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实用肝脏病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专家(题)笔谈;论著与经验;综述与讲座;医学继续教育;短篇报道;病案报告与病案讨论;名词解释及不定栏目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原发性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现状 陈东风,孙文静,Chen Dongfeng,Sun Wenjing
如何克服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弊端? 童欢,唐承薇,Tong Huan,Tang Chenghui
各种介入治疗肝癌方法临床评价 杨晋辉,唐映梅,Yang Jinhui,Tang Yingmei
经皮联合开腹微波消融术治疗多发危险部位肝脏转移瘤疗效分析 葛勇胜,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马华星,束青华
重组人p53腺病毒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崔红利,杨均,肖潇,颜綦先,尹昕茹,杨洋,刘卉,张艳梅,赖姝婕,魏艳玲,刘念,王军,陈东风
灌注栓塞联合微波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白卫兵,王建睿,Bai Weibing,Wang Jianrui
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颜綦先,肖潇,崔红莉,邵小娟,张艳梅,刘念,杨洋,陈东风,王军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一书出版 陈宗炳
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 张立洁,彭泉,芦东徽,侯宇宸,付贵峰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朱琼香,李小丹,Zhu Qiongxiang,Li Xiaodan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卢敏,毛华,黄纯炽,唐银丽,张能友,席建东
成都市三级医院消化专科医师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专业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张笛,李良平,Zhang Di,Li Liangping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范文: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本院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7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中,优94.6%,良5.4%,差0.0%,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创伤小,可以推广。
关键词: 核心期刊发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该病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跌倒或其他原因造成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内收就可能引发骨折。现代医学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成为常规选择,但是治疗中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创伤和麻醉风险,造成切口复位内固定受到限制[1]。本院自2013年1月―6月共收治了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用肝脏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通过调控PANoptosis表达保护小鼠急性肝衰竭研究————作者:闫立春;张锴;梁小卫;
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每组6只,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LF模型,常规行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Noptosis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IP...
DUSP10通过增强肝癌细胞干性促进对仑伐替尼耐药的实验研究————作者:李昂;杨晓丹;
摘要:目的 探讨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10(DUSP10)通过调控肝癌细胞干性特征介导对仑伐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Huh7-Resistant和Hep3B-Resistant仑伐替尼耐药细胞系,建立稳定过表达DUSP10的Huh7和PLC/PRF/5细胞及敲减DUSP10的Huh7-Resistant、Hep3B-Resistant和Hep-12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性标志物...
HepG2和HepG2.2.15细胞ENPP2/EZH2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作者:邓万玉;黄子乐;刘泽妍;秦培毓;刘娜;
摘要:目的 探究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ENPP2)和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肝癌细胞的促肿瘤作用。方法 合成针对ENPP2和EZH2的siRNA,以敲除HepG2细胞和稳定转染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两种蛋白表达。分别取HepG2、HepG2.2.15、转染pSM2质粒的HepG2细胞(HepG2/pSM2)、转染siENPP2或siEZH2...
肝硬化合并与不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数目及凝血功能差异比较研究————作者:张萌;党至纯;李婷;刘晨瑞;王沐淇;吴姣姣;贺娜;李亚萍;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肝硬化合并与不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小板数目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PLC患者80例和肝硬化患者80例,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最大振幅(MA)、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Angle角(Angle)和综合凝血指数(CI)。结果 肝硬化与PLC患...
TACE术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作者:彭贺;郝建玲;黄建业;李楠楠;骆锦前;
摘要:目的 探讨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5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TACE治疗,或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或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或贝伐珠单抗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超声表现和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分析————作者:李慧慧;姚晓松;肖征;陈念; 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胆管癌(ICC)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表现,以帮助临床鉴别诊断。方法 2019年3月~2024年5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86例和ICC患者16例,均行超声和CEUS检查,比较两组病变超声特征和CEUS增强特点。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两组肝内占位病变数目、形态、肿瘤直径、内部回声、回声特点和门静脉癌栓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C组胆... 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及其预判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研究————作者:张聪;张涛;张骞; 摘要: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HH)超声造影(CEUS)表现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HH患者86例,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接受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常规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瘤体直径为5~10cm,平均为(7.4±1.1)cm;常规超声见HH病灶表现形态规则者65例(75.6%),边缘清晰者75例(87.2%),回声均匀者67例(77.9%),高回声者9例... 肝癌组织脂肪酸转位酶表达对手术切除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作者:冯胜菊;臧翌辰;佟晓;李强;毛彩艳;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表达对手术切除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FAT/CD36表达,随访36个月。结果 HCC组织FAT/CD36阳性率为67.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4.2%(P<0.05);低分化肿瘤、TNM III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血... RALOX-HAIC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彭乐;黄古叶;徐莉虹; 摘要:原发性肝癌(PLC)是世界上常见的主要癌症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凭借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PLC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使用。随着国内学者的积极探索,由奥沙利铂(OXA)和雷替曲塞组成的RALOX-HAIC方案在治疗方面疗效满意。本文就RALOX-HAIC及其联合治疗PLC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HBV携带母亲所产婴幼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应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景志英;程艳梅;郭蜜甜; 摘要:目的 探讨HBV携带母亲所分娩的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诊治的HBV感染孕妇及其所产婴幼儿各86例,其中64例孕妇在孕28周时接受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至分娩结束停。所有婴幼儿常规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重组乙肝疫苗接种,随访婴幼儿至3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 儿童非嗜肝性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者病因与转归分析————作者:宋小宇;陈宁;高凤;余仲苏;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非嗜肝性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因和诊治经过,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经验。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嗜肝性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102例,使用采用73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EBV DNA和手足病病毒亚型RNA病毒载量,给予降酶等护肝和对症治疗。结果 在102例非嗜肝性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中,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43例(41.7%)、腹泻病...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操作失败原因分析及补救治疗措施效果评价————作者:韩娜;崔发强;潘瑜;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操作失败的原因,评价补救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BDS患者254例,其中102例由初级医师组实施,另152例由熟练医师组实施ERCP术治疗。记录分析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并采取外科手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再次ERCP和内科保守等措施进行补救治疗。结果 两组年龄、性... MRCP和腹部CT检查术前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手术难度价值分析————作者:景超;张宏娟;张力;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腹部CT检测术前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手术难度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术前行MRCP和腹部CT检查。参考LC手术难度评分与分级标准评估手术难度,根据影像学检查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走形和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结果 在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中,胆囊动脉...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其结石残留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作者:王浩瑜;石党辉;毛宇锋; 摘要:目的 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BDS)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IHBDS患者,均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常规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1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50... 肌肉减少性肥胖对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作者:文雯;白洁;李用国; 摘要:<正>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已成为主要威胁全球健康的一类疾病,并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CLD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长期慢性损伤,通常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脏疾病。本文主要讨论各种原因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肝病(alco...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T2DM患者临床疗效研究————作者:张淑玮;张惠娟;周杰;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予以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4 w。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使用Fibroscan肝瞬时弹性检测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 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FN-α和IFN-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作者:杨浩;易波;刘洪岩;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α和IFN-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1年9月~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87例和T2DM合并MAFLD患者6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α和IFN-β水平。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M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效... 代谢组学观点:揭示两种类型的脂肪性肝病————作者:侯宇;邹光旭;赵英鹏; 摘要:<正>脂肪肝是一种在全世界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1]。全球总患病率已达到30.1%,在过去约30年内增加了50.4%,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群受到该病的影响[2]。按照病因不同,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脂肪肝。由于肝脏具有较高的代偿能力,通过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准确... 胆汁酸受体FX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脂代谢的作用研究进展————作者:石丹丹;艾碧琛;马祺鑫;李木兰;张毅;刘杰; 摘要:<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进一步可演变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HCC)[1,2]。研究发现NAFLD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3]。因此,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建议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通过Insr/Akt通路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作者:齐一菲;于庆红;白世锦;刘琳;范旭;王萍;丛敏;刘天会; 摘要:目的 探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C)通过调控Insr/Akt信号通路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SH组和DDC干预组,每组6只。采用胆碱缺乏、L-氨基酸替代蛋白(CDAA)饲料喂养建立MASH模型或在造模同时给予DDC灌胃干预。采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Insr)和促凋亡分子Bax表达。采用棕榈酸(PA...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