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心血管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国家级技术类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医疗、科研、预防、教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心内、心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临床并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等。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专题评论、短篇论著、流行病学、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病例报告、经验交流、影像诊断、继续教育、中医中药、药械警戒、技术与方法、读者•作者•编者、学术动态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急性冠脉综合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防治 王晓,聂绍平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术式选择 佟明汇
湖北省广水市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谢文杰,张琰,戴永恋,袁早送,黄从新
老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动态血压参数相关性研究 魏艺,胡元会,杨传华,宋庆桥,耿彦婷,郑昭瀛
青年大学生血清ET-1和NO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和外周血压的关系 唐群,许波,田建伟,王新宴,王安琪,黄翠莹,臧春梅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尿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 薛国华,马惠芳,田利平,张守彦,赵洛沙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中不同给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郑奇斌,陈克俭,徐翔,夏豪
益气升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李琳,李格,顾焕,冯润,郭丛丛,黄力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卢竞前,杨锋,张鸿青,潘娅萍,段会仙,陈敏,张洲
高位桡动脉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靳志涛,李彦平,杨军珂,张铮,丁力平,高国杰,胡桃红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 张彦,唐媛,高峰,杨肖平,江乃宙,林孙英,陈萍
依达拉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MCP-1的影响 高启军,尹琼,万书平,魏辉,刘曼华
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存芳,魏岚萍,CHEN Cun-fang,WEI Lan-ping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功能的Meta分析 薛文鑫,李静,张爱真,赵珊珊,张藜莉,刘阔,张涛,索琳,刘水
最大充血跨狭窄收缩压差指导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讨 杨慎先,王磊,王枫岭,刘新,赵杰娉
成人和青少年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杨阳,马南,鲍春荣,黄建兵,汤敏,丁芳宝,梅举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中血液保护策略 夏克何,邓霖楠,李伟,XIA Ke-he,DENG Lin-nan,LI Wei
医学期刊投稿:流式细胞仪检测缺铁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探讨
【摘要】 目的 研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 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 均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 IDA组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CD3+ CD8+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患者影响机体T细胞的增殖分化, 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流式细胞仪,骨髓细胞学检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防新前沿————作者:郑黎晖;姚焰;
摘要:心房颤动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术后复发防治是心血管领域的重要挑战。本文述评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防的最新进展,提出“术前优化筛选-术中个体化消融-术后全程风险管理”的整合干预体系。未来需通过多学科协作,构建个体化、多维度的干预闭环以突破疗效瓶颈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杜为;朱文武;杨浩;董庆山;韩冰;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F)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中心医院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依据AF发作的特征,将患者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与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参数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不同类型AF患者基本临床、手术和随访资料之间的性别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价术后...
基于列线图及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预测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作者:林圆;陈俊;唐峰;何艳;
摘要:目的 对比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出血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一套预测系统。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NVA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凝血功能、实验室生化检测等指标,计算CHA2DS2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卒中的预测因素————作者:马春鸽;梁二鹏;宋卫锋;陈珂;王现青;郑黎晖; 摘要:目的 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500例行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的NVAF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心房颤动类型、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CHA2DS2-VASc评分及左心耳形态。所有患者规律门诊或电话随访... 基于临床资料和血清标志物构建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Nomogram预测模型————作者:熊翔宇;吕娟;王佳琪; 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血清标志物构建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237例行RFA治疗的PA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复发率,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血清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B型利钠肽(BNP)、基质... 基于CHARGE-AF模型分析血清尿酸和转化生长因子β2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作者:任玲;王琦光;李本申;李林轲;李欣月;于长莲;胡长青;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HARGE-AF模型分析血清尿酸(UA)、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AF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HFpEF合并AF的患者233例,根据心脏超声、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各112例、53例、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UA、TGF-β2及其他... 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机制的研究————作者:武志斌;邵慧真;王中良;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4月1日~2024年5月1日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倾向性匹配以及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美托洛尔、螺内酯以及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 心脏核磁共振参数及血miR-21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价值分析————作者:吴琳;蒋晖;徐敏;高靳;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核磁共振(CMR)参数、血微小RNA-21(miR-21)在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A)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电生理检查和RFA治疗的125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早期复发分为复发组(n=41)和未复发组(n=84)。两组患者均接受CMR扫描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和CMR... 中青年人群心房颤动患者特征分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作者:李亚芳;齐祺;李宛凇;韩全乐;王丽艳;张爱丽;曹宏霞;田丽英;吴寿岭;李康博; 摘要: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房颤的一级预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8年12月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中青年人群(年龄<60岁),房颤患者1∶4匹配同期非房颤参与者,最终3550人纳入研究。统计分析房颤患者的人群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空腹血糖(FBG)、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低电压区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无症状脑梗塞的关系————作者:刘晨;陈磊;杜昕佳;Eric Nzayisensa;李承宗;陈文苏;张卓琦; 摘要:目的拟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低电压区(LA-LVAs)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无症状脑梗塞(SCI)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47例病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8 h内完善头颅弥散加权磁共振(DWMRI)检查明确有无SCI,并标测术中LA...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作者:陈莹;夏经钢; 摘要: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2021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628例AMI患者进行分析。NOAF定义为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电图上检测到的心房颤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数据。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628例AMI患者中,有48例NOAF,发生率...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脑梗塞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作者:陈会;杨龙;祁春梅;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脑梗塞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0例脑梗塞合并心房颤动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和其他基线临床资料,并根据外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 类风湿关节炎致心房颤动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郭梦雅;张芳;张岭楠;孙润涵;陈春红; 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病机制多样,其中炎症反应发挥关键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过免疫介导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与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通过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失调、氧化应激、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作用诱发心房重构,促进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口袋药”心房颤动复律策略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淑杰;王玉洁;冯文玖;聂陆经;邵立凡;陈彦波; 摘要: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目前的临床一线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控制及导管消融术。然而,鉴于现有心房颤动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消融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案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口袋药”复律策略(PITP)旨在借助智能设备实时探测心房颤动发作,并应用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快速终止。本文主要总结了PITP策略进行心房颤动复律的最新进展 胸腔镜辅助下心耳切除术治疗儿童难治性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单中心经验————作者:郁夏风;刘一为;刘旭;张浩;孙彦隽; 摘要: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下心耳切除术病例,分析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结合心耳切除术治疗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实施VAST下心耳切除术的患儿。所有病例均为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7~10岁,体重19~46 kg。5例起源于左心耳,3例起源于右心耳。结果 8例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测... 不同微创封堵方式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作者:比拉力·排祖拉;迪娜·努尔兰;杨龙;王月茹;伊木然·卡吾力江;陈基尧;马松峰;张国明;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封堵、经股静脉封堵、右腋下切口经胸封堵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收治的接受微创封堵治疗的131例单纯ASD婴幼儿(0~3岁)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静脉组(n=39)、股静脉组(n=44)、右腋下组(n=48)。比... 我国微创心血管外科进展————作者:梅举;姜兆磊;王超; 摘要:微创心血管外科(MICS)作为传统开胸心血管手术的重要补充,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快的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主动脉疾病微创手术(包含介入手术)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同时,探讨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影像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及人工智能在MICS中的应用前景。最后,对MICS技术的推广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腔镜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Barlow二尖瓣成形手术近五年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彭泳卜;郭超;王怡轩;李飞;陈思;周诚;苏伟;董念国;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小切口(VAMT)与标准胸骨正中切口(SMS)两种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在治疗Barlow综合征的实际应用和近五年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收录了武汉市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开展直视下Barlow二尖瓣成形手术108例,其中VAMT组42例,SMS组66例。分别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合并三尖瓣成形术情况、总输血量、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 新型Memoclip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单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作者:黄健兵;曾凡强;汤敏;姜兆磊;周长平;刘海霞;张丽;丁芳宝;梅举; 摘要:目的 总结本中心使用新型Memoclip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治疗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该二尖瓣夹系统的设计特点,探讨其治疗二尖瓣反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总结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本中心完成的使用新型Memoclip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治疗的49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其中男性24例(49.0%),年龄(68±12.8)岁。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确认所有患者均为重度二尖瓣反流(... 超大瓣环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验————作者:李岳环;周佳卫;罗天戈;陈章;李昊阳;沈经伦;吴凯胜;王坚刚;张海波; 摘要:目的 总结本中心创新性应用J-Valve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对超大瓣环径患者成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的经验。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因主动脉瓣环径>29 mm,心脏直视手术高风险或禁忌,最终行TAVR手术的患者。结果 19例患者因瓣环径>29 mm采用了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的改良TAVR,平均年龄(...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