钢铁的时代转换,并使钢铁生产技术和能力迅速超越中国。借助晚清的洋务运动以及近几十年...
北京时间?
摘要:<正>2003年1月《北京时间》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创新文化品牌在北京诞生2004年6月奥运圣火第一次来到北京《北京时间》历史性地成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平台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各国嘉宾收到了来自《北京时间》的礼物“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历史上第一套奥林匹克文化读本走进了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丰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2008年12月国际奥委会向世界宣布
《文明》 立足中国 面向世界
摘要:<正>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诚邀战略合作伙伴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弘扬中华文化筑造现代文明1993-2023:“文明工程”实践探索三十年风雨兼程!打造前沿智库型文明对话国际平台2025:“文明工程”再起步向世界传播推广《全球文明倡议》的新起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作者:何努;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战略部署,倡议社会各界共同致力“提炼展示”相关工作。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的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一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
《道德经》 人类文明瑰宝————作者:董晓波;
摘要:<正>《道德经》这部古老的道家经典,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智慧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读者的关注与研究。它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道家思想与其主要学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艺术人生智慧————作者:周裕锴;
摘要:<正>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到医学饮食,苏轼可谓全才,但其人生路却不大顺遂,仕途亦充满腥风血雨。不过,在一生颠沛多舛的命运中,他依然积极乐观,以诗词书画道尽悲喜,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尽人生的真谛,诠释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胸襟和超脱态度,真正找到了独属于他的“诗与远方”
观星永无止境 望远镜发明前的天文学————作者:高爽;
摘要:<正>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掀开了洞察宇宙大舞台的幕布,但在其出现之前,人类凭借着肉眼和惊人的想象力,把视野伸展到天空、宇宙的未知领域,进行着不断思索、观测、探究和解读。天文学,这一古老而又前沿的学科,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向前拓展,也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步步前行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读本 “送《文明》进校园”大型公益募捐活动
摘要:<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支持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搭建校园中的文明交流互鉴桥梁和奥林匹克教育平台,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面向全国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启动“送《文明》进校园”和“支持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公益募捐活动。《文明》杂志是全世界青年学生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和国际奥委会独家授权的奥林匹克文化...
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 在陶寺遗址中寻找尧舜————作者:何努;
摘要:<正>迄今为止,陶寺遗址已发现28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城址、世界上迄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大型宫殿、规划有序的城市布局、朱书陶文、龙纹陶盘,阙楼式门址……因“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而展露出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成为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
寓意吉祥 古代中国对“曼荼罗”的文化解读和艺术构建————作者:赵鑫宇;
摘要:<正>“曼荼罗”这一古老、神秘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佛教密宗当中具有独特的宗教含义。但若溯其本源,则很容易注意到它起源于古人对空间方位中几何图案的崇拜。曼荼罗文化传入我国以后,其流变不断中国化,不仅在汉、藏佛教文化中流行,甚至还影响到了西夏、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的宗教文化、艺术和城市规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交融和艺术实践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图谱(2025.04)————作者:文明传播课题组;
摘要:<正>~
侍茶与远征 茶马古道与人类古道的三次转折————作者:陈保亚;
摘要:<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深刻影响了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传播路径,其中,茶叶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茶马古道既是生存的古道,又是远征的古道,使以喜马拉雅山为代表的“世界高地”被征服,成为欧亚大陆文化传播的命脉。属性不符属性不符属性不符一伙“亡命徒”:茶马古道的行走,发现与命名1990年,我们第一次徒步考察茶马古道。当时,我们一行六人从云南中甸(现在叫作香格里拉)出发,徒步踏上征途。除了每人备的一匹马(...
京杭大运河 中西文明交流的活态见证————作者:董晓波;
摘要:<正>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流淌干年的大运河承载着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展示中华文明、塑造国家形象、建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属性不符如果说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那么贯穿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寄托着中国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中华民族繁荣兴盛,塑造出璀璨的文化和流光溢彩的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独特...
重绘中国青铜时代的知识图谱——三星堆文明资源体系与交流网络带来的启示————作者:霍巍;
摘要:<正>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商周青铜时代的诸多共性,但也具有古蜀文明的特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典型考古学样本。三星堆文明的资源体系十分宏大,涉及青铜、象牙、玉器、黄金、朱砂、海贝等许多种类,这些资源在商周时期极为重要,其来源体现出古蜀国家的控制能力和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程度。三星堆文明的资源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政治统治和广泛的交流网络基础上,不但是古蜀王国国家与文明形成...
提炼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者:向芬;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底色,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依据。“五个突出特性”尤为重要把握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从历史连续性出发来提炼展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有利于世界认识和理解一脉相承的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
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从太湖地区史前社会文明形态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作者:曹峻;
摘要:<正>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地区的史前社会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的关键一环。对太湖地区史前社会不同阶段考古文化、居址、墓葬等材料的分析表明,史前太湖地区社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文明形态也具有自身的特征。对该地区史前社会文明形态的揭示,也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的认识
凌家滩玉石器 中华文明先锋的展现————作者:吴卫红;
摘要:<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在东南地区以其独特辉煌的玉石器展现出了文明承前启后、创新发展的特质,是中华文明早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先锋,并引领了长江下游此后千余年的玉石器发展道路,为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做出了显著贡献
隋唐神韵 繁华东都 隋唐洛阳城里的文人风貌————作者:霍宏伟;
摘要:<正>在洛阳盆地腹心的伊洛平原上,沿洛河一线从东到西分别为偃师商城、夏都二里头、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这五大都城遗址,都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代表着当时文明发展的高度。其中,隋唐洛阳城肇始于隋代,繁盛于唐朝,彼时城市的诸多美景化为绝妙的诗行,积淀在白居易的卷帙中,虽沉寂千年,但依然在考古勘查发掘中,与白居易的诗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精神文明导刊
- 省级杭州(生活品质版)
- 北大核心情报杂志
- 国家级《青少年犯罪问题》
- 省级贵州信息与未来
- 国家级资治文摘
- 省级特别关注
- 国家级中国公证
- 省级党史博采(理论)
- 省级《攀枝花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国家级中国公务员
- 省级中国检察官
- 学报《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延边党校学报
- 北大核心法律科学
- 省级《档案春秋》
- 省级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省级党史博采
- 省级《党史文汇》
- 省级公共管理研究
- 省级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省级新疆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当代思潮
- 省级《党政干部学刊》
- 省级南风窗
- 省级新世纪周刊杂志
- 国家级商事法论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