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知识》石油科技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石油科普刊物。旨在“普及石油知识,传播科技信息,发展石油工业,努力振兴中华”。宣传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政策与任务,普及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技术知识,报道有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和油气加工、炼制储运及应用方面的科技信息。
石油知识杂志栏目设置
权威报告、行业聚焦、勘探开发、储运天地、石化世界、工艺大观、世界石油、石油商情
石油知识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石油知识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石油知识最新期刊目录
石油行业CCUS产业发展前景可期————作者:张辉;吕伟峰;王高峰;
摘要:<正>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双碳,特别是碳中和已成为国家长期战略。所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都要在碳排放约束下进行。CCUS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能够实现规模碳减排,托底石油企业碳中和,还能帮助地方政府和其他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石化CCUS稳健前行————作者:马凌;王国强;赵华;
摘要:<正>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正积极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个达到百万吨级规模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吉林地区CCUS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部署————作者:马晓红;
摘要:<正>30多年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简称吉林油田)作为我国CCUS领域的“先驱者”,相继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系列科研项目。历经室内实验、先导实验、扩大实验及工业化应用全过程,率先建成我国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成为首个亚洲最大的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整体覆盖地质储量2158万吨,注气井数136口,年驱油能力近20万吨,年注气能...
油气田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探讨————作者:范云鹤;
摘要:<正>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油气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核心路径。本文聚焦生产流程优化与自动化、数据驱动决策体系、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三大维度,系统探讨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与实践挑战。通过引入智能设备集群、构建“感知-分析-执行”闭环系统、开发多源数据融合架构与智能分析模型,结合跨专业协同平台与组织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传统管理中的数据孤岛、决策滞...
加拿大石油之父威廉斯————作者:谈谈;
摘要:<正>19世纪中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黑溪镇周边区域,当地居民偶然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黑色油泉。加拿大人查理·垂比从中嗅到了绝佳的商机,迅速创办公司,雇佣工人开采油苗处的原油,生产柏油对外销售。可惜,垂比的经营思路始终未能突破局限,长期固守沥青生产单一业务,微薄的利润使得公司运营数年也未能积累丰厚财富
面向多云环境的云成本优化技术路径————作者:王丽丽;张赣湘;郝悦;
摘要:<正>在企业用云过程中,云技术平台为上层业务提供支撑,云资源和服务的使用及云平台整体效能水平、业务敏捷性和安全性等紧密相关。优化云资源使用效益,可以使云资源为应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是企业用云管云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当前,企业云资源的低效配置与运营导致企业云资源效益释放不足,在多云环境中表现更加突出。据公开数据表明,67%的企业云成本高出预期,80%的企业按默认配置选购,只有10%的企...
光伏发电电能品质对井站场用电设备性能与可靠性的影响————作者:陈德兵;李洪滨;梁长春;王健;侯云飞;
摘要:<正>光伏发电系统的普及对其电能品质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在井站场这类特定环境中,电压波动、频率偏差和谐波等问题显著影响电气设备的性能与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及模拟仿真,评估了这些问题对电动机、变压器及控制系统等敏感设备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光伏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电网电压变化,影响电动机等设备的正常运作,造成过载或欠压保护频繁启动,增加维护成本并缩短设备寿命
CCUS 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角色还是过渡幻想?————作者:顾家瑞;
摘要:<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种将能源等相关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后,分离、利用,以及输送至封存地点进行长期封存的过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CCUS技术并非全新技术。早在1972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瓦尔弗德就有利用天然气加工二氧化碳废气,进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大型项目。然而,当下的...
碳捕集技术一览————作者:谢振威;
摘要:<正>在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全球每年有超过36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这些看不见的温室气体如同隐匿的幽灵,持续加剧地球的“高烧”。为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人类文明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碳管理革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作为能源领域的中坚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将“绿色低碳”确立为核心发展方向,系统规划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业务布局,...
海底封碳:封印温室气体的可靠方案————作者:于航;王昭;施光宇;李林涛;李彦尊;郭凯;鲁建荣;
摘要:<正>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被国际能源署誉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兜底”技术。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总容量达2.58万亿吨。与陆上封存相比,海底封存具有远离人口密集区、封存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可控等显著优势。发展海上CCUS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地球物理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保护神”————作者:侯辉;巩长春;
摘要:<正>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CCUS流程中最后的关键环节,是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具有良好封闭性的地质体中。地球物理监测技术贯穿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全过程,从注入前的选址决策到注入中的状态检测,再到注入后的长期安全性监测,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二氧化碳注入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为选址决策提供关键信息,确保所选封存地点及封存条件的适宜性
CCUS在绿色燃料领域潜力无限————作者:解政鼎;林灿;孙长庚;
摘要:<正>国际能源署预测,我国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60年将下降近90%,从约每年12亿吨降到每年1亿吨。未来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将集中在航空、航运、重卡等需要高能量密度燃料的领域,这些领域无法采用绿电替代,发展绿色燃料是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绿色燃料的关键属性是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可有效降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中国石油二氧化碳驱采出流体集输处理之路————作者:孙博尧;
摘要:<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率先打通了二氧化碳捕集、输送、注入、二氧化碳驱采出流体集输处理和伴生气循环注入全流程,特别是在采出流体集输处理、防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不仅突破了高气油比集输不平稳、气液分离效率低、处理难度大、计量方式不适应等瓶颈,更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回注”的闭环系统,为全球CCUS技术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实现碳埋存的二氧化碳注入地面工艺————作者:林海波;
摘要:<正>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油田增产提供新方法,因此其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在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油藏、钻采、地面等多个专业系统。地面工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气源捕集、输送、注入、油气集输处理和采出流体利用
注入与回采:二氧化碳的驱油之旅————作者:张德平;
摘要:<正>二氧化碳驱油是一项新兴技术,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地层原油混相,可消除气液相界面,实现活塞式驱替,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宏观机理主要是膨胀、降黏、改善流度比、降低直至消除界面张力。二氧化碳与原油的互溶是一个多次接触、多次萃取抽提,最终实现互溶的过程
以气驱气:二氧化碳驱气与埋存————作者:廖广志;崔永平;黄志佳;金亦秋;
摘要:<正>天然气藏作为天然的储气地质体,是比油藏更安全、更便于注入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空间;通过注二氧化碳提高复杂气藏波及系数、气藏压力水平和驱气效率,实现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目的,二氧化碳驱气是具有进攻性的提高气藏采收率技术方向
页岩油前置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作者:代旭;
摘要:<正>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双重背景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焦点。压裂技术作为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的关键手段,历经多年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前置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压裂工艺,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不仅有望显著提升油气开采最终采收率,还在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解决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方位监测技术护航二氧化碳安全埋存————作者:吕伟峰;姬泽敏;霍然;
摘要:<正>目前,多数CCUS技术与油田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相结合,可以同步实现大气二氧化碳移除和能源采收率提升的双重效益。尽管在二氧化碳封存前已对目标封存区域的地层构造进行了详细勘探,并对注入井和生产井进行了全面安全评估,但二氧化碳注入后,地层压力升高及流体性质改变,仍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沿地层或井筒发生泄漏的风险。随着CCUS技术向规模化发展阶段推...
CT扫描“看到”CO2驱油过程————作者:梅雨豪;张可;
摘要:<正>在众多碳封存技术中,地质封存因在深度减排阶段展现显著潜力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其高运营成本与缺乏短期经济回报的特性限制了规模化应用。相比之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采收率(CCUS-EOR)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实现碳封存与原油开采协同增效,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二氧化碳在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原油物性的同时,可在最小混相压力(MMP)下与原油形成准单相流动,提升驱油效率。但储层内...
对二氧化碳腐蚀说不————作者:潘若生;马锋;
摘要:<正>油气行业中腐蚀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开发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CCUS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做好腐蚀防护、保障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成为CCUS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挑战。在众多腐蚀类型中,二氧化碳腐蚀因其隐蔽性和破坏力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挑战。据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统计,全球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约30%与二氧化碳腐蚀直接相关;油...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油田地面工程
- 国家级塑料包装
- 省级电气传动自动化
- 省级莆田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省级黑龙江电力
- 国家级国内外香化信息
- 省级泸天化科技
- 国家级盐科学与化工杂志
- 国家级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 省级美食与美酒
- 国家级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 北大核心水电能源科学
- 省级烽火科技报
- 北大核心经济地理
- 国家级化工设计
- 省级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湖北电业
- 省级新疆农机化
- 省级燃料与化工
- 国家级汽车运用
- 省级深圳特区科技
- 北大核心净水技术
- 省级职业技术
- 省级现代车用动力
- 北大核心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 省级工业加热
- 国家级火控雷达技术
- 国家级地球
- 省级管理工程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