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土壤》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土壤多样性: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契机 张学雷 1-6
2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法规和技术体系分析 金 辰,孙 波,赵其国,李辉信 7-14
3 地理加权回归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瞿明凯,李卫东,张传荣,黄 标 15-22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毒性效应分析 赵英姿,徐 振,颜冬云,徐绍辉 23-28
5 六氯苯在土壤中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刘翠英,王艳玲,蒋 新 29-34
6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陈文超,朱安宁,张佳宝,朱强根,杨文亮,舒 馨 35-40
7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高 艳, 马红亮,高 人,尹云锋,陈仕东,章 伟,朱祥妹,杨玉盛 41-46
8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土全磷反演研究 周鼎浩,薛利红,李 颖,杨林章 47-52
9 土地利用和轮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李增强,赵炳梓,张佳宝 53-59
10 粤北某矿下游农用地花生种植的重金属风险 付善明,宿文姬,王道芳,肖 方,邱锦泉,常向阳 60-65
11 两个水稻品种富硒特性比较研究 耿建梅,王文斌,吴露露,王蓓蓓,唐树梅 66-69
12 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 池,陈旭飞,周 波,张聪俐,李静娟,张 静,戴 军 70-75
13 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对施肥模式的响应 潘俊峰,万开元,程传鹏,付金玲,章力干,李儒海,王道中,陈 防 76-82
14 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玉惠, 杨思存,王成宝,霍 琳 83-87
15 不同浓度硒肥对籼稻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郑甲成,刘 婷 88-93
16 施用沼液对水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 莉,于建光,常志州,周淑霞 94-99
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大力发展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山地生态农业
摘 要:丘陵山区适宜发展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山地生态农业,文章就其循环原理、清洁高效、推广成效和前景以及搞好基础配套工程大力发展等作了阐述。
关键词:发展,户用沼气,山地生态农业
本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大坡陡,沟壑纵横,耕地零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特点是农村人口多,农民居住分散,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以庭院经济为主。自2003年农业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全区建成运行户用沼气“一池三改”80000余户。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能源生态模式,适应丘陵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农户为建设单元,机动灵活,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愿意为之。山地生态农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发展成效显著。
土壤最新期刊目录
土壤微塑料研究二十年演进图谱:从全球趋势到中国方案————作者:李昊;王芳;
摘要:微塑料作为21世纪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归趋与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4年文献数据,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系统解析了土壤微塑料研究的演进脉络、知识结构与前沿动态。结果表明,国际研究聚焦于三大核心领域:①土壤微塑料污染特征、环境行为及其生态健康效应;②微塑料污染源解析、多...
不同退耕还林年限下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δ13C特征————作者:张天;潘扬鑫;吴丽雪;付越;孙婷婷;
摘要:为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含量和相互转化的影响,基于稳定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以不同退耕还林年限(1、3、4、10 a)桉树林为研究对象,以耕地(退耕还林0 a)为对照,分析了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及δ13C值变化,并量化了碳组分之间的碳流路径。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升了SOC含量,短期恢复...
接种真菌秸秆堆肥对土壤肥力、小麦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周蓉;王慧;张静如;陈哲;卞清;靳鹏辉;蔺兴武;赵学强;谢祖彬;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外源秸秆添加(CK)、添加玉米秸秆(S)、添加未接种真菌玉米秸秆堆肥(SC)和添加接种真菌Phanerodontia chrysosporium和Aspergillus niger玉米秸秆堆肥(SCPA),研究了不同预处理秸秆施用对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SC和SCPA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
森林和农田表土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比分析————作者:王美辰;李海侠;张小凌;王家明;叶俊民;张苗红;
摘要:在云南省大尺度范围内选择森林与农田对比样地25组,分析对比森林与农田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磁性特征以及磁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表土的磁化率(χlf)介于(13.04~1 023.2)×10–8 m3/kg,农田表土的χlf介于(10.90~828.94)×10–8 m...
秸秆还田条件下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作者:张美薇;韩天富;柳开楼;胡丹丹;吴艳;宋惠洁;夏晶;胡志华;徐小林;夏立;樊剑波;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8%、12%和10%的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为对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施钾肥(CK)、高氮低钾型复合肥(F)、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F+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磷钾积累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F和F+K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增加了4.36%和9.13%,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09%和13.89%,两季...
南亚热带典型岩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的方法比较————作者:任艳;尹秋月;尹晋磊;王钰;李鑫;
摘要:本研究以隆安县测土配方施肥采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为基础,并划分岩溶区和受岩溶区影响的非岩溶区,使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和R语言的随机森林对环境变量进行筛选,构建了普通克里格(OK)、反距离加权(IDW)、线性回归(LR)、回归克里格(RK)、地理加权回归(GWR)、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随机森林(RF)、随机森林克里格(RFK)等8种数字土壤制图模型,对比不同模型对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的...
秸秆还田下盐碱农田灌水前后盐分动态和有机碳变化耦合作用————作者:尚星玲;裴志福;兰天;岳梅;赵宇;巴特勒;郑飞宇;南紫瑶;尹颢杰;红梅;
摘要:盐渍化是制约农田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动态和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的耦合作用并筛选最佳秸秆还田用量,以内蒙古土默川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用量秸秆还田处理:0(CK)、2 100(ST1)、4 200(ST2)、6 300(ST3)、8 400(ST4)、10 500 kg/hm2(ST5),分析灌水前后土壤盐分和SOC动态变化...
秸秆还田对下茬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胡卫丛;王蓓;吴旭东;王虹;李伟明;黄忠阳;曹蓉;刘庆叶;陈莉莉;赵文瑜;张艳双;张宗俊;王东升;
摘要: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下茬玉米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还田量分别为3 000、6 000、9 000、12 000 kg/hm2(干物质量,T1~T4),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下茬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的株高和茎粗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2)秸秆还田促进玉米品质提升,其中淀粉含量...
生物质炭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石灰性紫色土氮转化过程的影响————作者:李梦潇;李纹旭;刘汐霓;张成;曾卓;兰婷;
摘要:为探讨生物质炭(BC)与生物硝化抑制剂甲基3,4-羟苯基丙酸(methyl 3-(4-hydroxyphenyl) propionate, MHPP)对石灰性紫色土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别开展15N好氧培养试验和乙炔抑制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1%BC和5%BC,即10 g/kg和50 g/kg)及其与MHPP配施对石灰性紫色土氮初级矿化速率、初级硝化速率、反硝...
玉溪典型烟区土壤砾石空间分异及其关联因子————作者:田育天;刘魁;李湘伟;朱云聪;谢新乔;者靖雄;徐梓荷;曹静;孙维侠;孙华;史学正;
摘要:采用野外实地调研采样、实验室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云南省玉溪市典型烟区土壤砾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土壤类型、坡地地形和土壤质地的关联,以指导特色小产区筛选和优质烟叶生产。结果表明:玉溪烟区含砾石土壤占比高于2/3;不同县(区)间土壤砾石含量以江川区最高,华宁县次之,峨山县最低,呈高度变异性;典型村间以及不同土属间土壤砾石含量变化较为明显,与成土母质区域分布有关,基性结晶岩类黄红壤和红壤、碳酸盐...
川中丘陵区典型紫色土肥力及风化程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作者:汪璇;邓利梅;崔荣阳;刘刚才;
摘要:为探明川中丘陵区典型紫色土肥力和风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采样点信息,于2021年4月再次采集典型紫色土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相关土壤理化性质,计算了土壤肥力和风化指标,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中,除土壤pH降低外,研究区紫色土其他指标40年来皆有所提升,其中全钾、有效磷、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碳氮比提升...
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含量特征及其近20年时空变化————作者:宋延斌;侯进凯;王喜宽;黄岚;刘俊芳;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2004年和2018年开展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2022年开展的洛阳市农田土壤碳汇变化规律研究数据,系统总结分析了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地球化学特征、钼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土壤钼含量时空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年平均增速、增幅两个指标对土壤中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平均含量为1.09 mg/kg,高于...
太行山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各向异性剖面分布规律————作者:陈天明;张子元;安雪景;付宇航;刘金铜;付同刚;
摘要:通过测定太行山区典型坡地3个坡位不同土壤层次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s)、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基本性质,应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Ks及其他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深入探讨了Ks各向异性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上坡位和下坡位Ks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随...
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土壤质量的影响————作者:王晓婷;姚童言;陈瑞蕊;林先贵;
摘要:以封丘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NPK)、菇渣化肥配施(MRF)和鸡粪化肥配施(CMF)4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共24种作为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两个最小数据集(MDS1和MDS2),并利用线性(L)和非线性(NL)评分模型分别计算了土壤质量指数(SQI),再通过与作物产量拟合寻找最优SQI,提出了土...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作者:李佳慧;李伟洁;许沁宇;孙立强;刘远;
摘要:依托同步模拟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开放式气候变化平台,设置4种试验处理:正常气候对照处理(CK),大气CO2浓度升高(CE)、作物冠层升温(WA)以及两者同时升高处理(CW),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和微生物丰度变化。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CE处理土壤大团聚体比例(R0.25)、平均重量直径(MW...
生物质物料对重黏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及其机制————作者:杨驰浩;王秀萍;姚荣江;刘广明;
摘要:为研究生物质物料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筛选改善重黏土结构的优化方法,以金湖县重黏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加物料(CK)、玉米秸秆(MS)、哈茨木霉(TH)、酶解鱼蛋白(FP)、哈茨木霉+酶解鱼蛋白(TH+FP)、玉米秸秆+哈茨木霉(MS+TH)、玉米秸秆+酶解鱼蛋白(MS+FP)和玉米秸秆+哈茨木霉+酶解鱼蛋白(MS+TH+FP)共8个处理,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物质物料组合模式对土壤水...
东北黑土区主要土壤障碍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于秀春;孙仲秀;姜荧荧;段斯译;杨顺华;王秋兵;
摘要: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土壤障碍层严重影响粮食产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利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系统分析了区域内土壤障碍层类型、特征、形成过程及其带来的农业利用问题,总结了现阶段土壤障碍层的改良措施,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深化对土壤障碍层发育机理、形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和理论总结,为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这在土壤发生学、分类学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及大豆促生抗逆的影响————作者:周佳逸;宁琪;李祥;汪吉东;张永春;陈亚华;张辉;
摘要: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和作物促生抗逆的影响,以玉米秸秆、酒糟、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天然腐殖质(MT材料)5种有机物料为研究对象开展大豆盆栽试验,每种有机物料设置低、中、高3种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大豆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量在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高量施用MT材料的降盐效果最好,可使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1...
弱疏水性抗生素在生物质炭改良紫色土中的吸附热力学————作者:王松涛;郑世界;朱艳宏;高卉;王川;何杨;
摘要:以西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旱作土壤之一——石灰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材料、热解温度的生物质炭在紫色土中吸附磺胺嘧啶(SDZ)和氟苯尼考(FFC)的效用与机制。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生物质炭、紫色土、生物质炭改良紫色土对抗生素的吸附等温线,除低温生物质炭的吸附过程为非自发进行外,其余均为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过程。油菜秸秆生物质炭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两...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土壤CT图像分割方法————作者:宋忠林;闫娇;马韫韬;李保国;周虎;
摘要:X射线断层扫描(CT)已成为土壤孔隙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而CT图像分割作为其中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孔隙分析的准确性。因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精度有限,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CT图像分割中。NAM(Normalization-based attention module)是一种高效的注意力机制,改进了空间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子模块的设计,能够增强深度学习模型分割的效果。本研究采用UNet、UN...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畜禽业
- 省级河北农业
- 北大核心微体古生物学报
- 省级黑龙江农业科学
- 省级茶业通报
- 国家级科学养鱼
- 北大核心杂草科学
- 国家级中国蚕业
- 国家级农业工程
- 省级时代农机
- 省级新疆农业科学
- 国家级中国农村金融
- 国家级森林与人类
- 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
- 北大核心气候与环境研究
- 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特种经济动植物
- 省级四川农机
- 省级农家之友
- 省级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
- 北大核心玉米科学
- 北大核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农村养殖技术
- 省级河北畜牧兽医
- 北大核心中国沼气
- 国家级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北大核心热带海洋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水产科学
- 北大核心木材加工机械
- 省级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