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554/R
国际标准刊号:1006-3250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查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医杂志》医学期刊启事
下一本期杂志:《新中医》国家级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年创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以集中、快速反映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最新进展为特色的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理论研究期刊。杂志依托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雄厚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导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坚守中医理论阵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医理论研究、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认真关注的理论性研究期刊。对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研究队伍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检索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文献数据库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11期目录

  中药毒性相对性及可变性探析......................................陈仁寿
  名老中医癫痫医案方药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黄子天
  干姜、大黄、丹参水提物对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凋.............方玲子
  苦参碱对儿茶酚胺致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活动改变的干预作用......王雪芳
  中医基本疾病证型表征模式的心理学辨析............................杨振宁
  发作性睡病与心理的关系..........................................李桂侠
  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架构初探................................姚园
  辨证施膳对社区痰湿型体质超重人群影响的研究......................冯志海
  美国电子健康档案政策的简介与启示................................吴敏
  中医典籍英译“阐释学”问题研究探讨..............................何阳
  重用下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李凯杰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谢有良
  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分析......................张士金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癣继发重度细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陈虎
  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周立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复杂网络与数据挖掘技术的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选穴规律研究————作者:乔雪;韩镇泽;闫二萍;刘鹏;栾洁;邱模炎;

摘要: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4年9月8日收录的针灸治疗CKD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WPS表格12.1.0.18240软件建立...

基于红外辐射和温度参数优效组合的仿艾灸关键技术研发体系搭建——以实验性膝骨关节炎为例*————作者:郭亚婷;刘群;辛娟娟;赵玉雪;张雯晰;喻晓春;江天云;高俊虹;

摘要:红外辐射和腧穴部位皮肤温度是传统艾灸疗法起效的两个重要参数。穴位红外共振理论虽然已有相关的研究,但缺乏科学实验数据的支持。目前市场上的基于红外辐射加热原理的仿艾灸仪器虽然能够解决传统艾灸疗法存在的艾烟污染问题,但多集中于模拟艾叶燃烧时产生的全波段红外辐射,缺少可精准实现不同波长红外辐射和腧穴皮肤温度最优组合的功能,不利于艾灸疗法优效参数的标准化、定量化及临床推广。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实验性膝骨关节...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价值————作者:姚乐;王渊;乔海法;杨晓航;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作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疾病,针刀治疗凭借其独特优势,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刀疗法源于古代九针中的铍针和员(圆)利针,临床观察发现其能够有效改善KOA引发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其通过松解局部组织、调节力线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现代...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滑膜细胞自噬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的实验研究————作者:朱南飞;曹云祥;刘健;王慧;王啊敏;

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uangqin Qingre Chubi Capsules,HQC)调控滑膜细胞自噬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HQ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并分别以相应药物预给药5 d。第5天给药1 h...

金香兰临证应用风药经验————作者:张敏;赵江鹏;金香兰;

摘要:风药概念由张元素提出,是气厚味薄、药性升散、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通过发散驱邪、升阳举陷、开郁散火、通窍启闭、活血通络、燥湿胜湿、引药增效,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治疗诸疾作用广泛而卓有成效。金香兰临证灵活应用风药于内、妇、儿科常见疾病,疗效独特。其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风药的性能与功用,拓宽思路,深入探索,促进中医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奉精、降精探辨————作者:安宏;高雅;

摘要:奉精、降精是把握人一身之精存续状态的纲领。精的奉降表现为寿夭、常变、转换三个层面:奉精者长寿,降精者早夭;降精是生命常态,奉精是生命的理想状态,呈现神仙倾向;养治方法得当与否,是奉精、降精转换的关键。精的奉降现象背后是形神关系的变化,形与神变化偕同为奉,形与神变化背离为降,治精实质是调整形神关系。揭示精的奉降内涵、表现与机制,有助于拓展诊断思路、整合治精方法,彰显“我命在我”的中国特色生命哲学内涵...

《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阐微————作者:张瑞娟;陈延;黄智斌;莫彦;刘刚;

摘要:李东垣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从脾胃论治内伤杂病”之先河,但东垣补土理论与现有脏腑辨证论治体系不同,故后学难明其奥。本文通过对《脾胃论》中“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篇的深入研习,结合《黄帝内经》《医学启源》等古籍的论述,认为此图从理、法、方、药方面系统阐述了补土理论体系,是东垣补土理论的核心内容。脏气是李东垣补土理论的核心,是从脾胃调五脏的理论基础;法时是实现李东垣补土理论的关键,是从脾胃调...

罗福至《延龄纂要》养生思想探析————作者:陈娜;徐小港;章德林;

摘要:清代罗福至撰写的《延龄纂要》为中医类养生著作。该书秉承《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兼取各家所长,结合罗福至的实践经验,将养生理论、有效方药及功法导引融为一体,形成全面综合性的摄生保健理念,其中介绍了调体修养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对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基于对该书的研究分析,将《延龄纂要》中所蕴含的养生思想总结归纳为三个方面:延龄益寿,培补元气为先;居寝得宜,顺应四时之气;功法导引,调节周身内外。...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辨证论治————作者:褚策;袁雨露;杨桢;陶旭光;陈香云;丁薇;何湛湛;张雨欣;许咏琪;陈婉平;赵培彰;汪文来;赵红霞;

摘要:“血不利则为水”理论原为张仲景治疗妇人经血疾病所提出,现代中医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为血病致水气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血不利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早期血管中炎症因子、脂蛋白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的聚集均可引起血液流动缓慢;在AS后期逐渐形成斑块以及血栓,进一步影响血行。若AS发展为慢性心衰,临床可见全身水肿等危重症状。AS根据其临床上出现的主要症状,在中医可...

苗青从“五咳”辨治难治性慢性咳嗽————作者:孔金莉;张业昊;范艺龄;李睿;卞博;苗青;

摘要: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病名“顽咳”)是临床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苗青教授擅用中医药治疗顽咳,认为顽咳病因病性复杂,且涉及多脏腑多系统,并根据病因病机多属于“风寒咳、气郁咳、湿热咳、阴虚咳、阳虚咳”5种证候。本文拟介绍苗青教授治疗顽咳的经验,从“五咳”阐述其辨治方法与用药特点,为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基于“辛以润之”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作者:李丹文;王耀献;康意;吕杰;

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中医津液病范畴;《素问》云“肾主水”“肾在液为唾”,肾与津液化生输布息息相关,故干燥综合征发病与多脏腑相关,但其根源应属“肾燥”,病机为肾气无力鼓动输布,或肾阳不足难以气化蒸腾津液上承而致燥,贯穿于干燥综合征的多种证型中。《黄帝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明确了“辛以润之”为治疗“肾燥”的基本原则,临床有辛通、辛润两法,或借辛通之力驱邪通...

针灸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中医机理探讨————作者:张剑平;付星;

摘要: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长期失眠也可出现抑郁,针灸治疗二者共病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优势。抑郁、失眠分属中医学郁证、不寐等范围,中医典籍对此多有阐述,其病机均与肝、心、脾、肾等脏功能失调相关。以病程而论,抑郁症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中后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失眠也可大致分以郁、热为主的实证及以气虚、阴虚为主的虚证。针灸治疗时需针对不同证型选穴施针,临床常以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督脉头面部穴位为主,配...

康佳针药联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观察————作者:王婷婷;康佳;马丽然;丁丽仙;梁晓娟;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填精解郁方联合电针八髎穴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及北京市朝阳区将台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佳教授门诊的肾虚肝郁血瘀证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丸、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试验组给予补肾填精解郁方、电针八髎穴联合治疗,均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

肝藏象理论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现代研究进展————作者:哈斯特尔·加尔肯;吾米提·塔西;郭杨;王礼宁;刘孟敏;马勇;

摘要: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多聚焦于“肾主骨,生髓”理论,而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肝藏血主疏泄,筋脉固骨”对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影响。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与肾共同影响骨髓的生成和骨的健康。当肝血不藏、肝气不疏、肝脾不调时导致筋骨失去滋养,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本文从肝藏象的组织、生理功能、气机调畅、气化过程及病理特性等多个维度探讨了肝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可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血浊理论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作者:刘政新;唐睿婕;尹晓凡;朱佩琦;何伟明;

摘要:血浊理论在慢性肾脏病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肾脏在维持血液正常运行及纯净中具有重要作用,若肾气不足,则血中生浊。本文通过对血浊的概念、基本性质、致病特点以及在发病过程中血浊理论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进行梳理。认为肾气不足,肾生血浊是慢性肾脏病发病的核心病机;血浊随血而行,变化多端,浊湿相合、浊痰互结、浊伤瘀成、浊化成毒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血浊壅盛,浊害五脏是慢性肾脏病的最终归宿。因此提出补益肾气...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讨新冠感染后慢性肾脏病加重及复发的诊治策略————作者:王泽厚;孙鲁英;王悦芬;王明哲;包乌吉斯古冷;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急性加重及复发是后疫情时代的新难题,目前尚无规范诊治方案。中医药在实践中对该病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尚无系统研究,且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孙鲁英教授关于该病诊治策略进行了总结,首次提出该病核心病机是CKD患者正虚邪伏、因加而发,并阐述了肾小球滤过膜、膜原和肾络三者间的关系,概括总结了CKD病因、病位、病性、病理以及新冠...

“风药增效”理论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王苔访;闫明哲;王晓旭;张秦;

摘要:痛风作为风湿病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中医治疗以健脾祛湿化浊药为主。而张秦教授发现,在健脾祛湿化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痛风患者加用风药可显著提高疗效。其中,痛风急性期可加连翘清热解毒、秦艽通络止痛等;痛风缓解期可加白芷开窍化浊、苍术燥湿健脾、柴胡疏肝理气等;高尿酸血症期可加羌活、防风增效燥湿化浊之力。故在痛风治疗中加入风药有助于升清降浊、健脾除湿、化痰逐瘀,提高临床疗效

从心兼土火论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胃癌术后患者的防治————作者:陶思羽;易柳凤;王少丽;刘震;

摘要:本文梳理了兴盛于两汉的“心兼土火论”的渊源及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胃癌术后易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点,认为血、阳、神三者的功能平衡失调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重要病因病机,探讨从心脾关系治疗胃癌术后土火兼症的意义与方法,为本病的病机理解与临床施治提供新的见解

青蒿提取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谷氨酸诱导的铁死亡作用研究————作者:王舒冉;陈晓莹;王艳;高源锴;徐晴;赵章弟;叶一帆;徐旻灏;张文彦;徐文慧;胡素敏;

摘要:目的 根据谷氨酸-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探讨中药青蒿提取物干预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青蒿提取物12.5 mg/kg组、25 mg/kg组、50 mg/kg组、10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前以灌胃方式预防性给药6 d,第6天于给药30 min后造模。...

路志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作者:韩子荷;朱自远;李维超;韩泽宇;张竣然;官庆烨;郑昭瀛;

摘要:目的 总结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39首处方,涉及中药240种,中药性味以寒、温并举,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经居多。通过数据挖掘处方中...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