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热》供热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主办。
《区域供热》以宣传国家关于供热设施的建设方针、政策为宗旨,介绍国内外热能生产、输配先进技术及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刊载城市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题文章,以宣传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已任。
区域供热杂志栏目设置
城市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区域供热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区域供热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区域供热》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区域供热》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区域供热》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阅读推荐:供热制冷
《供热制冷》科技期刊征稿,杂志创刊于2000年,杂志为国际标准十六开本。2007年9月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月刊。2009年1月正式将封面升级为封面人物版,荣获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行业推荐期刊(CN11-4022/TU ISSN1008-570X)等荣誉称号,目前已成为在行业内决策人士首选专业类杂志。
区域供热最新期刊目录
穿黄隧道5G+机器人智能巡检技术与应用————作者:郑飞;蔡晨钰;钟崴;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穿黄隧道的智能化巡检能力,保障隧道内设备的安全运行,研究穿黄隧道5G+机器人智能巡检技术。通过引入5G专网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远程巡检控制和数据传输,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时延特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精准性。同时,采用边缘计算设备对数据进行本地处理,确保巡检数据的安全保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穿黄隧道的少人化和无人化巡检,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埋管换热性能预测研究————作者:魏善明;贾寒冰;曹嘉琪;田彦法;毕栋威;聂玉朋;
摘要:为了对聊城某地源热泵工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建立了地埋管换热性能预测模型。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地埋管出口温度的关键参数,进而预测换热器性能。利用粒子群算法对BPNN模型进行优化,以提升学习效率和收敛速度。模型预测结果显示,BPNN和PSO-BPNN均能有效预测地埋管出口温度,PSO-BPNN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更优,其均方根...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集中供热系统信息模型设计————作者:王志浩;舒海文;齐建伟;王海超;舒景纪;
摘要:伴随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集中供热系统成为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如何科学地收集与整理庞杂的集中供热系统相关信息,以便于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就显得极为关键。本文基于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简称OPC UA)标准,设计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通用信...
供热系统中供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探讨————作者:李得奎;李海峰;宋学辉;王尉;
摘要:电力变压器是供热设施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热源、隔压站、换热站等重要热力生产场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变压器在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损坏情况进行解析,挖掘变压器节能潜力,提升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供热企业更加合理配置和使用变压器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结合当地两部制电价政策,通过对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实际负载率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及测算,为供热企业选取合理的基本电费计费方式提供参照...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建立适应发展的完善体系——专访原住建部城建司一级巡视员、中国城镇供热协会驻会负责人赵泽生————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我国老城区建设年代普遍较早,在城市更新的大趋势下,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民生意义重大。而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安全线工程是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供热行业作为重点民生行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在老旧管网改造升级方面有哪些政策?城市地下管线面临着哪些问题?城市地下管线下一步的发展任务是什么?城市...
区域能源站冰蓄冷系统选型方案研究————作者:卢科;吴雪琴;何耘夫;
摘要:围绕电网的削峰填谷、分时电价政策,进行冰蓄冷设备系统的选型优化设计。以我国中部地区区域能源站供冷系统为例,结合用户的实际负荷,对不同装机规模下的冰蓄冷系统的和常规制冷系统进行了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系统方案在不同制冷负荷下的运行模式。从系统能效、初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比较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到冰蓄冷系统利用了分时电价的政策,比常规制冷系统的供冷成本更低,但是冰蓄冷设备装机规模的增加,也会提高能源站的能...
利用城市热网蓄热为局部热力站延长供热方案————作者:段志勇;
摘要:针对热用户的用热要求,用具体实例来论证利用城市热网蓄热为热力站延长供热的可行性,探索了一种利用城市热网为热力站延长供热的新模式。根据热用户基本情况计算延长供热期的耗热量,对比相关热源选定蓄热管网为延长供热的最佳热源;根据热网、热用户、耗热量的情况构建蓄热管网,然后对管网可用蓄热量进行分析,推导出供热管网可用蓄热量的计算公式,并与热用户耗热量进行验证是否匹配,最后对热力站进行局部改造,使热力站分两个...
弧形管廊内热力管道的设计技术要点分析————作者:徐明;
摘要:对弧形管廊内热力管道的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热力管道的布置原则、应力分析、补偿方式选择、支架结构设计等,旨在为相关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非国家强制供暖区供热规划实施路径————作者:孙纪康;郑忠海;毕莹玉;
摘要:对于气象条件满足推广集中供热,但属于非国家强制采暖区的地区,针对性地研究了构建低碳供热体系的路径和方法。以徐州市供热规划作为分析案例,结合城市资源禀赋条件及其现实情况,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低碳经济为目标、以实施为抓手的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地对比分析了集中和分散供热优劣势,确定徐州市构建以热电联产为主、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电力及燃气调峰补充的供热体系,提出北热南送、热电联产替代燃气、“汽改水”三大工程...
“双碳”背景下北京燃气电厂与城市热网协同发展研究————作者:郭立良;蔡峥嵘;
摘要:“双碳”背景下,北京市开展燃气电厂和城市热网协同发展研究,是响应安全稳定、绿色低碳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现状城市热网的热电架构、供电和供热运行情况,明确燃气电厂和城市热网将持续发挥重要的能源保障功能。结合全市热电行业天然气压减、新能源供热和电厂调峰功能转变的发展趋势,总结了余热高效利用、热电解耦、耦合新能源3种热电协同发展路径,并在实际示范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的...
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热源运行调控优化研究————作者:韩宝成;王钰熙;左星煜;徐晗;白博峰;
摘要:热源运行调控不仅影响热源侧运行成本,亦通过改变一次网水力热力特性影响一次网运行成本,然而现有热源运行调控优化研究鲜有同时耦合热源生产特性和一次网水力热力特性,且大部分研究尚未考虑热用户与热源侧的逐时热量供需匹配。本文考虑热量逐时供需匹配,耦合热源生产和一次网水力热力特性,发展了大型集中供热系统全供暖季热源运行调控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分阶段定流量质调节”的思路,以降低供热总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对整...
空气源热泵在污泥干化领域中的应用————作者:刘冰冰;杜佳鑫;
摘要:通过对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机组应用项目的热力计算、运行测试和分析,探究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的使用情况,并与传统的污泥烘干进行对比,得出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有较高的能效、经济性和较短的静态回收周期,污泥处理效果明显;列举了影响污泥干化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对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前景提出了展望
柔性智慧供热系统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作者:王睿鑫;周志刚;陆群山;
摘要:针对当前智慧供热系统研究中缺乏系统适应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智慧供热系统,以增强供热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该系统由分布式能源站、蜂窝状供热管网、普通用户、柔性负载用户、需求侧调控用户和蓄热装置组成。技术体系包括主动控制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数据驱动技术。系统特征主要表现为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减碳性。系统采用周期性调节策略,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热负...
大型集中供热管网热延迟热衰减特性研究————作者:韩宝成;王钰熙;张晓东;徐晗;白博峰;
摘要: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的逐年增加显著增大供热系统节能减排的压力,精细化运行调控是提高其运行能效与质量的直接有效方式。一次网作为连接热源和换热站的热流体输配管网,其规模大且拓扑结构错综复杂,导致热量在其内部传输中具有明显的热延迟和热衰减特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供热系统精准按需调控的重要前提。通过拓展大型集中供热管网非稳态水力和热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结合与大型集中供热管网实际运行数据对比...
竖向Z形大直径供热直埋管道应力特性研究————作者:岳明远;雷勇刚;钱亨;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供热管道正朝着长输、大口径、高温高压等方向不断发展,这对管道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深入研究竖向Z形大口径供热直埋管道的应力特性,建立了流-热-结构耦合模型,并对不同流体压力和温度作用下的管网直管段和弯头管段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当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耦合时会大于某一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应力,但会低于两种载荷直接相加时的应力,温度载荷对管网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
户间传热对供暖用户采暖效果的影响研究————作者:孙杰;吴宏展;李文成;吉硕;
摘要:为改善用户冬季采暖需求,减少户间传热对供暖用户采暖效果的影响,以秦皇岛市昌黎县某小区2号楼为测试对象,通过控制测试房间及周边房间供暖状况来模拟用户供暖季现状,分析户间传热对用户采暖效果的影响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楼上住户是否供暖对于测试住户室内温度的影响最大,相邻住户是否供暖对测试住户室内温度的影响较小,而楼下住户是否供暖对于测试住户室内温度几乎无影响;室外温度不同,影响范围也不同,楼上住户供暖对于...
基于低温热源的供热管网补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研究————作者:刘松龄;张志刚;臧洪泉;陈卓;陈向荣;郑万冬;郭晋;
摘要:为实现清洁供暖,将可再生能源纳入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巨大。为此,提出利用热电厂生产的高温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到供热管网的补热系统;基于补热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MATLAB软件建立板式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的数学模型,并将之耦合;以某商业中心项目为例,分析蒸发器入口的地热水温度及流量、二次网回水温度和一次网循环水流量对热泵机组供热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提高蒸发器入口地热水温度、增大地热水...
商业办公园区碳减排路径研究————作者:李雪薇;贾亚奇;李睿;
摘要:商业办公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化建设意义重大。探索其碳减排实施路径,以某商业办公园区为例,基于园区碳排放情况,结合现有的减排措施,分析园区采用分布式光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电气化、绿电和其他碳抵消手段的减排潜力以及单位减排成本。构建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设定园区基准碳排放情景,创新提出基于成本优先和减排量优先的实施路径,给出不同情景下的减排措施和减排效果。结...
PE-RTⅡ热力阀门的特点及应用浅析————作者:郭弢;宋亚磊;朱晨阳;张瑞娟;王宏伟;边仙花;
摘要:分析金属阀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密度耐热聚乙烯(PERTⅡ)阀门的性能与构成,并与金属阀门的性能做对比,得出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PE-RTⅡ热力阀门施工安装的特点,结合工程应用案例的试用结果,分析了PE-RTⅡ热力阀门在城市集中供热二次管网上应用的可行性
欢迎订阅2025年《区域供热》杂志————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区域供热》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41/T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453)作为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倾力打造的业界权威刊物,自1982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承“面向供热行业,为行业创新发展、前沿学术交流、实践经验总结、装备技术应用、规划设计研究提供专业平台”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推动供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舰船研究》
- 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
- 省级《云南建筑》
- 省级《吉林水利》
- 北大核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国家级《耐火与石灰》
- 北大核心热固性树脂
- 省级煤炭科技
- 省级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省级探索地理
- 国家级科学新生活
- 北大核心《前沿科学》
- 国家级《航天工业管理》
- 省级《苏盐科技》
- 国家级《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 省级《现代交际》
- 省级中国船检
- 北大核心《数学进展》
- 北大核心《河北工业科技》
- 国家级《玻璃钢/复合材料》
- 省级中国搪瓷
- 国家级《现代物理知识》
- 省级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广东地质
- 北大核心《高压电器》
- 国家级《基建优化》
- 省级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省级创新
- 国家级中国科技博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