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核安全

核安全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145/TL
国际标准刊号:1672-5360
主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上一本期杂志:江苏交通交通科技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自行车职称论文发表杂志

   《核安全》(季刊)创刊于2003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

  《核安全》其宗旨是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研讨核安全技术和管理问题,总结和交流核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普及核安全知识,介绍和报道国内外涉及核安全方面的信息与动态,促进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民用核设施设计、建造和营运单位的人员、核技术应用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关核科学技术的科研人员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

  核安全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特稿、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安全审评、理论与实践、安全文化、研究与探讨、执业管理

  核安全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核安全杂志社征稿要求

  1、《核安全》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核安全》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核安全》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阅读推荐:《内燃机工程》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各种用途内燃机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报道重要学术会议消息与动态。内容涉及整机、零部件、附件与交流、工作过程、增压技术、冷却传热、测试技术等方面。读者对象为本专业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核安全最新期刊目录

核电厂电仪可靠性:筑牢核电安全的智能防线——《核安全》专栏寄语————作者:叶奇蓁;

摘要:<正>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核电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而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关乎公众安全、生态环境与社会稳定。作为深耕核电领域数十年的从业者,我见证了我国核电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从参与第一座生产堆设计,到主导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我深刻体会到核安全的核心地位。秦山二期的成功运营,离不开对核安全标准的坚守,其中电仪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核电厂DCS系统冗余控制器可靠性分析————作者:崔泽朋;钟洋;谢挺;周奕甫;

摘要:本文分析了核电厂DCS系统控制器冗余工作的原理和可能引起冗余控制器失效的原因。针对引发冗余控制器失效的两个典型原因,基于马尔可夫模型计算了冗余控制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随着诊断覆盖率和共因故障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冗余控制器MTBF随控制器诊断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诊断覆盖率越接近100%,冗余控制器MTBF增大速率越快;冗余控制器MTBF随控制器共因故障率的减小而增大,共因故障率越接近0...

基于概率论的核电通风系统仪表配置可靠性研究————作者:王升超;孙伟;苏朝葵;

摘要:核电厂通风系统作为支持系统,对部分安全功能的有效实现起着关键作用,而风机作为通风系统的主设备,其运行性能一般通过压差仪表进行监测,因此压差仪表的可靠性是通风系统能否正确执行安全辅助功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通风系统风机压差监测仪表开展不同配置方案的研究,采用故障树概率论技术量化分析其信号链路的可靠性,形成核电厂通风系统仪表配置分析方法和流程,解决核电厂仪表冗余配置造成的成本损失以及增大系统复杂度的问题...

核电厂仪控系统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应用与困境————作者:冯素梅;郭林;冯伟;王少华;

摘要:随着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软件可靠性评估成为保障核安全的核心课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核电领域技术报告中关于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应用情况,分析其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提升核电厂软件可靠性评估水平提供参考,确保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人员画像与维修活动风险匹配的核电厂维修风险管理探索————作者:俞雅静;陈吉胜;尹永雷;

摘要:核电机组的稳定运行与卓越的维修紧密相连,但核电厂维修活动工作量大、工作过程环节多、维修实施人员背景不一等因素导致管控相对复杂,台山核电围绕维修工作过程,全面梳理准备端到执行端到工后端全链条业务流程,以工作负责人为中心,构建维修风险分级、人员分级、管控措施分级模型,以期通过维修活动分级与人员画像和管控措施的匹配,实现对维修活动全过程风险分级及管控。经过探索与研究,台山核电完成第一阶段维修活动风险管理...

整体效应试验台架用压力容器模拟体流场特性分析————作者:钱明远;刘宇生;王亮;邱晓俊;张戈;许超;曹景勋;

摘要:为优化某整体效应试验台架用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的结构设计,服务于后续的整体效应试验,针对压力容器模拟体内复杂的流动过程,采用CFD数值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对压力容器模拟体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重点研究了冷却剂在反应堆内部的流动特性、流量分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旁流份额约为7.46%,其内部的流场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下腔室和堆芯区域涡流现象较为显著。堆芯入口处流...

关于《核安全》订阅和征稿的通知

摘要:<正>《核安全》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业务指导,是核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权威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360,国内统一刊号CN11-5145/TL。为推动核安全领域学术交流,提高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深入挖掘核安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基础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聚焦核安全科技发...

核电厂主控室人因失误分析技术研究————作者:刘涛;梁尘逸;李邵男;龚磊;孙卓;肖安洪;冯晋涛;

摘要:为了对核电厂主控室的人因失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基于人因失误分析技术中典型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并结合核电厂主控室的运行特点,对人因失误分析开展了定量研究。首先分析人因失误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理,然后通过主控室实际试验数据对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改进。本研究在传统CREAM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权改进: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人机交互性能,为CPC因子赋予差异化权重,实现了CREAM方法的加权优化。改进后的分析方法...

堆芯测量系统软件部件级测试过程研究与实践————作者:梁尘逸;龚磊;郭文;刘涛;李邵男;肖安洪;冯晋涛;

摘要:堆芯测量系统(RII)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的配套仪控系统,承担着组件线功率密度、堆芯温度和水位等众多关键参数的监测和测量任务。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其软件开发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均需开展V&V工作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其中,实现V&V阶段开展的部件测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针对堆芯测量系统中C/C++语言编写的嵌入式软件的部件测试任务,对测试环境搭建、被测对象分...

美国核安全监管方式的演变逻辑研究——基于美国183份核安全监管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作者:戴立操;刘素琴;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975年至2024年间美国发布的183份核安全监管政策文本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早期的核安全监管主要依赖命令控制型监管方式,随着时间推移,监管方式逐渐演变为以命令控制型为主,辅以激励型、企业自我管理型及行业内部管理型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梳理其监管方式演变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核安全监管的变迁逻辑,指出美国核安全监管的发展遵循着监管对象、监管主体和监管技术这三...

基于拉格朗日模型的核素扩散及剂量评估方法应用————作者:艾雨星;杨子辉;李煜辰;王箫箫;袁振豪;郁杰;

摘要:在核设施突发事故中,快速准确地预测事故核素扩散分布能为核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的核素扩散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通过引入反射系数和干沉积修正速率,结合真实地形数据与历史气象数据,计算得到扩散后核素浓度分布和地面沉积分布,结合剂量转换因子,快速计算各年龄段公众与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内、外辐射剂量。基于该方法自主研发了核素扩散及剂量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气象数据预处...

摇摆条件下堆芯补水箱模拟体热分层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单家浩;张晋雷;王庶光;唐济林;李东阳;田瑞峰;谭思超;

摘要:为探究海洋条件下堆芯补水箱(CMT)模拟体内冷却剂在安注过程中的热分层特性,本文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摇摆运动引起的惯性加速度转变为动量源项,采用CFD方法模拟自然循环模式下CMT内热分层的动态演变。通过与对应的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静止工况下,CMT热分层演化经过混合主导、温跃层发育、温跃层完全发育三个阶段;而在摇摆工况下,热分...

核电厂操纵员工作压力对人因失误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罗筑华;程柯欣;李鹏程;王烨;

摘要:为了有效缓解核电厂操纵员的工作压力,并减少由人因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本研究基于认知交互理论和S-O-R人因失误理论,引入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核电厂操纵员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和人因失误三者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和人因失误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工作倦怠与感知失误和决策失误存在正向相关性,而对执行失误的影响...

压水堆核电厂——回路沉积源项在线监测布点方法及布点方案研究————作者:李富海;田朝晖;林根仙;孙云;刘灿帅;方军;

摘要:压水堆核电厂沉积源项在线监测是指通过多套在线监测设备在多点位开展管外无损就地γ谱在线监测,国内外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在线监测设备数量有限,需要确定在线监测的具体点位。本研究首先参考法国、美国和中国的源项调查经验,研究了重点关注点位为RCP各环路的管道以及RRA、RCV重要设备的上下游管道;然后通过剂量率贡献和管道内壁沉积活度占比分析,确定了压水堆最主要的沉积源项核素是Co-60和Co-58...

环型线性液态锂电磁泵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作者:石建业;柯佳良;钱明远;王亮;张群伟;潘镜淇;栾秀春;

摘要:随着空间核电源与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反应堆的不断发展,电磁泵作为输送液态金属的重要设备,其应用越发广泛。本文以某输送工质为液态金属锂的环型线性电磁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探究了频率、内铁芯直径、流道宽度、工质温度以及绕组匝数对于泵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泵的扬程与效率随频率的升高而升高;泵的扬程随内铁芯直径增大而增大,随流道宽度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隔热空间大小一定时,存在内铁芯直径与流...

居民对于核电发展的支持意愿研究——基于江浙沪地区调查研究的讨论————作者:甄利平;赵国钦;

摘要: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江浙沪地区居民对核电发展的支持意愿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江浙沪地区居民支持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Spss和Amos软件构建、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支持态度、主观规范、利益感知对江浙沪地区居民对核电发展支持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有显著负向影响

关于核事故应急监管法规和导则的几点改进建议————作者:杨玲;李雯婷;王瑞英;郜建伟;

摘要: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是核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保护公众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核安全法规和导则,作为监督和管理的依据,同时也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活动予以指导。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核安全法规和导则中与公众防护行动相关的一些条款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这些改进建议能够对公众防护行动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助力,为我国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智能时代核能无损检验技术的守正创新————作者:李明;

摘要:<正>值此核电规模化批量化建设之际,《核安全》杂志于2025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核电厂无损检验新技术”专栏,汇集国内核工业领域6篇技术成果,全景式展现了我国在阵列电磁检测与成像技术、相控阵超声技术、数字射线影像智能分析、超声导波、交流电磁场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创新成果既是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的必然,更是我国核能领域安全发展的新时代命题

熔盐反应堆安全特性及其发展思考————作者:张平逊;刘波;赵晓泽;

摘要:现阶段在建、在运核电有铀资源利用率低,燃料需求量大,产生的贫铀与乏燃料量多等特点,在铀燃料长期稳定供给、核废物安全处置和防核扩散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推出在清洁安全高效方面具有优势的新一代核电技术愈发重要。熔盐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经济性、高效发电与高温制氢等多能融合优势,属于核能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目标。本文对熔盐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

无损检验新技术在核电领域应用的要求研究————作者:凌礼恭;贾亚鹏;马瀚洋;

摘要:核电机组无损检验工作量逐年增加,新堆型新设备带来更多的检验挑战,行业亟待引入新技术破解难题。应从法规与标准、管理、技术三个层面解决无损检验新技术在核电领域应用的问题。明确无损检验新技术应用的管理范围、归口、适用标准。以管理办法或者程序的形式引导无损检验新技术应用申请。建立无损检验新技术评定方案和实施程序,通过自评价、审评、实测复验开展评定工作。以一定倍数的技术论证基数范围,由低安全级向高安全级逐步...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